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東將標準創新納入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體布局 以高標準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沈洪
本報訊 (記者沈 洪)為發揮標準化工作對提升供給體系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近日,廣東省質監局確定通過爭創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試點,與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深度對接,將標準創新納入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體布局,從而構建一二三產業先進標準體系,以高標準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前,廣東逐步形成的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建筑材料等產業集群和區域品牌達100多個,勾勒出了廣東“制造業城市群”這一最鮮明的特征。然而,隨著當前質量供給水平、質量保障能力與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需求越來越不相適應,廣東在質量強省建設中表現出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產業整體層次和產品優質率仍然不高,中低端產品占比仍然較大,自主創新能力和全要素生產率仍有待提高;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技術基礎相對薄弱,尤其是標準體系結構還不夠合理,支撐能力有待加強。這與廣東制造業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為此,廣東將在爭創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試點中,緊緊圍繞提高供給質量主攻方向,通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完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倒逼企業增加高水平有效供給。緊密結合廣東實際,在地方技術法規建設、聯盟標準孵化、國際標準培育、標準管理監督等方面探索推出一批效果好、影響大的改革創新舉措,加快形成廣東標準競爭新優勢。通過以標準化改革創新為紐帶,帶動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工作同步推進,實現質量技術基礎融合發展的疊加效應,加快形成廣東產業競爭新優勢。為大力推進“標準化+”行動,廣東省質監局將推行與行業主管部門聯合制定“一業一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工作機制。一是圍繞新產業新動能發展,加快制定實施新能源、新材料、環保、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重點在無人機、智能制造、數字創意等前沿領域形成有利于新興產業健康成長的標準體系。二是探索建立新興產業標準需求“直通車”機制,探索將符合市場實際需求的團體(聯盟)標準或企業先進標準直接采信為地方標準。三是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農產品安全標準體系和標準實施推廣體系,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儲備、推進一批農業綜合標準化、新型城鎮化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四是圍繞裝備制造和消費品質量升級,實施標準提檔升級工程,積極申請國家高端制造標準化試點,開展熱點消費品標準比對,提升國內外標準水平一致性程度,推動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五是圍繞現代服務,推進物流、旅游、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標準化建設,推進民政、物聯網等領域的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建設,積極為廣東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為加快推進標準國際化水平,廣東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和主要貿易國標準一致性工作。結合廣東“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外貿形勢,針對重點技術法規開展通報評議與標準對比研究,提升技術性貿易措施服務水平。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承擔有影響力的國際標準化活動,重點培養和引進一批國際標準化高端復合型人才。為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廣東將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推進廣東先進標準體系建設的意見》。一方面,通過創新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機制,對時效性要求高、社會需求迫切的重要地方標準制修訂實行全過程“綠色通道”工作模式;另一方面,通過改革公共服務地方標準管理機制,鼓勵允許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政府依法組織制定、發布適用于本市的公共服務類地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