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薦]口腔執業醫師考試牙周病
牙周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ⅠⅡⅢⅣ°
牙齦切除術(牙齦成型術)--適應癥;①牙周基礎治療后牙齦增生5 MM。形成的假性牙周袋(如藥物性、妊趁性等藥物性增生);②后牙淺或中度骨上袋,袋底不超過膜齦聯合。③阻生齒冠周盲袋。
改良Widman翻瓣術--適應癥:①深或復雜牙周袋,基礎治療后牙周袋仍然5 MM,且探診出血;②有骨下袋形成,需要骨修整或植骨;③牙周袋底超過膜齦聯合,不宜做牙周袋切除者;④根分叉病變伴深牙周袋,需截根者。
引導性骨組織再生術---是在牙周手術中利用膜性材料作為屏障,阻擋牙齦上皮在愈合過程中向根面生長引導性骨組織再生術。用不可吸收性膜和吸收性膜。
引導性骨組織再生術---適應癥:①骨內袋,窄而深的骨內袋。三壁骨袋效果最好,兩壁骨袋效果也很好;②Ⅱ°根分叉病變。尤以下頜牙的Ⅱ°根分叉病變;③僅涉及唇面的牙齦退縮,鄰面無牙槽骨吸收且齦乳頭完好者。
植骨術---適應癥:①二壁及三壁骨下袋,②Ⅱ°根分叉病變,③牙齦瓣能覆蓋骨面及根分叉病變者;
截根術--適應癥:①多根牙(上磨牙)某一根或兩根破壞嚴重,且有Ⅲ°或Ⅳ°根分叉病變,其余牙根病情較輕,其他根完好者;②磨牙的一個根發生縱裂或橫折,其他根完好者;③磨牙的一個根有嚴重根尖病變,根管不通或器械折斷不能取出,影響治療;④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有一根明顯受累,患牙可行治愈者;
膜齦手術---適應癥:是多種牙周軟組織手術的總稱,它涉及到附著齦、牙槽黏膜、系帶或前庭溝區。包括:游離齦瓣移植術,側向轉位瓣術,上皮下結帝組織瓣移植術;
側向復位術---適應癥:當深牙周袋底超過膜齦聯合,角化齦又較窄時,可從齦緣處作內斜切口和雙側垂直切口,翻起全厚瓣,刮治、清創后,將齦瓣向根方推移,復位在剛剛覆蓋牙槽幾頂的水平,加以縫合固定。保留了角化齦。
牙齦切除術步驟---①刀尖斜向冠方,與牙長軸呈45°,②切除牙齦前先做袋底定位點,③做連續、扇貝壯外型,④切口與定點的距離與牙齦厚度有關,⑤術后常規使用含漱劑,⑥上保護劑1-2周;
PLI---菌斑指數
OHI-S-簡化口腔衛生指數
V-M---牙石評估
GI--牙齦指數
SBI---齦溝出血指數
BOP---探診出血
PD--探診指數
根分叉病變治療方法選擇:Ⅰ°--潔治、刮治,根面平整治療。如有釉質突起,或需用骨成型術形成根分叉區的縱型溝使牙齦更好的帖附,也可采用根向復位術。Ⅱ°--下頜磨牙用植骨術、引導性骨組織再生術或二者聯合治療;深Ⅱ°-根向復位瓣術,根分叉成型術等。Ⅲ°--截根術、半月切除術或分根術、拔牙。
牙周炎---水平吸收;
食物嵌塞---凹坑壯吸收;
齦溝液增加---判斷牙齦炎或牙周炎活動期的重要指標;
是否附者喪失---區別牙齦炎與牙周炎的重要指正;
慢性牙齦炎體征--溢膿、出血、顏色改變、牙齦紅腫。(沒有疼痛一項)
牙周袋的最佳解釋是--只于上皮俯著向根方增植有關;
牙周探診的主要內容--齦下牙石、牙周袋形態(不是類型)、溢膿、附著水平;
合關系分析時,需要檢查什么:異常功能的運動、牙齦炎癥、覆合覆蓋、合類型;不檢查-正中后退位的接觸關系;
*早接觸正確的描述為--某一合位,一組牙僅有個別部位接觸;
*合干擾--前伸合時后牙有接觸或某一合位時,非工作側有接觸,都叫合干擾;
合干擾檢查時候用---牙線;也可用視診、模型分析、咬合紙。記住,沒有蠟片一項;
早接觸檢查時候用---視診、捫診、咬合紙、蠟片;
早接觸的調合選磨:①正中合有早接觸,而非正中合時協調--不可磨除牙尖,只能磨改相對應的的舌窩或合窩,②正中合時協調,而非正中合時不協調,只能磨改與該牙尖相對應的斜面。在前牙,應磨改上頜牙舌側面;磨牙,磨改上磨牙頰尖的合斜面和下頜磨牙舌尖的合斜面;③正中合、非正中合時均有早接觸:磨改早接觸的牙尖或下頜前牙的切緣;
急性多發性齦膿腫---多見于--青壯年男性;治療方案最佳是--局部治療配合中西醫結合治療發;
觀察早期骨脊頂吸收應拍攝--咬翼片;
肥大性齦炎的病因--①菌斑和牙石,②錯合,③未充填的齲洞,④口呼吸,⑤食物嵌塞,⑥不良修復體,⑦正畸治療,;
肥大性齦炎--多由不良修復體引起,與青春期齦炎鑒別最關鍵一項是:年齡;
導致牙齦增生的藥物--①環胞菌素,②苯妥英納,③硝基吡啶,④利血平;
診斷牙齦增生性疾病的主要依據--①主訴及臨床表現,②服藥使,③骨髓象,④全身病史。沒有X線片一項,X片軟組織不顯影。
*妊娠性齦炎的病因---改變了牙周組織對菌斑的反應性;
影響牙周病的系統因素---①糖尿病,②甲亢,③冠心病,④肝硬化;注意肺結核不會
牙周炎的四大癥狀--①牙齦炎癥,②牙周袋形成,③牙槽骨吸收,④牙齒松動;注意沒有牙齒異位。
創傷合臨床表現--①根周膜增寬,②硬骨板增寬,③牙槽骨垂直吸收,④根分叉病變;注意沒有寬而深的牙周袋一項;
按照O-Leary設計的菌斑記錄法,控制良好的標準是菌斑至少為15%;
*牙周炎治療計劃--①第一階段消除或控制菌斑因素:有控制菌斑、徹底清除根面牙石根面平整、牙周袋及根面藥物處理,②牙周手術(在基礎治療后1--2個月時),③建立平衡合關系(牙周維護):有夾板、結扎固定、調合,④全身治療,⑤牙周維護:牙周維護是建立在基礎治療一結束就開始;⑥嚴格控制菌斑;
四環素藥:治療青少年牙周炎。四環素藥特性--①易黏附于根面,延長在口腔藥效,②防止細菌再附著根面,③抑制膠原酶活性,④促進纖維的再附著;
牙槽骨新生最易發生在---三壁骨袋;
牙齦炎病理--①早期病損-結合上皮開始增殖,②初期病損-菌斑堆積的第2-4天,③中期病損-菌斑堆積的第4-6天,④確立期病損-菌斑堆積的第2-4周,⑤形成牙周炎是在晚期病損;
*牙菌斑--①齦下菌斑--G-兼性厭氧菌及專性厭氧菌;②齦上菌斑--需氧或兼性厭氧菌(G+菌),或G+絲壯菌,或變形鏈球菌、唾液鏈球菌;
牙周菌斑內細菌胞膜成份中,與炎癥關系最密切的成份是--內毒素,其次是脂磷壁酸;
齦下菌斑能產生白細胞毒素的細菌是--伴放線放線桿菌;
關于牙石--①牙石對牙周組織的危害主要來自:表面未礦化的牙菌斑,引起炎癥,②牙石增加了菌斑的滯留,③齦下牙石需要用探針檢查,④齦下牙石危害齦上牙石,⑤牙周病的治療應徹底清除牙石;
合創傷--①合創傷影響牙周炎癥的擴展途徑和組織破壞程度,②合創傷本身不會引起牙周炎,③慢性合創傷常因磨損、牙齒突出等因素所致,④急性合創傷常因修復體等醫源性因素所致,⑤繼發性合創傷是由于牙周支持力不足所致;
合創傷導致牙齒松動特點--①牙槽骨常發生垂直吸收,②探診無深牙周袋,③牙周膜增寬,④合創傷消除后,牙槽骨可自行恢復,⑤合創傷消除后,牙齒松動恢復正常;
性激素不會引起牙周;妊娠性齦炎(有中間普氏菌)引起,在分娩后2個月可自行逐漸減退;內分泌的變化改變了牙周組織對病原刺激因素的反應;牙齦是性激素的靶器官;青春期齦炎與菌斑也有關;
牙間乳頭炎(齦乳頭炎)--是由于機械或化學刺激造成,不是由細菌引起;
牙間乳頭炎(齦乳頭炎)--治療:①去除局部刺激因素,②去除菌斑牙石、局部沖洗上藥;注意,嚴禁做牙髓治療或牙周-牙髓聯合治療,因牙間乳頭炎大部分牙齒為健康牙;
牙周病病因--會:菌斑可引起牙周;不會:合創傷不會引起牙周炎。食物嵌塞不會引起牙周病,會使牙槽骨呈凹坑壯吸收。全身疾病不會引起牙周病,是牙周病的影響因素;
牙周病的免疫病理--①炎癥早期,細胞浸潤以中性粒細胞為主,②炎癥中晚、期,細胞浸潤以漿細胞和淋巴細胞為主,③炎癥中、晚期,宿主產生免役求蛋白,④炎癥晚期,牙周組織破壞;
牙齦炎時牙齦色、形、質的變化--①牙齦炎的炎癥時充血范圍可波及到附著齦,②附著齦的點彩消失不能做為判斷牙齦炎的指標,因為有的人健康牙齦也無點彩,③牙齦可變肥厚或肥大,④牙齦質地可變松軟、也可變堅硬;
牙齦出血--①常為牙周病患者的主訴癥狀,②多在刷牙或咬硬物時候發生,③牙齦探診出血和牙齦顏色改變不同時出現,④探診出血可作為牙齦有無炎癥的重要指標,⑤探診出血或(齦溝液增多)對診斷牙齦炎和判斷牙周炎活動性有重要意義;
牙齦炎癥程度的敏感指標是--齦溝液量增多;
假性牙周袋與真性牙周袋的區別是---袋底的位置。假性牙周袋是由于牙齦增生或膿腫所致;
牙周袋種類--①骨上袋: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質界的根方,牙槽骨脊的冠方,一般呈水平吸收,②骨下袋:真性牙周袋,袋底位牙槽骨脊的根方,牙槽骨構成袋壁一部分,一般呈垂直吸收,③單面袋:累及一個牙面,④復合袋:累及兩個以上牙面,⑤復雜袋:指螺旋型牙周袋;
凹坑壯吸收--①多由于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復體引起,②指牙槽間隔的骨脊頂呈彈坑狀或火山口樁缺損,③與齦谷區牙齦組織結構薄弱有關,④與齦谷區菌斑易滯留有關,⑤X片不容易顯示出來;
引起牙齦自動出血的疾病有--①妊娠期齦炎,②愛滋病,③維生素缺乏癥,④白血病,⑤青春期齦炎,⑥多發性齦膿腫,⑦急性壞死性齦炎;
牙齦纖維瘤病--①牙齒可發生移位,②可影響恒牙正常萌出,③牙齦增生可覆蓋牙齒冠的1/2,可超過2/3,常波及附著齦,④增生的牙齦呈結節壯,⑤增生波及膜齦聯合;
藥物性牙齦增生--有服藥史,增生一般不超過牙冠的1/3-1/2,嚴重可波及到附著齦;
青春期齦炎--是在青春期;牙間乳頭呈結節壯突起,增生一般為牙冠的1/3,一般不超過1/2,不波及附著齦;局部刺激不明顯;
肥大性齦炎--牙齦增生常覆蓋牙冠的1/2,可超過2/3,常波及附著齦;
急性壞死性齦炎--①多發青壯年,男性,吸煙者多見,②發病急,病程短,常為數天至1-2周,③病損尤以下頜前牙,齦乳頭變平、充血、水腫-壞死、潰瘍,火山口壯潰瘍,④晨起枕邊有血跡,⑤疼痛、出血明顯、口臭,⑥菌斑涂片見大量索壯桿菌和螺旋菌;⑦齦乳頭變平,表面覆蓋一層偽膜;
急性多發性齦膿腫--用抗生素大多無效,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優于單用抗生素;
快速進展性牙周炎--累計兩顆以上磨牙和前牙,如671;而青少年牙周炎累計兩顆牙,磨牙和前牙61;
快速進展性牙周炎牙齒松動的主要原因是--繼發性合創傷;
根分叉病變:Ⅰ°:早期,可以從牙周袋探及根分叉外型,但不能水平探入分叉內,形成骨上袋;Ⅱ°:多根牙一個或一個以上分叉區有骨吸收,用探針可水平探入分叉區,但未貫通;Ⅲ°:根分叉區牙槽骨完全吸收,形成貫通性病變,探針可水平穿通,但因被牙周袋軟組織覆蓋未直接暴露于口腔;Ⅳ°:根間隔完全破壞,且牙齦退縮,而使病變的根分叉完全開放能直觀;
治療:Ⅰ°-齦下刮治或翻瓣術;Ⅱ°-隧道成型術、截根術或根向復位術;Ⅲ°、Ⅳ°-袋壁切除術或翻瓣術或分根術;
在健康齦溝內,用正常力量探診(20-25克),探針尖端應在:結合上皮中部;
快速進展性牙周炎--牙齦類桿菌
青少年牙周炎--伴放線放線桿菌
妊娠性齦炎--中間普氏菌
急性壞死性齦炎--梭壯桿菌
成年牙周炎(AP)的主要致病菌--牙齦卟啉單胞菌
齲齒的主要致病菌--變異鏈球菌
根尖周炎的致病菌---G-厭氧菌
慢性根尖周炎---產黑色素菌
根管中的主要細菌--糞腸球菌
部分藥物作用原理--苯妥英鈉:刺激成纖維細胞分泌活動(抗癲澗);四環素:抑制膠元酶作用(治療青少年牙周炎);甲嘯唑:抗厭氧菌;瀟笨砒啶:鈣通道結抗劑(治療高血壓)
【[薦]口腔執業醫師考試牙周病】相關文章:
口腔執業醫師招聘文案范文通用01-22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技巧08-21
執業醫師實習證明01-17
口腔醫師述職報告03-26
口腔醫師述職報告05-23
執業醫師崗位職責03-28
辦理執業醫師注冊指南11-01
口腔醫師個人述職報告04-21
口腔醫師自我鑒定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