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作文:清明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敘事作文:清明,歡迎大家分享。
敘事作文:清明1
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節不但可以讓人們祭拜自己過世的親人,還可以帶給人們快樂。在清明節之際,大家可以踏青,賞春,包清明粑……今年的清明節,我就學會了包清明粑。下面我就來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包清明粑的.過程吧!
在清明節時,吃清明粑是我們的傳統習俗。清明粑,也是我們江南一代愛吃的食品。所以。今天,我就一直央求奶奶教我做清明粑。首先,我準備害了制作的材料:糯米粉,晚米粉,一盆水,豆干和蝦米。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所以清明粑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調節。現在開始做了。
第一步是活粉,奶奶拿起糯米粉,讓我往上面灑水。我原來放了一點兒水,奶奶說不夠,清明粑就像一個垂頭喪氣的小孩。我連忙又加了很多水,不一會兒,水就灑在了盆子里,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跑了出來,糯米粉變得像泥巴一樣,粘在了我的臉上和手上。奶奶說:“我們家又多了一只小花貓!”正當我感到奇怪時,奶奶又說道:“就是你呀!”
接下來就該放肉了,我原來放了很多肉,可蒸時全都跑了出來。我又放了很少的肉,只見那幾個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望著我。經過努力,我終于包好了一個清明粑。它像戰士一樣挺立在我的眼前。我心想:“寶劍峰從磨礪出,梅花香自古盤來”困難就像彈簧,你弱它越強。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時不能被困難嚇到,要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
最后一步是蒸粑。過了一會兒,我吃的津津有味的,很香。通過這次實踐,我體會到了做家務的困難。
敘事作文:清明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說的是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也就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
在我的家鄉,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如詩中說的一樣,清明節這天下起了蒙蒙細雨,這可能是老天爺為已經與世長辭的.人留下的眼淚吧。
這天,吃完午飯,我和家人一起去給我的太爺爺,太奶奶掃墓。春色旖旎,萬物復蘇,一路上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田野里,有綠油油的貝母苗,它們將小小的綠色的頭從土里鉆出來。樹上,有剛長出的嫩芽,小小的,看起來可愛極了。在地上,到處都有一點一點的綠色,甚至是石頭縫里,都有小草的足跡。由此可見,小草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頑強。
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發,看到這美麗的景色,心情就像是錦上添花,越來越好,仿佛我是去踏青去了,而不是去掃墓的。我帶了許多吃的,和爺爺奶奶,爸爸我的媽媽一起分享。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談著這一年的事情,有時也說著一些無聊的笑話,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其樂融融。很快,我們就到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我們之前的歡樂氣氛瞬間就煙消云散了。爺爺奶奶將我們之前就已經買好的花,拿出來放在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說著一些迷信的話。我和我的媽媽在旁邊看著,爸爸拿著鐮刀,將墓邊的草和藤蔓都砍了。很快,我們就回去了。
這就是我的清明節。
敘事作文:清明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想起這首詩時,我便會想起童年,想起那做清明餅的快樂。
那天正是清明,只不過院子外并沒有傳來“滴答滴答”的下雨聲,也沒有太陽,是個涼爽的陰天。
只見外婆變法戲似的拿出了一團青色粉團。這青色的面粉團子引起了我的好奇,要知道,面粉通常都是白色的:“這是什么呀?”我跑到外婆身邊,好奇地問,還伸出手捏了下。
“這是清明粉。”外婆笑著說,又取出面粉與白糖,“要開始做清明餅了。”
爸爸媽媽也走了過來,外婆把掛在墻壁上的模子取下來。
“我來做,我來做。”我迫不及待的喊著,并學習媽媽的做法,抓了一小團清明粉,做了起來,可非但沒做成,還弄得滿臉都是粉,我生氣極了,去做清明餅的'成型工序去了。
我學著爸爸的樣子,先把小圓球的清明餅按部就班地放進模子里,將它壓得平平整整,隨后只要敲下來就行了!我充滿信心,一敲、兩敲······可惡的清明餅卻遲遲不肯下來,想扯下來又怕弄壞,我不耐煩地敲的桌子砰砰響,可清明餅就是賴在模子上面,不肯下來。我生氣極了,仿佛看到清明餅在向我做鬼臉,用盡全身力氣,重重的一敲,清明餅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干脆落到了地上。
“哈哈哈哈······”大家都樂壞了。
“小笨蛋。”媽媽笑著對我說,“要抹上面粉再做,這樣就不會粘在上面了。”
“那為什么不直接用面粉做呢?”我奇怪的問。
“哈哈哈哈哈”又一陣更猛烈的笑聲爆發出來。
敘事作文:清明4
在清明節里,發生了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說:上墳、包艾餃、玩一些游戲……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要上墳了,(有很多人一起去,有我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姐姐、弟弟、妹妹……)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還一邊大聲叫著:“耶!太好了!”
去上墳了我的'姐姐和弟弟也一樣高興,可是這一次不是劃船去的,而是開汽車去的。這時,我的心情又不是怎么開心了,因為乘船別有一帆滋味,可以在船上聊聊天,說說話,吃吃瓜子……可坐在車上,連一點味道都沒有,我坐車還經常會頭暈,后來,上了車,我覺得坐車也挺不錯,可以聽很多優美的歌曲,還可以吃一些好吃的東西……想著想著就到了一座大山,我們去祭奠太太爺爺,我們把一些美味家肴擺放在太太爺爺的墳墓前,然后,拱起手,拜九下。拜好后,就來放禮炮,震耳欲聾。
拜好了太太爺爺,又去了另一座山,祭奠(和前面一樣祭奠)太爺爺和太奶奶,祭奠好了,就到山上去摘艾草,摘好艾草,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包艾餃,我們一回家,就開始做起艾餃來,我們把艾草先整理好,然后,把艾草裝進一個籮筐中,再去洗干凈,把艾草燒熟,撈出放進糯米粉中,把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然后,開始包起艾餃來,在艾餃里面包滿甜甜的芝麻。我可和別人做的不一樣,我做了個“女人像”那個女人的“肚子”中,裝滿了芝麻。燒好后,咬一口,汁水從中間噴了出來,我大聲叫道:“哇!真好吃呀!”
敘事作文:清明5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綿山景區景點之一:母子石像寒食節,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所在地原叫“定陽”,被晉文公更名為“介休”,意為介子推休息之地。現綿山已由當地人民開發為著名景區,其中一重要景點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為當地人民效忠兩全的人物的代表。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敘事作文:清明6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又到了今年S年的清明節,我實在太高興了,因為每年就只一次,每年都是一樣的,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去爺爺的墳墓,那天,爸爸,媽媽手上提了幾個袋子,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但是,我想:有可能是像電視里那樣,可能是給死去的人的東西!
媽媽爸爸從花店買了三束菊花,然后,就帶我去了老家的一座山上,來到山上,我就聽見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好像給這個大山頭增添了無比歡樂的.氣氛,隨后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一個墳墓,因為我是第一次清明節去拜見去世了的親人,所以我不知道清明節是多么莊嚴的事情,祭拜死去了的親人又是多么嚴肅的事情,我還沒有意識到。
當我看到這座墳墓后,便好奇的問媽媽,說:“這就是去世兩年爺爺的墳墓嗎?”媽媽回答:“對呀!這就是爺爺的墳墓!”爸爸媽媽從袋子里拿出了一些東西,我一看,原來是紙錢,鞭炮和一些香燭,還有一個打火機呢!我把手里拿著的三束菊花給爸爸媽媽一人一朵,然后,我就看見爸爸媽媽拿著紙錢等在爺爺的墳前燒,“煙氣真煩人,難聞死了,”我埋怨到,可爸爸媽媽卻還在前面燒紙錢,表情非常嚴肅,臉上好像還有一種思念的感覺。我看著他們,好像看見了爺爺那慈祥的面容,然后,我也點上香燭,往土里面一插,把菊花再放到墳墓上面,我高興的說:“ok !終于拜完爺爺了!”然后,我就向前走,接著,我就聽見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往后一看,爸爸媽媽在放鞭炮,我在鞭炮聲中大聲叫到:“好吵呀!”我的一句話,結束了這件事。
今天清明節,不由得我想到了一首詩:“清明節時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敘事作文:清明7
清時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日是4月5日,是一個讓人傷感的日子——清時節。在這天,我會格外懷念我的姥爺,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傷和無奈。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人也加入到眾多掃墓的人中。我們帶上了果品、紙錢、食品、鮮花之類的東西進行祭奠。一切準備就續之后,一家人踏上了祭奠之路。
姥爺的墳地在龍山上,原本彎彎曲曲的山路,現在已變成了平坦的大馬路;原本光禿禿的`土地,現在已變成一座小型公園;原本沒有生機的土坡,現在到處鳥語花香。一路走上去,四周長滿了剛探出頭的小草,是那樣柔和、清潔;小野花在風中輕輕搖曳著,小麻雀們站在樹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著。
到了墳地,老爸老媽馬上忙了起來,我也幫了一點兒小忙,略加清掃,在墳前擺上水果、酒、食物等,每人走在墳前敬上一柱香,再磕上三個響頭。我拿起隨身攜帶的鮮花,插在姥爺的墓碑前,表妹拉著我在旁邊采了一些小野花,放在墓碑前。這時,老媽長嘆一口氣,似乎是想到了姥爺慈祥的笑容和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而發出由衷的想念。
看著姥爺的墓碑,我想起了和姥爺在一起的生活,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想念和由衷的悲傷之情,淚水在我的眼眶中打轉兒,我強忍住淚水,抬頭看看這灰朦朦的天,心想,老天爺為什么要這樣殘忍。
司馬遷曾經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確是這樣,人的一生要活得有意義,要給每一個后人留下好的印象,真正的基因,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或一種信念。
在這個春雨綿綿的節日里,它令我們在懷念過世的親人的同時,更讓我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清明節,讓我多了一番對人生的感慨。
敘事作文:清明8
4月5號這天,我隨著爸爸、媽媽,還有叔叔和嬸嬸們一起去給我的太婆掃墓。一路上,媽媽跟我說,清明節是一個后人祭奠先人的節日,而掃墓呢,就是拜祭祖宗的一種形式,把他們的墓地清理干凈,出去雜草雜物,代表我們對祖宗的懷念。
走過了彎彎曲曲、坎坷不平的小山路后,我們終于來到了太婆的墓前。在墓上,長了許多的野草,密密麻麻的。我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們齊心協力,迅速地把野草除掉。然后我們把雞肉、豬肉,還有白酒,米飯等等的一些食物拿出來,拜祭太婆。大家還給太婆點上蠟燭,燒上香,在太婆墓前深深的鞠躬祭拜。大家都心情沉重。
媽媽和我說,太婆生前最疼我,每逢到太婆家,太婆都會給我許多好吃的.,而如今卻陰陽兩隔。我心里想:太婆她老人家在天堂過得開心嗎,她是否知道我很想她,很懷念和她在一起的日子。現在即使太婆已經離我而去,但是她對我的好會永遠銘記在我心,我祝福她在另一個世界開開心心,沒有煩惱,也希望她保佑她的后代平安健康,保佑我學習進步。想到這里,大家也都完成了對太婆的祭拜,開始放炮竹了,炮竹的聲音久久的在山里回蕩,它帶去了我們對太婆的祝福與思念······
就這樣我們掃完墓,都邁著沉重的腳步下山了。“太婆我們明年再來看你了。”
敘事作文:清明9
清明節,吃了午飯,奶奶準備好了要用的東西。有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衣服、褲子、襪子、鞋子。
奶奶告訴我:“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奶奶便向我說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我們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開始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準備好的飯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接著,就讓爸爸媽媽把清明紙標起來,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標好了以后,奶奶讓小姑媽拿出12支香給她,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沖,火就滅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
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讓我去敬一次酒,還囑咐爸爸把帶來的鞭炮放起來,爸爸便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來。放完了鞭炮,媽媽有敬起了酒來。除了爸爸,我們就燒起了帶來的東西,燒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說道:“東西太多了,拿個帶子給他們裝一下吧!”說罷,便把手中的塑料帶丟進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把一個托盤拿了回來,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兒。 說完,我們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還在想著太公、太婆。“太公、太婆,你們安息吧!”
敘事作文:清明10
又到清明時,4月2日,我和上一年一樣,一如往常和家人,親人一起去掃墓。
我們先去祭拜的是我的親奶奶。我并沒有見過親奶奶,只見過她的照片。奶奶是在爸爸讀高中時得了癌癥去世的,因此,我也沒見過奶奶,在祭拜時,我也非常的傷心,從爸爸和爺爺的話下,我知道奶奶是個和藹可親的人,而且非常會做菜,但我也非常想見一見奶奶,她已經埋下土里了,可能只留下骨頭和頭發,真希望去見一見我的奶奶。
接下來我們要去拜我們的祖先,但是非常的奇怪,爸爸告訴我,那個碑上刻著我的名字(就是子子孫孫的名字),當時我還沒有出生,居然知道我的名字。雖然我不知道祖先是怎樣的,但我要感謝他們,是他們養育了我的爺爺奶奶的爸爸媽媽,這才有了我們。
最后,我要去祭拜的也是我印象最深刻,最傷心的人了,不知怎么稱呼,也就是我爺爺的父親。他非常的關心我,而且也很和藹,有什么好吃的'都給我,當時我五歲,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天下午放學,爺爺去接我,就告訴我,爺爺的父親去世了,我就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兒,當時還小,接著,我跟著爺爺一起去了醫院,只看見床上躺著一個人,醫生將白布披上去,將整個身體給蓋住了,左右兩旁我的姑姑她們都在哭,我也不由的哭了起來。
又到清明時,唉,讓我還懷念去世的爺爺的父親啊。
敘事作文:清明11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是人們紛紛帶著鮮花來到故人面前,寄托自己的哀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4月3日那天早晨,我吃過早餐以后,就和全家人一同去公墓區掃墓。到了公墓區,只見有許多人來來往往的都去掃墓,大家手里都拿著紙錢和香等貢品,都在擺放貢品、燒香、放鞭炮,我們也和大家一樣用這種方法寄托我們對親人的'哀思。大家思念死去的親人,燒了很多香、紙等。我曾聽老師說過,這樣浪費很大,又破壞了環境。因此,我想我們可以改變這種舊的觀念,用一束鮮花插在墓前,這樣不是更好嗎。
第二天,爸爸媽媽又帶我去烈士陵園。進了大門,只見烈士陵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象征著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一邊走一邊在想了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都是用烈士們的鮮血換來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走進紀念館,那里存放著許多烈士的遺物,有模型、字跡、圖片等。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了許多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敘事作文:清明12
古人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當我想起唐代詩人這首詩時就讓人不禁的想到清明的場景。是啊!清明節到了。
清明節是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的節日。當他們入土為安是一輩子就結束了剩下的就是我們這些后人對他們的緬懷而。就是這個節日給我們緬懷的'機會;4月5日是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了。清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萬物復蘇氣溫身高正是春耕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早上要起個大早給先人上墳,掃墓;然后吃個雞蛋,有的地方有吃煎餅的習俗。這個節日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忘記祖宗要發揚中華民族孝的傳統美德
上墳時抬頭偶望,千碑林立這就是彰顯我們不忘祖先的標桿。在這時也不免勾起心中的些許愁緒,不免感嘆生死。
姥姥說清明情,年頭就好!而今年的清明就不怎么清。這和環境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它不會違背自然規律他終會跟隨春來到人間。
看!帶有些許露珠的柳樹枝,出現了微微的綠意,嫩柳枝折斷后有奇異的芬芳。這,就是春的味道吧!小草也從泥土中鉆了出來,換了身新衣裳。這就是春的容貌吧。氣溫回升了,不用在穿厚厚的棉衣,不會因寒冷而感冒,這就是春的性格吧。
清明節到了,春就不遠了。生機盎然,綠色動力。
敘事作文:清明13
“山鳥啼,紅花開,陽光照大陸,少先隊員掃墓來……” 3月30日,我們一六二班的同學以及學校部分領導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八一山烈士陵園祭拜先烈。
上午10:30的時候,我們一六二班全體師生以及校領導和所有的大隊長在操場集合。一路上,同學們一改往日的嘰嘰喳喳的風格,紛紛默不作聲,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整個隊伍都很莊重、嚴肅。
大約步行了30分鐘后,我們終于到了八一山烈士陵園。我們排好隊,等待主持人的.安排。
主持人走向前,向英雄的墓碑敬了個禮。宣布道:“我宣布,大街嶺小學重溫英雄故事,緬懷革命先烈掃墓活動,現在開始!一,立正,出旗,少先隊員敬隊禮,敬禮!”我們齊刷刷地敬起了禮,注視著隊旗。“禮畢!”主持人說。我看著那些烈士們的墓碑,不禁鼻子一酸,他們這些烈士們,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冒著槍林彈雨,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捍衛國家的尊嚴,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表現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開始獻花了,我們一個一個地把那盛開的菊花放在了那些革命英雄的墓碑前,并以自己最真的誠意向他們鞠躬。我回到隊伍里,望著他們,我心里想著:林子萱,你現在美好的生活是怎么來的?是那些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你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人民服務!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敘事作文:清明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人們以各種方式緬懷英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統。
今天大人們決定去山上掃墓,他們說小孩子去不好,于是讓我在家里跟姐姐寫作業,寫完作業,我來到了客廳,無聊的我想起了媽媽給我講姥爺的事,我的姥爺是個勤勞樸實的人,他的手很巧,是一個有名的電匠,冬天的時候,姥爺用幾塊木板、四個小轱轆、一條繩子做一個小拉車,讓小舅舅和小姨坐在小拉車上,拉著那條繩子在冰面上滑來滑去,滑完一圈后再讓大舅舅和媽媽坐在小車上花滑,他們玩的可開心啦!我還從媽媽口中得知,姥爺工作的地方離家很遠,一周才能回來一兩次,每次回來就會帶點花生米呀,毛驢子呀等等干果,因為我媽是老大,既要幫姥姥領孩子,還要干家務活,所以姥爺每次都會偷偷的多塞給媽媽一點。
姥爺還是一個和藹可親,很愿意幫助別人的人,他會水電,村里哪家燈不亮啦,水管壞啦,他都會抽出時間去幫助修理一下,姥爺還會做衣服,經常幫別人裁衣服、縫褲子。
可是好景不長,在媽媽十八歲那年的五月份,突然有個姥爺的同事急急忙忙來到了院子里對姥姥說,姥爺在拆舊機房的'時候從高凳上摔下來了,地上全都是磚頭瓦片,正好頭著地,摔得不輕,已經送往醫院了,經過搶修,姥爺雖然暫時脫離了危險,但卻神志不清年輕人都不認識啦,又過了幾個月,老爺最終沒有挺過來,去世了,那天,村里的大人們幾乎全來了,都想送姥爺最后一程……
想到這里我的眼淚不禁有流了出來,姥爺,雖然我沒見過你,但您樂于助人的事情值得我學習,一是我最敬愛的姥爺,我永遠懷念你。
敘事作文:清明15
太好了!太好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了! 在清明節,我的家鄉有許多習俗。比如:碰雞蛋、吃雞蛋、測前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測前途了。
聽奶奶說,測前途是她們小時候玩的一種游戲。先在幾碗熱騰騰的面條下面放以下幾種東西:鋼筆、硬幣、布、紙……如果抽到鋼筆,說明你長大可能是一個寫東西的.;如果抽到硬幣,說明你長大可能 很有錢;如果抽到布,說明你長大可能做裁縫;如果抽到紙,說;明你長大可能是一個設計師……
聽起來還挺有趣嘛!我請求奶奶讓我也玩一次,奶奶答應了。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來到餐桌前一看,桌上已經擺了五碗冒著熱氣的西紅柿雞蛋面了。奶奶笑瞇瞇地看著我,說:“選一碗吧!”我 猶豫了一下,心想:選哪一碗呢?我可真想長對透視眼,看看每一碗下面各放著什么。唉,沒辦法,只好由天聽令了。我拿起中間的那一碗面,下面居然是一支英雄牌鋼筆!我驚奇地對奶奶說:“奶奶 ,奶奶,我抽到了一支鋼筆!”奶奶也高興的說:“喲,我孫女有出息了,長大能去寫東西的了!”我也欣喜若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我興奮地叫醒了爸爸媽媽和叔叔,告訴了他們剛才事情的經過, 他們都夸我本事大。我美滋滋地吃下了這碗西紅柿雞蛋面,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
奶奶小時候玩的游戲可真有趣,過清明節真好,到明年的清明節,我一定還玩這個游戲的!
【敘事作文:清明】相關文章:
敘事作文:清明11-17
清明敘事作文12-03
清明祭祖敘事作文12-02
清明節敘事作文11-02
清明敘事作文15篇03-07
敘事作文 特別的清明節09-01
清明節的敘事作文(精選29篇)04-06
清明節敘事作文15篇02-24
清明時節敘事作文(通用39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