- 相關推薦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國維人生三境界,歡迎閱讀。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這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二十六條中一段廣泛傳頌的精妙文字。
王國維(1877-1927),浙江海寧人,是我國二十世紀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學大師,他創立的意境說美學體系,不僅在當時的中國獨領風騷,也是領先于當時世界人文科學領域的偉大學術成果。他的名著《人間詞話》,至今仍是學習研究美學的經典讀本。
王國維通過深入思索和仔細琢磨,悟出了每個人成就大事業都要經歷的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階段是在上下而求索,歷盡艱苦磨難而不悔,開始見到曦微的曙光。第三階段是豁然開朗,終于找到了事業成功的鑰匙,頓時感到,答案原先以為遠在天邊,實則近在眼前。這三個階段,可以概括為迷惘—求索—頓悟,細細品味,真是人生事業成功無法逾越的三個階段,從哲學角度講,就是人生事業成功必然經歷的客觀規律。
找到這個規律是可貴的,但能尋到這個規律的人,世上不會只有王國維一人。不少學者認為,外國人尼采在談到通向智慧之路時,指出要經過三個階段:合群時期、沙漠時期和創造時期。具體語言不同,卻與王國維之卓見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以為,王國維之過人之處,在于他洞悉了這個規律之后,未用自己的語言予以解析,而是極其自然并巧妙地運用了中國三篇古典詩詞里膾炙人口的經典句子,非常生動形象地闡釋了這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談到笫一階段時,他引用了晏殊《蝶戀花》中的句子;第二階段則引用柳永《蝶戀花》中的句子;第三階段,引用的是辛棄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這三段名句,被王國維信手拈來,賦予它們全新的含意,貼切生動地描繪了人們這三個階段的思想感受與心路歷程。可見,王國維精通中國古典詩詞,閱讀過大量作品,并爛熟于心,故能準確地選用其中思維特征與藝術形象最恰當的傳世名句,寥寥數語,就點透了三種境界,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同時,使得此三境界之說富有鮮明中國特色與濃郁的藝術氛圍,別人難以復制和摹仿,這才是王國維最了不起的地方!
作為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大師,人生三境界說確實鶴立雞群,登上了高峰,對確立他在美學界的泰斗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國維知識淵博,曉古通今,學貫中西。但有時也會百密一疏,出現差錯。王國維熟讀唐宋詩詞,寫作時大量引用詩詞中名句名段,有時就會出現一些引文上的錯誤。即以上述引語來看,也有兩處錯字:第三境中引用辛棄疾《青玉案》時,“驀然回首”誤寫為“回頭驀見”;“那人卻在”誤寫“那人正在”。雖是引文小疵,但作為學者大家,嚴謹態度有時也會打點折扣,此可謂人無完人。
最令人扼腕的,是王國維不幸的結局。他雖然從理論上通曉做事業乃至做人都要不怕艱難,朝著一個目標堅持奮斗,最終必贏得光明與成功。但在實際處世做人之時,最后居然違拗了自己發現并倡導的成功理論與創新精神,在生活里遇到不順心、不理解的社會風潮與動蕩時,禁不住精神上的壓力,在五十歲那年投湖自盡,令眾人震驚而痛心不已。
看來,自己創立了科學新穎的學說理論,卻不能從自己的行動上去實踐驗證,反而反其道行之,這真是大學問家莫大的悲劇。王國維的短促一生昭告我們,創立新的學說是可貴的,更重要的還在于去實踐。一旦理論與實踐脫節,人生悲劇就不可避免。人在遇到厄難時,不應動搖退縮,而應衣帶漸寬終不悔,唯有如此,才可能在燈火闌珊處看到瑰麗的希望與輝煌,引導我們更加堅定樂觀地生活下去,奮斗下去。
王國維勵志人物故事
國學大師王國維學問精湛,但長相實在讓人難以恭維。
語言大師王力曾這樣描述王國維:“留著辮子,戴著白色棉布瓜皮小帽,穿長袍,勒一條粗布腰帶,一個典型的冬烘先生的模樣。”魯迅先生亦曰:“要談國學,王國維才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同時他又恨鐵不成鋼地說:“老實得像火腿一樣。”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冬烘先生”,卻在短短的二十余年時間里,先后在哲學、史學、美學、文學、倫理學、文字學、考古學、心理學、詞學、曲學、紅學、金石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取得一流的成就,一舉奠定了中國現代學術的基石,成為中國乃至東亞的頂級學術大師。王國維生來就是做學問的料。他天性憂郁,羸弱多病,少時即沉湎書海。早年留學日本時,一天到晚都在看書、寫東西,最要命的是隨地吐痰。他的屋子里除了書,什么也沒有。一次,朋友要借便所一用,他大方地指著園子說:“請便。”
王國維從不主動與人接觸。偶有應酬,便實屬難得。有一年,清華教職工在工字廳聚餐。一位作家夾了一塊海參,剛要入口,忽聽得鄰座有人喊:“看!王國維!”舉目望去,只見校長曹云祥對面坐一老頭:清瘦而微須,紅頂小帽,青馬褂,最是那小辮子和玄色扎腰極引人注目。老者謙恭而拘謹地呆坐無語。滿室的人都在喧鬧笑談,唯有他是安靜的、沉默的。除偶爾動一下筷子外,他什么也不理會。校長不斷地向他問話,他只是微笑、點頭,并不作答。飯后,大家進行各種游戲——清唱、諧談,唯獨不見他。這次聚會后,人們在各種應酬場合再也沒看到他的身影。
王國維常年隱于紙堆,一頭扎進學問,全然不知外界。王國維家孩子多,有幾個年幼不懂事的常追著他嬉戲打鬧。從后院追到前院,再從前院追到后院,一直追到書房。從書房這角追到那角,最后纏倒在他膝下。可是王國維始終拿著一本書,繞著屋子退避。退了半天,眼睛始終不離書。許久之后,家人回來,將頑童支走,他才得以坐下安心讀書。
王國維不諳俗務,平日里只做學問,不問家務。他身上從來不帶錢,薪水也是家人代領。王國維寫得一手好字,不斷有人登門求字,他卻懶得動筆。一次,一位朋友請他為一位老壽星題字,他當即說:“這是應酬,我沒工夫。”說罷,扭頭就走。王國維性格內斂,心境枯寂,但偶爾也會露一下棱角,說一句:“我研究的成果是無可爭議的。”
清朝滅亡后,全中國僅剩下兩根著名辮子,一根在北大,一根在清華。北大的是辜鴻銘,清華的是王國維。清廷在的時候,王國維曾將辮子剪去,但清廷亡后,王國維卻將辮子留了起來,而且是永遠地留著。一次,夫人替他梳辮子時問他:“都這時候了,你還留這東西做什么?”王國維一本正經地作答:“正是到了這時候了,我還剪它做什么?”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相關文章:
池莉:人生三境界08-06
人生的境界_人生感悟10-06
婚姻的三重境界_人生感悟10-26
強大人生的最高境界09-21
提升人生境界的書籍推薦09-23
馮友蘭人生四境界感悟07-12
職場人生兩大境界10-30
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推薦10-14
HR的三大面試境界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