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之前版
這本書拿到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慚愧的很,我并沒有拿到書像高爾基說的那樣“我讀書,就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沒有立馬如饑似渴地進行拜讀。前段時間偶爾翻看,覺大不同。管建剛老師的語言很質樸,很平實,就像是一個長輩在跟我們這些年輕老師談心一樣。管建剛老師高屋建瓴、淺入深出,把道理放進一個個平平常常的小故事里,振聾發聵,令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當然,在此,還要感謝黃校長慧眼識珠,將《不做教書匠》這本生動的教育理論書籍從煙波浩渺的書海中拾取起來并推薦饋贈給我們,使得我們有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使得我們對自己的職業重新又來了一次審視,內心感覺非常幸運。 本部書籍一共有八個章節和一個后記。后記很短,但是管建剛老師在后記里德一副聯還是要提一下的:“不抱怨,不欺詐,不拖延,也不希望他人這么做。多讀書,多時間,多研究,要多帶動他人這么做。”管建剛老師以此自勉并與我們共勉,誠然,看到這幅對聯我心里有愧,因為我身上有個“惰”字,使得我離這幅對聯是相當遙遠。出了校門的我們,在社會上掙扎過,又重新進入了校園,對社會的經歷的思考和對以往的審視應該要來得比應屆生來得更深刻一些。因為我們比別人吃過更多的苦頭,雖然我們比別人有著更多的經歷,雖然這是有助于我們的成長,但是吃一塹長一智。如果一直在同一個地方摔倒,那只能說明自己沒有那個頭腦或者說沒有那個能力走過這個坎,邁過那道溝。所以說,一副聯,已經告訴了我們至少要克服一個惰性。人皆有惰性,天下沒有無惰性的人,但是有惰性或大或小的人。我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惰性降至最小。 本章八個章節,分別強調了我們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要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要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要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要做一名有奮斗感的教師、要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要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和要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這些章節總體上強調了作為一名新教師所要達到的高度,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方向感,即要求我們要確定自己的方向。職業定位是一件大事,關乎到我們將來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只有確定了方向,自己才會下定了決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自己的目標邁進。約束感,即自我約束能力。坦言之,我的自我約束能力是非常的差,這也就不奇怪高考我考的很好,大學畢業卻沒有有優異的成績畢業。高中的時候有人管著,所以自己沒有那個機會馬虎松懈。到了大學,解放了,自己也就落后了。在社會上的這幾年里,我越來越體會到大學時候自我放縱對現在造成的惡劣影響。這點也是我必須重點加以警戒的。責任感,即是對自己和對學生付出該有的責任,一個偉岸的男子,第一點必須是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做教師,我們就必須要承擔起深厚的責任,向我們所謂厚重的目標前進。上進感,即要求我至少要向一棵樹一樣力爭上游,做一棵被茅盾先生所寫的力爭上游的白楊。一個人,只有有了追求,自己的靈魂才不會空虛。自己的生活才不會空洞,才不會像在大學里一直說郁悶無聊。奮斗感,即是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堅強地去努力。只有奮斗,才會得到自己所需,才能成就自身價值。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自己努力去追求去奮斗,才能在自己所在的職業范圍內達到自身期望的高度。專業感,談到具體的,即是要求我們具備做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教材解讀能力、與學生交往的能力、課堂組織管理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和試卷編制能力。這些能力不是一天就所能具備的,所以我們必須在每一天里從每一件小事里慢慢地積攢力量。智慧感,要求我們做事要動頭腦,不做莽夫。學生不會不要只會急著干吼。要用頭腦去思考,去解決每一件看似棘手的問題。慧眼識珠、慧眼識人,講究的都是“慧”字,要求的是我們具備聰明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只有只會的教育才配得上人的靈魂的事業。所以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不妨多想想,多問問,多向老同志請教請教,集思廣益,這樣才有助于我們自身的發展與成長。 下面,我具體談一談我對做一名有親和力的教師這點的理解。 親和力的狹義概念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所在群體心目中的親近感,其廣義概念則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能夠對所在群體施加的影響力。親和力源于人對人的認同和尊重,很多時候,親和力所表達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的遠近,而是心靈上的通達與投合,是一種基于平等待人的相互利益轉換的基礎。真實的親和力,以善良的情懷和博愛的心胸為依托,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特殊秉賦和素養。而教師的親和力則應該是指是教師在身教、言教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讓學生感受到的親切感和信賴感。這里,我想談談冰心老人的一首小詩《可愛的》: 除了宇宙, 最可愛的只有孩子。 和他說話不必思索, 態度不必矜持。 抬起頭來說笑, 低下頭去弄水。 任你深思也好, 微謳也好; 驢背山,山門下, 偶一回頭望時, 總是活潑潑地, 笑嘻嘻地。 為什么和孩子說話不必思索態度不必矜持呢?是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夠讓孩子如此這般呢?假如一個教師沒有足夠的親和力,孩子會這樣全身心釋放地去陪你說笑弄水么?擁有親和力不是要求我們教師去做一個慈眉善目的菩薩,因為只做一個慈眉善目的菩薩那還是遠遠不夠的。我自認為跟孩子交往的時候親和力還是可以的,因為我可以放下架子。跟孩子談話的時候,我總是習慣著蹲下身子,有的孩子個子小,他站起來的高度跟我蹲下來的高度也就差不多。有的孩子個子大,于是我們一起蹲著說話。這樣,他不必仰視我,我們之間可以平視。對話是公平的,我能在姿勢上保持跟學生平等,那也犯不著在語言上凌駕于他。結果證明,這種談話方式很是得孩子的心。這樣的談話方式,卻不是百分百的好。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好的。只是有一筆失敗的例子,一個孩子作業沒做,我跟他蹲著講了十分鐘,從要求到勵志,從規定到請求,孩子也十分誠懇,結果到了第二天,還是一個字沒做。孩子畢竟是性格多樣的,或許有的孩子就不吃這一套。但是這樣的談話方式至少讓他感覺得到我對他的希望,只是他自己放棄了,就像我大學時候每次接爸媽對話,對他們的要求總是“嗯嗯”地答應,而行動上卻迥然相反。我所面對的是至親的父母,而他面對的是老師,一個在他人生旅途中短暫影響的老師。他所面對的義務,比我對父母的義務要小的多,我能如此,他又何嘗不能。所以也能理解。這個孩子最后還是找家長才解決了。因為家里是開裝潢店的,忙得很,孩子連寫作業的地方都沒有,家長也懶得管孩子,只要有鈔票就好。通過與家長的談話,以及班主任在旁邊的幫襯,家長算是保證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好自己孩子的學習。再談自己感覺親和力至強的我們的開國總理——周恩來。總理的親和力那是無人能比無人能及。也許我們的黨報歷史上曾經把我們的總理美化了,但是在眾多老百姓的心目中,總理的親和力是開國元勛們中第一位的。作為教師,我們可能不需要像總理那樣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們打交道的,只是些單純的孩子。所以,我們的親和力不但要富足,而且要有針對性。謹記微笑,有愛,有尊重,平等、熱情、真誠與自我批評、贊揚與鼓勵、寬容與自控,如此。 做一名教師很難,因為要經過多少年的學習,還要經過教育局的考試。做一名好教師更難,因為一個好字,不是經過歲月的煎熬就是可以成功的。做一名好的年輕教師是難上加難,因為在一名好教師的身上又設加了年齡限制。但是,這又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實中的年輕好教師是熙熙攘攘。對于我來說,雖然有點像共產主義社會,難以實現,但是只要努力,足夠堅持,這個理想總有一天會實現,雖然,不一定是一名年輕的好老師,但是,至少一定會是一名好老師。【不做教書匠》讀后感之前版】相關文章:
不做教書匠讀書筆記(精選10篇)01-25
《不做教書匠》讀書筆記(精選45篇)02-07
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05-19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1-26
不做教書匠的讀后感03-03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4-29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4-29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4-29
讀《不做教書匠》有感08-31
《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