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0-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科研工作計劃
2010-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師學校教育科研工作計劃 本學期,教育科研工作將進一步強化“目標意識、前沿意識、合作意識、應用意識和結累意識”,以“有效科研、高效教學、特色發展”作為新學期全區教育科研工作的主旋律,繼續堅持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教師和學生的和諧發展服務。 一、進一步完善區域課題研究管理體系 在充分總結“十一五”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以“主課題——教研組(項目組)課題——個人課題”為基本結構的區、校兩級教育科研管理體系,繼續加強對各級規劃課題的管理和研究。 本學期,將在兩百余項區“十一五”教研組(項目組、備課組)立項課題的基礎上,繼續整合區、校兩級教科研力量,以教研組(項目組、備課組)課題群為支撐,把“學校主課題——教研組(項目組、備課組)課題——個人課題”的研究體系作為全區教育科研工作的整體工程來精心建設。將在進一步總結教研組(項目組、備課組)課題管理及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區選擇一兩所學校,召開教研組課題現場研討會。在中、小、幼全面發動的基礎上,組織各校積極申報市“第五期個人課題”。教科所將繼續支持正在研究中的各項國、省、市、區規劃課題,組織各校課題的階段性成果展示或結題活動。將積極支持相關學校開展“快樂做主人”、“智慧課堂”、“研究性學習”等課題研究。在深入研究、總結和反思的基礎上,制定鼓樓區“十二五”教育科研發展規劃。 二、搞好區域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 以國、省、市重大規劃課題為研究重點,引領全區教科研工作向縱深發展。隨著省重點規劃課題《鼓樓區區域教育高位發展的戰略研究——基于發達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的視角》、《鼓樓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的實踐研究》、教育部重點課題《區域推進中小學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制度創新研究》等全區性課題的深入研究,鼓樓全區的教育科研已步入區域性專題研究的新階段。我們將在上級的領導下,整合教研、科研、電教、培訓及中學、小學、幼兒園的科研力量,在全區較大的范圍開展各子課題的專項研究和實驗。各總課題組將著手就第一階段的調查資料等進行深入研究。 三、辦好《鼓樓教育研究》 《鼓樓教育科研》雜志是反映我區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一個平臺。新學期,我們將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指導下,緊跟全國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把握時代脈搏,開展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學觀點與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研討,交流、展示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 本學期,《鼓樓教育科研》將特別開設“我與課改”和教科研“專題探究”等欄目。將在全區范圍組織中、小、幼教師參加首屆“說課設計評比”。在區校兩級評比的基礎上,選擇典型設計進行點評,以進一步發揮優秀設計的示范作用。使《鼓樓教育科研》真正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交流教科研經驗、展示教科研成果、共享學術資源的互動平臺。 四、加強教科研骨干班的培訓 繼續加強區、校兩級教科研骨干班的培訓工作,以“整體教育”、 “科學發展”等綜合性教育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及教育科研實踐。根據教育教學及課題研究中出現的新問題,區校兩級引導科研骨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進修與培訓活動中,在嘗試完成科研的既定目標的實踐進程中,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區教科所新學期將繼續舉辦“教育科研方法”、 “新任教科室主任”及“《鼓樓教育研究》雜志通訊員”等培訓班,通過專題講座、科研沙龍、課題實踐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將繼續聘請省市知名專家前來授課、開展學習心理等專題的研討活動。各學校也將根據發展需要,組織不同類型的校本科研骨干培訓。 五、承擔市教育局課題研究任務。 整合現有規劃課題中與“有效學習”相關的課題,組織中、小、幼科研力量相互借鑒、合力攻關,積極參與市教育局“學習力”課題的研究。組織力量共同就教學情境、師生互動、主題線索、關鍵細節、信息同構等不同的角度展開研究,力求總結出本區域“綜合同構——高效學習”的相關策略(包括中、小、幼的綠色接力,學科間、學科內的綜合同構,單一課時內的綜合同構等),配合市教育局“學習力”校本課程的研發,積極支持相關學校參與“學習力”校本課程的建設與出版,教科所也將積極完成“形象與抽象的和諧——如何提升學習力”一書的撰寫,以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策略,提高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六、積極參與省、市教育科研論文、市個人課題等各項評比。 積極創造條件,推薦、申報省、市、區“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 積極組織全區中、小、幼教師積極參與本年度省、市論文等各項評比,積極支持全區各校認真總結“十一五”教科研成果,支持廣大教師在個人研究的基礎上向各級教育科研雜志投稿,力爭全區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在全市領先。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各校申報省、市、區“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確保全區成果總數在南京市的領先位置。繼續加強對省、市教育科研基地、和市個人課題評選的指導和管理力度。積極申報省陶研會研究基地、市級教育科研基地等,保持科研基地、項目中心、所外所的成立總數在全市第一。 七、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社區教育等課題的研究和管理 秉承“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整體教育思想。在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職業教育、殘智兒童教育等研討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聯系社區教育的相關課題,站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科研視角,充分利用社區特色,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重視對學生適應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形式,促成學生的和諧發展(支持特殊教育學校實施“救失長善”教育)。繼續將組織學生省、市心理學會的相關活動。本學期還將組織全區初中學生積極參與 “江蘇省中學生作文大賽”等特色評比。 八、加強教科所(室)建設 有計劃的對部分中、小、幼的教科研現狀進行隨訪、評估。對于成功的管理經驗和階段性研究成果,將通過《鼓樓教育研究》等渠道給予報導。區校兩級科研管理人員要進一步更新理念,積極探索,要關注教育教學的難點與熱點問題,參與研究、共同進步,以進一步提高本區教育科研的管理和研究水平,促進全區教育科研的發展和科研成果的推廣及運用。所內同志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積極創造條件,爭創南京市“優秀教科所”。【-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科研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中學學年度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03-11
中學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04-28
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范文04-29
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15篇05-01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01-21
學年度第一學期工作計劃11-02
教育教學第一學期工作計劃11-17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范文09-30
年度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