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憲與小學數學》的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吳正憲與小學數學》的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的讀后感1
讀了這本書,也讓我再次感受到,做一個好老師不容易,需要從很多方面修煉,概括起來就是三個詞:愛心、勤奮、創新。
做教師要有愛心,要愛教育事業,要愛每個孩子;做數學教師,要愛數學,愛數學教育。愛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給自己帶來無比的快樂;愛學生,才能體會到教育中的幸福。作為教師,我們只有真心地愛事業、愛身邊的每個學生,才能使自己的內心永遠充滿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陽光燦爛。今年帶畢業班,畢業班的孩子學習壓力大,面對小升初的競爭孩子們在情緒上波動也很大,有時亢奮,有時低落,相對來說也很敏感,這個時候作為老師更應該理解孩子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我常常與他們談心聊天,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各方面,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他們幫助,也幫他們寬心。正是這種友愛的管理方式,讓我們班的孩子能夠更心平氣和地面對學習的困難和壓力,班集體也始終籠罩在和諧的氛圍中。
作為教師,還要講勤奮,首先勤于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向學生學習。其次,在教學中要勤于思考,因為學生、教材是變化的.,課堂是動態的,勤于反思是教師不斷向上前進的階梯。
“創新”——創就是做好教育的工作目標。教師在創造過程中學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把“空間”留給學生去探索、思考。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吳正憲老師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如:體驗數學挺有趣、發現數學真神奇、感受數學有價值、享受數學美極了、聽懂了,才會喜歡、把數學變的容易些、滿腔熱情的保護“火種”。吳老師從趣、奇、用、美、喜歡、容易等多個方面為我們介紹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們進行嘗試和探索。
這是一本值得教師閱讀的好書,向吳老師學習,滿懷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夢想。我將會在教育之路上慢慢地尋找自己教學中的幸福,行動吧!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的讀后感2
有幸在偶然的機會下,聽了一次吳老師的數學課,頓時被吳老師的講課風格深深的吸引了,后來便在網上搜了許多吳老師的上課視頻,每節數學課都是風趣幽默,笑聲連連,孩子們在游戲中在實踐中就學會了數學,我想這就是專家講課的特別之處吧。讀了這本《吳正憲給小學數學教師的建議》更是讓我感受頗深。
吳老師書中的許多教育教學方面的建議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主要寫了四個方面,第一輯是把教育作為人生幸福的源泉,第二輯是真心與兒童做朋友,第三輯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第四輯是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課。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二輯真心與兒童做朋友,其實每次聽吳老師的課,就像一個大朋友帶著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戲,吳老師是真心與兒童做朋友,在課堂上用真情交流喚起學生成長的力量。聽吳老師的課你總會聽到她真誠贊美孩子的聲音,“老師為你精彩的發言鼓掌!”“你的方法既簡單又巧妙,向你們學習!”“你的想法很獨特,很有創意!”“你們的發現很偉大,很有可能未來的科學家就在你們中間!眳抢蠋熅瓦@樣一次次的鼓勵著孩子們,孩子們在期待和鼓勵的目光中,一次次體驗到了數學課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會發現,孩子們都是想要表揚和鼓勵的,發自內心的`去贊揚和鼓勵我們的孩子吧,用真情去喚起學生成長的力量。
第三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讓我感受頗深,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總是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知道的都直接傳授給孩子們,忽略了孩子們的主體地位。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數學知識,還有學習數學的能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要讓學習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吳老師提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激活經驗,在對比交流中學會反思,在科學探索中求真。吳老師的課就真正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整節課都是孩子們在動手操作,在交流談論,在互相辯論,就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孩子們探究出本節課的數學知識。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上,學會的不僅是數學知識,還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孩子的數學思維方式,這對以后學習數學有極大的幫助。所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吧,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數學知識。
看完了這本《吳老師給小學數學老師的建議》,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吳老師數學課堂的生命活力以及吳老師對教育的熱愛。讓我意識到身為教師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向身邊的老師學習,向學生學習,我會做一個勤學的教師,在教育路上堅定的行走!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的讀后感3
一直以來,最讓我欽佩的數學教師就是吳正憲老師。這學期,我讀了《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對吳老師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她的成長之路告訴我,一位教師只有不斷研究、不斷探索,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才能在教學中博覽眾采,有所成就。沒有鉆研、沒有進取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吳老師首先鉆研教材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整合成六大知識體系:面積教學一條龍;體積教學一條龍;分數四則計算一條龍;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一條龍;數的整除一條龍;正反比例一條龍。教學改革試驗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是充滿激情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本來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通過吳老師的講授變得妙趣橫生,簡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而這一切都是從讀懂學生、走進孩子心靈開始的。首先教師要做一個充滿愛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師,能夠學生做朋友,被學生喜愛。其次教師要努力研究教材教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體驗數學有趣,發現數學神奇,感受數學的價值。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在學習中學會創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吳老師充分地尊重、信任學生是她教學中的一大特色。吳老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現,她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獲取知識,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數學。一個教師不應該抹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設想一個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孩子是不可能成為學習優秀的`學生的。
作為教師,沒有對事業執著的愛,沒有對學生真誠的情,是不會取得成功的教學。用吳正憲老師的話來說,教師走進教室就像演員走進攝影棚,立刻進入角色,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和對學生的關心,對知識的酷愛,對事業的追求以及對工作的責任感,去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
只有熱愛教育的人,才可以在備課時,精心設計,細心雕琢;只有熱愛教育的人,才可以站在三尺講臺上引領學生泛舟學海,尋覓知識寶藏;只有熱愛教育的人,才可以發掘學生的優點,讓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的讀后感4
當我再一次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時,我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這已經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了,但是每一次讀這本書時都有新的感觸,她一位不僅能給予學生智慧,還能給予學生力量的立體教師。她對學生、對教育的愛,讓我感動;她為這份愛所付出的艱辛,讓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獲的快樂與幸福,讓我憧憬。
一、課堂教學的風采凸顯出她無限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聽吳老師的講座是在7年前,剛畢業的時期,那時是在杭州的一個展示課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的《面積和面積單位》,她用了她一生的教學生涯演繹了一堂讓我們在每位在場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用愛心澆灌學生的心田
她把“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數學”、“讓學生學會學數學”作為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她利用、并創造機會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下雪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表現出對冰雪世界的向往,她平息批評指責的沖動。課后,她和孩子們一起走進冰雪世界盡情地玩耍,學生對她說:“老師,我們真的很喜歡您。”;她堅信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制造給孩子重新躍起的`機會,在體驗成功后露出了自信的笑臉。她新接一個五年級的班級,用一個暑假的時間打造開學的第一課,以“你知道阿基米德檢驗金冠的故事嗎?、認識我嗎——偉大的0、別小看它——小數點、車輪為什么制成圓的?1+2+3+……+99+100=?”等等許多有趣的問題,粘住學生的心,讓他們喜歡數學。生動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比賽,人人參與的游戲,象一個個美麗的陷井,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陷入數學的思考中。為了她所愛的事業,她可謂使渾盡渾身解數,這些高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她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項事業,為之奮斗而無怨無悔;她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門科學,不斷探索而樂此不疲;她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種藝術,追求美好的境界和神奇的效果。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的讀后感5
一直以來,最讓我欽佩的數學教師就是吳正憲老師。寒假期間,我再次拜讀了《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對吳老師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吳老師在書中用簡明的語言,具體的事例,深入淺出地將她一路走來的思索和心聲娓娓道來,她堅持教書育人,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發展,使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書寫著吳正憲老師成長的點點滴滴,顯示著她獨特的智慧,這不僅僅是一本記錄著吳老師教育教學成長歷程的記錄,還是關于教學的精彩例題、案例集錦,讀起來是那樣的親切,回味起來是那么的有趣,又感覺對我是那樣的實用。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吳老師在初為人師的日子里,懷著做一個優秀教師的愿望,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懇懇地工作,以為這樣就能勝任“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天職。但是教師的職業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當她發現了一位小學6年級的學生寫的孩子厭惡學習,渴望美好童年的心境的時候;當她發現自己講的眉飛色舞,而孩子一個個呆滯的目光的時候……吳老師的內心凝聚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她開始沉思:只圖提高分數,不顧學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養,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嗎?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吳正憲的心頭凝結,她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本該屬于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
2、拜師訪友,積極探索教育的真諦。
吳老師的教育教學改革之路是從拜師學習開始起步的,首先她虛心向馬芯蘭老師拜師學藝。為了讓自己的數學課堂也變成一個充滿生機的王國,吳正憲下決心要學“真經”,她一頭扎進了馬老師的課堂。她每天晚上靜下心來反思,記下學習的收獲體會,日積月累,吳老師慢慢地從馬老師身上感受到“教學改革并非只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而需要融入更多的教育思想”。同時她得到了很多恩師的幫助,比如前輩劉夢湘老師、繆玉田老師,還有周玉仁老師、張梅玲老師等等,他們高尚的師德、銳意改革的敬業精神、嚴謹治學的工作作風深深感染和影響了吳老師。吳老師也是個很謙虛好學的人,她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師”,為此,她不但向一些年輕教師學習,甚至還向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習,她相信只要“留心學習,虛心請教,就會有所收獲”。吳老師這銳意進取、虛心好學的寶貴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學習。
3、努力探索,不斷發現數學的美。
吳老師首先從教材改革入手,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重新編排了教材,組成了“六條龍”的小學數學知識體系,其中包括面積、體積、分數四則計算、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數的整除和正反比例六大知識體系。這樣的知識體系安排讓教材變得更系統,從而使得學生學習起來也就更輕松。重新組合教材必然要涉及相應教學方法的改革,吳正憲又從三個方面對改革考試方法進行探索。慢慢的,吳老師的課堂開始充滿勃勃生機,學生負擔輕了,學習的興趣濃了,思維能力也明顯提高了。
作為教師,沒有對事業執著的愛,沒有對學生真誠的情,是不會取得成功的教學。用吳老師的話來說,教師走進教室就像演員走進攝影棚,立刻進入角色,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和對學生的關心,對知識的酷愛,對事業的追求以及對工作的責任感,去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吳老師的成長之路告訴我,一位教師只有不斷研究、不斷探索,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才能在教學中博覽眾采,有所成就。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向吳正憲老師學習,努力做一名學生和家長們都喜歡和認可的數學教師。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正憲吳公挽辭,正憲吳公挽辭王安石,正憲吳公挽辭的意思,正憲吳公挽辭賞析 -詩詞大全10-09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書筆記五篇11-06
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一書心得05-07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04-24
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04-25
學習吳正憲心得體會05-03
吳憲亮的別樣人生04-30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05-02
吳正憲事跡心得體會(精選16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