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夏日因“荷”而嬌艷
兩年前,由于學業上的需要,我來到擁有國內最大城市湖――東湖的武漢市,對荷花的分類問題進行研究,使我與荷花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得第一次途經東湖,一個轉彎,一片意想不到的綠色映入眼簾,那竟是一池舞動的蓮葉!亭亭玉立的紅花點綴其間,迎風招展,盡情享受陽光的洗禮,恣意展現它們的清新與脫俗。紅與綠的色彩濃烈而張揚,讓我親身感受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震撼,就像是在觀賞一出唯美的愛情電影,既有纏綿悱惻,又有刻骨銘心。植物的美,原來可以如此深入我的內心,讓我產生共鳴! 隨著研究的深入,荷花的魅力逐漸展現在我的眼前,深深吸引著我,讓我對它們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不僅去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其起源、栽培歷史、形態特征、分類進展、文化內涵,還樂于將這些知識介紹給我的同學、朋友,希望他們也能從中體會到我研究過程的愉悅,能夠在繁忙的學習間隙,放慢腳步,留意身邊的一花一草,感受植物給我們帶來的驚喜。而“我的荷花”也成了我在給別人介紹時對它們的稱謂。 荷花是一種即古老又現代的植物。說它古老,是因為它靜觀了一億三千五百萬年的地質變遷,與我們熟悉的活化石植物如水杉、銀杏一樣,都是未被冰期的冰川吞噬而幸存的孑遺植物代表。說它現代,是因為作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栽培歷史悠久,不僅有流傳下來的傳統品種,也有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相關科研機構及個人愛好者培育的一系列新品種,使我國的荷花品種達到近千個。大花型者花朵碩大,直徑達25~28厘米,小花型者嬌小,直徑僅5~6厘米;少瓣型瀟灑,重瓣型端莊;紅色花艷麗,白色花素雅,而美洲黃蓮黃色花的引種與雜交選育,豐富了我國荷花的品種,出現了一些蓮中奇品,如“三色蓮”就表現出花瓣從上到下,由紅、粉到黃漸變的特點。 荷花姿、色、香、韻兼備,經濟用途廣泛,文化底蘊深厚,三國時期曹植贊之“覽百卉之英貌,無斯花之獨靈”。初夏觀荷,可感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朝氣蓬勃,看清水下一尾小魚繞荷葉游動,觀望“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精彩,似一幅充滿情趣的水彩畫。仲夏時節,百花凋謝,唯有那一池碧綠與火紅,傲然于清漪之上,享受似火的驕陽,聆聽熱鬧的蟬鳴,正是“荷花風前暑氣收,荷花蕩里碧波流”,“碧香花香入袖香”,那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到“芙蓉老秋霜”的季節,則可品味“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情趣,欣賞一幅寧靜的墨色山水。 荷花、荷葉、蓮子、蓮藕都是食用兼藥用的寶貴資源。荷花泡茶,降脂美顏,透過氤氳的熱氣,看片片透紅的花瓣旋轉,既賞心又悅目;荷葉裹物蒸煮食物,清香四溢,古樸歸真;而甜湯中有了蓮子的點綴,則香糯滋補,祛火解毒;蓮藕入饌,健脾開胃,涼血行瘀,安神健腦,輕身延年。 “有色有香兼有實,百花都不似蓮花”,荷花具有花中君子的品格,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借物抒懷的載體。屈原是賦予荷花人文內涵的第一人,其《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及其《九歌》“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的辭句,既抒發了對荷高潔稟性的贊美之情,也表露了自己不愿與渾濁社會同流合污之意。“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文化內涵開始出籠,為荷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周敦頤的《愛蓮說》則是荷文化形成的標志,是荷文化發展史上的分水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寫出了荷花身處污
【夏日因“荷”而嬌艷】相關文章:
夏日觀荷作文03-21
夏日觀荷作文03-21
夏日賞荷作文02-28
嬌艷美麗的山茶花作文04-30
荷04-26
荷的作文05-27
荷作文05-01
賞荷的作文08-10
詠荷的作文09-04
夏荷的作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