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節日的作文4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節日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節日的作文 篇1
又到菊花遍山時,秋天的腳步已走進彌漫著書香的校園。在這個菊花盛開的季節,我們又迎來了教師節。
我伏在窗邊,癡癡地望著山野,沉醉在那一簇緊挨著一簇的秋菊中。一朵朵花兒猶如一個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裝點著大地,給大自然增添了無盡的絢麗。我問花兒為什么這樣鮮艷美麗?媽媽告訴我,是由于雨水的滋潤!再瞧瞧墻上貼著的那一張張獎狀,我想起了你——我那可親可敬的老師。正由于有您,我才能在學習上居高臨下,傲視群雄啊!我假設是那鮮艷的花兒,那你就是滋潤我的那雨露。
由于有你,我知道了寫字如做人,字要寫得端端正正,不偏不倚。我剛升入初中不久,為了圖快,就總是把字寫得歪歪斜斜。從此以后,你就刻意關注我了,總罰我重新寫作。年少氣盛的我,當然不服氣,重做的作業寫得更加潦草。于是,有一天,你讓我去你辦公室一趟。我知道暴風雨即將來臨,一定又會被老師罵得狗血淋頭。可之后的是,真是讓我大跌眼鏡。你并沒有指責我,或是嘮叨的教育,而是在桌子上寫了三個“人”字。其中兩個“人”東倒西歪,另一個則是方方正正,非常是好看。你溫聲細語地問我哪“人”最好看。我想也沒想就指了指端正的那個“人”字。你贊賞地看了看我,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寫字如做人,要端端正正,規規矩矩!”從那以后,我每寫一個字都謹記你的教誨,橫要平,豎要直,就如做人一樣,端端正正!
由于有你,我學會了堅強和勇敢。考試的`失敗如同一顆巨石壓在我的心頭,壓得我連呼吸也變得好困難。那時在我的世界里,天空失去了藍色,太陽也褪去了金黃的光輝,黑暗統治了一切。你在得知我的失落情緒后,第一時間找到了我,帶我去散心。那時天正下著淅瀝的小雨,你把我拉到操場,我感到心靈接觸到從未有過的輕松與喜悅,枯萎的心靈也在雨水的滋潤下歡快地跳躍。不一會兒,雨漸漸停了。你讓我看看雨后的天空,我順著你所指的方向看去,一條七色的彩虹,在空中閃爍著美麗的光芒。你告訴我只有經歷過風雨,才能看見美麗的彩虹。你的話語就像一顆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我的世界,把我引向光明與希望。
可親可愛的老師啊,感謝你對我的關心與愛護。你是燈,照亮學生夜行的路,您是火,溫暖學生冰冷的心;您是傘,為學生遮風擋雨;您是星星,你是蠟燭,是太陽,更是同學們至親至愛的人啊!
老師,謝謝您!
節日的作文 篇2
過 年
我們家鄉有兩句俚語,“正月初一頭一天,過了初二是初三”。這話乍一聽有點無聊,細想起來挺有意思。這是人們對過年的一種心里念叨。過年就那么短短的幾天,得好好過,過出個名堂來。
小時候好奇,總是傻不即的問老年人,誰興下這過年?老年人有笑我的有罵我的,說我問下這啥話?年么,是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興下的,誰說的清?我還問,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沒興年咋過?老年人就說我凈問些淡球話。
過了73個年了,細想起來,年過得糊里糊涂,只是跟著感覺走。
后來知道過年是從漢武帝太初元年開始的,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采用公歷(即陽歷)計年,1月,1日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至于怎樣過年,還是老人說的那話,“十里鄉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講究。過年就是過講究。熱鬧只是過年的外在形式,而祥和的內涵就很豐富了,包括過去封建迷信的東西在內,無不是討個大吉大利。
小時候愛過年,因為“過年好,吃白饃砸核桃”,還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哥哥弟弟放鞭炮”。一年到頭了,辛苦了365天,趁過年蒸白饃犒勞一下自己,讓身心舒服幾天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吃年饃是有很多講究的,好像年饃完全是為了敬神。第一鍋饃蒸出來,先給先人獻上;初一早上的煮饃面(餃子和面條)也要先分別給灶爺、土地爺和先人神軸獻上,人才能端起碗來吃。人吃畢了,神的飯涼了,要撤走,得給神磕頭。神是啥,誰也說不清,也似乎沒有必要說清,就猶如我們現在的祝福一樣,真的能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嗎?敬神就是敬人的那顆虔誠的心。包括那凄厲啪啦的響炮,也賦予了一種神念。三十下午,先在門前響一串鞭炮,以示自己家開始請灶爺、敬先人了。也向神打招呼,開始過年了,求神保佑,大吉大利。敬先人的儀式特別隆重,因為那是祖宗三代之神位,神前擺了各種各樣的祭器,點燃了蠟燭,滿屋里頓時香火繚繞,年氣升騰。誰家的日子過的像個樣子,全看先人神軸前的擺設和香氣升騰。正月初一早,自家門中的后人們一夥一夥的來拜祖先,香爐中的香火不斷。接著四鄰八舍的來,也是先給先人上香磕頭。我家是小戶,每年去六爺家拜先人,父親領著我們。那年六爺家的拜客特別多,父親對我說,你看,神軸上的先人都高興地笑呢。我往上一瞅,啊的一聲,先人的畫像真好象在笑。我沒有料到,第二年春節,我家也開始服侍先人了。為此,父親艱苦了奮斗一年。春天備木料,夏天打胡基(蓋房的土坯),秋季割簍葦,趕冬季在我家院子對沿蓋起了服侍先人的一間廈房。我家窮,請不起畫匠為先人裝裱神軸,父親就在街上請來一幅只有排位沒有畫像的現成的神軸。過年時,我家也香火繚繞起來了。我老記著他那句話,這才像個過年的樣子。
后來逐步有了“革命化”這種說法,我已經是個大小伙子,仿佛覺得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過年的舊習俗在這種革命化的過程中漸漸淡化以至消失。記得生活困難那幾年,春節蒸的是白苞谷面饃,鍋里熬的是蘿卜白菜,連人老幾輩敲的那老鼓也銷聲匿跡了。按說對聯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形式,卻也不貼了。先人的神軸掛到了房梁上。可是奇怪得很,年氣卻未消。我記的很清楚,我們那個生產隊的隊長領著干部排住門兒給社員拜年,這可感動得社員不知說啥好,只有滿村里的笑聲。隊長是社員整天見面的官兒,雖說很小,卻貼著大家的心。他們大娘大嬸地叫著拜年,意味著社會的平等與和諧。那個時候社會竟那么樣的穩定,人們安貧樂道,不嫌家窮,只求國安。隊干部拜年之后,社員們緊隨其后,一群一群地串家走戶拜年,全村人的'心都牽在了一起,那年真夠革命化的了。記得我還寫過一首小詩,其中有這樣兩句:“初一雖無餃子面,照樣開門迎生產!”
我當兵以后,過了好幾年革命化的春節,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中國人的過年是永遠打不倒的,那名目繁多的各地鄉俗,只能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而賦予新的內容和形式,讓年過得更熱鬧更有意義。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家搬進妻所在的“陜拖廠”的家屬區。頭一年春節,我就見家家戶戶辭舊迎新般的把屋里收拾得漂漂亮亮。我當時就納悶,干干凈凈就行了嘛,何必如此講究呢?工人們說了,每年正月初一,廠領導都要來工人家拜年,誰家都想在領導面前掙個面子。再說了,領帶見每個工人家庭幸福的樣子,還不心說自己領導有方嗎。當時有這樣一幅對聯 :“廠興家興年年興,你笑我笑人人笑。”我是縣廣播站的記者,當時有種強烈的感覺,工廠給過年賦予了新形式。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了一篇春節專稿《工人們的正與初一》。接著我又去農村采訪。一位區委書記卻給我介紹他們破四舊的經驗。他說農村過年還有小孩挑燈籠。我說挑燈籠有什么不好?那書記瞪著眼看我,好像在說我這個記者是咋當的,咋這水平?我見他身旁有收沒來的燈籠,就拿過來一只指著說,何不在燈籠四周寫上革命的新內容呢,比如抓革命,促生產。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形式嗎?過年不在形式,全看我們怎樣引導群眾,除舊布新。圖個喜慶總是沒錯的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騰飛,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各地的年俗早已被淡化了。如今過年確實是過富裕呢過熱鬧呢,有著那種太平盛世的年味。吃的越來越講究排場,穿的越來越顯得張揚,玩的越來越實現時興。中央電視臺一年一度的“年夜飯”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年確實好過了,卻過得讓人無法捉摸,不知道咋過著好,總覺得自家缺點什么。前些年,“春晚”還能留下幾首流行歌曲,一些“小品”讓人難忘,而這幾年也不知咋了,越來越不景氣。似乎整個熱鬧、奢華、宏大和鬧著玩沖淡了春晚的內涵和主題。猶如過年一樣,春晚不應當背離民族的傳統的有文化內涵的這樣的正而八經的主題。
節日的作文 篇3
不得不說,節日的概念在如今的城市里變得模糊起來,過去特有的濃度不知不覺間仿似被稀釋了,節日背后一種叫做傳統的東西正在一點點流失。
春節,幾千年來都是作為中國一年當中最為盛大的節日而存在的,人們盡力把所有的喜慶和歡悅都擺在這個節日里,于是它充滿了慶祝,充滿了喧騰,充滿了傳統的色彩。
而今人們仍舊按著過去那樣過春節。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守歲,小孩子歡歡喜喜地穿上新衣服、要壓歲錢,一家人和樂地圍在一起吃年夜飯……彼時的種種場景似乎都沒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對春節抱有那份濃厚的喜悅和期盼了,很多東西已經改變,再也回不去了,不僅僅是因為我的長大。
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總之是我還處于無憂無慮的年齡,每年過年前那幾天,媽媽會買很多很多餃子皮,做好幾份餡兒,香菇青菜、鮮肉榨菜、三鮮……媽媽會花一整天的時間來包它,我就在旁邊有模有樣地學,每每包出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好在媽媽只是小斥幾句,年夜飯的時候還是扔進了鍋里一起煮。后來我在飯桌上就尋寶似的在那鍋青菜餃子湯里挑那幾只我的作品,而后耀武揚威地和家人講:瞧,這是我包的。
所以我從小到大都特別喜歡吃餃子,準確的說,是只有在我們家才吃得到的餃子。
近幾年,我媽卻沒有再包過餃子,我常常因此抱怨,她就說自己包太花時間,又不是沒的'買,反正吃著都差不多。我嘆了口氣,怎么會差不多呢,差多了,餃子沒了,年都冷清了。
可能不只是餃子,還有更多的東西被一再地簡化,一再地摒棄,看似過年還是過年,家家戶戶仍然燈火輝煌,但也許只能靠煙花爆竹來撐場面了。
前不久看了于丹老師的一個專訪,講述關于過節的一些看法。她在里邊說到她的一位老師,每年過年于丹老師都會帶著女兒去探望這位老師,從她女兒還抱在懷里開始,這位老師都會每年親手織一件小毛衣送給她,織著各種各樣漂亮的圖案。十多年過去了,她女兒仍然每年嚷著去這位奶奶家拜年,于丹老師說,這孩子收到毛衣的時候遠比在叔叔阿姨那里拿到壓歲錢要開心得多,孩子眼中,也許這才是傳統節日背后真正的溫暖。
何嘗不是呢,春節背后蘊含著的便是一種傳統的溫暖,再厚的壓歲錢也怎么都敵不過一件手織的毛衣。盡管現今物質發達,人們都活得越來越富足,但是,我們都應該思考:不管時代怎么變,我們的生活里,傳統節日是不是都應該保留住那一份不被物質覆蓋住的最樸實的喜慶呢?
節日的作文 篇4
今天,9月10日,第25個教師節,對于我們六年級來說,今天也就是我們在學校的最后一個教師節啦! 老師,感謝您這六年來對我們的辛勤培育與無微不至的關懷…… 老師,您的工作是不辭辛勞默默無聞的但塑造靈魂的事業卻是偉大的,您不僅傳授給我們科學文化知識,更為我們樹立了做人的典范,您是照耀我們人生航船的啟明燈…… 老師您知道嗎?沒有您我們就畫不出美麗的圖畫;沒有您我們就算不對那些應用題;沒有您我們就彈不出那優美的旋律;沒有您我們就那篇優秀的作文…… 老師,您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您是春蠶,奉獻自己,裝飾別人;您是粉筆犧牲自己,留下知識;您使一位辛勤的園丁,無私的奉獻自己的青春,培育著小花…… 您的'諄諄教誨,我將時刻銘記!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一定會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未來是美好的,老師您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記,老師,我真誠的祝福您教師樂! 老師,在今天,第25個教師節,也就是我們在一起的最后一個教師節,我代表全班同學祝您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老師,我們會永遠記得您的,我們愛您……
【節日的作文】相關文章:
節日的作文03-03
與節日的作文03-11
節日的作文12-06
節日作文11-12
中秋節日節日作文10-13
節日_小學作文09-23
歡樂的節日作文08-19
節日的大街作文08-22
關于節日的作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