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伊索寓言》有感 -讀后感作文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讀《伊索寓言》有感
。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什么是寓言?《現代漢語詞典》上是這樣解釋“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并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會隨著讀者的閱讀進程而逐漸明晰。這是寓言獨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魅力所在。
很久以前,鳥類和走獸,因為發生一點爭執,就爆發了戰爭。并且,雙方僵持,各不相讓。
有一次,雙方交戰,鳥類戰勝了。蝙蝠突然出現在鳥類的堡壘,
讀后感作文
《讀《伊索寓言》有感》(http://www.ipr-jzsc.com)。“各位,恭禧啊!能將那些粗暴的走獸打敗,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飛,所以是鳥的伙伴!請大家多多指教!”這時,鳥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強實力。所以很歡迎蝙蝠的加入。
可實際上蝙蝠是個膽小鬼,等到戰爭開始,便避不露面,躲在一旁觀戰。后來,當走獸戰勝鳥類時,走獸們高聲地唱著勝利的歌。蝙蝠卻又突然出現在走獸的營區。“各位恭禧!把鳥類打敗!實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類,也是走獸!敬請大家多多指教!”
走獸們也很樂意地將蝙蝠納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當走獸們勝利,蝙蝠就加入走獸。每當鳥類們打贏,卻又成為鳥類們的伙伴。
最后戰爭結束了,走獸和鳥類言歸和好,雙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為。當蝙蝠再度出現在鳥類的世界時,鳥類很不客氣的對他說:“你不是鳥類!”
被鳥類趕出來的蝙蝠只好來到走獸的世界,走獸們則說:“你不是走獸!”
并趕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飛.
這個故事用來比喻一些不真誠的人,兩面派,這個故事勸誡我們不管對什么人(只要不是壞人!)都要真誠相對,不要在這里一個樣,那里一個樣,只有自己真誠對待別人,別人才以誠相對,好好珍惜和朋友們的時光吧!
【讀《伊索寓言》有感 -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讀《伊索寓言》有感12-19
伊索寓言的讀后感06-17
伊索寓言讀后感07-09
《伊索寓言》讀后感08-13
伊索寓言讀后感范文06-06
小學伊索寓言讀后感07-22
《伊索寓言》讀后感【錦集15篇】11-16
《中國寓言》讀后感07-01
克雷洛夫寓言讀后感06-19
《克雷洛夫寓言》讀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