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新聞博客對比于傳統新聞機構網站的特點及對其影響(2)
新聞博客對傳統新聞機構網站的影響
1、 新聞博客對傳統新聞網站的沖擊
2002年5月13日,《新聞周刊》發表特稿,標題聳人聽聞——《Blog將殺死傳統媒體?》。8月26日,《新聞周刊》再次登出有關Blog的特稿《生活在Blog世界里》。這兩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都出自史蒂文·列維之手。當然,列維和《新聞周刊》并不是特例,幾乎所有的美國主流媒體都給予Blog特別的關注,并都給予極高的期望與贊譽。方新東、孫堅華在《Blog:個人日記挑戰傳媒巨頭》中提到,“現在,全世界每天傳播的媒體內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體巨頭所控制。其利益驅動、意識形態以及傳統的審查制度,使得這些經過嚴重加工處理的內容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需求。媒體的工業化,內容出口的工廠化,都在嚴重影響其發展。比如,以美聯社為例,有近4000人專業記者,每天‘制造并出廠’2000萬字的內容,發布在8500多種報紙、雜志和廣播中,把讀者當作“信息動物”一樣。而以個人為中心的Blog潮流卻開始有力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對新聞界多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范。美國最著名的獨立網上雜志《沙龍》在其評論《用好Blog》中指出:Blog的未來并不在于是否把《紐約時報》拉下馬來,它的未來在于使自己成為一種發掘網絡無限鏈接能量的力量。忽略這樣一種力量,也許會是一個錯誤。另一位著名博客金·羅曼斯科(Jim Romensesko)認為:Blog使得新聞工作者脫掉外套,更輕便地展現新聞機構輕松的一面。他認為,在Blog網站中,Blogger的個性,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因為這決定著讀者與他互動的緊密程度。一次他在自己的Blog網站中發出消息說要從明尼阿波里斯搬到芝加哥去,半小時內他就接到幾個讀者來信,向他介紹幾個他可能喜歡居住的社區———他的讀者對他很了解,因為他在Blog中展示了自己的個性。”
新聞博客的一大魅力在于個性互動,這也是傳統媒體機構所不可能具備的。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中將博客比作“你自己的虛擬肥皂箱”,是個人通過專欄、評論、實時通訊或長篇大論等形式告訴世界對任何一個話題的看法并等待世界檢驗的絕佳途徑。
《華盛頓郵報》的霍華德·庫特茲曾撰寫過描述不知名的博客如何就“拉瑟門事件”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的文章,“就像在煤油浸過的木頭上扔了一根火柴一樣,隨之而來的火焰迅速蔓延到整個媒體行業,以往不為人所知的博客現在讓默羅和克朗凱特(美國新聞界泰斗)建立的傳統新聞業處于被動境地。”網絡設計師和博客查爾斯·約翰遜說,其中的秘密就是‘開放源信息采集’。也就是說,我們擁有一幫市民記者,他們會興致勃勃地尋找各種新聞線索。(13)
博客新聞之所以常常會具有獨家性,是因為這一批所謂的“市民記者”的數量之大,分布之廣是一切傳統媒體不可企及的。正因為所有人都能成為記者,他們便能夠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發現新聞;可以說,很少有新聞發生而他們不在現場的情況。因此,借助并不專業但已發展得較為完善的手機、相機、個人電腦等常用設備,他們可以捕捉到聞訊而來的專業記者往往錯失的稍縱即逝的新聞畫面,了解第一手資料;并搶在傳統媒體之前將其公之于眾。7月7日倫敦地鐵發生爆炸的當天,BBC網站邀請觀眾和聽眾發送一些他們搶拍的照片。24小時內,該網站就受到了兩萬份電子郵件書面記錄,1000張照片,20段視頻。一位業余愛好者拍攝的雙層汽車爆炸的照片成為當天該網站的主要圖片之一。(14)正因為這樣一支強大的“獨家報道”力量,許多默默無聞的博客網站可以盡得先機,名噪一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傳統媒體的報道方向。如在德拉吉為白宮緋聞報道“破冰”之后,美國媒體紛紛跟蹤報道;而哈里王子一事一被捅出,各個英國媒體頓時拋棄“約定”,爭先恐后進行“獨家報道”。在此意義上我們必須承認,新聞博客給與了傳統新聞網站一定的沖擊。
現今,博客已是沒有任何準入障礙的“網上平民區”,其間常常散布各種謠言和主觀臆測。由于無人管理,各種行為差別很大,也常常會有一些徹底不負責任的言論產生;而正是因為無人管理,信息流動才會徹底暢通。在這樣平坦的信息平臺上,德拉吉們可以以最高效的方式“生產”新聞,相互交流。德拉吉聲稱媒體正在被集中于少數精英手中,新聞變成了一個大機構的專利。這些大機構離權力中心太近了,無法了解真相。這個觀點被很多人贊同。于是,被正統新聞界認為是“不準確、不道德”的德拉吉報道,卻成了人們首先尋求事實與真相的地方。美國大選戲劇性的過程,以及911恐怖襲擊等,每一次重大的新聞事件都成了德拉吉報道的最佳宣傳。這個時候,人們首先來到德拉吉報道,尋求最新的消息和動態,而不是其他媒體巨頭的網站。同時,德拉吉報道等博客特別注重迎合公眾趣味也是很多人選擇新聞博客而非主流網站的原因。德拉吉報道每月6億的瀏覽量已是博客對傳統新聞機構網站的沖擊的一個鮮明例證。著名的資深Blogger戴夫·溫納甚至與紐約時報網站CEO馬丁·尼森霍爾茲打賭,到2007年,Blog將使《紐約時報》網站NYTimes.com相形見絀。
2、新聞博客對傳統新聞網站的裨益
新聞博客對傳統新聞網站的沖擊是有限的。正如新聞博客的特點中所概括的,新聞博客很難離開傳統新聞網站而獨立生存。其代表如麥特·德拉吉對傳統新聞網站的大量閱讀和轉載、鏈接;網上名人鮑勃·德拉吉(麥特·德拉吉的父親)經營的名為 refdesk.com 的高訪問量站點只給那些人們要用的站點做索引。部分脫離傳統新聞網站的博客往往無法獲得能夠滿足讀者需要的信息,其更新力量則更加薄弱。孫華堅在《博客論》中講到,“傳媒是一種大生產、大協作,博客只能是相應的補充。個人英雄不可能承擔起大眾傳播的重任。”
與此同時,傳統新聞網站正積極利用博客的力量,將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作為信息來源。BBC愿意歡迎博客便已證明了博客對傳統媒體的負面影響尚無定論。許多新聞機構為大眾提供博客存放服務,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沙龍雜志已經推出了這項服務。現在有很多的軟件與現成的網上服務系統,用來免費或收費存放博客,Blogger 就是最大的一家,據報道現在有五十萬以上的登記使用人。德拉吉這樣以博客作為事業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只是將博客作為發表事實和見解的快捷平坦的渠道。博客有數量多、分布廣等優勢,而這也恰恰造成了博客的某種劣勢——面對BBC編輯過的新聞報道和作為其藍本的自發上傳的2萬余份博文,人們自然會選擇前者。除了新聞機構中的專職人員,很少有人能夠在24小時內細細研讀2萬份博客。我們無法從浩若煙海的博客中提取新聞信息,我們最有可能看到的是更加混合的方式:傳統新聞機構吸收、篩選、擇優而后將它們同傳統方法編輯的新聞合為一體。這樣就發揮了傳統新聞網站和博客雙方的優勢——及時性、全面性、專業性、準確性。傳統網站也可擇取具有很高新聞價值的個人博客存放在首頁或某些專欄,供網民選閱;如人民網首頁上的博客與博客專頁。
像德拉吉一樣較好地以傳統新聞機構網站上新聞為己用的博客仍是少數,而利用大眾博客完善自身的傳統新聞機構網站則多不勝數。運用編輯的技能,從信息海洋中提取有用信息,是傳統新聞網站從博客中獲益的必要條件。
新聞博客是媒體中的一股新興的力量,其出現必然給媒體格局帶來一定轉型;但德拉吉“印刷術死了,電影死了,電視死了,互聯網將取代一切”;“新聞將不再受大機構控制,永遠也不再會,在互聯網上,每個人都是記者”;“媒體無需檢測新聞的正確性,公眾自然會鑒定”的看法未免偏激。博客的強大作用有目共睹,但其出現并非傳統網站的末日;兩者之間可以相互利用,終究達到平衡狀態。從總體上來說,如果能加以有效利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新聞博客對于傳統網站是利大于弊的。望新聞博客能為傳統網站帶來自由、新鮮的空氣;也蘄愿傳統網站能為新聞博客提供更多可供個性發揮的材料。
注釋:
(1),https://www.cybertranslator.idv.tw/
(2)《博客:開拓個人化的目錄式生存》
https://wen.ccp.org.cn/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106
(3),方興東 孫堅華《Blog:個人日記挑戰傳媒巨頭》
(4),方興東,《博客——E時代的盜火者》
(5),宋雙峰《什么是“博客”》
(6),胡曉生 《學子論文:美國新聞博客的傳播特征》
(7),孫堅華 《博客論》
(8),《20世紀最具推動力和影響力的10大人物之一》
(9),麥特·德拉吉 《麥特·德拉吉的杰作》
(10),孫堅華 《互聯網上的德拉吉王朝》
(11),《公民德拉吉》
(12),同(11)
(13),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
(14),馬克·格拉瑟 YaleGlobal網站
更多優秀畢業論文推薦:
財經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范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范文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淺談音樂教學與實踐的相結合 物流管理專業論文提綱范文 自考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論新聞博客對比于傳統新聞機構網站的特點及對其影響(2)】相關文章:
對聯的平仄特點區分(2)08-02
論企業應收賬款對利潤質量的影響06-25
本科網站設計開題報告(2)06-07
傳統體育養生的特點有什么09-19
技師論文答辯技巧及特點(2)10-01
網站編輯辭職信范文(2)07-18
述職報告寫作的五大特點(2)07-28
網站設計開題報告兩篇(2)09-17
網站編輯社會實踐報告范文(2)07-22
大學生的網站運營實習報告(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