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組教案 6最后的姿勢(初稿)
學科 六年級 語文 (上冊) 主備教師 王海田 授課 時間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師 課題 6、最后的姿勢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二類字。聯系課文語境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4、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課后3) 5、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 難點 能夠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教學方法 與手段 圖文結合、品讀重點詞句、圈畫批注 教學準備 搜集5.12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 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背景導入,初入情境 1、師: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 2、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3、請學生交流預習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兩個) 二、揭示課題,了解譚千秋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后的姿勢》,也是發生在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譚千秋 2、簡介譚千秋,先請學生講,教師補充。教參57頁 三、課題引領,初讀課文 1、通過預習,你能來模仿一下,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怎樣的嗎?(請生模仿) 2、初讀課文,讀完后思考: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什么樣子的?用“ ”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還有兩處也可。 四、朗讀詞語組塊,概括主要內容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習中理解的詞語 (1)廢墟坍塌 塌陷 塵埃 (2)震撼詮釋 生死攸關 (3)妙語連珠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愛與責任 詞語解釋見教參57頁 2、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課文脈絡,體會寫作方法 1、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贊頌。 2、體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寫第三段:側面描寫 (2)第二段:環境烘托 (3)第6節最后一句:細節描寫 六、作業: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主要內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關注寫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2、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說說譚老師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讀課文的最后一節。找找他是個怎樣的老師?(根據找到的信息板書:橫著寫普通、愛與責任豎著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學習第一段,感受譚老師的愛與責任 1、自由讀課文,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來的?(關愛家人、工作積極)關鍵詞:給小女兒、早早、平常 三、學習第二段,感受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課文,先在小組內分讀課文,再在全班展示讀。 2、說說段意,比較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內容的關系,體會抓住重點內容,刪除次要內容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自主圈畫批注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 (1)用“——”畫出語言,用“~~~~~”畫出動作。 (2)仔細閱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在旁邊寫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4、朗讀鑒賞式學習四處環境描寫。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地震的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 (3)樓房搖晃得……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著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為永恒的瞬間。 (5)朗讀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學習第三段,體會這一段側面描寫的作用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去掉這段,你覺得行嗎?(顯然不可以,這段側面描寫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2、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話語?為什么這樣選擇?(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他們的所見最后說服力) 3、朗讀課文,抓住救援人員的語言,抓住飛身,抓住生死攸關組織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四段,深情贊頌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第11小節,體會文本表達的情緒線索:親切—痛苦—贊頌 2、課后3(教參56頁)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倘若請你把題目中的“最后”換成文中另外的詞語,你會換成什么? 六、總結:其實,在5.12中,在那災難爆發的那一刻,不僅僅是譚千秋老師,還有很多很多的老師,他們都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學生的生存,他們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勢震撼了所有的人,他們用生命鑄就如天大愛,詮釋了最高尚的師德靈魂,演繹了愛與責任最深刻的含義,讓我們一起瞻仰那一座座不朽的豐碑。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讓我們一起滿懷敬意、滿懷感動,再一次讀課題:最后的姿勢。 二次備課 課堂練習設計 完成課本課后習題 課外作業設計 練習冊;搜集汶川地震中,讓你感動的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板書設計 6、最后的姿勢 地震前——言傳人生價值 地震時——張開雙臂,護住學生 (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教學反思 參考資料【六年級組教案 6最后的姿勢初稿】相關文章:
最后的姿勢作文11-30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04-21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04-28
家長心得(初稿)04-28
畢業論文初稿意見11-02
最后一課教案匯編6篇04-15
讀《最后的姿勢》有感01-03
《最后的姿勢》讀后感02-02
《最后的姿勢》讀后感04-07
《最后的輝煌》備課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