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時間:2024-06-27 08:40:36 賽賽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精選10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精選10篇)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1

  一、指導思想

  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于音樂教學的活動性、開放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目的

  通過正確多方位評價,讓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成績,鼓勵并支 支持孩子進一步學習。以新課程為標準,著重從全面發展或富有個性和 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從多方位靈活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方 面做出評價。

  三、評價對象:

  一年級 二年級 四年級

  四、評價方式:

  1、一 二年級評價標準;

  A、學習態度

  學習情感、興趣、及參與度。按照平時記錄的課堂紀律,歌曲學唱情況,小樂器演奏能力,欣賞表現,創編能力,課堂樂器演奏能力,音樂知識學習運用能力等綜合評定。具體指每課或每教學階段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的即時性評價活動,累計各種獎項(如:笑臉數、星數、我能行等)標準師自定(40%)

  B、 基礎知識

  對本學期音樂知識的掌握。用問答的形式進行考核。(10%)

  C、 基本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50%)

  (1)、用正確的姿勢、自然、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音樂;

  (2)、以表演唱形式演唱學過歌曲,要求背唱;

  (3)、能夠在唱歌或是聆聽音樂時做即興地律動或動作;

  (4)能選擇簡單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D、特長表演:“個人才藝展示”

  它指在校外教育活動所接受的藝術學習,如:揚琴、二胡、笛子、鋼琴、電子琴、小提琴、舞蹈等這些學生可在綜合素質表演中可以酌情加分。

  2、四級評價標準:

  A、評價內容:

  (1)自選內容:

  指這個學期所學的歌曲,自己選擇最喜歡和擅長表現的一首歌曲來作為考試曲目。

  (2)平時表現

  是指每課或每教學階段教師對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于評價、累積各種獎項(如:音樂演唱星、音樂才藝星、音樂創造星等評價獎勵)。

  (3)特長展示:口風琴演奏, 或是一首歌曲演唱,優秀者加星加分;

  B、評價標準:

  自選內容 40% 平時表現 30% 技能演奏 30%

  特長展示 加分加星

  總之,音樂學科教學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通過科學的教學評價,有效的促進學生發展,激勵老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全面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以上就是本人本學期音樂學科的期末考試考評方案,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指正批評。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2

  一、指導思想

  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于音樂教學評價的活動性、開放性,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完善音樂教學管理體系,積極推動音樂個性化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二、評價原則:

  音樂課程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則:

  1、全面發展原則——評價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方向,既注重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又注重人文素養的提高,同時根據課程設計的要求和目標,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評價。

  2、注重差異原則——注重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尊重學生富有個性或獨特的表達方式,注意學生在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經濟狀況、語言、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給予平對待,在知識技能的評價上,不強求一律,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和肯定。

  三、評價對象:

  小學五年級全體學生。

  四、評價方法:

  通過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平日表現與期末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進行綜合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的評定占30%,終結性評價占70%。將最后的綜合成績作為學生本學期音樂學科的有效成績(采用等級制)。

  評定等級:優、良、及格、不及格(A、B、C、D)

  1、形成性評價(30%)

  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查等方式進行。將對學生的經常性的形成性評價加以記錄,每學期爭取能夠提問、檢查到每個學生,對所有學生實施日常的形成性評價。音樂課代表輔助老師進行記錄。

  評價內容:

  ①上課認真,帶齊音樂學習用品;檢查書籍愛護程度。(態度)

  ②能認真演唱歌曲。(唱)

  ③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情感)

  ④能認真聆聽欣賞音樂。(聽)

  ⑤能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說)

  ⑥能隨音樂律動并會編簡單舞蹈。(創編)

  ⑦參加課外音樂藝術活動。(興趣愛好)

  分數(單位:分) 90-100 80-90 60-80 60以下

  內容完成條數 6—7 4-6 1-3 0

  評定標準:

  2、終結性評價(70%)

  評價內容: 基礎知識10%、唱歌50%、欣賞10%

  考試時間: 6月1日——6月5日

  考試形式: 隨堂考試。

  考試范圍:

  (1)基礎知識

  (2)歌曲演唱

  (3)音樂欣賞

  具體如下:

  (1)基礎知識(包括音樂欣賞)——以試卷的形式進行卷面考試

  五年級上下冊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包括樂理知識、音樂常識以及音樂欣賞等。試卷總分為100分。(試卷見附頁)

  (2)歌曲演唱——以抽簽的方式進行考試

  五年級(總共16首):教師選擇八首歌曲,學生以抽簽的方式在八首中抽一首進行清唱。

  評定標準:

  90-100 能夠用親切、自然的聲音有表情演唱指定歌曲,音色優美、并能做到以情帶聲。

  80-90 能夠完整地演唱歌曲,但在歌曲情感處理上欠佳。

  60-80 歌曲演唱沒有激情,毫無表現力,只是在機械地唱。

  60 以下無法完整演唱歌曲的、跑調現象嚴重。

  (3)音樂欣賞:(15%)。

  評價內容

  ①能正確說出樂曲或者歌曲的名稱,并能說出作者的名字

  ②能簡單說出音樂的情緒、速度等

  ③能夠聽辨不同節奏的音樂,并能夠打擊簡單的節奏

  ④能夠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模唱簡單旋律,評價方法

  分數(單位:分) 90-100 80-90 60-80 小于60

  內容完成數目 4 2-3 1 0

  等級 A B C D

  最終成績(分數) 90-100 90以下80以上 80以下60以上 60以下

  最終成績=過程性評價X30%+終結性評價X70%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3

  一、評價指導思想

  1、教育學認為:對兒童、少年進行評價的基本視點在于“發展”二字,即用發展的眼光、從發展的角度、從兒童身心發展的全方位來考察與評價兒童。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3、《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教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心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

  二、評價原則

  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在評定學生音樂成績時:一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二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三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的條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綜合評定。

  三、評價內容

  形成性評價由學習興趣、課堂參與、表演及演唱、感受及鑒賞、音樂創造五個內容組成。

  終結性評價由看、唱、聽、賞、奏、表五個內容組成。

  四、評價方法

  1、由“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反映學生在平時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終結性評價反映的是一個學期的最終成效。

  2.評價的主體由“學生自己”、“同學”和“教師”三部分組成。形成性評價由學生自己、其他同學和教師在相應的欄目中打“√”,終結性評價由教師操作。

  3.評價采取“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評價主要采用定性述評的方式,用較為全面、準確的文字加以簡要描述;終結性評價主要由教師采用定量測評的方式,對每個學生的音樂學習的能力及等級用簡便的等級(或是等級+評語)方式進行評價。

  4.學期終結評價是目標達成評價,主要是總結、了解學生一學期或學年在學習過程中行為形成、能力培養、知識掌握等,它包括課堂練習、紀律、學習情感態度等,這一評價一定要和平時的綜合素質形成評價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測試相互結合起來。此評價方案為“小學生音樂學習評價方案”中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的內容,原學生自評、互評師評內容和要求不變。以上各項內容可通過“音樂會”的形式,采取“學生自主選擇+老師指定內容”等多種方式開展。以上評價均采用等級評價(A、B、C)方式。100%-80%為A;79%-60%為B;60%以下為C。

  1、評價等級:A、B、C、D四個等級。

  2、采用自評和組評的方式

  3、特長項:有的學生參加各種文藝演出、比賽等,獲獎證書、獎勵等,都可記錄。

  音樂測試應該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評價方式要注意尊重學生的自評、同學的互評、教師的總評相結合。要做到即尊重學生又加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了解;即是了解教師自己的教學情況、改進教學手段,也是激勵學生創新、實踐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感受愉悅、滿足和自信,感受成長的快樂。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4

  一、指導思想

  本次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旨在通過科學的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學習成果,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評價過程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二、評價原則

  全面發展原則: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既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又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多元評價原則: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音樂素養。

  個性化評價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富有個性或獨特的表達方式,給予個性化的評價和指導。

  三、評價對象

  本次評價對象為小學各年級的全體學生。

  四、評價內容

  音樂知識:包括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常識和音樂歷史等方面的內容。

  音樂技能:包括演唱、演奏、舞蹈、節奏感和音準等方面的技能。

  音樂表現:包括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情感表達、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現。

  五、評價方法

  形成性評價: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課堂參與度、作品完成情況、學習態度和習慣等,對學生進行日常評價。形成性評價占總評價的40%。

  終結性評價:通過期末音樂考試或音樂會等形式,對學生一學期的音樂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終結性評價占總評價的60%。

  (1)筆試部分:通過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形式,測試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實踐部分:要求學生演唱或演奏一首本學期所學的歌曲或曲目,展示其音樂技能和表現能力。同時,也可以要求學生參與舞蹈表演或音樂創作等活動,展現其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

  六、評價標準和等級

  根據評價內容和方法,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和等級。評價標準應具體、明確,能夠客觀反映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學習成果。評價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

  七、評價反饋

  評價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向學生和家長反饋評價結果,并根據評價結果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同時,學校也應根據評價結果,對音樂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八、總結與展望

  本次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和個性化評價原則,旨在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學習成果。通過評價,能夠發現學生的不足和潛力,為今后的音樂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未來,我們將繼續完善評價方案,不斷探索新的評價方法和手段,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5

  一、指導思想

  本評價方案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音樂能力、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提升。通過科學、開放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原則

  全面發展原則:評價應關注學生在音樂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既注重音樂能力的提升,又關注人文素養的培養。

  注重差異原則:評價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獨特性和個性表達,鼓勵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

  過程與結果并重原則: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同時重視學習結果,即音樂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

  三、評價對象

  本評價方案適用于小學各年級音樂學科的'期末評價。

  四、評價方法

  形成性評價(50%)

  (1)課堂表現:包括學生的上課態度、參與度、合作能力等,通過日常觀察、記錄和師生互評等方式進行評價。

  (2)作業完成情況:包括音樂作業的質量、完成度和創新性等,通過教師批改、學生自評和互評等方式進行評價。

  (3)課外活動參與:包括學生參加音樂比賽、演出、社團活動等,通過記錄參與次數、表現情況等方式進行評價。

  終結性評價(50%)

  (1)音樂知識測試:通過筆試形式考察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包括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常識等。

  (2)演唱能力測試:學生自選一首本學期所學歌曲進行演唱,考察學生的演唱技巧、情感表達和舞臺表現力等。

  (3)演奏能力測試:學生自選一種樂器(可以是課堂樂器或自備樂器)演奏一首本學期所學曲目,考察學生的演奏技巧、音樂理解和表現力等。

  (4)創作與表現能力測試: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內容創作一段旋律或歌詞,并進行表演或演唱,考察學生的創作能力和表現能力。

  五、評價標準

  形成性評價標準:根據學生在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和課外活動參與等方面的表現,綜合評定學生的平時成績。

  終結性評價標準:根據學生在音樂知識測試、演唱能力測試、演奏能力測試和創作與表現能力測試等方面的表現,綜合評定學生的期末成績。具體評分標準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

  六、評價反饋

  評價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向學生和家長反饋評價結果,并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同時,教師還應根據評價結果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案。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6

  一、指導思想

  本評價方案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于音樂教學評價的活動性、開放性,旨在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完善音樂教學管理體系,積極推動音樂個性化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二、評價目的

  全面了解學生在音樂學科上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

  鼓勵并支持學生進一步學習,提升音樂素養。

  為家長提供學生學習進度和成績的反饋。

  三、評價對象

  小學各年級全體學生。

  四、評價原則

  全面發展原則:評價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方向,既注重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又注重人文素養的提高。

  注重差異原則: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發展速度,不強求一律。

  五、評價方式

  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平日表現與期末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進行綜合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占30%,終結性評價占70%。

  (一)形成性評價(30%)

  觀察: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上課態度、參與度、音樂技能展示等。

  談話與提問: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感受、興趣和困難。

  抽查:隨機抽查學生的音樂作業、練習冊等完成情況。

  評價內容:

  上課認真,帶齊音樂學習用品

  能認真演唱歌曲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能認真聆聽欣賞音樂

  能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能隨音樂律動并會編簡單舞蹈

  參加課外音樂藝術活動

  (二)終結性評價(70%)

  基礎知識:對本學期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如音樂理論、音樂歷史等。

  唱歌:評價學生的演唱能力,包括音準、節奏、表現力等。

  欣賞:通過聽音樂片段,讓學生分析、評價音樂的風格、情感等。

  考試形式:隨堂考試,按照學期教學計劃安排。

  六、評價標準

  形成性評價:采用等級制,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

  終結性評價:采用百分制,按照各評價內容的權重進行評分,最后得出總分。

  七、評價結果反饋

  形成性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進步。

  終結性評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家長,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成績和進步。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7

  一、指導思想

  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評價旨在通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完善音樂教學管理體系。

  二、評價目的

  全面了解學生音樂學習的進度和成績。

  鼓勵并支持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

  著重從全面發展或富有個性和獨特的表達方式等方面,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等多方面做出評價。

  三、評價對象

  適用于小學各年級學生,特別是本方案以小學五年級為例。

  四、評價方式

  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平日表現與期末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進行綜合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占30%,終結性評價占70%。

  1. 形成性評價(30%)

  評價方法: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查等。

  評價內容:

  態度:上課認真,帶齊音樂學習用品;檢查書籍愛護程度。

  唱:能認真演唱歌曲;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聽:能認真聆聽欣賞音樂;能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創編:能隨音樂律動并會編簡單舞蹈。

  興趣愛好:參加課外音樂藝術活動。

  分數評定:根據內容完成條數,分為90-100、80-90、60-80、60以下四個等級。

  2. 終結性評價(70%)

  考試形式:隨堂考試。

  評價內容:

  基礎知識:占10%,包括音樂知識問答。

  唱歌:占50%,要求用正確的姿勢、自然、有表情地歌唱,背唱學過歌曲。

  欣賞:占10%,能準確表達欣賞體驗。

  特長表演:“個人才藝展示”,酌情加分,如揚琴、二胡、笛子、鋼琴等樂器演奏或舞蹈表演。

  五、評價標準

  采用等級制,評定等級為優、良、及格、不及格(A、B、C、D)。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8

  一、評價目的

  本評價方案旨在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在小學音樂課程學習中的表現,通過科學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同時作為家長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和成績的依據。

  二、評價原則

  全面發展原則:評價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方向,既注重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又注重人文素養的提高。

  注重差異原則: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評價中注意學生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經濟狀況、語言、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給予平等對待。

  三、評價對象

  本評價方案適用于小學音樂課程學習的全體學生。

  四、評價方法

  終結性評價(70%)

  音樂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簡單的音樂知識應用題進行評價,如聽一段樂曲,寫出曲調的音名、聲部的樂器名稱等。

  樂理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簡單的樂理知識測試,包括音符、音階、節奏符號、簡譜等方面。

  樂曲鑒賞能力:選擇一段著名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聽后進行簡單的鑒賞題目。

  創作能力的展示: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如創作自己的歌曲、編排舞蹈、設計樂器等。

  評價內容:包括音樂知識的應用能力、樂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樂曲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展示。

  評價方式:

  評價標準:設立明確的'評價標準,根據標準對學生的各項表現進行打分,分值結合實際情況制定。

  五、評價實施

  教師需提前制定評價方案和評價標準,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需結合進行,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教師應及時記錄學生的評價情況,形成學生音樂學習的檔案,便于家長和學生了解學習進度和成績。

  六、評價反饋

  教師應在評價后及時向學生和家長反饋評價結果,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教師應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音樂學習水平。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9

  一、指導思想

  本評價方案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評價旨在通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完善音樂教學管理體系,積極推動音樂個性化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二、評價原則

  全面發展原則:評價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方向,既注重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又注重人文素養的提高。

  注重差異原則:注重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尊重學生富有個性或獨特的表達方式,注意學生在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經濟狀況、語言、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給予平等對待。

  三、評價對象

  本評價方案適用于小學各年級全體學生。

  四、評價方法

  本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平日表現與期末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進行綜合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占30%,終結性評價占70%。

  形成性評價(30%)

  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查等方式進行。

  評價內容涵蓋學生的態度(如上課認真、帶齊音樂學習用品等)、演唱能力(如能認真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等)、聆聽欣賞能力(如能認真聆聽欣賞音樂)、創編能力(如能隨音樂律動并會編簡單舞蹈)、參與課外音樂藝術活動(如興趣愛好)等方面。

  將對學生的經常性的形成性評價加以記錄,音樂課代表輔助老師進行記錄。

  終結性評價(70%)

  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知識(10%)、唱歌(50%)、欣賞(10%)等方面。

  考試形式為隨堂考試,時間安排在學期末(如6月1日——6月5日)。

  五、評價等級

  評價采用等級制,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A、B、C、D)四個等級。具體評分標準將根據評價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表現而定。

  六、特長表演

  為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評價方案中還設置了“個人才藝展示”環節,允許學生在校外學習的藝術特長(如揚琴、二胡、笛子、鋼琴等)在綜合素質表演中酌情加分。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 10

  一、指導思想

  本評價方案以新音樂課程標準為主體,貫徹新課標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于音樂教學評價的活動性、開放性,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實踐活動,完成科學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目的

  全面了解學生音樂學習的進步和成績,鼓勵學生進一步學習。

  著重從全面發展或富有個性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從多方位靈活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做出評價。

  為家長提供學生學習進度和成績的反饋,鼓勵家長支持孩子的音樂學習。

  三、評價對象

  本評價方案適用于小學各年級全體學生。

  四、評價方式

  形成性評價(占30%)

  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查等方式進行。

  評定內容:上課態度、演唱能力、聆聽能力、創編能力、課外音樂藝術活動參與情況等。

  評定標準:按照具體表現情況劃分優、良、及格、不及格等級(A、B、C、D)。

  終結性評價(占70%)

  基礎知識(10%):對本學期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問答形式進行考核。

  基本技能(50%):包括演唱能力、表演能力等。

  演唱能力:要求用正確的姿勢、自然、有表情地歌唱,背唱所學歌曲,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做即興律動或動作。

  表演能力:能選擇簡單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或進行個人才藝展示。

  考試形式:隨堂考試,包括基礎知識測試和基本技能展示。

  評價內容:

  特長表演(10%):學生在校外教育活動所接受的藝術學習,如樂器演奏、舞蹈等,可在綜合素質表演中酌情加分。

  五、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應體現全面性和差異性,既注重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又注重人文素養的提高。

  在知識技能的評價上,不強求一律,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和肯定。

  結合學生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經濟狀況、語言、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給予平等待遇。

  六、評價實施

  教師負責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和實施方案,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教師應將評價貫穿于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及時記錄學生的表現情況。

  期末綜合評價結果應作為學生本學期音樂學科的有效成績,采用等級制進行評定。

【小學音樂期末評價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學期末自我評價(精選15篇)09-18

高中期末的自我評價(通用10篇)09-23

音樂老師的期末評語240句04-09

物流方案設計與應用12-31

小學美術教學自我評價12-31

高考安全保衛方案設計12-31

績效薪酬方案設計流程08-07

小學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方案設計資料(通用10篇)01-21

小學音樂合唱教案(精選22篇)03-14

2018最新小學生自我評價12-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监利县| 鄱阳县| 惠东县| 盖州市| 酒泉市| 黄石市| 清水河县| 呼和浩特市| 安徽省| 平邑县| 安阳县| 六安市| 肥西县| 安新县| 霍城县| 工布江达县| 色达县| 新津县| 揭西县| 宁阳县| 绥棱县| 新源县| 嘉峪关市| 汝阳县| 岢岚县| 工布江达县| 吐鲁番市| 岱山县| 武宣县| 韶关市| 泌阳县| 酉阳| 彰化县| 河津市| 介休市| 靖远县| 涪陵区| 霍林郭勒市| 连江县| 枣强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