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有些成員因其能力已經不適應更大規模、更規范的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
創業團隊決裂的原因
。這一點在我國眾多的中小鄉鎮企業中體現得非常明顯。很多鄉鎮企業的創業元老文化程度不高,當初的成功往往是因為敢拼敢干,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干別人不敢做的事而發展起來,但隨著企業進入一個規范發展的時期,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制約反而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創業團隊很有可能走向分裂。
二、創業團隊成員的經營理念與方式不一致,團隊思想沒有統一,有些成員不認可公司的目標和策略價值觀有沖突,導致創業團隊解散。
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聯想的倪光南和柳傳志。柳傳志是一位有科技背景的企業管理者,而倪光南是一名科學家,他們的分歧是經營理念的不一致,柳是市場導向,而倪光南是技術導向,這一根本的分歧導致了曾被譽為“中關村最佳拍檔”的聯想創業組合的分裂。當然,聯想創業組合的分裂并不是發生在聯想從創業階段向集體化階段過渡的時期,而是發生在聯想從集體化階段向規范化階段過渡的時期,
管理資料
《創業團隊決裂的原因》(http://www.ipr-jzsc.com)。三、創業成員之間因為性格、個性、興趣不合,導致磨合出現問題,創業活動難以正常開展,創業團隊解散。
群體性的創業團隊中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群體性的創業團隊是由一些因為私交很好而在一起的伙伴來共同創業,例如朋友、同事、同學、校友、親戚等,多是由人際關系來尋找共同創業的伙伴,或是有相似的理念和觀點,例如具有相近技術研發背景的人,基于對某一技術的狂熱而結合。可以說,在人際上的交集是成為群體性創業團隊成員最重要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團隊成員在性格上的差異和處理問題的不同態度就容易被掩蓋,有些團隊從表面上看,好像大家都在努力工作,但真正全身心投入者只有一到兩個人,同時團隊內又缺乏真正的溝通,那么該團隊實際上并未形成真正的團隊,充其量只是幾個人力量的加總而已。若團隊成員間目標不一致,則造成的結果就是 1+1<2了。這種情況必定會導致創業團隊的解散。
四、團隊在創立初期沒有確定一個明確的利潤分配方案,隨著企業的發展,利潤的增加,在利潤分配時出現爭議導致創業團隊解散。
這種情況在民營企業中是非常普遍的,很多的中小民營企業的創業團隊在發展初期,或者是沒有考慮到,或者是礙于面子,沒有明確提出未來具體的利潤分配方案,等到企業規模擴大的時候就開始為利潤怎么分配而爭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