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商業連鎖企業經營模式的思考
【文章摘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零售領域商業競爭的不斷加劇,無論從零售企業的數量上看,還是從零售企業的銷售額比重上看,連鎖經營方式在我國零售領域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本文提出了連鎖經營管理新模式的思路、實施保障措施,形成了規范的管理框架。 【關鍵詞】 便利店;連鎖經營;創新模式 連鎖經營的迅速發展及其帶來的巨大利益引起了各國政府和企業的充分重視。為了使連鎖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納入規范化的軌道,一些發達國家和不少連鎖企業以及某些連鎖協會都深入研究其發展道路,不停的探索期最優的發展模式。可以這樣說,連鎖作為零售業中新興的業態模式,其理論研究水平已經遠遠滯后于實踐的發展,尚未形成成熟的、相對獨立的知識結構體系,研究方法仍不夠規范,有待進一步系統化和標準化。 1 連鎖經營的特征和模式 從管理學的角度講,理論界普遍認為,連鎖經營企業突出的特征是“3S”管理方式。所謂“3S”就是:簡單化、專業化和標準化。總結國內外成功連鎖經營企業的經驗,并與單店經營企業相比,連鎖經營的特征可集中表述為在經營管理方面的“標準化、專業化、簡單化、規模化”。目前,常用的連鎖經營模式主要有直營連鎖、自愿加盟、特許經營。 1.1 直營連鎖 直營連鎖作為世界上最先出現的連鎖經營模式,被稱為正規連鎖,十指連鎖經營店均有總部全資或控股開設,在總部的直接領導下統一經營、高度統一、利益獨享、風險獨擔的一種商業模式。 由于直營店采用集中化的統一管理,因此在經營和管理上存在以下的優勢:可以充分地挖掘利用企業內部資源;由于采用集中采購方式,因此可以通過大批量采購等,因此在總體上使公司獲得成本優勢;總部對連鎖店布局和新店的開發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方便性。 由于各個直營店的開設都是由總部開設,因此要求總部必須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同時具有較高的經營風險;分店缺乏靈活性,總部往往遠離市場,對于市場的瞬息萬變往往反應滯后,而處在市場第一線的分店權力有限,不能夠靈活的對市場變化做出很好地應對。 1.2 自愿加盟 即一般意義上的自由連鎖。連鎖公司的店鋪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的資產所有權關系不變,在公司總部的指導下共同經營。各成員店使用共同的店名,與總部訂立有關購、銷、宣傳等方面的合同,并按合同開展經營活動。在合同規定的范圍之外,各成員店可以自由活動。加盟店全權委托總部進行經營管理,實行店長負責制。店長在總部的領導及加盟方的監督管理下,全面負責加盟店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加盟方委派副店長一名,全面監管店內各項工作。總部受合作方委托,派遣專業的管理人員提供營運支持,大大提升了開店的成功率。 自愿加盟的優點是:靈活性較強,各店主動性高,自主性較強,有利于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連鎖系統的集中管理指導,有利于提高連鎖店的經營水平。統一進貨、同意促銷,有利于各店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效益和組織化的好處。總部投資少,布點快。 缺點是:原加盟的管理人員雖然由總部(受合作方委托)派出,但因合作方為該店所有人或控股人,合作方的意愿在日常管理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導致與總部的聯系度相對較弱一些。與各連鎖店的獨立性相對較大,較難完全發揮出集中統一運作的優勢。 1.3 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本意是指“特別的權力”。一般認為,特許經營是指特許經營權擁有著以合同約定的形式,允許被特許經營者有償使用其名稱、標志、專有技術、產品及運作管理經驗等從事經營活動的商業經營模式。在中國,特許經營是指特許者將自已所擁有的商標(包括服務商標)、商號、產品、專利、專有技術、經營模式等以特許經營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許者使用,被特許者按合同規定,在特許者統一的業務模式下從事經營活動,并向特許者支付相應的費用。 2 連鎖經營管理模式的完善與創新 2.1 完善組織結構 連鎖便利店的總部是連鎖企業的最高領導、管理與決策機構。首先就要明確連鎖經營總部的職能和權力,避免老板一人說了算的決策方式。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以實現企業的統一化,完善的制度來管理企業。 2.2 人性化人力資源管理 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人與人的競爭,是人力、人才、人心的較量,因此能否成功的吸引人才,建立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調動企業員工的熱情與積極性,就成為企業興衰成敗的重中之重。為改善連鎖便利店員工素質,曾強企業的軟競爭力,可從員工的招聘與培訓、員工的激勵和績效考評、員工薪資和福利管理等方面來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2.3 創建新型服務價值鏈 服務價值鏈是企業通過基本服務活動和輔助服務活動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形成一條循環作用的閉合鏈。 (1)商業連鎖要想在服務價值鏈上處于有利的地位,必須培育和形成自已整體心優勢。 (2)服務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是顧客滿意和忠誠,而讓顧客滿意和忠誠的關鍵在于員工滿意和忠誠。目前特許區域加盟模式只能構建總部與區域加商之間服務價值鏈,區域經營商與加盟連鎖店、加盟連鎖店與銷售終端顧客之間服務價值鏈能否建立,總部管理觸角無法到達。 (3)服務價值鏈體現了企業以顧客為導向的經營理念,表明了員工滿意度、為顧客創造價值、顧客滿意度對企業創造價值的直接影響及與企業盈利和成長之間的相互關系,經營管理模式研究有效整合服務價值鏈促進企業成長指明了方向。 2.4 培養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倫敦商學院教授加里*哈默爾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對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是:“在一個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具體的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競爭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個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獲得穩定超額利潤的競爭力,是將技能資產和運作機制有機融合的企業自身組織能力,是企業推行內部管理性戰略和外部交易性戰略的結果。是一個企業(個人、國家或者參與競爭的個體)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是企業所持有的、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技術和能力。 企業的成功不在歸功于短暫的產品開發或機靈一動的市場戰略,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商業連鎖的目前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對本地市場的熟悉,盡可能讓核心優勢在經營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并不斷拓展,是其優勢地位更加顯著。 2.5 物流中心建設 物流的成本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便利店的經營成本的高低,繼而會影響到所售商價格。物流配送的合理是便利店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可以選擇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或者和別的大型超市實行共同配送模式,這樣可以節省資源,減低成本,提高效率。 2.6 加盟店的管理 公司加盟店的這些問題主要是公司在這方面的經驗不足,一是片面追求分店的數量對盟商的選擇缺乏科學性的選擇標準;二方面加盟后對加盟店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三是在加盟上裙帶關系太重,很多加盟店的店主都是創始人的親屬。對加盟店的問題的解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盟商家資格審核、善加盟條件、加強對加盟店的控制,加強對加盟店的日常管理。 2.7 信息化建設 打破連鎖企業發展的瓶頸,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與靈敏的顧客反映系統息息相關,只有對顧客需求做出更快捷的反應才能使整個物流配送體系發揮作用,也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快捷的反應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協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建立強大完善的公司總部計算機管理系統,統一處理采購中心、配送中心和連鎖門店的信息,對其進行分析。然后,采購配送中心的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完善,以實現對采購配送的合理化運作。其次需完善各連鎖門店的管理信息系統,這樣才能對顧客的需求變化做出最快的反應,得到最可靠的終端信息。最后要完善企業的遠程通訊聯網系統,鏈接總部、采購配送中心、各門店、是企業真正成為一個整體。 2.8 開電子商務網上業務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購物成為現代社會的新趨勢。個零售商紛紛推出自已的電子商務網站,開拓網絡市場。商業連鎖企業因該緊緊握住時代的脈搏,建立自已的電子商務網站,開展網上銷售活動,為人們提供更大的方便,充分發揮自已的便利性特點。 【參考文獻】 [1]山姆.沃爾頓(美國)沈志彥(譯).富甲,美國:世界五百強第一名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黃和波,便利店在中國發展若干問題探討,華南理工大學.2009 [3]宋冬英,我國零售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研究,北京工商大學,2010
【商業連鎖企業經營模式的思考】相關文章:
對企業經營戰略的思考05-03
日本的商業模式05-01
選擇連鎖經營模式的三大標準04-29
深化辦學模式改革的思考04-28
對斯大林模式的點滴思考04-27
網店商業模式方案范文12-02
商業模式計劃書12-08
當前外語教學模式的思考04-29
連鎖經營--農業物化技術推廣新模式04-29
從恐龍式商業模式說開去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