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范文(通用6篇)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范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范文(通用6篇)1
把農村美好環境與農民幸福生活相融共建,以高質量發展為突破口,共同締造新時代農民幸福家園,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目標。就公安縣xx鎮xx村開展“共同締造”試點工作來看,我們深入踐行“五共”理念,完成了組織架構的搭建,確定了“幸福食堂”“秸稈禁燒”“綜合利用”等一批“共同締造”項目。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核心是黨建。堅持黨管農村工作,黨的領導必須貫穿“共同締造”活動的始終。
要強化群眾的主體地位,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組織架構;要強化“堡壘”意識,設立黨小組,將黨的`組織覆蓋縱向到底,由每個黨員中心戶帶動3名群眾中心戶,從而帶動全村群眾參與“共同締造”活動;要弘揚“頭雁”精神,支部帶頭、黨員帶頭,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做到政務服務廉潔規范、高效便民,將政務服務縱向到底;要聽民聲、強民生,按照“征集意見、代表商討、向村民公示、意見修改、反饋村民、代表表決、‘兩委’決定”的七個步驟,搭建協商共治平臺,真正做到“把話筒交給群眾,聽群眾‘嘮嗑聲’,辦惠民‘暖心事’”,提升共治能力。
xx村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665人,占比25。7%,其中,留守老人79人、散居特困人員8人、殘疾老人37人。xx村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矛盾日漸突出,成為該村發展的痛點與堵點。
為了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我們組織成立了“老年協會”,召集全村黨員代表、群眾代表、老年代表等85人召開會議征求解決“老年食堂”問題的意見。對于就餐資金問題,采取“三個一點”的方法:由參與老人自己出一點、村集體經濟解決一點、鄉賢捐贈一點。經過多次的方案修改、反饋,村民代表大會一致同意完善、改造原老年服務中心,共建“幸福食堂”,滿足老年人“微心愿”。
xx鎮將繼續踐行“五共”理念,聽民聲、強民生、暖民心,用點滴小事圓民生大事,齊心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拿篮盟{圖。
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范文(通用6篇)2
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就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湖北生動實踐。共同締造,目的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創新基層治理、更好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迫切需要,也是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體現。
共同締造,在于突出以人民為主體。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關鍵點在于讓廣大群眾更多地參與進來,踐行共同締造理念就是要拓寬群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突出主體是人民。當前,我市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有效促進城市更新,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如何讓老舊小區改造更好的體現為民“改”、為民“造”,在于以人民為主體的共同締造,讓“改造”不單單是政府的行為,而是由人民做主、人民提議、人民參與、人民監督、人民共享的“改造”,從而實現居民從“要我改”到“我要改”思想觀念的轉變。
共同締造,在于突出以民主為內容。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共同締造,締造的是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在共同締造中找準“鑰匙孔”。通會橋社區在試點過程中,探索居民議事“圓桌會”“板凳會”,組織開展大棟座·小益思”睦鄰樓道“金點子”活動,以“穿針引線”式做法,充分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暢通社區微改造項目民意征集渠道、改造協商渠道、共治共享渠道,實現民主決策、民主參與、民主共享新格局。
共同締造,在于突出全過程民主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參與的民主。在共同締造中,人民群眾參與深度和廣度是決定是否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因素。共同締造的“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中,人民群眾的參與貫穿始終,形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參與的良性閉環。圍繞“建什么”“怎么建”“誰來建”“誰來管”等問題,把“話筒”交給群眾,讓群眾“發聲”,合力共唱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新時代贊歌。
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范文(通用6篇)3
共同締造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更是實踐論,表明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指出了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方法路徑,明確了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的工作目標。鎮村兩級直接服務群眾,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將共同締造與重點工作的理念統一、方法統一、目標統一,把共同締造理念轉化為統籌各項重點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共同締造活動貫穿到各項重點工作中去,把經濟發展、產業振興、民生福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群眾關注度和期望值高的問題轉化為“共同締造”的實事項目,著力推進xx鎮“三線兩中心”發展體系,健全完善“五治融合”治理體系。
共同締造與村情民情相結合
共同締造的基礎在村和社區,xx鎮各村和社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呈現了不同的特點,資源優勢不一、發展難題不同。村和社區是基層自治的.基本單元,群眾自治推崇“情、理、法”,立足黨建引領,找準發動群眾的關鍵要素,調動村內多方資源共同出力,對開展共同締造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xx村點燃鄉村紅色引擎,激發紅色治理動力,走出了“紅色傳承”的xx模式;雙垱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帶頭作用,走出了“支部引領”的雙垱模式;聯山村發揮鄉賢能人作用,走出了“鄉賢共建”的聯山模式。
共同締造與群眾思想相促進
共同締造的核心在于“五共”,關鍵在扭轉干群思想認識、提高群眾參與比例,讓群眾的參與度與共同締造在發展中相互促進。近年來,村和社區人才外流嚴重,人口“老齡化”、“空心化”現象明顯,逐漸產生了“干部提出的建議群眾不認可、群眾提出的建議不可行”等矛盾。xx村采取“請過來教、走出去學、學回來謀、坐下來議”的方法,將xx村一組戶長組織到xx村參觀學習鄉村旅游和人居環境,群眾思想和視野打開了,在返程途中,戶長們當即表態支持xx村一組的發展規劃,并對一組發展開展熱烈討論。在后續建設中,村民自發拆除了廢棄建筑18處,村民自愿提供公共裝飾老物件60余件,xx村一組6名泥瓦匠全部參與施工,村民自覺維護房前屋后環境與一組整體環境相呼應,人居環境和群眾思想為之一變,xx村其他組村民看到一組變化,自發向村“兩委”提出了“xx雙堤協調發展”“沿湖風景區打造”“北湖水產品利用”等好的建議,xx村“共同締造”實現“五共”良性循環。
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范文(通用6篇)4
從暑假至今,學生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共同體經歷了三個較長的假期,分別是暑假、中秋節和國慶節,共同體活動本著“服務他人,快樂自己;鍛煉素質,提高能力”的原則,充分發揮共同體小組的集體優勢,互相協作,整合資源,區域合作,將共同體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取得了較大成就,實現了組建共同體活動的初衷和愿望。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為更好的貫徹落實共同體的社會服務和實踐職能,特作本總結如下:
一、共同體活動的基本情況
九年級十一班共有學生53人,分布全縣甚至濰坊市49個村莊或小區。班級內共同體的組建是以本班相近村莊的同學為小組的構成成員,可外延到鄰近村莊的其他班級或年級的同學,這樣共組建19個共同體小組,涉及學生近200人。各個小組的活動開展情況良好,在假期中組長充分發揮協調、組織職責,做到有計劃、有安排。各共同體成員積極響應,狀態積極向上。有的小組到村莊的主干道上打掃衛生,如劉煥佳同學所帶領的朱劉街道共同體;有的小組幫信用社工作人員擦玻璃,如高哲同學帶領的朱漢村共同體;有的小組主動幫村中老弱人家收玉米,如張艷春同學帶領的王疃共同體,等等,整體開展情況良好。
對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材料整理還有待于進一步指導和加強。有的學生做的多,想的少,寫的就更少,沒有感悟;有的學生只注重行動不注重積累,更沒有共同體內的交流和討論。這一部分做的較好的學生有牟文靜、于心一、王玉梅、林勇、郭迪、王文鳳等一小部分學生,還需要進一步規范。
二、存在的問題
1.有的共同體成員太少,甚至只有2名學生,難以發揮集體智慧,不利于活動的開展。
2.有的成員將共同體的活動僅僅局限于打掃衛生這一范疇的淺層認識,視野、思路不開闊。
3.共同體內部的交流、討論、總結、感悟明顯滯后于開展的活動本身,降低了共同體活動的.效果,在效率上打了折扣。
三、改進的措施和建議
1.既然是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共同體,那其成員的構成就應打破本班學生這一極小框架的束縛,應以本班學生為主導,吸納其他班級、年級甚至其他學校的學生參與進來,還可以讓有意向的學生家庭成員參與其中,壯大共同體隊伍的力量,使共同體的建設和成長扎根于社會實踐活動中,發揮“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集體智慧,真正做到“互幫互助,共同提高,服務他人,快樂自己”的活動目的。
2.深層次認識“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共同體”的職能,比如加強對科普知識的宣傳,“節水、節電小常識”“文明、,禮儀十規范”“五好家庭的評選標準”“玉米生長期間何時澆水更有利”等科學性知識宣傳的實踐活動。這里所講的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其具體開展的活動還要發揮集體智慧,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打掃衛生、倒垃圾這一簡單層面上。
3.重視活動后的總結、交流環節
凡事爭則明,不爭則暗。只有更好的總結、交流、討論,才能去偽存真,才能深化認識,才能為后緒的活動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向,才能促進共同體活動更好更健康的發展,最終的受益者,還是活動的參與者者。
期待昌樂外國語學校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共同體的活動和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范文(通用6篇)5
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路徑,也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有力舉措。xx鎮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在黨建引領、群眾發動、產業發展三個方面精準發力,著力打造鄉村發展新格局。
堅持黨建引領。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共同締造”活動全過程、各方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健全“村(社區)黨組織+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工作機制,完善黨員干部包村聯戶工作機制,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聯系群眾零距離,為“共同締造”走實走深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松園村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鄉賢、老模范、新鄉賢等“五老鄉賢”重要作用,引導黨員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清潔家園、鄉村治理等各項工作中,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出鎮”。
用好“五共”方法。“共同締造”的核心在“共同”,關鍵在激發群眾參與、凝聚群眾共識,根本在讓群眾滿意、讓群眾幸福。xx鎮始終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用好“五共”方法,在群眾的呼聲中找問題謀方法,在群眾的參與下推動工作,在群眾的評判中改進工作,有力提升了“共同締造”溫度。張新場村堅持每季度召開“季度工作村民評議會”,邀請黨員群眾代表、老干部等參加會議,開展現場拉練,看產業、看項目、看環境,村里的工作受群眾監督,村里的發展讓群眾見證,村里的規劃聽群眾意見,有效解決了“干部干、群眾看”、“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問題。
抓實產業支撐。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離不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離不開產業的強力支撐。紫荊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興村”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加工業、精品苗木、鄉村旅游“三產融合”項目。20xx年該項目年產值超10億元,帶動7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產業助農、產業興村成效顯著,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松園村以產業發展為主導,依托楊家灣水庫、日光玻璃溫棚等資產資源,通過社會化服務和“四荒地”清理發包,打造集高端水果種植采摘、濱水垂釣、農家樂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示范點,連續3年村集體經濟超60萬元。
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范文(通用6篇)6
共同締造關鍵在“共同”,難點也在“共同”。只有把群眾調動起來、社會力量發動起來,人人以“主人”身份參與社區治理,推動思想觀念、治理主體、工作模式轉變,真正做到群眾事群眾共同議、百姓事百姓共同干,共建共治共享才有牢固根基和強力支撐。
共同締造,推動思想觀念轉變。政府對社區建設的介入,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過“穿針引線”實現“助人自助”,幫助居民從原來旁觀社區治理的“觀眾”,慢慢變為能參與治理的“配角”,最終成長為主動當家做主的“主角”。如三義北街歷史街區改造,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是閉門造車規劃成什么“盆景”,而是發動群眾談談生產生活中需要改善什么、找找街區改造有什么自身條件和優勢,鼓勵群眾通過捐老物件、講故事、出主意等方式參與共建,也改變了群眾只講權利和福利、忽視自己義務和責任的現象,從而不斷強化“共同體”意識自覺。
共同締造,推動治理主體轉變。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就是共同締造的靶向,也是形成社區治理力量“最大化”和“同心圓”的'本質基礎,最終體現在依靠群眾、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上,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街道以文廟、通會橋社區為試點,創新建立“一早”(民意“早餐會”)、“一晚”(“小板凳”議事會)民意收集機制,居民反映的問題和建議開誠布公并被一一采納,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一起動手解決。三義街社區組織黨員志愿者入戶開展廣場舞擾民問卷調查,幫助居民表達訴求,組織周邊居民、舞蹈隊及相關職能部門現場協商,引導形成社區廣場舞文明公約,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共同締造,推動工作模式轉變。要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工作方式,通過搭平臺、建載體、給資源、立機制等方式“引路搭橋”,讓群眾知情有渠道、參與有平臺、監督有手段、當家有方法,激活群眾和社會的力量,凝聚社會參與共識。通會橋社區引進武漢恩派社會創新發展中心,策劃打造“大棟座·小益思”睦鄰樓道提案項目,圍繞“建什么”“怎么建”“誰來建”“誰來管”等問題,逐戶敲門入戶發動和引導居民暢談樓道微改造設想,先后培育群眾“金點子”6條,并給予物質獎勵。下一步,計劃通過惠民資金將“金點子”轉化為“好項目”。群眾的代入感增強,自然參與其中、建設其中、享受其中,從而自覺成為社區治理的主體。
【社區開展共同締造總結】相關文章:
社區共同締造總結(精選13篇)05-23
農村共同締造的總結范文(精選10篇)03-18
共同締造方案(精選17篇)11-09
共同締造宣傳總結范文(通用5篇)03-18
社區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方案范文(通用12篇)06-06
共同締造工作方案范文(精選8篇)05-26
共同締造工作方案(通用5篇)05-23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