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揭秘“八百壯士”最終下落
全面揭秘“八百壯士”最終下落
專家學者紛紛熱議“八百壯士”最終下落
人們為當年“八百壯士”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抗日救亡的決心而扼腕,但在堅守了四行倉庫4天4夜之后,“八百壯士”最終下落如何,卻至今少有人知。
50余“壯士”孤島勞役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副館長沈建中介紹,我們所熟悉的“八百壯士”,是在1937年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的452名官兵。在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駐守位于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西撤,成功抵擋日軍100多次進攻、擊斃200余人后,成功撤入公共租界的,僅為368人。他們隨即被英國軍隊收繳了武器,軟禁在當時的膠州公園附近長達4年,他們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孤軍營”。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租界闖入孤軍營,團長謝晉元被漢奸刺殺,而剩余的330多名官兵被押到上海月浦、龍華做苦力,隨后又被汪偽政權押解到南京,勸降不成后全部關入南京老虎橋監獄。“此時,日本人也轉換了策略,決定將‘八百壯士’逐步瓦解、各個擊破,將其分散到杭州、裕溪口、孝陵衛等地去做苦力。其中50多人與其他1500多名國民黨、新四軍戰俘一道,被押解到南太平洋上的小島巴布亞新幾內亞。”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與老兵們的回憶錄,我們如今只能將他們隨后的命運歸結為如下幾類:?1942年8月,70名孤軍士兵被抽調到南京孝陵衛做工,萬連卿等8人成功逃脫。
1942年底,100多名孤軍戰士被派往安徽裕溪口裝卸煤炭,29人成功逃脫,回到重慶的陳日升等人,要求重新入伍恢復建制遭到拒絕,于是20多人解甲歸田回到家鄉。
1943年初,在南京孝陵衛的28名壯士勝利出逃,部分在茅山參加了當地的新四軍游擊隊。孤軍團副上官志標,在無錫就醫時成功脫逃,隨后擔任了當地的游擊隊隊長。
1946年3月,36名赴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孤軍戰士,在經歷了三年多的海外苦役后,回到上海。 抗戰勝利后,各地幸存孤軍紛紛來滬。在謝晉元團長遺孀凌維誠的關心下,孤軍們在當時的大達碼頭從事搬運工作,以勞力維持生活,“八百壯士”自食其力……以上是“八百壯士”鮮為人知的結局,比之當日的壯烈,其慘烈更令人動容。
14壯士客死他鄉
“很多‘八百壯士’隱姓埋名不為人知,而今,讓這段歷史重現,是時候了。”沈建中說,“而上海作為這段傳奇的誕生地更有責任,我們現在也正在開展尋找當年抗日先烈的活動……”
重慶的楊養正、上海的郭興發、北京的王文川、湖北的田際鈿是“八百壯士”中目前能找到的四位幸存老兵。田際鈿老人,是當年拉布爾(巴布亞新幾內亞原首都)戰俘集中營的幸存者。據他回憶,部分“八百壯士”被送到島上后被拆散,田際鈿所屬的“中國軍人勤勞隊”共有160人,其中包括部分新四軍戰俘。戰俘們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住的是巖洞,吃的是地瓜,生病得不到醫治,就眼睜睜地等死。
日本無條件投降后,田際鈿所屬的勞工隊,僅剩38人。
1946年3月,只有36名“八百壯士”回到上海,14人客死他鄉。
幸存老兵盼英靈歸國
現居北京、已經91歲高齡的“八百壯士”之一的王文川老人,一提起當年四行倉庫保衛戰就很激動,當年,他是重機槍的機槍手。雖然老人說話不多,記憶力也不太好了,但他仍能清楚地報出部隊的番號——88師262旅524團1營4連,就像一個年輕的士兵。
王文川談及埋骨異國的戰友們時禁不住老淚縱橫,表達吃力的老人近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希望死在異國他鄉的戰友們……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國來。”
謝晉元后人倍感欣慰: “希望將士早日魂歸故里”
晶報訊 24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抗戰將士遺骸將歸國的消息發布之后,“八百壯士”幸存老兵和后人聞知消息都感到很欣慰,期待著遺骸回國的日子。 “我父親一定非常開心。”昨天,“八百壯士”之一王文川老人的女兒王秀英,得知政府將迎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抗戰將士遺骸歸國的消息后,非常高興地表示將盡快轉達給父親。
今年91歲的王文川老人現住在養老院里,每每說起到巴新做勞工的戰友,他就不住地掉淚,當年被日軍押到安徽挖煤的王文川,如果不是在老鄉的幫助下逃脫,也將面臨去巴新做勞工
第一文庫網 的命運。王文川此前曾表示,希望戰友們的遺骸能早日魂歸故里。“八百壯士”所在團團長謝晉元的兒子謝繼民昨天正在上海家中。記者聯系到他時,謝繼民已經得知這一消息,“真是太好了!國家出面肯定能做得最好。”在電話中可以感受到謝繼民的喜悅。他希望抗日將士的遺骸能夠早日回到上海安葬,因為到巴新做勞工的中國軍人中,約有1000多人是從上海過去的,回到上海也是落葉歸根。“但不論最終遺骸安置在何處,遺骸回來之時,我們一定要去迎接。”謝繼民說。
閱讀延伸
1937年上海淪陷前 "八百壯士"誓死抵抗日軍
月25日本報報道的《將迎抗戰將士遺骸歸國》的新聞報道,引起了人們對“八百壯士”歷史背景的強烈關注。本版從陳存仁先生的《抗戰時代生活史》一書摘登其中關于“八百壯士”的部分章節,和大家一起追憶中華民族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一幕。
自從吳淞炮臺失守之后,上海門戶大開,日本軍船載來大批日軍,因此戰區一天一天地擴大。
不過這次戰事,出乎日本人意料的,就是1937年8月13日開火之后,以大場一戰最為劇烈,足足打了一個月,日軍才占據了楊行、大場、羅店等鎮。直到9月12日,國民黨軍隊在閘北陣地發生動搖,屢敗屢戰,最后形成拉鋸戰的形勢,竟然有一次大反攻。一直到10月26日,大部分國民黨軍隊正式撤退,一面退,一面有一支軍隊負責掩護,繼續向日軍作一個大反攻,這一次日軍意想不到地吃了一個大虧,傷亡慘重。
10月27日,國民黨軍隊奉命撤退,一夜之間,數十萬軍隊由八字橋撤出閘北陣地,等到日軍發覺進擊,為時已晚。
當國民黨軍隊撤退時,由88師524團團長韓憲元統率兩營軍隊負責掩護,以保證京滬鐵路運兵線的暢通,這兩營駐守在88師司令部,這個司令部設在四行倉庫。所謂四行倉庫,是中南、鹽業、金城、大陸四家銀行所建造的一座大倉庫,樓高六層,全部用水泥鋼筋建造。地處蘇州河北,北西藏路(今西藏北路)口,本來有一座很闊的大橋,叫做西藏路橋,是貫通閘北租界的咽喉,在戰時這座橋早已封鎖,租界上的居民,隔岸都可以看得到。
日軍知道我大軍已經撤退,即行追擊,駐守在四行倉庫的兩營軍隊用猛烈的火力向其掃射,令日軍無法繼續追擊,日軍見四行倉庫內有這么強大的火力發出,無法估計里面究竟有多少軍兵。但是日軍一定要把這個障礙打開,以便奪取京滬鐵路,所以第一夜雙方的火力猛烈得無法形容,租界上的居民整夜聽到槍聲、手榴彈聲,同時又見到火焰沖天,可以想象戰事的猛烈。
租界上成千上萬的市民,都爬到高樓上去看雙方槍彈往還,興奮到整夜不睡覺,后來才知租界當局向日軍發出一個通牒,說槍戰盡管槍戰,但千萬不可用炮轟擊,因為在四行倉庫附近,有一個很大的煤氣鼓,這個煤氣鼓貯滿了煤氣,要是被炮彈擊中了,會使住在煤氣鼓四周一英里范圍內的市民,遭到死亡的危險,日軍也免不了受到極大傷害,所以日軍盡管隔岸相擊,而始終未敢開炮。
后來又知道一個消息,指揮四行倉庫兩營軍隊作戰的韓憲元,身先士卒,當晚就殉難,接著由團副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繼續指揮,日夜作戰。
本來全上海的市民,對閘北國民黨軍隊不斷地輸送后援物資以及食品。但是到了死守四行倉庫的一個階段,由租界到閘北的通路已斷,所有后援物資以及食品只好堆積在河岸,一點也送不過去,眼巴巴地看著一支孤軍奮勇作戰。
當時各方面推測,四行倉庫是88師司令部,里面可能有數千軍兵。租界當局深恐后來波及煤氣鼓,那樣整個上海局面要受到影響,于是由租界出面要求日軍停戰,國民黨軍隊由泥城橋經租界撤退。日本軍方也同意,國民黨軍隊方面卻還要繼續打下去。可是這時國民黨軍隊泄露出一個秘密,就是他們一共只有幾百人,這個消息給日軍知道之后,日軍態度又強硬起來,說是國民黨軍隊撤退之后,一定要向租界全部繳械,而且要進入收容所,租界當局全部答允,國民黨軍隊卻蒙在鼓里。
如是相持了很久之后,租界當局千勸萬勸,以上海數百萬市民生命安全為理由,而且允許團副謝晉元在租界上行動自由,招呼一切。
八百壯士也鑒于煤氣會危及同胞,所以忍痛答應了,于是日軍停火,八百壯士陸續撤退,一踏進租界,軍械便被繳收,被送入膠州路收容所,只有謝晉元一人可以在外自由行動,做著種種善后工作。最可悲的是后來日本宣布太平洋戰爭開始,接收了租界,也接收了這八百壯士的看守所,八百壯士受盡日本人殘酷折磨,這個悲慘的結果是上海市民始料不及的。
【揭秘“八百壯士”最終下落】相關文章:
淚下落作文11-19
最終的幸福作文05-01
教育的最終目的04-28
大班科學物體的下落教案03-12
曾經已下落不明的經典簽名02-20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03-17
最終的公平作文04-29
夢的最終曲作文12-14
下落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01-07
高中最終的自我評價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