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談春節作文四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談春節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談春節作文 篇1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人歡度春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三十那天,家家戶戶都很高興,都張燈結彩的。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我掃地、蹲地,我媽媽擦桌子,我爸爸有時也來幫幫忙。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著桌椅、門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最值得驚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沒有隔著玻璃似的。爸爸幫完我們后,就拿起了春聯出去,我高興得跟了出去。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的。我看了高興得叫“好”。
夜幕降臨,全家人喜氣洋洋地圍坐在一起,“好豐盛啊”,我高興得喊出了聲。有雞、鴨、排骨等等,都是美味阿。我看著這一桌子豐盛的晚餐,好激動啊,好想現在就解決了他們阿。
“好香啊!”我聞了聞,把我的饞蟲都勾出來了。“開飯啦”我爸爸喊了一聲。“開動了!”我高興得說。
“吃飽了!真好吃啊!”我三下五除二地解決了“戰斗”。等待著新一輪的“戰斗”,因為我知道還要吃餃子。吃完了飯,我就打開了電視,準備看春晚啦。這屆春晚有很多有意思的節目,看了半天,終于輪到本屆春晚的壓軸節目—《火炬手》,“白云”,“黑土”這對老搭檔剛走上舞臺,就使觀眾們哈哈大笑!
最后陳述的那一段:“感謝鐵嶺TV,遼寧TV,將來還有可能感謝CCTV。今天在這個特殊的場合,我要透露一個深藏多年的秘密。我是一個早產兒,從小與火結緣,三四歲開始玩火,曾經給家里引起一場巨大火災。六七歲不慎跌入火盆,至今臀部仍有印記。十幾歲我踏上火車,來到火家屯,經一個伙夫介紹,認識了這個讓我上了一輩子火的'黑土。同時我過上了水深火熱的生活,我多少時間都在尋思,為啥我火急火燎的來到延邊?為啥我與火結下不解之緣?今天我終于明白了,我就是為奧運火炬手而生的!昨天晚上,我的媽媽叮囑我,我媽說,小云啊,奧運火炬手非你莫屬,因為你是在火堆旁邊出生的!我媽還說了,誰要是敢跟你爭這個火炬手的位置,我和你爹就把他帶走!謝謝我媽。”我聽完了后,逗得我肚子都疼了。“吃餃子拉!”“噢,好啊,太好了!”那一個個香噴噴的餃子,把我的饞蟲又勾起來了。我一嘴一個的吃了起來,吃得好開心啊……
“放炮仗了!”
“噢,好!”我穿上鞋走出了家門,我把炮仗,放在了地上,用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索,然后快步跑開了,“砰!砰!”“好漂亮!”緊接著我們又放了好多的炮仗,好開心。這一天是我寒假最快樂的一天了,我好想這樣的日子能越來越多。
談春節作文 篇2
伴著紛紛揚揚的雪花,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圣誕節。側耳傾聽,新年已經邁著腳步走來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
春節,稱農歷新年,俗稱過年,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其中,除夕和大年初一為高潮。春節的活動內容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節日,據記載,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剪紙也是我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制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美愛好,并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并不常用,但是看起來生動形象。
“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然后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
在南方,人們以年糕、元宵、松糕、粽子以及魚、肉、蛋、菜為美味。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黏”字與“年”字諧音,而“年”字本來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元宵也叫“團子”、“圓子”即湯圓,取“全家團圓”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產和生活“年年高”之意。正月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相互祝福,,吃黏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
春節人們通常會貼春聯,增加喜慶,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起源于周代懸掛在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后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茶”、“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節里的一些習俗可真有意思,最后,我祝大家新年快樂!
談春節作文 篇3
在每個嶄新的日子里,快樂的吶喊著。不經意間,猛的抬頭發現世界變了——從昨日的簡單樸素變成了今日的絢麗和熱鬧。不知何時,那碩大的紅燈籠跳上了高樓,在風中調皮的搖動這發福的身軀……不經意間,春節卻踏著輕盈的腳步到來。
春節又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聲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春節是我升入初中后過的第一個春節,非常有紀念意義……好啦,閑話少說,就此切入正題吧!
早晨,當東方的第一抹晨曦透過窗子射進屋子的時候,熟睡了一夜的我便起床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爸爸對我說:“今天是春節,咱倆貼春聯去!”我應聲答應著。
已經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的聲音啦,我的腦袋早已被數學公式,英語單詞、句型等東西擠滿了,聽到這樣的話還真有點不習慣。
出了門,爸爸拿著膠帶,對我說:“怎么樣,會區分上下聯嗎?”
“我的腦子里已經積滿了數學公式,英語單詞,再也裝不下別的東西啦!”我說。
“來,我教你。
首先,你要知道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區分上下聯其實很簡單,如果一聯中最后一個字如果是三聲或者是四聲,它就是仄音,也就是上聯,如果一聯中,最后一個字是一聲或者是二聲,它就是平聲,也就是下聯。上聯放在右邊,下聯放在左邊。”我似懂非懂地聽著,貼對聯的方法這是我用我全部的精力記住的,簡直要把我的腦袋給撐大了。貼完了對聯,我們就回到了屋子里去。吃飯之前,我就來到了屋外準備放鞭炮,順手從家里拿了一個打火機,試了幾次,行,有火,于是就開始放鞭炮了。
我小心翼翼地拿著打火機來到鞭炮前,咔嚓、咔嚓,火著了。對準鞭炮,捻兒著了,我趕緊把手縮了回來,只聽得鞭炮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現在回想起來,這恐怕是我們人生當中最幸福的事情了,因為幾乎任何一個孩子都喜歡放鞭炮,而且對鞭炮的感情是日益有加。放完了鞭炮,便回到家中,享受過年的'幸福與快樂!
時光飛逝,轉眼間就到了晚上,大年三十沒有一秒是平靜的,五點未到,炮聲四起。開飯了,在滿桌的佳肴中,有兩樣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年年有魚——魚預示著全家富貴吉祥有余;其二,是合家團圓的湯圓,它預示著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特制的大團桌上,父母兄弟圍著坐。我則草草的吃過飯,,便沖出去放煙火去了;而那些好久不見的大人們,倒杯酒互相說著:“來,干杯,祝你來年更上一層樓!”“好,我也祝你恭喜發財,干杯!”“媽,我敬您一杯,祝您老身子骨越來越結實!”“我祝你事業有成,年年有余……”團桌上,干脆響亮的酒杯聲預示著來年的興旺。大人們爽朗的笑聲和熱情的祝福預示著來年的燦爛。
飯間,家家戶戶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成了連綿的一片,這一刻,,過年的氣氛也就更濃了。
啊,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已經到來,在這里我給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新年快樂!
談春節作文 篇4
這幾年春節的時候總聽到一些聲音:“現在春節真沒意思”“沒以前熱鬧”……每每此時,我就納悶兒:過去的春節什么樣,現在有啥變化呢?
和媽媽一起聊天的時候,我終于對比了解到今昔春節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一、飲食
媽媽說,過去,孩子平時少有零食,于是對過年得來的糖果、糕點等,視如珍寶。一塊糖,小心翼翼地剝開,舍不得一口吃下,先伸出舌頭舔幾下,早已甜到心里;過年時孩子們總會收集一些“珍藏品”,舍不得吃,等到大人提醒“快要壞了”才不舍地放到嘴里。春節期間,飯桌上的菜是素菜靠邊站,葷菜全吃光,因為平時少油水,春節期間總算見到葷腥了,孩子們吃得小肚子像氣球,筷子還舍不得放……我媽回憶這些的時候,幸福感十足。
而今的春節呢,孩子們對零食、新衣的欲望已不太強烈,除非是親朋好友從外地帶回新奇的特產小吃。餐桌上,一頓飯吃下來,葷菜動得很少,倒是素菜一掃光,為啥?日子好了唄,日常飲食中營養已夠了,人們更注重吃得健康了。
對于飲食方面的變化,我的觀點是:它是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的體現,是好事。覺得過年“沒意思”的人可從養生保健的角度研究研究春節飲食文化,這話題肯定火爆!
二、團聚
過去過年,一進入臘月,出門在外的人就紛紛往家趕,不論多遠。除夕夜,全家老少同坐于桌旁,吃著團圓飯,話著家常,其樂融融。正月初一大拜年,天剛蒙蒙亮,鞭炮聲四起,大人小孩走東家串西家,“恭喜發財”“祝身體健康”等吉祥話不絕于耳。
這個傳統現在仍保留著,因為“親人團聚”從來就是春節的重頭戲,“家”“根”的意識在中華兒女心底十分強烈,這是西方人無法相比的。現在,傳統之中又添了現代的元素,現在服務行業多了,一些人春節期間也離不開工作崗位,于是電話、手機、電腦等成了遠距離團聚的載體,稍解他們的思親之苦; “月是故鄉圓”,現代科技產生的這些通訊設備也大大方便了海外游子、港臺同胞與大陸親人之間聯絡感情。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家庭團聚又有新招了:“旅游團聚”“異地團聚”,一家人既達到了團聚的'目的,又游覽了景色,開闊了眼界,更顯其樂融融!
多種現代方式體現的依然是不變的親情、友情,這樣的春節,我想比以往更熱鬧!
三、春聯
“高居寶地財興旺,福照家門富生輝”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i江”……以前的春聯大多離不開福、壽、財、吉等字詞,年畫多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反映人們最樸素愿望的內容。
現在春聯內容不再是“濤聲依舊”了,你看:“減負恤民,浩浩東風常送暖,扶貧濟困,瀟瀟春雨總關情”,這是夸新時代新政策好; “海峽三通樂,黎元一脈親”“世博心中有,春申天下無”,這又體現了人們對國家大事、時事熱點的關注……
看到一副副紅彤彤、喜洋洋充滿時代新意的春聯,說“現在春節真沒意思”的人,你不為我們的春節傳統文化不但沒流失,反而與時俱進而自豪嗎?
四、民俗
以前春節期間直到元宵節,各地都是鑼鼓秧歌,聲聲不歇,鑼鼓聲中瑞獅翻騰,蛟龍飛舞。白天獅子隊走家串戶,舞獅拜年,寓意消災除害,預告吉祥之意;夜來條條火龍在鞭炮聲中飛舞,此起彼落的歡呼聲中,各個民間舞龍隊大顯身手,熱鬧非凡。令人惋惜的是,如今我們這里看不見舞龍耍獅了,自然少了些歡騰的節慶氛圍。媽媽講到這個變化時,不停搖頭嘆息。
關于這點,沒有對比,我的失落感也就沒有媽媽強烈,但從電視里看到別的地方舞龍耍獅、踩高蹺的精彩畫面,我還是非常渴望我們這里能恢復這一習俗,有了這些,新春氣氛肯定更熱辣!
關于春節,我想說的、祈愿的還有很多,但愿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既能更多地傳承傳統文化,又能積極創新引入多樣的現代文化,讓我們的春節成為永遠亮麗的風景!
【談春節作文】相關文章:
談春節作文01-12
談春節作文(精選21篇)03-02
談春節作文(3篇)04-25
談春節作文(精選33篇)04-28
談春節作文(精選32篇)04-25
談春節作文合集8篇05-01
關于談春節作文六篇04-30
【推薦】談春節作文3篇05-02
實用的談春節作文四篇11-08
【推薦】談春節作文4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