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華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小學教育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教育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教育學學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華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在構建課程結構體系上堅持體現“三性一體”的特征,三性指高等教育的共性、高師教育的特性、與小學教育專業的個性,一體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為一體。在培養工作中堅持大學通識課、基礎專業課、學科專業課、公共選修課、活動課、社會實踐課六個課程平臺以小學教育專業實踐和小學教育研究一線貫穿,并充分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2111人才培養特色。
根據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大學通識課、基礎專業課的基礎上設置了中文、數學、英語、體育、藝術、科學教育和信息技術等不同的學科方向,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小學教育專業開設了不同的課程,學生四年內平均要學習2800學時;本專業結合教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教育見實習和論文寫作等實踐活動,學生畢業平均要修滿181學分,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頗為可觀。
小學教育專業招生對象為五年制普師三年級畢業生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學制四年,學歷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很好的,歡迎加入。
培養目標
小學教育教學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發展需求為基本原則,以中國高等教育定位和特點為參考框架,同時以行業標準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質,具備良好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具有國際視野,系統掌握教育科學和該專業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教育創業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夠在各級各類教育及管理機構勝任教育、教學、管理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畢業論文。理論課程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三類課程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大學公共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理工類以及藝術教育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為小學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為小學教育的主干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訓、教育實習、教育考察、教育調查等。畢業論文(設計)包括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教育、教學和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
各高校應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
各高校可選擇一些反映學科前沿、學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知識單元開設選修科目,并推動教師將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
課程結構應覆蓋專業知識體系的主要知識單元、知識點。選修課程的范圍和數量應提出明確要求,以保證課程的可選擇性。有條件的高?砷_展中國國內(外)學生交流、各類形式和層次的聯合培養或雙語教學。
在總學分中,實踐課程所占比例應不低于25%。
小學教育專業就業方向: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可到農村小學補充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小科教師缺乏現狀;可到中小城市的幼兒園工作;可到社區文化特色學校;可到社區做管理工作;可到企業、事業單位擔任培訓教師;可到南方學校應聘。
在人們傳統的思維中,小學教育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去學校做老師,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后并沒有從事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目前小學教育專業用人數量呈下降趨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小學生的減少、拆校并校的進行,小學教師已經飽和,新教師進入已經很難了。雖然教育主管部門通過老教師提前退休讓出崗位、競爭上崗淘汰不合格教師來緩解小學教師的就業難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權宜之計,畢竟老教師有限,競爭上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現在小學很多在職教師已擁有了本科學歷,他們有的是通過自學考試的,有的是通過函授學習,還有很多其他途徑的。用一位在職教師的話說,走上社會獲得本科學歷不是難事。就拿函授學習來說吧,每年只要交些錢,有時間的話去上點課,不用費多少事就能有本科學歷。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本科學歷,但由于在職教師獲得高學歷的途徑很多,這一優勢并不優。畢竟在職教師有教學經驗,先入為主,同等學歷的話,學校決不會解聘在職教師而引進新教師的。
從幾年前開始,教師的準入已經向社會放開,只要具有教師資格證的社會人員,通過考核,就可以進入教育系統,競爭教師崗位。尤其是隨著社會就業難度的加大,很多中文系、數學系、英語系等系科的學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學教師的競爭行列,這無疑又增加了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難度。
【華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02-02
華南師范大學管理科學專業就業前景07-24
電力專業的就業前景03-21
園林專業就業前景待遇08-04
核技術專業就業前景11-09
編導制作專業就業前景12-31
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前景02-02
電機與電器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07-20
新能源材料專業就業前景10-18
工業設計專業就業前景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