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論語相信大家都看過,讀過,但是大家知道有哪些成語是出自論語的嗎?下面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資料,歡迎參考。
《為政篇》
1、【眾星拱北】——拱:環繞,拱衛;北:指北極星。天上眾星拱衛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論語·為政》(2·1):“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北辰星拱】——北辰:北極星;拱:環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四面環繞。舊時比喻治理國家施行德政,天下便會歸附。后也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論語·為政》(2·1):“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論語·為政》(2·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后為三十歲的代稱。《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8、【耳順之年】——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9、【從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10、【犬馬之養】——供養父母的謙辭。《論語·為政》(2·7):“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11、【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論語·為政》“子游問孝”(2·7)、“子夏問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12、【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論語·為政》(2·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3、【君子不器】——君子不應該成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單一用途的人。《論語·為政》(2·12):“君子不器。”
14、【周而不比】——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系密切,但不勾結。指與眾相合,但不做壞事。《論語·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學習卻不讀書,就會缺乏信心。《論語·為政》(2·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出自論語中的成語有哪些
2.英語成語大全
3.中國勵志成語大全
4.含有近義詞的成語大全(最新)
5.關于讀書的四字成語
6.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7.關于交友的成語典故(2)
8.帶地名的成語
9.一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10.描寫春天景色的成語及解釋
【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相關文章:
狼的成語有哪些09-04
表示想成語有哪些10-06
帶數字的成語有哪些?05-21
形容氣質的成語有哪些11-09
關于馬的成語有哪些10-12
描寫秋天的成語有哪些呢07-09
變化快的成語有哪些(精選180個)08-11
龍開頭四字成語有哪些05-30
關于數字成語有哪些(標準答案)04-19
出自西游記的成語和歇后語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