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時間:2025-01-22 10:05:03 敏冰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精選10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經常跟試卷打交道,作為學生,想要成績提升得快,那么平時就一定要進行寫練習,寫試卷,一份什么樣的試卷才能稱之為好試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精選10篇)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1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為50分鐘,政治歷史合卷100分鐘。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歸納列舉題、材料分析題,綜合探究題。

  2、試卷的基本特點:

  (1)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標高適度。基于目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3)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了然。

  二、試卷成績情況

  本次考試,我校七年級兩個班,總體考試成績來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優秀率62%,及格率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優秀率71%,及格率為83%。兩個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優秀率差距較大,對于七年級來說,一班的優秀率太低,需要進一步抓緊。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1、優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較強;部分學生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此次判斷題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公正、不規范,錯別字多。如:“曲轅犁”寫成“曲轅梨”,把“南宋”寫成“宋朝”。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如:把“吳道子”寫成“閻立本”,把“李白”寫成“白居易”。

  (3)讀圖、地點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如第15題,把A和B的地點寫顛倒。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試題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題目比例很少小,但此類題目的得分率較低,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如:綜合探究題中的用史實證明觀點,很多同學答題出現偏差,史實混淆。

  (5)復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拿出的時間太少,沒有集中精力去記憶。

  四、改進措施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尤其要重視中考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合。

  6、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成績的進步,要善于表揚學生。

  7、抓好后進生。對歷史考試來說抓好10個優生,不如抓好1個差生對均分的貢獻大。同時,要抓好后進班的教學質量。

  8、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考試中學生一定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強調答案書寫的序號化。

  通過這次考試,使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學中克服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問題,爭取在下次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2

  考試已經落下帷幕,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在此特對期中歷史試卷的考試情況進行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共三道題,分別為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共計100分。就試卷難易程度來說,這張卷子難易度適中。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題為選擇題,主要考核的就是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基礎知識點包括這些:課本上的圖文如4題,考核唐朝都城長安的城市平面圖;文本中每一課的具有總結性的小標題如3題,唐太宗奠定貞觀之治的兩大基石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還考查了相關的歷史典故: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與哪個有關?總的來說,選擇題的難度并不大。盡管試卷難度不大,學生的答題情況并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學生根本不重視這么課程,作為這么課程的任課教師,我認為學生出現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本人認為,任課老師再兢兢業業,學生手頭沒有配套的練習,這都很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這們課程。因此借這個機會我想跟領導說說我的心聲:給七年級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應的資料吧。其次就是任課教師教學任務沒有落到實處即沒有適量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二答題共兩個小題:第1題,考查的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知識。知識點學生并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圖表的形式展現的,由于學生還沒有具備一定的分析圖表的能力,加之學生根本沒有識記這個知識點,因而這道題的答題情況非常的糟糕。第2小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知識。試題給出大運河的圖片,結合圖片來答題。這題考查的也是課本的基礎知識,最后一個問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因而這張卷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即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學生答題的`情況分析,這道題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能夠難道一半分數的同學不到一半的學生。基于這樣的現實,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得調整自己的方法。

  第三題為問答題即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分析唐朝經濟繁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就題目來看,難度并不大,聰明的孩子能夠從試卷中找到現成的答案。值得高興的是,這道題大部分學生都動手寫了,不再給老師留空白卷子。這道題12分,我認為這么大的分值,就單單一個問題,這不利于七年級的學生得分,希望以后七年級的最后一題能夠分成幾個小題來分析。

  關于這次測驗,學生的成績分布主要有以下情況:

  七年級三個班的歷史科目及格率均不到百分之五十,每班的優秀率均不足百分之二十。面對這樣的成績,作為任課老師,我將采取一定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3

  一、試卷分析

  (一)試卷結構

  歷史考試時間60分鐘,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25個,50分,非選擇題四個,50分,總分100分。

  (二)試卷特點

  就全卷內容來看,本套試題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科書為依據,沒有超出規定的范圍;試卷的設計與題型以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查學生;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試卷緊扣大綱,依據課本,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導向明確。試題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系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兩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兩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占了50%,便于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占50%,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兩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范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范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于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系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系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5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啟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大多數學生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能根據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并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有一定的解題審題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判斷,反映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個別失分較嚴重的問題,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情況:

  4、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規范,錯別字多。審題能力較差。

  5、部分學生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略顯不足。有些同學完全答不到點子上。

  6、復習不到位。例如選擇題失分較多的'第16題、21題、22題,都是基礎知識;第28.29題還有0分的現象,也充分說明了復習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今后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應深刻反思。

  三、關于教學與考試的理性思考

  七年級期中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借助這次考試,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復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循環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后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后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在教學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礎。突出主干知識的教學,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一般規律。同時,平時教學中要強化歷史人名、地名、歷史專用名詞的書寫訓練,力求消滅錯別字。

  5、平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教材或引用課外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6、要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包括閱讀分析、概括歸納、比較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表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以提高學生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7、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8、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做好后進生的輔導與轉化工作,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4

  (一)基本情況

  今年的期中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細小,知識點比較碎。學生考試的成績還比較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5小題,北宋與南宋的關系相似于哪一組?應該是西晉與東晉;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6小題,唐初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突出原因?應該是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第二題考查的是連線題,學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都做過很多遍了,因此學生答得都比較好。

  第四題是材料分析題,都是基本知識,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措施等重要知識點,這部分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識圖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后一個材料分析題是探究題,也比較簡單,學生答題情況也比較好。

  (三)教學反思

  對于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材料分析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5

  一、均率統計

  二、試題分析

  本試題分兩大塊,(一)是單項選擇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二)是非選擇題,有簡答題16,材料題17、18,探究題19.

  這份試題,覆蓋面廣、基礎性強,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中基礎題約占75%,基本上沒什么難度,都是課本上的知識點,應用、綜合類試題約占25%,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拔高、探究。整體來看,試卷中無偏題、怪題。

  三、答題情況分析及存在問題

  (一)單選題

  8題:李白和杜甫詩歌藝術特色不同的原因在于,兩人生活的時代不一樣,這個知識點,學生教容易忽視。

  11題: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課堂教學時,沒有給學生細分。所以,好多學生選擇北宋。

  14題:題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社會經濟狀況,學生們不能

  很好的對三個有效信息,進行歸納分析,所以造成失誤。

  (二)簡答題和材料題

  16題:本題較簡單,考察的都是死知識,但是對于運河開通的影響,有的學生還是答不到點上。語言組織和答案要點的把握有欠缺。

  17題:考查科舉制的知識。本題較簡單,主要的失誤在于對科舉制特點的歸納。一方面是學生的歸納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對這個知識點的講授不到位。

  18題:學生用事例說明唐太宗的外交政策時,語言的組織不當,丟了分。

  (三)探究題

  19題:學生基本都能拿滿分,答案比較死。失分點主要集中于,宋朝海外貿易興盛的表現上,學生的'答案要點不完整。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歷史教學在注重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特別是綜合、歸納、分析、比較以及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2、課堂上精講多練,空出時間讓學生識記背誦,給方法,給時間,給結構,增效果。

  3、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4、加強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6

  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實效,務必先從自身的工作計劃開始。有了計劃,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為您準備了初一期中歷史試卷分析。

  一、參考人數:

  參加此次月考的兩個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績統計:

  兩個班的及格人數62人,及格率61.76%,優秀率25.49%。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總體來說,此次考試成績比第一次月考有所進步。

  三、試卷分析

  1、試卷類型:本次考試為閉卷,其中單選題25題,分值為50分;問答題4題,分值為50分。

  2、試題特點:試卷題目中,容易題約占75%,中檔題20%,稍難題占5%,總體偏易。根據本校初一年級的總體教學進度和學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試卷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鑒于農村中學初一學生知識面較窄的狀況,材料均直接從教材上選取,主要是考學生對課本的熟悉程度和歸納概括能力,適當地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較小,涉及知識點較少,主要以七年級歷史下冊1-14課的內容為主。

  3、暴露問題:

  (1)基本概念記憶不準確。學生基本歷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點區分不清。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素之一,無數個概念、知識點構成了我們所學的一本歷史書。試題對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問直答,沒有設太多難點。對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歸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較淺的層面上提問。整張試卷有80%都屬于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許多同學做錯,說明在記憶方面學生仍沒有下足功夫,僅憑大致的印象和常識難以應付全部題目。

  (2)歷史思維能力欠缺問答題是學生的弱項,考試時失分很多。歷史學習要求學生能用辯證的歷史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分析歷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大部分初一年級學生缺乏歷史思維能力,且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表現為凌亂、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憑主觀意向隨意答題。

  四、教學反思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新課時注意細化知識點,復習時則要突出重難點,加強對學生記憶能力的訓練。

  2、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充分利用圖書室的課外讀物,擴充學生知識面,課上也可適當將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

  3、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完成對課本知識的講解,要創造各種機會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對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題時分析歸納,組織語言的能力。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7

  (一)基本情況

  縱觀今年期中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特別細小,知識點比較碎。但是學生考試的卻不是很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1小題,臺灣正式歸為中國是在哪個朝代?這個題大多數選的是三國,三國時是大陸開始和臺灣交往,答案應該是元朝設立巡檢司后。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題,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徑是什么?應該是科舉制,但是因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開科取士,其實就是科舉制。

  第二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第一個題沒有講過,學生不會做,被外國譽為中國的第5大發明是什么?應該是科舉制。也是人教版內容。還有一個是唐朝的極盛時期是開元盛世。學生失分最多。

  第三題是考查的遼西夏北宋等幾個國家建立的情況,基本常識,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

  第四題是非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重要知識點,這個題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自由發揮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后一個材料分析題是大運河的開鑿。

  (三)教學反思

  對于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非選擇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8

  本次考試我們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試卷,試卷還是很符合我們學校的教學實際的,不管是從試卷的難易程度,還是從試卷的適應范圍,還是切合中考題型等方面,都是質量不錯的,既能檢測到學生的學業成績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太難而喪失學習興趣。但本次考試的歷史試卷考查的知識點較細,有重點,感覺整體很好,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試的試卷:

  一、 歷史考試成績分析。

  本次歷史期中考試全校參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從總體上看,要求識記的基礎知識部分的'內容掌握得比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內容相對較弱。

  從題目上看,選擇題的正確率比較高,材料題中22題春秋戰國時期提出反對不義的掠奪戰爭的思想家是誰?他是那一學派的代表人物?這一題變相考查了諸子百家的學派、代表人物。學生的應變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答不出來。第21題分封制在后期出現了什么問題?由于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導致寫不出完整通順的答案。

  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基礎不扎實,對課本知識生疏,或不能熟練運用,相當一部分后進生表現尤為突出、歷史語言表達不規范、不準確。

  2、審題不仔細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當部分選擇題的錯誤,純粹屬于審題不細心所造成的。

  3、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過死,靈活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現在對課本上的一些變式問題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死搬硬套,照貓畫虎,因而得分率較低。

  4、態度不端正。表現在字跡馬虎潦草,隨意性大,寫錯的地方亂涂鴉,卷面不整潔,書寫不工整,錯別字太多,綜合素養差。試卷中部分學生答題態度不認真,沒有做到最基本的字體工整。

  二、改進建議:

  針對這次考試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我覺得今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認真備好一堂課。備課時要把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精心編制和設計導學案。認真上好一堂課,做到有效教學。學生明白的不多講,重點難點,重點把握,重點講解。做到講練結合,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練習,或其自己去尋找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

  2、強化基礎知識訓練。萬變不離其宗,基礎知識是根本,選擇題錯誤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礎知識不牢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抓基礎知識入手,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用雙色筆構建每課的知識體系。

  3、平時應加深對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學生在課棠上應該多參與一些實例分析,增強解題威力。 培養學生審題意識,解題思路要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答題方法應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更加廣度和更加深度地進行答題。

  4、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式。通過引導,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探究型學習、合作自主學習,能夠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強化知識點的延伸、整合、培養思維能力。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9

  一、考試目的:

  歷史期末考試是檢測本學期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對在教教師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種問題,以便日后教學予以加強。在考核中,使教師了解到教學中不足之處,以及日后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及加強的問題,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當,為教師教學指明方向,為今后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結構分析:本次試題由客觀題(選擇)和主觀題(材料分析)構成,其中客觀題占50分,主觀題占50分。試題側重對第二單元的知識點的考察,第一單元知識占16%,、二單元知識占44%,第三單元占34%,七年級上冊知識占6%,如27題的1小題“焚書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識。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和新人教版版教材為命題依據。

  2、突出學生綜合分析歸納能力考查:本次考試,試題內容靈活,難度適中,“死”的東西少,“活”的`東西多,基本脫離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狀態,熟練的掌握了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才能考出好成績,二者缺一不可,基礎知識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題,如選擇題開始四道題非常典型,第1小題隋煬帝開鑿到運河,第2小題武則天的功績與無字碑,第3小題四大發明,第4小題景德鎮瓷都。材料分析題的27題封建王朝加強思想控制幾影響,28題中國資本主義生關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題必須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學生的能力。

  3、難易搭配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考察的同時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占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占45%左右),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選擇題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題的26題都屬于基礎性題,材料分析題27、28需要分析思考,難度提高。基礎性知識題出題方式符合了現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4、題型更科學,符合新課改要求:本次考試中

  (一)選擇題,直接考書中的基礎知識點,但是個別題在拐點兒彎之后才能答出知識點,這考核了教學目標之一——知識目標,考核基礎知識,這對教學來說有益無弊,須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首要重視的就是基礎。但以往“死讀書”就能出成績的日子一去不返復了,更多的考題需要利用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二者結合進行解答。像14小題這種對應列舉題直觀性題基本沒有了。

  (二)材料題從當中反映出的問題:學生不會看題,也不會答題,兩個問題答案不全,答題不全面。這需要以后多加強平時習題的練習。如26題“民族政策”和29題“經濟重心南移”。

  本次試題,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舒展個人才情,突出了學以致用,通過身邊的事物,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暴露出的問題和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1、部分學生對于圖畫的識讀能力不強,如第5小題“四川的交子”、 第9小題“唐朝的曲轅梨、筒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歷史書上直觀畫圖知識的認識,點明與之相關的重要知識點。

  2、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7題的第3小問和26小題的第4小題。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建議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閱讀分析訓練,充分搜集相關素材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訓練機會;同時提高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為后期難度的提高作好準備。26、27、28、29四個材料分析題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較差就很難理解題意和做答。

  3、在課堂教學中的事例和例證盡量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距離很近,這樣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今后教學打算:

  在期末復習中,按學校規定制定了復習計劃,但在考試后,仍然發現問題,這說明教學中仍有不足需改進。考試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學的方向,我決定以后教學中:

  ① 繼續穩扎穩打,抓好基礎知識教學;

  ② 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③ 學生不會答題,以后加強平時多做練習,訓練答題思路。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10

  期末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末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基本情況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知史識圖題、材料分析題、簡答題。可以說題型多樣,內容全面。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3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結構及特點:

  (1)本試卷具一定的創新,如:題型上的多樣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題。

  (2)試卷能夠較好的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出題方式符合了現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3)本試卷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材料解析題部分能從學生實際出發,有效地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有話說,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區分度,改變過去照搬的習慣,可以說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4)試題設計整體較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占33%),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三)試卷情況:

  通過以上數據發現,此次考試的結果讓人較為擔憂,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仍然不夠牢靠,這與我們的學生素質有著必然的聯系,但同時也反映出歷史教學的負擔仍然較重。雖然歷史是開卷考試,但在七年級時應當著重培養學生能夠自覺的去記憶書本上重要知識點的習慣。這對于今后的歷史學習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二、存在問題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公正、不規范,錯別字多。

  2、部分學生對于圖片的識讀能力不強,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材中圖片的分析,點明相關重要知識點。

  3、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如"絲綢之路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一題學生有不少是將絲綢之路的影響作為答案。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4、第32題簡答題,部分學生答得比較好,多數能講出理由。但部分學生回答時考慮不夠周全,口語化嚴重。此題出現少部分學生無作答情況。此題整體得分率較低。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應加強審題的訓練。解題思路要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要強化學生組織答案的條理性和規范性。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引導學生對教材的重視,避免材料解析題出現口語化過于嚴重的現象。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平時要求學生要細以看題,不要因為粗心造成漏題沒答。

  4、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教學中多聯系實際生活,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盡量用課本來組織語言。加強對學生答題技能技巧的訓練,強調課本知識的應用,注重題目設問的多樣性。

【最新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相關文章:

初一歷史下冊期末試卷(2)06-15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分析(精選6篇)07-04

初一政治下冊期末試卷(2)09-15

初一英語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11-02

小學五年級下冊英語期末試卷分析09-11

歷史試卷分析09-24

期末試卷分析(精選16篇)09-28

初一歷史下冊暑假作業答案精選06-27

最新九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2)04-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大邑县| 石嘴山市| 大名县| 荆州市| 泾阳县| 鹤壁市| 信阳市| 永川市| 正蓝旗| 化德县| 文水县| 玉田县| 扎赉特旗| 精河县| 芒康县| 乐业县| 宜春市| 罗源县| 和林格尔县| 鄱阳县| 武清区| 平利县| 玉林市| 郑州市| 秦安县| 黔西| 遂宁市| 平果县| 瓦房店市| 长春市| 田阳县| 绥棱县| 卓尼县| 克什克腾旗| 紫阳县| 余江县| 新宾| 丰都县| 海安县|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