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
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
護理評估
1. 病史:評估心衰的病因、誘因,病程發展經過。心理社會狀況。
2. 身體評估:
生命體征,一般狀態(發紺、體位)
心肺:啰音、心臟大小、心率、奔馬律
其它:肝大、水腫、腹水、胸水
3.相關檢查:X線、心超、電解質、血氣分析
護理措施
1.準備好各種搶救藥品及器材。
2.根據誘發原因進行處理:
A 若輸液過多者,應立即停止或減慢輸液速度。
B 若為心源性肺水腫,遵醫囑給予強心、利尿、血管擴張藥及鎮靜藥,及時糾正心衰。
3.迅速控制疾病發展:
A 四肢輪換結扎止血帶。
B 選擇正確體位:取半臥位或坐位,兩腿下垂,同時遵醫囑給予酒精濕化,以減輕肺水腫。
C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4.做好基礎護理,保持口腔及皮膚清潔,注意保暖及飲食調節。
5.做好心理護理。
健康教育
1. 指導患者積極治療原發病,注意避免誘發因素。
2. 低脂清淡飲食,忌飽餐,多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戒煙
酒。
3. 保持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避免重體力勞動。可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運動。
4. 嚴格按醫囑服藥,不要隨意增減或撤換藥物,以免因停藥不當引發心衰。注意藥物不良
反應的觀察,教會其自測脈搏。
5. 定期門診復查,如出現胸悶、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情況時及時來院就診。
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
護理評估
1. 呼吸:
頻率、幅度、胸廓的活動度、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的情況。區分呼吸困難屬于吸氣性還是呼氣性呼吸困難。聽診胸部情況,是否有呼吸音的改變、痰鳴音、啰音或哮鳴音。
2. 皮膚、粘膜及循環功能的變化。①皮膚:面部皮膚潮紅,多提示CO2潴留;發紺提
示 O2,應注意口唇、舌色和甲床色澤和溫度。②脈搏、心率和血壓:脈搏洪大、
心率失常,血壓異常。③球結膜:充血、水腫提示CO2潴留。
3. 體溫,神經,精神等變化。
護理措施
1.嚴密觀察呼吸節律和頻率的變化。
2.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少量多餐。
3.保持呼吸通暢,鼓勵患者排痰咳嗽,并配合霧化吸入、翻身拍背、體位引流等。
4.呼吸困難時取半臥位,給予氧氣吸入。
5.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如有呼吸困難、發紺,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者給予低濃度、
低流量持續給氧。
6.應用機械通氣者,需正確調節呼吸頻率、潮氣量、吸呼比等。
7.通氣不足、明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可應用呼吸興奮劑。
8.對煩躁不安或意識障礙者,避免使用抑制呼吸的鎮靜藥。
9.按醫囑應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10.對機械通氣的病人或面罩給氧的病人應做好心理護理,消除病人的恐懼感,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健康教育
1. 向病人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
2. 教會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技術,如縮唇呼吸、腹式呼吸、體位引流、拍背的方法,
提高病人的護理能力。
3. 對病人進行用藥指導并教會低氧血癥的病人及家屬學會合理的家庭氧療方法及其注
意事項。
4. 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指導病人制定合理的活動與休息計劃,教會病人避免氧耗較大
的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增加休息。
5. 鼓勵病人進行耐寒鍛煉和呼吸功能鍛煉,指導病 合理安排膳食,加強營養,達到增
強體質的目的。避免吸入刺激性氣休,戒煙,盡量少去人群擁擠的地方,減少感染的機會。
6. 若有氣急、發紺加重等變化,應盡早就醫。
血濾病人的護理
護理評估
1. 患者的既往史及目前的疾病狀況、診斷和治療方案、實驗室等輔助檢查指標。
2. 評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肺功能狀態、腎功能狀態、血管通路等。
3. 對治療方案、治療設備、物品、藥品的評估。
4. 病人心理狀態的評估
護理措施
1.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
2.置換液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輸液管每日更換1次。
4.~6小時監測電解質腎功能,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5.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注意保暖。
6.出凝血機制:
A 全身肝素化的患者每2~4小時測凝血分析。
B 局部肝素化的患者只維持濾器內時間>30分鐘。當管路中顏色變暗、溫度下降,則表現已經或即將發生凝血,及時檢查并處理凝血時間。
C 如肝素用量過大,尤其是在全身肝素化時,應嚴密觀察全身出血情況。
7.常查看各管路有無松動、漏血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8.血濾后腎功能恢復情況,每日復查腎功能、電解質。保持尿管通暢,預防泌尿系感染。
9.加重生活護理,協助做被動運動,定時翻身防止褥瘡發生。
健康教育
1.指導患者有關血管通路的觀察和保護、病情的自我監測等方法
2.根據病情做好患者的飲食指導。
3.指導患者適當的床上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褥瘡的發生。
護理評估
1. 評估病人的病情包括神經精神癥狀和體征、皮膚、呼吸、循環功能、體溫等狀況。
2. 評估呼吸機與病人的連接方式、呼吸機使用的模式、通氣參數、以及呼吸機是否處于正
常工作狀態。
3. 病人的心理狀況及社會支持程度。
護理措施
1. 機械通氣效果的觀察包括病人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體溫、意識狀態、皮膚黏膜、腹
部情況,液體出入量等
2. 呼吸機參數及功能的監測。檢查呼吸機參數是否合適,選擇合適的呼吸方式。將呼吸頻
率調至正常范圍內,如患者呼吸太快,可隔次輔助。如人機對抗嚴重,應及時處理。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劑。
3. 氣道的管理
(1) 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的護理:
A 觀察并記錄氣管插管的深度,妥善固定,聽診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
B 對于煩躁不能合作者,應使用約束帶固定,注意松緊適宜,防止非計劃性拔管發
生。、
C 搬動患者或翻身時,保持各管道通暢,防止管道脫出或氣管插管移位。
D 定期檢查氣管插管氣囊充氣情況。
E每天檢查更換氣管切開處的敷料和清潔氣管內套管1~2次,防止感染。
(2) 吸入氣體的加溫和濕化:使吸入氣體的溫度在32-36℃,相對溫度100%。濕化
罐內水量要恰當,尤其要注意防止水蒸干。
(3) 吸痰的注意事項
A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而確定吸痰時間。
B吸痰前后給予純氧吸入。
C掌握正確的吸痰方法,嚴格無菌操作。
D吸痰時觀察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4. 注意觀察感染的跡象。
5. 預防口腔感染。
6. 加強心理護理。
健康教育
1. 向家屬及清醒的病人講述使用呼吸機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并指導患者保護人工
氣道,防止意外脫出。
2. 與病人建立溝通方式,指導病人做手勢、眼神、或者用文字寫出等。
護理評估
1.病人的病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是否正在使用呼吸機。
2.評估氣管套管的材料、固定方式、松緊度、外敷料情況。
3.評估病人頸部局部皮膚情況。
4.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
護理措施
1.氣管切開切口不宜過大,否則易脫出。
2.盡量減少患者頭部的活動或強調頭頸部一致轉動。
3.固定氣管切開時松緊度適中,以能伸入一小指為宜,其松緊度應定時檢查并隨時調整。
4.注意觀察氣囊充氣情況。
5.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每次吸痰時間小于15秒,吸痰前后給予純氧吸入。
6.氣管切開已換金屬套管,每4~6小時煮沸消毒一次。每日更換氣管切開外敷料和清潔氣管內套管1-2次,防止感染。
7.注意做好氣道濕化護理。
8.做好心理護理。
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相關文章:
發熱病人護理常規04-30
糖尿病病人護理心得11-03
糖尿病人護理心得11-03
糖尿病病人護理心得9篇11-03
老年病人護理心得體會01-13
糖尿病病人護理心得體會11-05
護理糖尿病人的心得體會11-02
住院病人抑郁癥狀的分析與心理護理04-27
護理糖尿病病人的心得體會11-02
糖尿病病人的護理心得體會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