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飲食養生之道
歡迎閱讀文章文章《中醫飲食養生之道》,希望本文能夠為大家提供一個滿意的參考。
就是按照中醫理論,調整飲食,注意飲食宜忌,合理地攝取食物,以增進健康,益壽延年的養生方法。飲食養生的目的在于通過合理而適度地補充營養,以補益精氣,并通過飲食調配,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頗,從而增進機體健康、抗衰延壽。由于飲食為人所必需,而飲食不當,又最易影響健康,故食養是中醫養生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物對人體的滋養作用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
合理地安排飲食,保證機體有充足的營養供給,可以使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旺盛。因而,新陳代謝功能活躍,生命力強,適應自然界變化的應變能力大,抵御致病因素的力量就強。
中醫認為:精生于先天,而養于后天
,精藏于腎而養于五臟,精氣足則胃氣盛,腎氣充則體健神旺,這是益壽、抗衰的關鍵。因此,在進食時應選用具有補精益氣、滋腎強身作用的食品。同時,注意飲食的調配及保養,對防老抗衰是十分有意義的。特別是對于老年人,充分發揮飲食的防老抗衰作用尤其重要。很多食物都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例如:芝麻、何首烏、茯苓、葡萄籽、核桃、枸杞子、龍眼肉、蜂皇漿、山藥、人乳、牛奶、甲魚等,都含有抗衰老物質成分,都有一定的抗衰延壽作用。經常選擇適當食品服用,有利于健康、長壽。
飲食有節,就是飲食要有節制,即進食要定量、定時。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少”之說。所謂早飯宜好,是指早餐的質量,營養價值宜高一些,精一些,便于機體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尤以稀、干搭配進食為佳,不僅攝取了營養,也感覺舒適。午飯要吃飽,所謂“飽”是指要保證一定的飲食量。當然,不宜過飽,過飽則胃腸負擔過重,也影響機體的正常活動和健康。晚飯進食要少一些。也不可食后即睡,宜小有活動之后入寢。
此外,進食宜緩是指吃飯時應該從容緩和,細嚼慢咽。
進食專心致志,既可品嘗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吸收,更可以有意識地使主食、蔬菜、肉、蛋等食品雜合進食,做到“合理調配”。安靜愉快的情緒有利于胃的消化,樂觀的情緒和高興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這就是中醫學中所說的“肝疏泄暢達則脾胃健旺”。反之,情緒不好,惱怒憤恨,則肝失條達,抑郁不舒,致使脾胃受其制約,影響食欲,妨礙消化功。
【中醫飲食養生之道】相關文章:
名著“易經”里的養生之道07-18
上火飲食的飲食禁忌09-14
立春的飲食習俗02-04
關于中醫的對聯10-03
中考飲食常見問答08-23
中考飲食食譜大全06-13
寒冬的飲食養生介紹09-18
為什么要講究飲食禁忌?飲食禁忌有哪些?10-28
中醫話驚蟄養生03-05
中醫制藥就業前景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