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雙11購物節調研報告
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發布《2016“雙十一”營銷熱點調研報告》。大數據報告詳細展示了中國城鎮網民對待“雙11”的態度及購物計劃。
報告稱,中國消費者今年有九成計劃參與雙十一購物,其中六成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預算;今年雙十一消費更具有計劃性,平均預算1719元,較去年小幅上漲。
《報告》顯示,近年來各大電商節促銷的火熱造勢,參與者越來越多,網民對各電商購物節有著較高的認知,其中雙11、雙12以83%的認知度排在第一位。淘寶、天貓和京東三大電商持續領跑,美團和百度糯米等生活服務類電商優勢顯現。
《報告》表明,折扣和促銷仍是雙11活動的原動力,6成以上的消費者參與雙11是為了需求打折和促銷,近5成是用來囤貨,3成是為了嘗試新鮮。
90%以上的消費者會把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提前放入電商的購物車中,并且主要計劃購買的是服裝鞋帽/生活用品/護膚洗護品/包裝食品和數碼產品,與去年購買品類情況基本一致。
其中,熱點類購買主要在手機端完成,手機成為不可或缺的網購渠道。
雙十一消費更有計劃,平均預算1719元,近6成消費者增加了預算。本次雙十一超過八成消費者打算給自己買,給父母和伴侶買的居次位。
60%以上的消費者表示肯定或者可能在雙11跨境網購,其中26—35歲的年輕群體意愿更強。
在調研中,有超過7成的人最近半年內都有過海外購買經歷,有83%的人存在海外購物需求,雖然電商網站的海淘頻道在所有渠道中占比最高,但依然被代購、親友代買、旅游購買等分流了近一半的業務機會。
健康、智能類商品在雙11期間的銷售額大幅增長,2015年雙11期間的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500%,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在雙11期間完成此類商品的購買,其中華北、華東以及西南區域的用戶更愛購買健康生活產品。凈化器、凈水器等健康需求在購物節中得到釋放。70后、80后作為崛起的中產階級主要構成,更追求前沿、時尚的科技體驗,并能接受新興產品合理程度的溢價,成為智能家居的主要消費人群。 網絡購物節發展至今,用戶的消費行為日漸理性,更加重視“好物低價”和服務質量,品牌品質兼具的商品成為消費主流。同時用戶也更加重視購物的必要性,減少沖動消費,實現“按需購買”。報告最后指出,網絡購物節的未來發展趨勢,一方面從商品銷售到物流、售后的服務鏈條的愈加完善,用戶消費體驗將會更為流暢、貼心。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及大數據、VR/AR等新技術的支持將會幫助用戶在網絡購物節過程中更好地選擇和體驗商品,做出更為理性的決策。
相關文章:
1.2016年雙11購物節調研報告
2.2016年雙十一購物節調研報告
3.2016雙十一購物節調研報告
4.雙十一購物節調研報告2016
5.雙十一購物節調研報告
6.2015中國網購用戶調查報告
7.艾瑞發布2015雙十一網購價格調查報告
8.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報告
9.報告范文
10.居民網上購物狀況調查報告
【雙11購物節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2018雙11活動方案06-23
京東雙11活動方案07-21
雙11活動策劃方案08-21
最新雙11活動方案09-04
常用的雙11廣告詞08-14
雙11活動廣告語08-18
調研小學學校調研報告06-04
調研報告格式08-05
暑期調研報告06-11
雙11適用集中促銷新規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