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6-02 10:32:27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了解水的三態時,孩子們對冰的知識經驗的回憶顯得格外熱烈:我們在吃麥當勞時喜歡把可樂里的冰捏在手上,過一會兒就沒了;我在哈爾濱旅游時看到了冰柱子,那冰柱子一敲就斷了……教師決定引領幼兒從蘊涵著豐富科學知識的日常生活人手,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嘗試用多種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兒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并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個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紙箱,將凍有幼兒玩具的大冰置于大紙箱里。

  2錘子、剪子、鋸子、鉗子、積木、塑料棒、熱水、爐子、砂紙等各種工具材料。

  3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及紅星。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1幼兒將手伸進紙箱洞里觸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壓一壓,知道冰是固體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兒一只手摸冰,另一只手摸沙紙,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將摸冰的手拿出來與另一只手比比看,這只手的水是從哪里來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讓幼兒自由感受、探索,說出自己發現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體的、透明的、冰涼的、會融化的……

  二、提出問題

  1請幼兒觀察冰中的玩具,并想想用什么辦法才能取出自己心愛的玩具。

  2幼兒在實驗記錄板上畫出自己的設想,教師巡回指導并了解幼兒的想法。

  3幼兒交流各自的設計方案,并將設計方案貼在白板上。

  三、實驗論證1幼兒開始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和工具進行驗證,教師巡回觀察,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1)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及時給予適宜的支持和引導。

  (2)詢問個別幼兒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教師采用幼兒沒有想到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當幼兒取出玩具后,請幼兒在成功的方法處貼上一顆紅星。

  四、交流討論1根據冰的各種特性,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你是用什么辦法從冰中取出玩具的?為什么這種辦法能取出玩具?

  幼兒分別介紹自己在實驗中采用過的方法。

  2教師小結:可用熱水或太陽來曬,使冰的`溫度升高,冰就會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來了;當用硬的物體敲擊冰時,物體比冰硬,冰就會碎,玩具也就可取出來……

  【活動延伸】

  如果冰里面還有一些沒取出的玩具,可以讓幼兒想一想:放在室外,它們會出來嗎,為什么?哪種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動可根據情況進行延續。

  【設計評析】

  活動目標和內容的設計,接近孩子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順應了孩子們的需求和興趣,所以孩子們樂于參與。活動材料的準備充分,符合目標的需要,特別是活動前,將孩子心愛的玩具凍于一大塊冰中,增強了孩子主動探究的愿望和積極性。整個活動的指導,教師遵循了科學活動的新理念:幼兒是主角,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大膽的、主動的嘗試與探究;教師則更多的是鼓勵、關注、等待與支持。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

  2.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在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旋轉木馬

  2.玩具車、陀螺、筷子、積木、圓片、吸管、牙簽、碗、杯子、毛巾、硬幣等 。

  活動過程

  一、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猜謎引出風車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玩的東西,

  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你能猜出來它是什么嗎?

  2.幼兒探索操作

  (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教師:除了風車能轉,你知道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嗎?

  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么,

  玩具車、陀螺、硬幣、紙片、吸管呼拉圈。

  它們能轉嗎?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交流

  (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

  教師: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樣讓它轉起來的?

  小結:我們用嘴吹,用手轉,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轉動的方法。

  二、操作,探索

  (引導幼兒用兩種不一樣的東西使其中的'一樣東西轉起來。)

  1.教師:今天我們班要開展一個“轉轉轉”的展覽會,你們能不能讓這些東西轉起來呢?

  2.請大家用兩種不一樣的東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種東西能轉動起來。

  3.誰來說說你用了哪兩樣東西,是怎么玩的?

  三、延伸活動

  1.游戲“迷迷轉”,引出身體的轉動。

  “迷迷轉,迷迷轉,大風停了我不轉。”

  我們在做游戲的時候身體怎樣了?”

  (原來發現我們的身體也會轉動的,真神奇。)

  2.那請小朋友找一找在我們身上還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會轉動起來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有興趣的閱讀知識性刊物。

  2、了解昆蟲的偽裝行為。

  3、學習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活動準備:

  1、有遮蔽物的戶外場地。

  2、昆蟲模型若干或偽裝物品數種。

  活動過程:

  1、玩"找一找"的游戲。

  請翻開圖畫書,找一找第2頁至第7頁中有什么昆蟲?

  為什么不容易找到這些昆蟲呢?

  蟑螂、蚱蜢、紡織娘是什么顏色?這些顏色與它們生活周圍的顏色一樣嗎?為什么?

  2、和幼兒一起閱讀圖書,將各種昆蟲各自的保護方法介紹給幼兒。

  請小朋友找一找,書中還躲著哪些昆蟲?

  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它們為什么有這些本領?

  帶幼兒一起閱讀《昆蟲躲貓貓》。

  3、玩"昆蟲小偵察"游戲。

  找一個有一些遮蔽物(如樹木、花草、泥土、落葉)的.戶外場地,事先沿途放置和環境顏色相仿的昆蟲模型或物品(放置的數目暫時對幼兒保密)。

  將幼兒每3到5人分為一組,帶著紙筆出發尋找藏匿的物品,看能發現幾個(發現了不要撿起)。

  時間一到,請幼兒回來告訴老師找到昆蟲模型或物品的總數及名稱;如果沒有人答對,老師就公布數目,讓幼兒再找一遍。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交流自己對動物嘴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嘴巴的明顯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進一步了解動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有不同特征的動物(如鵲鵬、啄木鳥、蜜蜂、河馬、蝸牛、兔子等)嘴巴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救救蘋果樹》,引起幼兒對動物嘴巴的談論興趣。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后提問: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么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2、了解動物嘴巴的外形與其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

  教師:啄木鳥長著一張什么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嘴巴有特殊本領?它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3、觀察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教師:圖片上的動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它們是靠身體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務的?(鵜鶘是靠它的大嘴巴來捉魚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樣的嘴來吸食花蜜的……)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一張奇怪的嘴?它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活動目標:

  1、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對動物嘴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嘴巴的明顯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進一步了解動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不同特征的動物(如啄木鳥、蜜蜂、河馬、蝸牛、兔子等),嘴巴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救救蘋果樹》,引起幼兒談論動物嘴巴的興趣。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后提問: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么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二)了解動物嘴巴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

  教師:啄木鳥長著一張什么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領?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三)觀察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教師:圖片上的動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它們是靠身體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務的?(鵜鶘是靠它的大嘴巴來捉魚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樣的嘴來吸食花蜜的)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一張奇怪的嘴巴?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游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錄像,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活動目標:

  1、與同伴交流對動物嘴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嘴巴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了解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的嘴巴》

  2、PPT:救救蘋果樹

  3、幼兒用書:《怪嘴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引導談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嘴巴,我們的嘴巴有什么用呢?

  2、那你們知道啄木鳥的嘴巴又有什么用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二)播放PPT《救救蘋果樹》,了解啄木鳥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

  1、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么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2、出示PPT:

  教師:啄木鳥長著一張什么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教師小結:啄木鳥的嘴巴是直直的、尖尖的能用力的啄開樹皮,給大樹治病。

  教師:你還知道其他動物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呢?他們的嘴巴又有什么本領呢?

  (三)感知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觀察幼兒用書畫面,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動物?它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動物。)教師:那你知道他有什么本領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逐個播放課件)

  教師小結:原來每一種動物他們的嘴巴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領。

  教師:今天呀,我們認識了很多動物,了解了他們嘴巴的有趣故事。其實呀,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他們的嘴巴會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可以到書上找一找,也可以和爸爸媽媽到網上找一找。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游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錄像,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探索蛋里的秘密感興趣,初步了解蛋的特征及用途。

  2、認識幾種會生蛋的動物,嘗試用圖表記錄的方式,記錄會生蛋的動物。

  3、對蛋的活動產生興趣,樂意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蛋的知識。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微波爐或煤氣爐一個,鍋、碗等。

  2、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 關于鳥、家禽和部分爬行類動物生蛋的錄象或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看錄象或圖片資料,豐富有關蛋的經驗。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錄象,看見的蛋是怎樣的?(有大、有小、有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外形;有的上面還有花紋。)

  教師:除了鳥、雞、鴨、鵝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蛇、烏龜、鄂魚等)它們蛋的外形都一樣嗎?你知道誰的蛋最大?(鴕鳥)

  2、組織幼兒討論:蛋有什么作用?

  3、對雞蛋進行加工,品嘗加工過的雞蛋。

  教師:蛋可以怎么吃?教師利用微波爐蒸雞蛋,再做煎雞蛋讓幼兒品嘗。

  4、了解雞蛋、鴨蛋的各種吃法,啟發幼兒想一想:

  (1)生活中雞蛋還可以怎么吃?(燒湯、煮、五香雞蛋、蛋餃、蛋卷、蛋糕)了解雞蛋的各種吃法。

  (2)鴨蛋有哪些吃法?(燒湯、咸鴨蛋、皮蛋)咸鴨蛋和皮蛋是什么樣子的?你知道它們是怎樣加工制作的嗎?

  (3)你吃過什么蛋?它們是什么味道的?

  5、觀察錄象:雞、鳥、烏龜孵化蛋的過程,知道蛋是它們的卵,如果沒有蛋這些小動物就沒有了。所以要注意保護它們。

  6、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初步了解幾種會生蛋的動物。

  (1)看圖說說:從蛋里出來的是什么動物?

  (2)青蛙、蝴蝶也是從蛋里變出來的嗎?

  7、使幼兒知道蛋是動物的`卵,鳥、家禽和部分爬行類動物都有卵。蛋的種類不同它們的外形基本上都是圓圓的,但是它們的顏色、大小以及形狀是有差別的。此外,有的蛋有硬硬的殼,例如:鳥、家禽;有的蛋外面是軟軟的,例如:蝴蝶的卵、青蛙的卵。蛋可以用來食用,蛋有豐富的營養。

  8、繼續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上的表格,啟發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哪些動物是會生蛋的動物,請你在會生蛋的動物下面畫一個圓圓的蛋。

  活動反思:

  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感受很自然,趣味性的使幼兒更加喜愛,幼兒通過觸覺、視覺感官,感知蛋的大小、形狀、顏色等,蛋的材料具有生活化,教師投放材料,注意了可操作和探索性,所以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引發幼兒以小組共同認識各種各樣的蛋,教師用信件方式啟發性的提問,幼兒從中不斷的積累對蛋的知識經驗,教師總結了幼兒的表述,提升了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已有的經驗,樂意與人分享。

  2.了解芝麻的`營養價值以及其芝麻的各種吃法。

  活動準備:

  1.芝麻制品的圖片。

  2.脆餅每人一小袋。

  活動延伸:

  (1)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剛從田里收了一些芝麻,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呀?

  (2)認識芝麻,討論芝麻的營養價值。

  師:小朋友們,你們來猜一猜芝麻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黑芝麻作為食療品,有益肝、補腎、養血、潤燥、烏發、美容作用,是極佳的保健美容食品,它還有養血的功效,可以治療皮膚干枯、粗糙、令皮膚細膩光滑、紅潤光澤。

  (3) 吃芝麻

  師:哇,我們小朋友聽了一定很想吃咯,可是這么多的芝麻,我們應該怎么吃呢?

  ——芝麻油、芝麻餅、芝麻糊、芝麻蜜糕、芝麻粥、蘸糖葫蘆、涼拌菜和油炸食品的佐料、芝麻醬等等

  (4)欣賞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芝麻做成的美味食品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品嘗美味

  老師今天還帶來了芝麻做的脆餅呢,我們一起來嘗一嘗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會變的顏色

  系列科學活動:

  會變的顏色

  活動目的:

  1、知道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和對顏色的興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薄手工紙、裝有紅、黃、藍、綠、紫等眼力的盤子。

  活動一:

  1、出示紅、黃、藍的玻璃紙,讓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在說一說活動室里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東西的顏色和這些相同。

  2、幼兒自由擺弄、重疊色紙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

  3、師以變魔術形式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興趣和好奇心。

  4、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將兩種顏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二:噴焰火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介紹玩法。

  3、請幼兒與教師合作噴焰火讓幼兒說一說噴的焰火有什么顏色?顏色混在一起是有什么變化?

  4、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噴焰火,提醒幼兒不弄臟衣服、桌面。

  自由觀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教學反思:

  1、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著實驗過程。

  2、給幼兒提供感性經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3、鼓勵幼兒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顏色進行繪畫,增強幼兒的成就感。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具有的慣性。

  2.體會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硬幣、小紙條(寬度要比硬幣直徑寬一點兒)。

  2.視頻資料:開車、停車時,車上人們的變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教師請幼兒看開車、停車時車上人們狀態變化的視頻資料,并啟發幼兒思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2.教師給幼兒展示科學小實驗,。使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請小朋友認真看。

  操作過程:

  (1)手握成拳頭狀。

  (2)將小紙條放在拳心上。

  (3)在紙條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幣。

  (4)另一只手拿住紙條的一端(離硬幣遠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到什么了?

  幼兒根據所見回答:紙條雖然抽出來了,但硬幣還留在拳心上,沒有掉下來。

  教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想)

  3.幼兒操作,感受慣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提問:你們知道硬幣為什么打瞌睡嗎?

  組織幼兒討論。(根據感受談談)

  4.教師小結小結:當抽出硬幣下的紙條后,硬幣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這種性質就是慣性。

  活動反思:

  探究是滿足幼兒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兒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同時探究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自身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幼兒自己建構起來的,使幼兒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屬于孩子的。

  孩子通過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動手記錄,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和記錄與同伴交流,體現了分享經驗的快樂,并產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積極的學習態度。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動物,是幼兒所喜愛的,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兒對動物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同時中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因此我借助《昆蟲捉迷藏》這一活動,一方面讓幼兒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激發幼兒探究動物積極思考的愿望。另一方面,引導幼兒通過 “動物捉迷藏”的游戲,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掌握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難點: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PPT、保護色前期準備、圖片五組、黑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么玩?(其他人躲起來,一個人去找)

  2、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來看看你們認識它們嗎?

  二、基礎部分

  (一)播放PPT: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

  (二)昆蟲捉迷藏。

  1、你們現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它們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吧!

  2、還有許多昆蟲也很淘氣,也藏了起來,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只昆蟲?

  總結:原來枯葉蝶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3、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還有一只昆蟲也藏了起來,我們找找看。

  今天,我們了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家什么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三)幫助昆蟲藏一藏

  1、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么地方,讓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吧。

  2、幼兒操作,教師輪流指導。

  3、進行活動小節。

  總結: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一)不僅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二)播放動物PPT

  1、貓頭鷹:你看誰藏在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2、雷鳥:它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

  3、變色龍:這是誰?它為什么躲在這里?

  4、我們人類要保護動物。

  5、那我們又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鏡、帽子)

  四、結束部分

  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活動結束后,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好方法好嗎?

  五、活動延伸

  在圖書區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依據中班幼兒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幼兒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動中注重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也借此活動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由于前期幼兒對昆蟲的了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兒沒有找到躲藏的昆蟲。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一、材料

  火車外形的底板,各種顏色、大小、形狀的圖形片。

  二、操作層次建議

  A.幼兒隨意地在火車上擺放圖形片。

  B.幼兒按照一定的規律在火車車廂上擺放圖形片,如擺放所有的三角形、所有的紅色的圖形等等。

  C.幼兒按照要求的玩法擺放圖形片:后擺放的圖片與前一張圖形片有一個方面的不同。

  如前面一張是"大的紅色的三角形",后面可以放"小的.紅色的三角形"或者"大的紅色的正方形"或者"大的綠色的三角形"等。

  三、提示

  開始的時候,教師給幼兒一定的活動情節,如建議幼兒往每個火車車廂上裝 貨物,要求后一節車廂的貨物在一個方面要與前節車廂的不同。在幼兒很熟悉之后,可以要求"使后一張圖形片在兩個方面與前一張圖形片不同",如前一張為"大的紅色三角形,后一張就可以放大的黃色的正方形。"

  鼓勵兩個幼兒一起玩,商量更多的"裝貨物"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科學教案08-19

中班科學教案動物11-06

中班科學教案【薦】01-02

中班科學教案【熱門】0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昭平县| 东乡| 河南省| 南通市| 昌黎县| 衡南县| 灵寿县| 全椒县| 安多县| 曲沃县| 淅川县| 喜德县| 荃湾区| 靖宇县| 广昌县| 韶关市| 盐边县| 泾阳县| 花莲县| 出国| 抚顺市| 青浦区| 许昌市| 娄底市| 纳雍县| 安塞县| 察隅县| 洪洞县| 碌曲县| 库车县| 渭源县| 商河县| 泰安市| 松阳县| 九江市| 垣曲县| 中西区| 囊谦县| 永善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