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敗局》之讀后感
《大敗局》之讀后感作者:草根福布斯《大敗局》之讀后感《大敗局》之讀后感---
追求卓越是所有人孜孜以求的目標,所有人都希望通過研究"卓越"的公司,實踐"卓越"的技巧,而取得"卓越"的成績。事實上,這只是追求"卓越"的盲目,競爭中沒有常勝將軍,更沒有長勝法則.競爭的本質不是比誰強壯;比誰敏捷;更不是比誰聰明;而是比誰少些愚蠢;少犯些錯誤。這是《大敗局》里所對10大企業所總結的經驗教訓。
初次翻開《大敗局》就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總結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是非常有必要的,里面提到了10個企業的失敗經歷。比如:巨人集團的覆滅,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來到了深圳,可是他卻有著超出尋常的驚人的豪賭天性,這種天性在他日后的創業歷程中將一再展現。在初到深圳的那幾天,他就作出了一生中的第一個豪賭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得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筆財富,隨之而來的是他的成功,,并且創辦了"巨人企業",他的"巨人"企業已赫然成為了中國電腦行業的"領頭羊",這個青年也被評為"中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廣東省十大優秀科技企業家事業進入輝煌的時期在事業之巔傲然臨風的史玉柱決定建造巨人大廈。但是由于戰略的失策,,最終造成了各個戰場的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在這一過程中,龐大的"巨人軍團"最終分崩瓦解。這個青年也從公眾的視野中逐漸消逝了。
《大敗局》中的這個實例告訴我們:企業的管理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即便是違反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企業就會失敗,企業的失敗往往都是因為違背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或幾條。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這些基本定律,企業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為企業成功只有必要條件,沒有充分條件。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講,無論應用什么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都必須首先遵循而不是違背這些基本定律,以它們為戰略起點,只有這樣,企業才具備了基本的安全性。這是《大敗局》披露企業的興衰給我們留下的啟示。
一個成功了的企業,為什么會很快的萎謝呢?根據書中的內容,我歸納為主要是沒有注意到下面幾個原因;
一:誠信是最靠得住的戰略
書中提到巨人集團就是因為有段時間沒有誠信,最終使他們走上了不歸路。
據有關報道介紹,對全球的成功企業調查結果表明,成功的秘訣誠實被擺在了第一位。
誠信作用的大小取決于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社會信用的發達程度。如果企業只想"過把癮就死",那么誠信就可以拋在一邊。但是如果企業要謀求可持續發展,誠信則是維持長期市場穿透力的基本前提。在信用不舉的社會里,誠信的作用比較有限,甚至講誠信的企業可能要吃點眼前虧,但即便是這樣,現在很多客戶為了減少交易成本,仍會對誠信給予特別的關注,對講誠信企業情有獨鐘。
沒有誠信,企業根本不可能建立市場資本,不能取得社會的信任,而社會的信任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平臺,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
二:市場需求是衣食父母
市場需求決定了企業的性質,決定了企業首先是現實主義的,因為企業是為利潤而生成,為利潤而發展,且有了利潤才有可能發展的。那么只有符合市場需求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才能在商場獲得成功!
巨人集團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每一個重大的經營舉措缺乏嚴格的市場分析,沒有清晰可見的目標市場,結果是企業大量的投資都沒有對準市場,導致資金周轉不過來,而最終破產。
避免更多大敗局
--
2004年12月27日15:52《全球財經觀察》
年關將至,對于企業家很難說是輕松時刻,企業高管頻頻落馬,好消息不多。
繼創維集團董事長黃宏生在香港被拘捕之后,上周,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公司董事長鄭俊懷等5名高管也被拘捕,原因是未經董事會同意挪用巨額公款。
據報道,2000年至2001年,鄭俊懷等人未經董事會同意,先后挪用1590萬元和1400萬
元分別給呼和浩特華世商貿有限公司和啟元有限責任公司用于經營。檢察機關對鄭俊懷等人從立案到刑拘,都緣于挪用這兩筆公款。
上周與財經作家、《大敗局》作者吳曉波等人聚餐,席間談到這些天來公司新聞,有人戲稱,"曉波,你的大敗局可以寫下去了,大敗局2004、2005、2006一直寫下去。"吳曉波寫作《大敗局》是在2001年,巧合的是黃維生、鄭俊懷等人如今遭受指控的行為大都發生在2000年和2001年左右。當時敗局已定的企業如今很少有人提起,而當年如日中天的企業現在也遇到了各式的問題,而且禍根當年就已經種下。
今年年中,曉波再發表文章《二十年公司:表面的勝利》,其中一個小標題為"企業家特質:不乏實干,缺乏遠見"--包括陳久霖在內,這些丑聞主角都是實干家,但也確實應了"缺乏遠見"這句評語:他說中國的企業家渴望成長急于求成是制約企業戰略的一個關鍵元素,這里也包括企業家對企業"度"的把握。黃宏生,民營企業上市之后不拿自己是公眾公司;鄭俊懷,想的是如何繞開制度完成MBO;陳久霖,不肯承認失敗一意孤行的企業家。
你不能說鄭俊懷2000年時想MBO是缺乏遠見的。本刊記者采訪伊利獨立董事俞伯偉,他說,鄭俊懷挪用上市公司資金是企圖給金信信托以收購上市公司股權。實際上,這種事情已經在國有企業里見怪不怪,而鄭俊懷的做法也不見得更笨拙或更聰明。但是在現在的條件和規則下,這樣做的風險之高也是可見的。
國企改革20年了,產權問題從1980年代末開始觸及到近日國資委高調發文禁止大型國企MBO,足以證明產權問題絕不是一個偽問題,而是一個真實的問題。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而產權清晰是訂立契約的基礎條件。國資委固然可以禁止大型國企的MBO,但實際上大國企的MBO本來就少,因為目標太大,更多的中小型國企只怕不會受此影響,禁令只能為一時之用。
因此,產權改革或MBO,納入法律框架是最迫切之工作。否則,更多大敗局發生恐怕是遲早之事。近日,國資委有立法解決之跡象,這于企業家遠見提高應是大好事,自然對于企業也是大好事。
三:市場規律是企業的生死場
《大敗局》中提到的巨人與新聞媒體的關系,可以說是他們先把媒體給"營銷"了,最終他們卻反被媒體"營銷",因為他們成功與失敗的背后都是媒體起著引爆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巨人集團"不按常理出牌的經營方式",雖然創造了令人仰止的速度神話,但最終毀掉企業賴以生存的產業基礎。
巨人集團由于沒有利用企業發展鼎盛期的便利條件與金融機構建立互利關系,結果在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時竟然籌措不到可以扭轉局面的"區區1000萬元",以致于巨人集團的老總仰天悲鳴:"什么叫一分錢難到英雄漢,這就是。"
巨人因為詆毀競爭者(娃哈哈集團),被迫以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方式,公開向競爭者道歉,成為巨人滑坡的一個轉折點。
以上是書上所提到的實例,說明了市場規律的重要性,企業在市場中存活,就必須懂得規律,學習規律,掌握規律.就好比人生活的自然界的規律一樣。
《大敗局》這本書給我們的經驗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就是讓我們知道了企業與供應商、客戶、競爭者、政府、媒體等建立的市場鏈關系,企業與他們之間不僅僅是競爭關系,而且還是一種依存關系、合作關系。脫離或破壞市場鏈的行為,必然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自食其果。
《大敗局》里紕漏了許多的大企業由于經營不善而造成的失敗,這些啟示將會給正在創業的人或者準備創業的人帶來巨大的作用。
這雖然上一本商業方面的書,但是我們只要真正領會作者的思想,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取長補短.我相信對我們以后不管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都有很大的作用,對我們的工作方法都有一定的幫助。
MSN(中國大學網)
【《大敗局》之讀后感】相關文章:
輝煌、夢想、悲哀--大敗局讀后感04-27
《大敗局》讀后感(通用22篇)11-26
三國之十大單騎救主04-12
職場新人不可觸碰之3大形象禁忌03-13
沖刺備考之2012考研政治復習三大策略04-28
考研政治復習之四大原則04-28
知之好之樂之03-02
四大名著之《西游記》讀后感02-19
知之不難,行之不易-拆掉思維里的墻讀后感04-28
柳之韻,柳之美作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