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5篇【優】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鴿血染紅的求救信》教科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18課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描寫的是6位軍人被困在北冰洋的海面上,面臨生命危險。兩只軍鴿——奧斯卡和維娜不畏困難,犧牲了性命將信送到了總部,挽救了6位軍人生命的故事,贊頌了兩只軍鴿舍生忘死、勇敢頑強的高貴品質。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4個生字,特別是要讀準外國作品中音譯過來的一些詞語。理解課文中“神勇、危難、白浪滔天、烏云漫卷”等詞語的意思。
2.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能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兩只軍鴿為救6位軍人舍生忘死、勇敢頑強的高貴品質。并滲透動物是人類朋友,動物同樣值得尊重的人文思想。并在此基礎上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升華情感。
3.體會作者襯托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體會兩只軍鴿舍生忘死、勇敢頑強的高貴品質。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和感悟畫面,體會兩只軍鴿的內心世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手段:
閱讀法、討論法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標
1、在《悲愴奏鳴曲》中,出示墓碑的畫面,師飽含深情地敘述:“在加拿大空軍司令部的一個山坡上,靜靜地埋葬著兩位特殊的英雄,墓前莊嚴地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讀)此時,接著出示碑文:“神勇軍鴿奧斯卡和維娜之墓,它們曾于危難中救過六名軍人的性命。”
2、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這塊墓碑前讀了這段碑文想深入了解些什么呢?我聽出來了,你們都是在圍繞“神勇和危難這兩個詞語發問的,(抓住關鍵詞提問)師梳理學生提出的重要問題板書并相機理解詞語
“神勇危難”。這節課,我們將帶著這些問題繼續學習課文,齊讀課題。
3、問題是你們提的,說明你們動腦筋了。到哪里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呢?
這么多問題,按照故事的前因后果,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哪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第一段。六位軍人遇到了怎樣的危難?
2、讓我們來看看北極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出示圖片)
3、師:“在氣候惡劣的白熊島海域,飛機無法起飛,與外界能取得聯系的無線電也中斷了,這就意味著……,意味著……,還意味著……。”生命隨時會受到威脅,處于危難中的`六位軍人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在哪里?
4、師:兩只軍鴿將帶著重任飛向目的地,現在你就是羅伯特中將,即將和你朝夕相處的愛鴿分別,你會帶著怎樣的感情祝福它們呢?把你對兩只愛鴿的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像剛才一樣,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自讀、指明讀。師相機聽了的談感受。我聽出來了……(配上音樂:大屏幕出示第2段中的部分文字)師配上音樂全班讀。
5、誰說動物不懂人的語言,誰說只有人才懂感情,兩只軍鴿看看主人的臉,又看看機窗外的風雪,似乎明白了任重而道遠,但是它們卻毅然振翅沖向風雪漫卷的長空。一路上,他們是怎樣沖破暴風雪的?
板書:沖出 暴風雪
三、小組合作、細讀精讀
1、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沖出暴風雪的句子,畫下來,注意把意思和句子要畫完整。
2、點出關鍵詞,你從這些關鍵詞中體會出什么?
學習方法:獨立解決第一個問題,小組合作解決第二個問題。
四、展示評價
1、指名讀。(板書:讀)出示句子打分評價
2、比較讀:老師也想讀一讀,給我打打分,和你們比賽。師有意識漏讀關鍵詞。
3、你們可不能像我那么粗心哦,從這些關鍵詞中你體會出什么?(品)
抓住關鍵詞“不停、足足、三個多小時、才”指導全班再有感情朗讀。品讀課文、加深理解
五、學習要求
1、畫出能表現軍鴿神勇戰勝北極梟和鷂鷹的句子。
2、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句子。
3、圈出句中關鍵詞用心品味,談一談自己的體會或者感受。
學習方法:獨立解決第1個問題,小組合作解決第3個問題。
師巡視做相關引導。
展示評價:在學生進行匯報學習成果時,師相機出示幾個關鍵的句子引導讀好、體會好。
師帶領全班學習的句子和段落主要有以下三處
A、奧斯卡突然改變了方向,箭一樣斜著沖去。它拼命飛啊,飛啊,像流星,似閃電,終于擺脫了鷂鷹的攻擊。
B、它飛過大海,飛過群山,又足足飛了兩天,終于看見了一個桅桿林立的軍港。奧斯卡眼里淌出兩滴眼淚,帶著極度的饑餓和疲乏,一頭栽了下去。
C、對比讀兩只軍鴿勇斗北極梟的段落。學生分角色讀,從他們的朗讀中你體會出什么?(北極梟越是兇猛,就越能體現軍鴿的什么?)
師生分角色讀。(老師來當那只兇猛的北極梟,你們都是神勇的軍鴿,讓我們的搏斗通過讀表現出來吧,)
六、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在這樣的音樂中,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此時的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或怎樣的感情來讀?
七、達標檢測、課堂小結
說你的收獲。
板書設計:
鴿血染紅的求救信
沖出北極圈——奮勇
勇斗北極鸮——英勇 神勇
語文教案 篇2
預設目標:
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熟悉全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具與學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預案與教學改進:
教學預案
教學改進與隨記
一、導入
現在通訊事業發達了,電話、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的溝通方
便多了,但是傳統的書信聯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著重要的
角色。而郵遞員也延續著他們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對郵遞員
有什么印象呢?
二、作者簡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
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
《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
《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
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三、新授
1、自由朗讀課文,并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
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文中的信客給你怎樣的印象呢?
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厚道恪盡職守有才干
3、文中主要寫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分別體現了信客怎樣的為人呢?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4、這么多的故事中,哪個最讓你感動呢?并說說原因。
四、感悟
討論
信客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寫),自己卻落得遭人誤解,
窮愁潦倒,按現代某些價值觀衡量,似乎很不劃算。是不是當時的人
們都在想著做信客?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信客?
板書設計:信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教學后的感悟與反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樹的年輪和樹冠的形成和作用。
2.繼續培養運用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閱讀全文,了解樹的年輪和樹冠的形成和作用。
(二)培養學生運用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初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二)指名讓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三)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四)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1.以“年輪”為例,“年輪”是指木本植物的主干,由于種種原因,生長的快慢不同,在木質部的斷面顯出環形紋理,這種環形紋理叫年輪。年輪數與樹齡相當。
2.在了解了年輪的意思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把講什么叫年輪的一段課文畫下來。
3.指名讀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
“長一歲,就畫一個圓圈,再長一歲,就在原來的圈外再畫一個圈。人們把我畫的圈叫年輪。”
5.指名讀句子,說句意。
讓學生通過這兩句話,了解兩個意思。
(1)什么是年輪?
(2)根據年輪可以知道樹的年紀。同時學生閱讀這個自然段。
(3)要從中了解用年輪判斷樹齡的科學性、可靠性。
6.教師出示年輪圖片,讓學生判斷樹齡。
7.聯系實際,理解“樹冠”一詞。在字典中“冠”是指帽子,“樹冠”即是指樹木主干上端長滿枝葉的部分。教師可采用出示樹木的圖片,讓學生判定樹冠的方法,讓學生聯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
8.指南針。
“指南針”是利用可以轉動的磁針制成的測定方向的儀器。講課中,教師可直接出示教具指南針,讓學生借助實物理解詞語。
(五)讀題,設疑,了解課文內容。
1.讀題設疑。
(1)文中寫的是誰和誰在說悄悄話?
(2)什么是悄悄話?
(3)它們說的是什么悄悄話?
這篇課文運用童話形式,通過老槐樹和小槐樹的對話,介紹科學知識。說明年輪、樹冠的形成過程及其作用。教師可借助以上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主要內容。
①人物:老槐樹和小槐樹。
②悄悄話:原意是用很小的聲音和人講話,只讓對方聽見,而不想讓其他人知道。在這篇童話中,作者把槐樹樹冠被風吹而發出的沙沙聲當作悄悄話。這是把樹人格化了。作者采用這種擬人的寫法,可以引人入勝,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③說什么悄悄話:
這篇課文寫的是老槐樹和小槐樹的對話,內容包括如何計算年齡和枝葉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稀疏的原因及如何記錄氣候的變化。
(六)讀題、解疑、讀懂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思考練習第1題第2小題:
樹木是怎樣靠年輪來記錄年齡、指示方向和記錄氣候的?
2.討論:樹木是怎樣靠年輪來記錄年齡的?
(1)讓學生默讀第9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2)指名讀句子。
“因為年輪也是個準確的指南針,年輪稀疏的一面是南,年輪密集的一面是北。”
3.引申思考:年輪為什么會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密集呢?
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速讀下文,找有關句子,回答問題。
4.指名讀句子。
“溫暖多雨的年份,年輪就長得寬,干旱的低溫的年份年輪就長得窄。”
5.討論: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通過讀重點句,要讓學生弄清,年輪不僅可以記錄年齡,指示方向,而且還可以記錄氣候。年輪的寬窄與氣候的`冷暖有直接的關系。
6.樹冠是怎樣幫助人們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指名讀第7自然段。
讀這一段,要讓學生從中理解人們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時候,可以根據大樹樹冠枝葉的多少來辨別方向。因為南面接觸陽光多,所以樹南面的枝葉就長得茂盛;北面接觸陰面多,接觸的陽光少,所以枝葉就比南面的少。
7.引導學生聯系推斷枝葉的多少與年輪疏密的關系。
(1)提問:枝葉的多少與年輪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教師通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從中學會推理和判斷。樹木在氣候溫暖多雨的年份,接受陽光多、雨水多,所以枝葉茂盛年輪也就隨樹木生長快,長得寬。而在少雨低溫的年份枝葉自然稀疏,樹木生長慢,因而年輪也就長得密集。
(2)讓學生用因果句式,練習說話。
因為氣候溫暖多雨,樹木_______,所以年輪就________。
因為氣候低溫少雨,樹木________,所以年輪就________。
由于南面接觸陽光多,所以樹南面的________。由于北面接觸________________少,所以枝葉就________,這樣人們就可以根據樹葉枝葉的和________________來辨別方向。
(七)學生速讀課文:
1.思考課文是怎樣把樹木靠年輪記錄年齡、指示方向和記錄氣候這些事情講清楚的?
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明白本篇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老槐樹和小槐樹的對話,向讀者講授年輪與樹冠的形成和作用的。其中小槐樹的話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八)分角色朗讀課文。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小槐樹問話的句子,讀一讀。
2.想一想小槐樹是用什么樣的語氣提問的?應該怎樣讀?
3,教師指名讓學生讀小槐樹的問話,并請同學評議。
4.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4
本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的刀下。
全文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敘事,寫屠戶與狼相斗的故事,環環相扣,緊張曲折。第一段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第二段寫屠戶懼狼,兩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蹤,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貪婪兇惡,這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段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情急之下的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也是故事的轉折之處,屠戶開始由被動轉入主動,雙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議論,點明故事的主題,說明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本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情節曲折,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在文中,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交代得很清楚。隨著情節的波瀾起伏,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戶心理、行動的變化。“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現了狼的狡詐;“懼”“投以骨”“復投之”等,表現了屠戶的害怕心理和僥幸心理;“顧”“奔倚”“弛”“持”等,表現了屠戶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了他的機智;“起”“劈”“斃”“轉視”“斷”等,表現了屠夫的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方法闡釋
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
2、疏通文義是必要的,但切忌煩瑣的講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確解。主要讓學生借助注釋自行領悟,教師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簡要的講解。
3、本文敘事簡潔而又情節曲折緊張,引人入勝。可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生動的情節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兩點: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議論。抓住這兩點,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關系。
5、進行比較閱讀,使所學知識內化,在超本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目標定位知識
1、了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2、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能力
1、進一步提高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情感學會勇敢機智的與邪惡勢力作斗爭。重點難點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教學輔助工具
電腦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去掉標點。)
2、知名示范朗讀
3、點評。
4、自由朗讀。
5、劃分句中節奏
6、理清結構。
7、為每一段加小標題。
8、找出主旨句
三、小組交流,翻譯課文
1、小組交流預習翻譯課文情況,重點解決疑難,串譯課文。
2、課堂交流,質疑答疑。
3、課堂練習,翻譯句子。
4、完成文言文閱讀積累卡片。
5、學生自批。
6、自批反饋。
7、鞏固記憶。
四、深入研讀課文
1、本文“異”在哪里,用課文中的一個詞回答?
2、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狼的狡猾?
五、拓展延伸
1、閱讀《狼三則》之三。
2、說說本文“異”在哪里。
3、完成練習。
六、總結
1、用蒲松齡《狼三則》最后的一句話作結。
2、通過學習這兩篇文章,你有什么啟發?
3、小結。
七、作業
1、收集有關狼的成語。
2、好書推薦:姜戎的《小狼小狼》《狼圖騰》。
談話
提出閱讀要求。
點評
進一步明確要求
出示問
教師巡視,和學生共同討論,解決疑難
啟發引導,與學生共同質疑答疑
出示問題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完成情況
出示答案
教師巡視
出示問題
出示問題
出示原句
自由朗讀
學生朗讀,其他注意聽。
互評
朗讀
劃分節奏
指名回答
小組討論
相互質疑答疑
學生完成后交流
學生完成卡片制作
自批
學生記憶
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完成后交流
學生翻譯理解
指名回答
意在分清文章節奏,為理解文章內容打下基礎。明確文章的基本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成翻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質疑答疑,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知識卡片的建立,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建網,形成體系。通過深入研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通過拓展延伸,使所學知識內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別切通過想換內容的比較學習,進一步加強理解。深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情感。拓展延伸,使語文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
案例評價:
本文是一篇情節比較簡單故事有趣的課文;串譯課文比較簡單,但常用實詞、虛詞較多,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課文,尤其是對文章節奏的訓練、課文結構、主要內容的理解等環節設計,為突破本文教學重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文言文積累卡片的建立,又將所學知識進行了建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同時也為將來運用知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狼三則》之三的閱讀,又進一步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運用知識提供了一個平臺。本課授課效果良好。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知道讀報的好處以和如何讀報。
2、懂得為什么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以和怎樣才干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自學課文。
1、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了解全文的結構,整體感知課文
1、了解結構。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2、大家交流讀報的好處以和收益。
3、理解:
(1)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寫出了讀報入迷的程度,也說明報紙作為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出人對物質的需求。
(2)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給你新的感受,新的啟示。
這里連用了三個“新”字,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快,緊跟時代和社會,后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時地通過報紙了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三、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問句,比方:“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等,這些放在自然段的開頭的問句,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注意。
2、篇末點題。
3、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點明寫作本文的用意。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春風教案04-30
語文教案-《荷花》 教案05-01
語文教案-《背影》的教案05-01
語文教案-《林海》教案05-01
語文教案-《邊城》教案05-01
語文教案-《背影》教案05-01
語文教案:春教案04-30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精選)語文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