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幾年前,像上海,南京這樣的大城市都有我們長江公交車,連青島都用,
一波三折求生路 長江客車將駛向何方? (1)
。現在長江客車倒了,可惜啊……”聽到記者詢問關于常州長江客車制造有限公司(下稱“長江客車”)拍賣的事情,一位長江客車的老員工感慨道。
近日,記者從常州信息網了解到,“常州長江客車制造有限公司近年來經營管理不善,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于2007年宣告破產。經兩次流拍后,常州長江客車制造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11日進行第三次破產財產拍賣。”
于是,記者撥通了長江客車一位工作人員的電話,卻被告知“不方便談論相關事宜。如果想了解詳細情況,可以咨詢拍賣公司”。
7月15日,記者又致電負責此次拍賣的江蘇常產拍賣有限公司。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兩次流拍后,長江客車終于拍賣出去了。”但其它相關細節,工作人員表示“不便透露”。
失意依維柯
長江客車制造廠始建于1956年,是我國最早研制、生產城市公交客車及其專用底盤的大中型企業之一,是建設部系統內規模最大的大中型城市客車及其專用底盤生產開發基地。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和國外汽車企業的進入,長江客車與意大利依維柯公司于2000年9月20日,簽署了合資經營公司的協議,成立了“常州依維柯客車有限公司”。
成立的合資公司總投資額為82851萬元人民幣,雙方出資各占50%,
管理資料
《一波三折求生路 長江客車將駛向何方? (1)》(http://www.ipr-jzsc.com)。經營范圍涉及了城市客車、底盤、車身和相關零部件等多種產品,并負責研究和開發新產品(包括整車和新產品所需零部件)。公司經營年限為30年。據知情者介紹:“當時長江客車的產品競爭力正在逐漸下降,聯手依維柯主要是基于技術方面的考慮。長江客車希望通過合資的方式引進依維柯先進的技術,提高長江客車的產品競爭力。”
然而,事與愿違。新成立的公司在產品銷售上比以前并沒有多大的起色。“想當年去上海、北京都能看見長江客車,那個自豪啊。后來與IVECO合作之后好象就不行了。”關注長江客車的一位人士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此后有媒體傳出消息說,依維柯試圖推進上汽與重慶紅巖的聯合。但限于國家政策的規定,依維柯要想參與其中必須先和常客集團分手,或說服上汽收購長江客車。而常州方面開出的條件是“全部承擔常州依維柯債權、債務”,這意味著上汽集團要多掏幾億元的現金才能完成收購,上汽顯然不愿接受。
另據記者了解,常州依維柯成立初期未能獲得國家發改委的產品公告目錄,所以只能借用母公司常客集團的公告目錄生產銷售產品。這樣一來,銷售貨款也自然被納入常客集團帳下。這也為此后依維柯訴訟長江客車埋下了伏筆。
在經過一系列的努力而未果后,2005年8月,依維柯將常客集團送上了法庭,指控常州長江客車集團以及該集團董事長孫元林挪用常州依維柯1.226億元人民幣,并要求解除雙方合資協議。最終,二者在2006年7月不歡而散。
為了解除這段婚姻,依維柯以1美元的價格向中方轉讓了其在常州依維柯汽車所持有的50%股份,而依維柯391系列客車底盤、12米系列客車等技術也都留給了常州長江客車廠。可謂代價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