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州園林讀后感
蘇州園林讀后感(一)
讀葉圣陶的《蘇州園林》讓我對它無限的向往。花草樹木的映襯、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都讓我感到迷戀。
蘇州園林講究完美,他像一幅山水畫一樣呈現在游客的眼前。重巒疊嶂的假山、九曲回轉的回廊想畫幕一樣鋪開來。踏在幽深的回廊上仿佛可以聽到古代詩人在雨打芭蕉駐立窗前低吟的讀書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就是這種意境吧。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一到春天我想那應該是花的海洋吧。紅樓夢里的史湘云醉臥海棠花應該只有在蘇州園林才能看到這樣的美景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蘇州園林的夏季應該像這樣一樣充滿生氣吧。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對稱是一種美,而不對稱要營造登峰造極的美,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
蘇州園林是人間的仙境,過慣了喧鬧的城市生活的凡夫俗子可以到蘇州園林占占這里的仙氣。
蘇州園林讀后感(二)
在拜讀完完金學智老師的佳作之后,就不自覺的回想起這首詩,姑蘇的景致和人文,被無數才子化作纏綿悱惻的詩詞,流傳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歷史之中。
而蘇州城內的園林,就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金學智老師的書大致分為八個版塊,分別是建筑構成,山水構成,花木構成和關于意境的清新樸素,曲折幽深,透漏空靈,秀婉輕柔還有總結餓綜藝大觀。
蘇州園林在中華土地乃至于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華夏子孫的驕傲,更是世界的瑰寶,其中比較著名的幾個在書中也有詳細的介紹,例如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退思園,留園等等。
如果說,蘇州的園林是塊美玉,那么這些細節和金學智老師就是匠人,他的文筆滲透了姑蘇的情懷,化作了玲瓏剔透的一座城。
整本書從宏觀到微觀,從寫實到寫意,不僅帶我們領略了大體的氣概,就連雕刻在石面上的花木獸禽都一一在目。
要說蘇州園林的最大的特色啊,并不只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景,而真正引人入勝的更在于它的“花木寓意,疊石寄情。”
例如拙政園,她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可見其造詣之深,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拙政園的后池種滿了荷花,一到三伏的盛夏,接天的蓮葉無窮碧,映日的荷花也別樣紅。荷花的品性高潔,花木中它的寓意最高,正如園主人的性情,不好官場榮華富貴,也不鞠躬于車馬前,隱居之后留心于農事,造福于百姓,這何嘗不是荷花寓樹人。
我最中意的園林在蘇州一個叫木瀆的小鎮上,它并不出名,那里沒有人山人海的游客,倒也落得清閑,它有個很美的名字,叫做虹飲山房。它的建筑風格相較于拙政園顯得親切了許多,就像一幅水墨丹青,落到人間,滿懷柔情的展開畫軸,成了人們口中傳唱的歌謠,就等你邁入其中,聽樹下的女子彈琵琶,拂手抬袖間,蘇州的評彈和著吳儂軟語回響在她的一顰一笑間,這蘇城的風華和婉約早就揉進了你的眼簾內,叫人怎么能不如癡如醉。
蘇州的園林比不上紫禁城的大好河山,也敵不過長安洛陽那富貴花開的繁華,卻能寄你一份求之不得的奇緣。
姑蘇總有下不完的細雨連綿,唱不盡的才子佳人,這一切的一切,請你好好的看。
蘇州園林讀后感(三)
通過讀《蘇州園林錄》,(www.ipr-jzsc.com)從中了解到蘇州園林從春秋戰國時期發跡,由于吳國的國王內治城池宮室,外修院闈別院。開蘇州之先河,為蘇州園林之濫觴。可以說,蘇州園林和蘇州古城是同步產生和發展的。所以蘇州園林是經過千百年來,前人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而遺留下來的藝術瑰寶,在我的眼中那不是一座死氣沉沉的庭院,而是一副活的歷史畫卷。鮮活的記錄了我們的祖先偉大的智慧,和給我們留下的精美禮物。
書中一開頭就寫到的夏駕湖,寫的相當的美麗,并且還有詩詞為證,解釋說明此湖的美景竟然可以比西施更加美麗,連西施都比不上。我想是它太美了,可以說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可惜到了清初就已經沒了,變成一片平地,不然真想去看看那的景色是否有書中所寫的那么迷人。
在全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寒山寺。南園。這兩處,作者都是從前人的歷史資料上來詳細描寫,并且用了濃墨重筆去詳細描寫,使我在書中看到了一幅幅的畫一樣的。我喜歡寒山寺是因為它經過兩起兩落卻任然毅力不倒,反而更加的恢弘壯大。寒山寺迷人的地方就是“近郭古招提,毗連滸墅名區,漁水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結構,依舊楓江野渡,客船夜半聽鐘聲。”我覺得寒山寺最好的景色應該是登上寺院西南的“楓江樓”,那應該是別有一番景致。等高而觀課縱覽古運河兩岸的美麗風光,江遠山近水盡收眼底,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啊!!并且還可以領略張繼《楓橋夜泊》詩的意境。
南園雖然美但是在五代的時候,還是稍遜于“滄浪亭”。文中寫到南園到了春天,楊花開的很茂盛,基本上開滿了城南路,并且周圍疊石為山,引泉為池,島嶼峰巒,出于巧思,求致異木,品種甚多,亭臺臺榭,借景而造。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園林景觀都是十分有講究,比如說假山的堆疊也很有講究:“可以說不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重巒疊嶂,或者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寬暢的就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上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橋梁”。池沼的邊沿很少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由得讓人聯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里的描述“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和“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兩者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總之,在我看來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的標本,也是我國最美的園林。
【蘇州園林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 讀后感06-25
童年讀后感07-07
童年讀后感悟06-19
《活著》讀后感06-23
《史記》讀后感09-19
《童年》讀后感07-01
《秘密》讀后感10-17
《目送》讀后感09-14
《國學經典》的讀后感10-03
《母愛》的讀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