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快樂的清明節手抄報
清明節到了,風和日麗,陽光明媚,下面小編整理了2022年最新快樂的清明節手抄報,歡迎觀看!
最新快樂的清明節手抄報
快樂的清明節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大街上人山海,擠都擠不進去。你會不會覺得奇怪,怎么會這么多人呢?那是因為,清明節是我們西場鎮的趕集日。
一大早,我們一家人還沒起床呢,就聽見大街上傳來各種各樣的叫賣聲。原來,是小販們前一天就把攤子擺好了,為了今天能早點做生意,多賺點錢回去。
我來到大街上時,大街上已經有很多人了。我在人群里東竄西鉆,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小攤子,上面賣的是吃的,我和妹妹看了直流口水,一會兒買這個,一會兒買那個,幾乎攤位上的好吃的都被我們吃遍了。那兒的老板忙得紅光滿面,心想:這回可是賺多了。
漸漸地,人越來越多了。我們越過重重人墻,又來到了一個小攤旁,原來這是一玩具小攤。我和妹妹看了,吵著,鬧著要玩游戲機。媽媽實在拿我們沒辦法,只好買了游戲幣給我們。這游戲很簡單,我和妹妹兩個人玩得不亦樂乎。
我和妹妹邊吃邊玩,從早上到中午,又從中午到夕陽西下,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熱鬧的集市。我在心里暗暗念叨著:“清明節真好玩,希望明年的清明節快點到來。
快樂的清明節2
早上9點鐘,我們一家來到龍王山腳下掃墓。一走進龍王山腳下的村,敦看見了一大片油菜花田。這片油菜花田金黃金黃的,還聚著甜甜的花香。從遠處看去還為是一塊金色的絨毛毯子呢。我看到這樣一幅景象不禁脫口而出,“真是太美了”。可我的外公卻說:“前面的風景更美。還有比這里更美的地方,我心里不禁打了一大問號。于是,我帶看大問號繼續向前走,果然看見前面有一大片槐林,一走進去,一陣香氣撲面而來。桃花全開了,一只只室蜂正忙看采花粉呢,上上下下飛不停。好漂亮嗅真的比油菜花田美。到基地時,已經是中午了。祭拜之后,我代表全家向太爺爺、太奶奶磕了三個頭表示勒意,我們就下山看鴨子。山下有一個大池塘,那里有一群鴨子。鴨子有白的,有黑的,還有黑中帶點綠毛、紅毛的,很漂亮。這群鴨子膽子很,這到讓我很開心,因為又可以去嚇騰子了。我先不讓鴨子看我,然后福到鴨子后面,突然一把抓住鴨子的尾巴,然后把鴨子倒著放到水里。看看鴨子在水里撲騰,心里有說不出的得意。啊,龍王山真好!
快樂的清明節3
清明節的那天。早晨,我們一起床,看天正下雨在我眼前晃動,時間大概在六點十三分左右,爸爸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掃墓,我爽快的答應了。在路上我突然發現爸爸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樣東西,呦|是了鞭炮,我大聲說:“爸爸你好像少帶了鞭炮啦!"
爸爸聽了我的話,回過頭來,親切的對我說:“是啊!爸爸今天確實沒有帶鞭炮,”爸爸的話音剛落,我立刻接上來說:“為什么不帶呢?“我帶著疑問看著爸爸,爸爸摸著我的頭,溫和的對我說:“那是因為今年的火災太多了,所以不準放鞭炮,難道你不知道嗎?聽了爸爸的話,我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張告示牌:上面確實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那幾個大字。
沒想到爸爸聽遵紀守法的呢!
在掃墓的時候我看到許多來掃墓的人,他們好像沒有把高是放在眼里,在墓前噼里啪啦炮竹放個不停,他們跟我爸爸比起來,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此時的.情景,我心里想到社會上有許多不遵紀守法的人,雖然這只是件小事,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要是人心都能遵守法律的話,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
清明節的歷史典故
“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而說到清明節,首推便要說起介子推的故事。
兩千六百年前的春秋時代,晉國獻公的寵妃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姬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姬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陸陸續續地離開他自謀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不離不棄的追隨他,其中的一人叫介子推。
據《韓詩外傳》記載,有一年姬重耳一行人逃到衛國,一個叫做頭須(一作里鳧須)的隨從偷光了姬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姬重耳無糧,饑餓難忍。當向中農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謔了一番。后來姬重耳餓暈了過去,為了讓姬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里,把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采摘來的野菜一同煮成湯給姬重耳食用。當姬重耳吃后康復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姬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十九年后,苦盡甘來的姬重耳回晉國做了君主,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當初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大加封賞賜,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當初介子推為自己割股充饑的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登門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仍然沒有找到介子推母子二人。于是,有人出了個餿主意說,不如縱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晉文公率眾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對著介子推的遺體悔恨交加的不住哭拜,恍然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的樹洞,洞里好象還有什么東西。晉文公掏出一看,居然是片衣襟,上面卻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感動的淚如雨下,泣不成聲的將血書珍而又珍地放入自己袖中。然后晉文公差人將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晉文公親手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傳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率領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柳樹前,珍愛地掐下了一段柳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將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將為介子推祭掃的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
習俗之一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于是清明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宋朝詩人高菊卿曾于《清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習俗之二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習俗之三插柳
清明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并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后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后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習俗之四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于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后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游娛樂活動。
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古人還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清嘉錄》中說:“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在古人那里,放風箏不但是一種游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征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習俗之五蕩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傳秋千為春秋時齊桓公從北方民族山戎所傳入,漢以后成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節、寒食節等節日的民間游戲。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后發展成于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而成。
秋千之戲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蕩秋千已經是很普遍的游戲,并且成為清明習俗的重要內容。由于清明蕩秋千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為秋千節,皇宮里也安設秋千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
今日的公園和游樂場仍然有秋千,供兒童玩耍。
清明節宣傳標語
1.文明祭掃鮮花祭祀
2.祭而豐不如養之厚
3.告別陋習文明祭奠
4.火苗背后就是荒漠
5.破祭奠陋習,樹文明新風
6.禁止亂建墳墓,保護秀美山川
7.推行文明殯葬,構建和諧社會
8.禁止將骨灰埋在非公墓區
9.告別喪葬陋習,崇尚文明治喪
10.鮮花祭故人,春雨現哀思
11.致富千日功,火燒當日窮
12.共享森林美景,嚴防森林火災
13.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14.冬春草木干,防火要當心
15.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環保消防
16.煙火污染環境,鮮花環保芬芳
17.身在綠海中,防火記心中
18.關愛生命,文明祭祖
19.清明時節雨紛紛,一束鮮花祭故人
20.清明上墳莫燒紙,栽花種樹祭先人
21.嚴禁在城區組織鼓樂隊送葬,亂撒冥紙
22.提倡文明祭奠保護生態環境
23.關心生者,關愛逝者,關懷人生
24.骨灰應存放在合法的公墓(骨灰樓)
25.禁止骨灰"二重葬"
26.清明掃墓不小心,燒了林木害六親
27.逝人鮮花祭,美好你我他
28.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文明節儉辦喪事
29.倡導綠色殯葬,推行文明祭祀
30.祭祖毋忘文明,掃墓注意防火
31.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32.推行殯葬改革,落實科學發展觀
33.厚養薄葬,文明祭奠
34.鮮花獻故人,植樹綠祖玟
35.倡導文明祭祀保護生活環境
36.文明祭祖保護環境自帶火盆隨手清理
37.燒香燒紙皆陋習,文明祭祀應牢記
38.倡導文明祭祀,反對封建迷信
39.禁止在"三沿五區"修建墳墓
40.冬春草木干,防火要當先
【最新快樂的清明節手抄報】相關文章:
2020年最新關于快樂的清明節手抄報05-07
2020年最新有關快樂清明節的手抄報05-06
2020最新快樂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手抄報05-07
2020最新清明節的手抄報05-07
2020年最新快樂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手抄報05-06
2020年最新清明節手抄報05-06
2020最新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05-07
2020年最新的清明節手抄報05-03
2020最新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