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讀書筆記1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出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氣勢豪邁奔放,是詠雪的千古名句。兩句的意思是:塞外天寒地凍,北風一吹,八月天就下起大雪來了。早晨走出帳篷一看,四野白茫茫一片,滿山遍野的樹木枝條上都壓著綴著雪花,好像一夜溫暖的春風,吹得千樹萬樹的梨花競相開放。天室十三年(公元754年),岑參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在輪臺送武判官歸京時,寫了這首著名的“白雪歌”。
詩人以梨花盛開,一團團,一簇簇,綴滿枝頭的景象,比喻冬雪壓林的景象,描寫塞外雄奇壯美的雪景,想象奇麗獨特,新穎貼切,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詩句語言精煉,傳神達意準確,如以“忽如”形容大雪來得急驟,傳達出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以“千樹萬樹”重疊修辭,表現雪景的濃厚繁復,描繪出了境界的闊大壯麗。故清代方東樹評論這兩句詩說:“奇才奇氣奇情逸發,令人心神一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讀書筆記2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奇而婉,側重在表現邊塞綺麗瑰異的風光,給人以清新俊逸之感;這首詩則是奇而壯,風沙的猛烈、人物的豪邁,都給人以雄渾壯美之感。詩人在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時,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寫了這首詩為封送行。
為了表現邊防將士高昂的愛國精神,詩人用了反襯手法,抓住有邊地特征的景物來狀寫環境的艱險,極力渲染、夸張環境的惡劣,來突出人物不畏艱險的精神。詩中運用了比喻、夸張等藝術手法,寫得驚心動魄,繪聲繪色,熱情奔放,氣勢昂揚。
首先圍繞“風”字落筆,描寫出征的自然環境。這次出征將經過走馬川、雪海邊,穿進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是典型的絕域風沙景色,狂風怒卷,黃沙飛揚,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開頭三句無一“風”字,但捕捉住了風“色”,把風的猛烈寫得歷歷在目。這是白天的景象。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對風由暗寫轉入明寫,行軍由白日而入黑夜,風“色”是看不見了,便轉到寫風聲。狂風像發瘋的野獸,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顯示了風猛風大。接著又通過寫石頭來寫風。斗大的石頭,居然被風吹得滿地滾動,再著一“亂”字,就更表現出風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寫天,“石亂走”句寫地,三言兩語就把環境的險惡生動地勾勒出來了。
下面寫匈奴利用草黃馬肥的時機發動了進攻,“金山西見煙塵飛”中“煙塵飛”三字,形容報警的烽煙同匈奴鐵騎卷起的塵土一起飛揚,既表現了匈奴軍旅的氣勢,也說明了唐軍早有戒備。下面,詩由造境轉而寫人,詩歌的主人公——頂風冒寒前進著的.唐軍將士出現了。詩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環境和細節來描寫唐軍將士勇武無敵的颯爽英姿。如環境是夜間,“將軍金甲夜不脫”,以夜不脫甲,寫將軍重任在肩,以身作則。“半夜軍行戈相撥”寫半夜行軍,從“戈相撥”的細節可以想見夜晚一片漆黑,和大軍銜枚疾走、軍容整肅嚴明的情景。寫邊地的嚴寒,不寫千丈之堅冰,而是通過幾個細節來描寫來表現的。“風頭如刀面如割”,呼應前面風的描寫;同時也是大漠行軍最真切的感受。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戰馬在寒風中奔馳,那蒸騰的汗水,立刻在馬毛上凝結成冰。詩人抓住了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進行細致的刻畫,以少勝多,充分渲染了天氣的嚴寒,環境的艱苦和臨戰的緊張氣氛。“幕中草檄硯水凝”,軍幕中起草檄文時,發現連硯水也凍結了。詩人巧妙地抓住了這個細節,筆墨酣暢地表現出將士們斗風傲雪的戰斗豪情。這樣的軍隊必然無人能敵。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樣自然。
全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涌,由于詩人有邊疆生活的親身體驗,因而此詩能“奇而入理”,“奇而實確”,真實動人。
全詩句句用韻,除開頭兩句外,三句一轉韻,這在七言古詩中是不多見的。全詩韻位密集,換韻頻數,節奏急促有力,情韻靈活流宕,聲調激越豪壯,有如音樂中的進行曲。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讀書筆記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寫的歌行體送別詩。
這首詩前十句寫“壯麗的雪景”,后八句寫“送別”。著名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比喻描寫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動形象。一夜之間,突然春風吹拂,萬千樹木全都像開滿了梨花。詩人的聯想:詩人望著披上銀裝的樹木,突然覺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中,仿佛是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
這個春意盎然梨花滿樹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觀感受,可是卻把雪的潔白、鮮潤的特點揭示出來了,為寒冷的邊塞增添了無限春意。這個新奇的聯想,表達了詩人的開闊胸襟,也表達了詩人的驚喜之情,又寫出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
通過“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側面描寫漫天大雪所造成的酷冷氣候邊塞將士生活的艱苦。又通過“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承上啟下,由詠雪過渡到送別。其中“愁”“慘”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愁云”既寫景也寫情,自然引出了送別。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于一個廣闊的`背景上,給人奇異壯偉的深刻印象。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墓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掣”精確真實的描繪出紅旗凍住,北風吹著也不動的情況。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想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這樣的結尾,正如撞鐘,清音有余,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
這首詩表現的情調是豪放的。全是關鍵在四個“雪”字,一送別前的雪景,二餞別時的雪景,三臨別時的雪景,四送別時的雪景。故雖全詩轉折突兀,結構錯綜變化,但以雪為中心線索抒情寫景,章法嚴謹。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讀書筆記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在輪臺寫的一首送別詩,讀起來讓人蕩氣回腸,心中不由生出豪邁氣概。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傷感,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名句。
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詩人陸游曾稱贊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寫作必須源于生活,沒有源頭的.活水,不會有暢流的小溪,或大河,或長江,乃至大海。我們的紫丁香之旅正是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學生暢游在古典與現代文學的大海中,盡情去吸收文學精華,豐富自己的學識和語言,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為孩子的將來提供一個源源不斷的清泉去滋潤他們的心田。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反思01-04
送獨孤判官赴嶺賞析04-24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翻譯09-12
送深州吳司馬歸使幕,送深州吳司馬歸使幕韓翃,送深州吳司馬歸使幕的意思,送深州吳司馬歸使幕賞析 -詩詞大全04-26
《白雪皇后》讀書筆記04-26
送李愿歸盤谷序原文03-10
八歸·湘中送胡德華,八歸·湘中送胡德華姜夔,八歸·湘中送胡德華的意思,八歸·湘中送胡德華賞析 -詩詞大全04-26
送魏舍人仲甫為蘄州判官賞析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