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洪澤湖區域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思考
關于洪澤湖區域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思考
[摘 要]洪澤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在其未形成之前,這里水草茂盛土地肥沃,是淮夷民族居住的地方。該區域亦是中國溝通水系最多的遺產區域,包括淮河、黃河、長江三大水系及大運河等,具有最豐富的古代歷史文化遺跡和古代治水成就遺存。
[關鍵詞]文化遺址;人文景點;文化市場
具有千年歷史的洪澤湖,不僅自然生態資源豐富,且名勝古跡眾多,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堅持運用創新精神、發展眼光,對該區域內文化遺存進行可持續性的開發利用,對于進一步促進淮安旅游事業的發展,http://www.ipr-jzsc.com拓展淮安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提高淮安的區域競爭力,均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 洪澤湖區域文化遺存特點
1.1 類型的多樣性
既有豐富的物質遺產,又有別具特色的非物質遺產。物質遺產中,古遺址類有泗州城遺址、韓信城遺址、甘羅城遺址、古清口遺址等;古墓葬類有明祖陵、漂母墓、枚皋墓、大云山漢王陵等;古建筑類有高家堰、洪澤湖石工堤、雙金閘、楊莊活動壩等;石刻鑄造類有高家堰接筑堤工碑、清口靈運記碑、御制重修惠濟祠碑、第一山摩崖題刻、鎮水鐵牛等;革命遺跡類有彭雪楓墓園、朱家崗戰斗烈士陵園、江淮大學舊址、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等。非物質遺產中,既有大家熟知的洪澤湖漁鼓舞、水上舞龍、水漫泗州城傳說、碼頭羊肉烹飪技藝等,還有新近挖掘的高澗腰鼓、洪澤湖木船制造技藝、洪澤湖漁民婚嫁習俗、九牛二虎一只雞的傳說等。上述體系完整、形態完備的歷史文化積淀,是洪澤湖文化遺存的一大特色。
1.2 數量的密集性
目前,有歷史悠久的古鎮25個(老子山、蔣壩、官灘、淮河、明祖陵、半城、洋河、碼頭、王營、鹽河等)。有風貌樸實的古村8個(洪澤縣的龜山、越城、彭城、夏橋村,淮陰區的楊莊、小橋、高堰村,清浦區的韓城村)。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38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12處,市縣級123處。此外,有國家級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多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多項,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00多項。其密度與數量,在同類環湖區域中是非常突出的。洪澤湖區域文化遺存的數量眾多。
1.3 質量的典型性
洪澤湖是先有堤后有湖,是一座因興修古堰(高家堰,即洪澤湖大堤),逐步淹沒城鎮河泊而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長江四湖——鄱陽、洞庭、太湖、
【洪澤湖區域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思考】相關文章:
石羊河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的思考04-25
關于固原地方文獻開發利用的若干思考05-01
關于科技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考04-29
粵東區域發展的戰略思考04-30
區域競爭力的關系哲學思考04-28
區域路網建設方案研究的幾點思考04-30
對我區土地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幾點思考04-28
游洪澤湖作文09-17
對建設海洋區域文化的一點思考04-27
對朔州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思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