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甘肅民間藝術蘭州太平鼓
蘭州太平鼓呈圓筒形,鼓身高70至75厘米,鼓面徑長45至50厘米,鼓重19至22公斤,雙面蒙牛皮,繪有二龍戲珠等圖案,鼓帶較長,可挎在肩上,便于擊打,同時又可將鼓拋向任何一個方向。
蘭州太平鼓流傳于甘肅省蘭州、皋蘭、永登、酒泉、張掖、靖遠等地。蘭州太平鼓是蘭州地區城鄉人民喜愛的漢族民間表演形式之一,含有慶賀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慶典活動,太平鼓表演都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那鏗鏘有力的鼓點顯示了黃河之濱人民的英雄氣魄,其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魄力。蘭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稱。2006年5月20日,蘭州太平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蘭州太平鼓歷史溯源
蘭州太平鼓是流傳在蘭州市郊區農村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關于太平鼓的來源,眾說不一,有蘭州市的民間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令徐達等將西征,收復了慶陽和臨洮后一舉將蘭州城攻下。惟有黃河北王保保城有元軍堅守,久攻不下。時逢元宵佳節,徐達設計,命將士裝扮成社火隊入城,將兵器藏于鼓中混入城中。隨著一聲炮響,城內外將士里應外合擊敗元軍,收復城池。為了慶祝勝利不再兵刃,愿天下太平,即取此鼓名為太平鼓。由于此事發生在春節期間,人們就約定俗成了在春節社火表演中,太平鼓是不可或缺的表演項目。
蘭州太平鼓的特色與文化象征
蘭州太平鼓自具特色,首先它的外形與其他鼓不同,鼓身長80至85厘米、直徑37厘米,以圓柱體為基本造型,體積碩大,不用鼓槌,而是用麻擰成鼓條(或稱鼓鞭)擂其鼓面。擂鼓時,鼓發音低沉而渾厚,鼓手的動律是人舞鼓、鼓帶人、人鼓合一。鼓的上、下、躍、翻、騎、閃、展、騰、挪等打法豐富,充分體現著鼓手與鼓的相互交融、縱橫離合。可以說它的打法獨領鼓道的風騷。
任何一種民間文化形式的形成都蘊含著一定的人文、歷史和地域特色,太平鼓的形成就是蘭州地區部分藝術元素的集中組合。太平鼓鼓身以紅色漆之,并繪有龍或者金獅子的圖案,兩端以牛皮制成鼓面,用“八卦”圍繞太極圖飾之。這一系列的制作方法充分說明擂起太平鼓而變“八卦”觸陰陽,“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紋,興地之宜,遠取諸物”。表露出天、地、人、鼓合而為一的思想,成為太平鼓起始的“心象”特征。
盡管蘭州太平鼓在民間流傳久遠,藝人遍布,但活動僅限于春節期間,局限在村社,表演技法缺乏交流,被淹沒于各種民間技藝之中。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辦,蘭州太平鼓作為獻禮節目將赴北京參加亞運會藝術節的演出。進入21世紀以來,蘭州太平鼓的生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活動人數大量減少,年輕的鄉村“好家”也不如以前多了。需要采取措施,加強對蘭州太平鼓的挖掘、保護、整理和提高。有專家認為,發掘、保護甘肅蘭州太平鼓舞,不僅對繼承和豐富甘肅文化與中國鼓舞文化有積極意義,而且能增進中國古代舞蹈、音樂的學術研究。
【甘肅民間藝術蘭州太平鼓】相關文章:
甘肅蘭州中考時間安排的通知07-27
民俗京西太平鼓07-10
甘肅蘭州市生育保險可轉移接續最新消息07-06
蘭州中考改革09-19
蘭州旅游攻略10-03
蘭州求職信模板05-17
甘肅高考理科狀元06-10
甘肅個人社保辦理流程07-08
2005蘭州大學試題(法學)07-28
蘭州醫療保險報銷指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