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牌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把握發展機遇。推動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落實。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促進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方式轉變。近日。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企業文化建設協會主辦的“2009波司登杯中國紡織服裝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動”拉開序幕。對此。本刊記者專門走訪了中國紡織企業文化建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慧蘭。 危機帶來新契機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紡織服裝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市場需求萎縮、出口下降、環保壓力倍增、融資困難、行業發展困難的形勢下,紡織服裝企業如何突圍,成為全行業關注的焦點。而在這次“突圍戰”中競爭最激烈,也最為關鍵則是“品牌之爭”,尤其是自主品牌。 “品牌的缺失使我們獲得的效益只是價值鏈的15%~20%。以服裝行業為例,我國服裝注冊商標有幾十萬個,但具有高附加值的品牌卻微乎其微,以自有品牌出口的服裝還不到1%。”劉慧蘭感嘆道:“并不是我們的產品質量不好,而是我們眾多的紡織品牌缺乏的是自己的特色,缺少文化內涵。”她表示,品牌創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文化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品牌競爭力才是不可復制、不可模仿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而品牌競爭力的核心是品牌的文化內涵。 雖然我國雄踞世界最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地位多年,但與紡織大國地位不相稱的是,我們走出去的只是“中國制造”的產品,而不是中國品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紡織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但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特別是國務院通過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對紡織行業重要地位重新定位的以后,品牌戰略實施,必將為民族自主品牌的崛起注入新的動力。”身為中國紡織服裝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動組委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的劉慧蘭激動地說:“在這個特殊時期開展這項活動,把優勢企業當中的好經驗和做法挖掘和發揚出來、推廣出去,是最恰當不過了。我相信,在困難時期,通過榜樣的力量,必將形成一種良好的品牌文化社會氛圍。” 嚴把審核每一關 “為了保證活動的質量,我們對申報的企業有著嚴格的要求,企業即使再有名氣,都必須按照嚴格標準,經過嚴格審核才行。”劉慧蘭指出,凡參加中國紡織服裝十大品牌文化評選的企業必須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行業排頭兵企業,企業文化、品牌文化知名企業,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高、創新能力與綜合競爭能力排名靠前的企業,才有資格推介。 據了解,凡參加申報的企業在通過自薦或相關組織推薦的方式報名后,還將面臨推介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初評網上公示,市場調查;專家組評審;推介委員會辦公室實地考察以及推介委員會綜合評定等推介程序的重重篩選。 目前,該活動已經進入申報階段;6月15日~7月15日進行初評考察;7月15日~8月15日進行綜合評定;10月中旬舉辦推介大會。 首次牽手貿促會 “創新一直是中國紡織服裝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動的指導思想,為了辦好每一屆盛會,我們都力求結合行業發展,不斷完善,并借鑒國外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建設和品牌文化的先進經驗,挖掘更具時代特色的中國紡織服裝品牌文化。”劉慧蘭表示,為更好地宣傳企業品牌文化,樹立新榜樣,今年,組委會還特意新增了“2009中國紡織服裝品牌文化傳播獎”和“2009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市場開拓獎”兩個獎項。 “中國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首次參與協辦合作,設立‘2009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市場開拓獎’,主要是進一步發揮紡織貿促會在國內外辦展的資源優勢,提升參展企業品牌產品文化內涵,促進紡織服裝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劉慧蘭高興地說。據了解,此獎項將主要在連續三年參加最具影響力的全國性紡織服裝展會并取得顯著績效的知名企業中推介。入選者應是成長較快,創新能力較強,貿易成效顯著,參展影響大,有一定行業示范效應的企業。 與品牌共成長 “今年是中國紡織服裝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動自開辦以來第5個年頭,過去4年,我們推薦的波司登、紅豆、雅戈爾、恒源祥、喜盈門、富潤、青紡機等40家十大文化品牌企業,均是紡織行業排頭兵,對提升整個紡織行業品牌文化發展起著積極的引導和示范作用,這是我最高興,也最欣慰的。”劉慧蘭說。 2005年,首屆中國紡織服裝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動的舉辦,為紡織行業內積極倡導“用文化構筑紡織品牌之魂”的理念奠定了基礎;2006年,特邀了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作了品牌文化專題演講,實地考察了海爾、青啤等企業,開啟了對國內品牌文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較深入研究;2007年,以“品牌文化?交流互鑒”為主題,對話伊藤忠、貝爾卡特等國際著名品牌企業總裁,開拓了與國外先進品牌文化相互學習、交流的新領域;2008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杜鈺洲會長在會上發表了講話,強調品牌文化應注重“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為企業發展品牌文化指引了方向。 “舉辦如此高標準、高規格、高質量的品牌文化推介會活動,與協會領導們的關心分不開,尤其是杜鈺洲會長,每次都親臨會場并發表重要講話,推動了企業品牌文化的不斷深化和提升。”劉慧蘭表示,經過5年發展,中國紡織服裝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動已被越來越多的企品牌文化建設任重道遠業接受,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成為行業內一項重要活動。 向品牌強國沖刺 如今,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在紡織服裝業的競爭中,表現的最為明顯。強勢文化可以在瞬間打破國界和地域極限,而品牌的文化內涵更是提升品牌附加值、產品競爭力的源動力。“今年,我們把活動舉辦地特意安排在西部地區貴陽市,就是想把品牌企業向西部引領,帶領西部地區紡織業發展。隨著紡織服裝企業的梯度轉移,希望品牌文化的發展也能在西部有所傳承和發展,為振興我國紡織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劉慧蘭表示:“盡管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我們一直在努力。在這次中國紡織‘突圍戰役’中,我們將向‘品牌文化’高地發起新的沖擊。” 目前,盡管我們的企業品牌文化推介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功,優秀品牌企業也大量涌現,并成為行業發展的示范者、排頭兵。但是我國規模以上的4萬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中,品牌文化建設發展還不是很平衡,品牌文化的推廣,任重而道遠。對此,劉慧蘭強調:“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深入開展中國紡織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動,大力宣傳推廣已有先進典型,發展培育更多的優秀品牌文化企業。以構建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社會責任等主要為內容的新品牌文化完整價值體系為目標,體現品牌文化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為主導,為全力打造中國紡織民族自主品牌,早日實現中國紡織品牌強國而努力。” “品牌因靈魂而長存,企業因文化而不衰”。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熱衷于企業文化、品牌文化的原因。相信,有了這點共識,我們向紡織品牌強國的目標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品牌文化建設任重道遠】相關文章:
防震減災任重道遠04-27
扶貧開發任重道遠04-27
地震應急救援任重道遠04-28
正本清源,任重道遠04-27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任重道遠04-26
構筑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04-29
礦產資源管理任重道遠04-28
任重道遠--班主任工作計劃04-25
石化安全自動化任重道遠04-26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