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面對新政高考落榜生遇糾結
今年很多考生會讀專科或三本,沒過本科線的大多數也可能走復讀的道路,在沒確定要復讀之前,建議你先看看我該不該復讀,如果看完了還覺得自己適合復讀,下面這些是面對新政高考落榜生遇糾結。
面對新政高考落榜生遇糾結 1
7月,岳麓區某復讀學校,湖南省一本招生錄取還未結束,復讀生們已經開始了緊張的補習生活。
去年湖南省一本招生錄取還未結束時,李蕓(化名)已坐在了高四的課堂上。桌上放著的是她兩個月前還在啃著的教材和幾本翻得折頁了的泛黃筆記本。
每年,總有一批失利考生參與到下一年的高考中。近四年來,湖南省的復讀大軍連年下降,從2012年的湖南高考生中大約每6個就有一個是復讀生,到2016年已下降到每9個有1個復讀生。但報名復讀的學生成績卻在逐年提高,今年7月,長沙幾所知名復讀學校,二本考生已然成為主力軍,復讀生已經不再是差生的代名詞。
高考不是唯一出路復讀占比連年降低
去年年我省共有高考考生39萬人,其中往屆生4.5萬人,占11.5%,這意味著大約9名高考生中就有1名復讀生。2012至2014年三年間,湖南省往屆生所占比例分別為:17.6%(6.4萬)、14.2%(5.3萬)、13.2%(5萬),比例連年下降。
由于出路的多元化,升學率不斷提高,復讀人數減少。同時,復讀的動機發生了變化,由希望上大學變為要上好大學:二本學生希望通過補習考一本,一本的.學生希望考名校。長沙市達材中學校長曹建新對此解釋。
華鑫高考補習學校校長楊德明有著相同的觀點,復讀生比例連年降低一方面是因為整體高考報名人數下降和高考錄取比率上升,湖南省前年年高考錄取率為86%,去年的錄取率預計與前年持平;另一方面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的思想觀念已經轉變,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
復讀報名三個高峰 成績公布三五天最熱
長沙市幾所知名復讀學校介紹,高考成績公布后三五天,學校招生就基本滿額,報名學生以二本為主。同升湖實驗學校辦公室主任張仁武說:每個復讀學校的招生名額都有限,如果拖得太遲,學生可能就錯過機會了。長沙市達材中學2015屆復讀生熊騫今年考入了四川大學,他說,去年高考成績一公布,身邊同學就早早報名了,有的是估分時心里就大抵有數了,成績出來后立馬下決心復讀;而有的是高三沒有好好學習,考完后一直反思,憋著一股勁想要彌補。
復讀報名一般有三個高峰時間段。首先是成績揭曉后幾天,其次是二本錄取結束后,一些考生不愿意上三本而下決心再奮斗一年,最后一個時間點就是大學念了一兩個月后,考生對就讀高校或者專業失望,希望圓夢而退學回爐重讀。
記者調查發現,各復讀學校針對高分考生都有優惠政策,優惠標準每個學校不同,但基本是二本線上有優惠、二本線下無優惠,所交學費以分數為標準層層降低。此外,每所復讀學校都設有最低門檻,如岳麓區一所復讀學校招生的最低標準為二本線下60分以內。有些學校為了搶奪好生源,還制定了優惠政策,如還將對高考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給予4萬元獎勵。
湖南使用全國卷今年復讀生遇糾結
對于復讀生來說,高考的任何變化都會牽動敏感的神經。之前,教育部已正式批復,同意湖南省從2016年起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使用全國卷。這也就意味著從明年開始,連續12年采取語、數、外三科自主命題后,湖南省將正式恢復至全部使用全國卷。采用全國卷后,命題的依據是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以及教育部考試中心當年編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
這樣的改革,不僅讓應屆的高考考生感到不適應,想選擇復讀的考生因為無法預估風險,也陷入了尷尬兩難的局面。
全國卷更加側重于基礎的考核。達材中學招生辦主任張國軍說,使用全國卷以后,對于基礎扎實的學生其實更有利。
也有多年高中教研經驗的老師認為,從全國卷命題趨勢來看,未來可能會采用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更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發展,也有利于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此,想要復讀的考生需謹慎對待。
建議復讀是把雙刃劍并非都能來年再戰
如今復讀的學生都是95后,怕吃苦、心理脆弱等都將成為復讀路上的絆腳石。記者從華鑫高考補習學校了解到,從7月6日起該校開設了一周的試讀班,最終從70余名學生中放棄了3名,主要因為這3位完全不適應寄宿生活,對這種壓抑的學習氛圍壓力承受不夠。
曹建新認為并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復讀。復讀成功幾率大的考生,一是因客觀原因,比如考試發揮失常、志愿填報失誤等導致沒考上好大學的考生;二是有強烈愿望,有學習勁頭,且有一定提升空間的考生;三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對那些心理素質不佳型、分數過低或過高型、發揮不穩定型以及被逼無奈型的考生,不建議他們選擇復讀。
來自衡陽市祁東縣的陳宇韶復讀一年后,今年以693分的成績牽手清華大學。他說,復讀生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在意結果,恐懼失敗,以致進入只關注高考分數、名次的怪圈。他建議,復讀還是慎重為好,如果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和深刻的認識,不要輕易嘗試。
面對新政高考落榜生遇糾結 2
當查分系統彈出那個熟悉的界面,分數條上的數字與預期相差甚遠時,窗外的蟬鳴突然變得刺耳 —— 這或許是你此刻的感受。而比落榜更讓人輾轉難眠的,是新政帶來的層層迷霧:教材改版的科目占比調整了,選課組合的賦分規則變了,連志愿填報的批次都重新劃分了。
我見過太多同學在政策變動前陷入兩難:想復讀,怕明年的考點又變了方向;直接走專科,又不甘心十二年寒窗停在半山腰。其實糾結的本質,是既怕重復失敗的痛苦,又怕錯過翻盤的機會。就像站在岔路口,既擔心左邊的路有荊棘,又懷疑右邊的'路不通向終點。
但政策從來不是死胡同。去年浙江的一位復讀生,面對選考科目調整,把新增的考點做成思維導圖貼滿房間,最終總分提升了 89 分;還有廣東的同學,利用政策允許的 “跨科轉換”,把弱勢的化學換成擅長的地理,反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新政確實增加了不確定性,但也藏著重新洗牌的機會 —— 那些你曾經的短板,可能在新規則下變成優勢;那些你暗自積累的潛力,或許正契合新的考核方向。
更重要的是,要區分 “政策限制” 和 “自我設限”。招生辦的朋友說,每年都有同學誤以為 “復讀生不能報提前批”,其實除了個別軍警類院校,90% 以上的專業對復讀生一視同仁;還有人擔心教材變動,卻忘了高考考的是能力而非死記硬背 —— 就像英語作文無論題型怎么變,好的邏輯和表達永遠是加分項。
如果暫時想不清,不如列張清單:左邊寫 “如果復讀,我能補哪些漏洞”,右邊寫 “如果走其他路,我有哪些備選方案”。糾結時別逼自己立刻做決定,去操場跑兩圈,去看看心儀的大學官網,甚至去打份暑假工 —— 生活的答案往往藏在行動里,而非空想中。
記住,高考是場馬拉松,有人在第一個補給站就選對了飲料,有人繞了段路才找到正確的跑道,但只要不停步,終點的掌聲總會為你響起。新政不是攔路虎,是提醒你:人生的考場,從來不止一種答題方式。
【面對新政高考落榜生遇糾結】相關文章:
面對新政高考落榜生糾結萬分08-22
高考藝考新政10-04
上海高考實施新政08-27
異地高考新政惹爭議10-04
如何面對高考08-10
上海高考新政試題難度分析10-24
天津異地高考新政策解讀10-14
山西高考新政策出臺(2)10-18
高考復讀生新政策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