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模板匯編九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句子體會“也”字的用法。
3.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
4.了解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的事跡,懂得“科學怪人”其實并不怪。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4課(科學怪人)。文中的科學怪人是指誰呀?(開文迪許)
2、那么科學怪人開文迪許到底怪不怪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快速自由朗讀課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你認為開文迪許怪嗎?
相機板書:
怪
不怪
看來同學們都很有主見,課文確實寫到了開文迪許的怪與不怪。
那么開文迪許的怪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呢?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我們來聽一下錄音,請同學們拿出鉛筆畫出有關的句子。
2、指名回答:開文迪許的怪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相機板書:衣著不考究
布置很特別
珍愛圖書
珍惜時間
第一方面相機出示卡片:考究——講究,引導板書
3、課文寫了開文迪許四怪,第一是開文迪許(衣著不講究),第二是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第三怪是開文迪許十分(珍愛圖書),第四怪是開文迪許非常(珍惜時間)。
4、四怪中,你認為哪一怪最怪了?請你把這一節認真讀一讀。
5、指名回答:你認為哪一怪最怪了?我們就來看***說的這一怪:開文迪許十分……
生:我認為“開文迪許十分珍愛圖書”這一怪最怪了。
師:好的,請大家看幻燈:出示第四小節。
“珍愛”是什么意思?讀好這個詞!笆终鋹邸蹦?讀好這一句,看一下,這一節都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那么這一句就是這一節的(中心句),再讀。
開文迪許是怎么珍愛圖書的,下面部分具體地寫了出來。請每一個同學輕聲讀讀圈圈畫畫,看哪幾個詞語最能體現開文迪許珍愛圖書這一特點了。
師:指名說、讀,誰再來讀,齊讀。從這里你可以看出開文迪許是怎樣一個人?
師:出示句子對比,請同學們讀一讀,你覺得去掉“也”字后聽起來怎樣?
師:看來這“也”字的作用還真大。開文迪許這樣的珍愛圖書,使人感到奇怪,其實呀,這正是作為一個科學家必須具備的可貴品質,讓我們再來齊讀一遍體會一下,千萬要注意“也”字不能漏掉。
6、你還認為開文迪許的哪一怪也怪極了?
生:我認為“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這一怪怪極了。
師:出示幻燈:第三小節
看一下,這一節的中心句是(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特別在什么地方?(客廳、臥室、家當)
師:你能把這一節讀好嗎?試試看。誰能比他讀得更好?
師: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確實很特別,我們普通人家的客廳里一般放有(沙發、電視機……)而開文迪許家里的客廳被他(改作了實驗室),樓上臥室的'床邊更是不得了,(堆滿了儀器)開文迪許的主要家當(就是圖書和儀器)。
這一怪確實怪極了,請第一、二組的同學讀一下。
出示比較句子: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
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
A.第三、四組同學來讀一讀。
B.哪句話表達的意思更準確?
C.這句話多了一個“也”字,聯系課文想一想:為什么這里要用上“也”字?
。ㄩ_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太與眾不同了,開文迪許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家里很有錢,他穿著不講究已經很奇怪了,現在家里布置的這樣就更怪了。)(引到第二小節:你知道開文迪許的衣著怎么不考究的嗎?)
D.用上“也”字,更能體現開文迪許的(怪)了,齊讀這一句,再引讀下去,讀完整個小節。
7.我們剛才學習了課文的三、四兩小節,看一下這兩節在構段方式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A.先總后分,圍繞中心句展開分述。
B.中心句分別是(……)看看課文中有沒有這種構方式的小節了?是哪一節?
8.學習第五節
A.是珍惜時間這一節,自由讀,看看是怎么寫的。
B.先提出中心句(……)然后圍繞中心句具體寫開文迪許是怎樣珍惜時間的
C.男女生分讀,你認為男(女)同學讀的怎么樣?關鍵詞有沒有讀出來?
D.從這里可以看出開文迪許怎樣?齊讀,讀出開文迪許的特點。
9.我們回過頭看講“開文迪許衣著不講究”這一怪。
A.看這一節的構段方式和剛才講的幾節一樣嗎?有沒有中心句呢?
B.請你給它加一句中心句,行不行?
C.怎樣寫?同桌討論一下。
D.指名說,齊說。
10.小結:
A.開文迪許(指板書說),諸如此類關于開文迪許的怪事就這些嗎?不(多的說也說不完),所以開文迪許常常被人們稱為“科學怪人”。
B.讓我們齊讀1——6小節,再次體會一下開文迪許的怪。
三、學習第二部分
1、那么開文迪許怎么會這么怪的呢?你知道嗎?看下文。
2、透過他表面上的怪,你有沒有發現什么?(其實并不怪)
3、對,現在我們應該明白了,開文迪許表面上是怪的,而實質上并不怪。因為他把——
板書: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
4.齊讀體會。
四、總結
1、課文圍繞課題寫了開文迪許的“四怪”,每一“怪”都與科學緊密相連,通過典型的事例成功地突出了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的精神。學習課文不是要我們學習他的怪,而是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
2、讀全文,體會作者寫人的方法。
五、作業
課后搜集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用解剖等方法觀察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異同,經歷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2、在對各種果實和種子的觀察研究、統計活動中能產生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課后有繼續探究的興趣。
3、能用多種感官對多種果實進行觀察、比較,知道果實里都有種子,不同的果實果皮的軟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實種子的數量也不同。
4、能自己設計“豌豆莢里的種子數”圖表,并通過數學統計的方法知道豌豆種子數量的分布規律。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異同。 教學難點:了解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教學準備:
1、小組或個人觀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實及種子若干,蘋果、板栗、圓椒、花生等果實若干。
2、小組和個人使用的“( )個豌豆莢里的種子數”統計表。
3、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認識它們嗎?能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處?
二、探究過程
1、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種子。 提出按從外到內的順序進行觀察比較:先比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豌豆花的內部構造,與課文中的油菜花構造圖進行比較,描述它們的異同。 按照順序比較兩種植物的果實,再輕輕打開莢殼比較內部的種子,尋找構造上的相似之處。 能全面描述比較后的發現。得出結論:不同的花結出不同的果實;油菜與豌豆的果實雖然在外部形態上有很多不同,但它們都有莢,莢里的種子有順序地排列。
2、觀察比較更多的果實與種子。 其他的果實和種子是不是也和它們一樣呢? 蘋果的果實不能掰開,怎么觀察呢?確定觀察的方法:咬、解剖。 進行分組或個人的觀察比較活動。 描述所觀察到的果實與種子的特點:
。1)果實的共同點是什么?
。2)種子外面包著的東西是一樣的嗎?有什么不同?
(3)種子的數量相同嗎? 種子外面的殼的軟硬厚薄與種子的數量有關系嗎?為什么?
3、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不同植物的果實種子數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實種子數量相同嗎?
猜想:豌豆莢里有幾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確定用統計豌豆莢內種子數量的.方法。提供統計記錄表,討論該如何填寫。 個人、小組統計記錄。 說說個人的統計圖表與小組的統計圖表有什么變化? 全班設計合作完成“全班()個豌豆莢里的種子數”統計圖表(可以讓學生蘸紅色印泥表示種子數,會非常有趣)。 根據統計圖表,說說應該怎樣來描述豌豆莢里的種子數量? 人的身高、樹葉的長度也會有這樣的規律嗎? 為什么豌豆莢里的種子數會有這樣的分布規律,與自然界有關系嗎?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4 豌豆莢里的豌豆
1、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種子。
2、觀察比較更多的果實與種子。
3、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活動找出人體上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
2.能夠通過多種活動體驗.比較人體上各種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3. 體會到關節在人體各種運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人體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并相互適應的;
4.感受人體關節的神奇與巧妙,激發研究人體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2.認識關節類型和運動方式
教學準備:
人體骨骼模型和有關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圖片出示機器人行走.工作,
觀察:機器人行動起來與我們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2.學生交流介紹。
3.提問: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跟我們身上的哪部分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呢?(揭示課題:關節)
4.談話:關于關節,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認識關節,體驗關節的作用
1.講解:什么是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人體由許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相連。
3.介紹:關節可以分為固定關節和活動關節兩種。身體內的某些關節以某種方式連結后,骨的活動性較小,或是不能運動。我們把這些骨的連接叫做固定關節。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連結的,連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關節。人體內的大多數關節都是活動關節。活動關節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5.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6.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夠自由活動了,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活動,體驗一下,關節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8.匯報實驗結果,交流試驗體驗。
9.小結:如果沒有關節,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三、體驗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身上的關節所能夠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匯報。
3.預測:里面的骨頭是怎么連接的?
4.談話:你的預測正確嗎?請閱讀資料:六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
5.學生交流討論。
6.出示圖片
指導學生觀察骨與骨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7.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1)轉動你的胳膊;
。2)推開門;
。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
(4)大幅度甩手;
(5)轉動你的頭;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到的關節的類型。
8.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關節分別是這六種常見關節類型。
9.將身體的某個關節固定起來做某件事情,體驗關節的作用。
10.小結:不同的活動關節使人體能以多種方式運動。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關節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關節還有什么作用?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關節呢?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一下,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彎曲兩種狀態下,做這個活動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
關節
肩關節 肘關節 腕關節 髖關節 膝關節 踝關節
教后反思:
在《關節》這一課的教學中“人體上有哪些關節”“關節的作用”“關節的保健”等問題,許多學生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樣便利用有效的提問,揭開關節秘密的欲望,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層層漣漪,蕩起了朵朵浪花,將學生的探究激情蕩漾開來,踴躍地投入到探究學習活動之中。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科學,把各種不同的關節固定起來再去做各種事情,通過與平常動作的對比,讓學生體驗關節在人體運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于教學條件的局限,在教學時可以考慮借助與人體關節具有相似性的動物(轉載于:關節的教學設計科學)的關節來直觀呈現觀察對象,讓學生在直接的觸摸、實踐中增加對關節的認識。
東郭鎮李嶺小學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以孩子的口吻寫成。詩歌表現新時代少年兒童喜愛科學、富于想象的特點。本詩通過對“我”奇思妙想的描寫表達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可以大膽暢想未來,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從小學科學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本領,將來才能為祖國作貢獻。
寫作方法分析 篇章中突出的寫作方法
1、運用過去與現在對比的寫法,說明時代不同。
2、詞語優美,想象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
此寫作方法在段落中的體現 詩歌的第3、4節針對第2節中父母兒時所愛,說“我”的所愛,進行對比,感到時代的確發生了很大變化。
易考點
1、朝多音字、乘與潛字的正音。
2、默寫課文。
3、進行詞語搭配。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對科學產生興趣。
2.發揮想象,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講給小伙伴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奇思妙想。
教學難點: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學的種子”,且種子已萌發。
重點環節的步驟
采用的教學方法
或手段 1、比較爸爸媽媽與我的做法體會時代的變化
2、想象,以讀代講。
3、抓重點詞句進行理解。
本課學生掌握的閱讀或寫作方法 比較閱讀體會重點語句。
仿寫點 將你的奇思妙想寫在練筆本上。(分層要求)
A寫一、二句話,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B寫一、二小節,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讀課文,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
快速讀課文,回答,能夠把課文度正確、流利(整體感知課文,按要求回答)
(我是一個愛奇思妙想的孩子,膽子大的孩子)
板書:奇思妙想
二、精讀課文,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為什么說我愛奇思妙想,媽媽為什么說我膽子大?
1)讀一讀課文,畫一畫相關的語句。
2)認真讀一讀自己畫的`語句,想一想這些語句的意思。
指名讀一讀畫出的語句。
3)引導學生將3、4兩節與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情況加以比較。
2.引導學生重點體會3、4小節,體會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與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情況進行比較?在體會中學習重點句子。
1)“乘飛船探訪天涯”、“潛入富饒的大海”在爸爸、媽媽的眼睛里為什么是“奇思妙想、膽子很大”?你能不能說說他們的理由?
2)引導學生用換位思維的方式去感悟。
讀出自己的體會。
指名有感情朗讀,評價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3)有感情齊讀3、4節。提問:知道了小作者的奇思妙想,你是不是也有過奇思妙想?這是不是你心田之中科學的種子?把你的奇思妙想說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4)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今天的“奇思妙想”在明天就會“夢想成真”,引導學生可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說一說。
引讀:小作者種下的科學種子已經萌發了,快去讀讀。
自由讀5、6小節。
讀后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進一步熟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1、說一說每一小節講了什么內容,共有幾句話,指導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練習把每一節的內容連起來進行背誦。
2、同桌互相幫助,互相檢查背誦,比一比看誰先背誦下來。
會背的同學背給大家聽。
3、選做:或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或自由發表學完課文后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粒科學的種子,只要我們敢想、敢做,那粒種子就會萌發?烊W習科學知識吧,讓我們心中的科學之種萌發后能夠茁壯成長!
板書設計 敢于奇思妙想
—— 夢想成真
萌發科學種子
仿寫設計 將你的奇思妙想寫在練筆本上。(分層要求)
A寫一、二句話,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B寫一、二小節,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學生練習反饋情況
反思(結合學生答題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及制定改進措施。)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一、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按課文內容填空:
1、科學種子指的是( “我”的奇思妙想。 )
2、“我”的奇思妙想是(乘飛船探訪天涯,向往潛入富饒的大海去采礦、牧魚、安家。
二、教師教學效果評價設計: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讀書情況、 學生測試題完成情況、 學生上課學習狀態等方面自查自評。
評價量規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量規
評價方法:1優秀——10分
2良好——7分、8分、9分
3合格——5分、6分
4不合格——5分以下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1. 重視朗讀訓練,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本課是一首詩歌,以孩子的口吻寫成。詩歌表現新時代少年兒童喜愛科學、富于想象的特點。詩歌語言通俗易懂,所以理解不是難點,我們可以借助學生的自讀感悟來指導學生有語氣的朗讀,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學習在感悟基礎上如何來進行語氣的表達,也適當滲透朗讀的一些技巧性知識。
2、在感悟詩歌的韻律美,引導學生在想象中仿寫。
學生在學習讀歌的過程中會漸漸感悟到詩中“我”是一個熱愛科學并能進行大膽想象的孩子,而科學的種子就是這些大膽的想象,讓學生對想象產生一定的興趣,并在些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問題也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學生習詩歌中的語句有一定的韻律,讓詩句聽起來十分優美。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回憶水變冰的變化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講述自己是怎樣把水變成冰的。教師小結:水在0℃以下會結冰。
2. 幼兒操作實驗,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 激發幼兒討論水遇熱會發生什么變化。介紹操作材料及用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水在加熱后發生的變化。
、 提問:你們發現水燒熱后有什么變化?水氣是從哪里來的?(水變成水蒸氣。)水變成水蒸氣后到哪里去了?(飄散到空氣中去了。)
3. 引導幼兒討論并實驗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 提問:我們能不能讓水蒸氣變成水?(讓幼兒把冷的物體放在水蒸氣上,觀察蒸汽凝結成的'小水珠;幼兒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感受手的潮濕。)
、 小結:水冷了就會變成冰,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冷了又會變成水。
4. 啟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家用較扁的盆里放滿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幾天后觀察水的變化。(水變少了,水在常溫下會蒸發成氣體。)
活動目標
1. 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冰;能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到的水的三態變化。
2. 激發幼兒對水的變化的興趣和好奇。
活動準備
幼兒在家里冰箱做過結冰的實驗;酒精爐、燒水的壺或其他容器每組一套。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布的研究活動激發學生探究的愛好;通過觀察布,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2、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等多種方法,觀察和比較出布的不同性能和織法;能描述出觀察比較的結果。
3、了解布的紡織方法有平紡、針織、無紡等多種形式。
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對布的某些性能進行對比研究,激發學生探究的愛好,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并能把實驗結果向全班匯報。教學活動中要非凡組織引導小實驗的進展,組織好學生匯報。
[教學重點]
組織好四個小實驗,引導學生記錄非常直觀的實驗報告,組織學生進行匯報。
[教學用具]
每組一套小布片、砂紙、鑷子、滴瓶和玻璃片、放大鏡;老師另備一份。
[教學過程]
在研究過衣服的科學后,來討論布的秘密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引導學生討論人們看重不同種類的衣服的那些特性。
比如,小朋友在夏季天非凡熱的時候穿什么樣的衣服舒適?小朋友會提出穿薄的,透氣的,吸汗的……。小朋友冬天穿什么樣的衣服合適?小朋友會說穿厚的,保暖的……。還可以問內衣什么樣的舒適,外衣什么樣的耐穿等等。
充分討論后學生可以歸納得到結論:不同種類的衣服應該選取不同的布料來制作,服裝有多種多樣的,制作衣服的布料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布料的特性是不同的。
討論后明確這次課我們將研究布的四種特性:透氣性、耐磨性、堅固程度和吸水性。
接下來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研究布的性能。討論后最后得出做四類不同的實驗來驗證。
吸水性能實驗:學生會提出把水滴在布上,看哪塊布吸水快;還有學生會提出把布放到水里,看哪塊布料先浸濕;用不同的布料擦拭用滴管滴在桌上的水,觀察哪塊布擦的干凈……。
學生提出的這些辦法都可以確定布的吸水性能的優劣。但是應該提醒學生注重要定量研究。比如,在布料上或在桌子上滴的都是一滴水,否則就無法對比。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從小設計科學的實驗,即進行對比實驗時,要保證只對比一種變量,而其他條件要保持一致。
堅固程度實驗:學生會提供不同的辦法,用手撕布或者用刀割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學生用手能很快撕破無紡布,但是卻很不輕易撕破其他布料。可以引導學生先撕下布的纖維,并盡力撕斷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而使用刀具對于一年級的學生比較危險,尤其在班額量較大的班級,教師不輕易保證學生的安全,可以先肯定這種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采用更安全的辦法。
教師可以示范怎樣用鑷子撕下布料的纖維。
課本上提供的`在布的纖維上懸掛“鉤碼”以確定布的堅固程度的方法非常適合定量研究,但是需要預備更大的布料以得到較長的布纖維,并且使用較大質量的鉤碼,否則實驗不好操作。
透氣性能實驗:學生會提出把一塊布料蒙在嘴上,用吹氣的辦法,比較布的透氣性能。把布舉起來,對著光觀察誰的孔隙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觀察布的孔隙。
耐磨性能實驗:學生還會提供不同的辦法,用石頭磨,把布放到地上磨等等各種辦法。肯定學生的想法,并提供砂紙這種工具,指導學生怎樣使用。
用砂紙打磨布(固定次數),觀察哪塊布磨損最嚴重,比較布的耐磨性能。也可以對比假如要把不同的布料磨破,看哪塊布用砂紙打磨的次數多。
討論后最后得出做四個不同的實驗來驗證。
實驗一、用不同的布擦拭滴在玻璃板上的一滴水,觀察哪塊布擦的干凈,確定布的吸水性能的優劣。
實驗二、撕下布的纖維,并用力撕斷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
實驗三、把一塊布蒙在嘴上,用吹氣的辦法,比較布的透氣性能,并用放大鏡觀察布。
實驗四、用砂紙打磨布(固定次數),比較布的耐磨性能。
班額量較大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分組做實驗,教師密切觀察,注重安全。
指導學生以貼畫的方法做實驗報告,把布各分成兩類,吸水性強和吸水性弱的;堅固的和不太堅固的……。學生直接把小布片貼在教師設計好的紙,制成非常直觀的實驗報告單。這樣將十分有利于學生進行匯報。
組織學生展示實驗結果并匯報,大家再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討論,以得到正確的結論。還可以把學生記錄制成墻報展覽。
[課后小結]
學生興致很高,在積極的探究過程中學到了知識。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已經開始意識到關于“分類標準”的問題,即每個小組的分類標準可能不統一。
本次課要非凡注重組織好學生活動,注重安全。因為部分實驗器材對孩子來說有危險性,如玻璃、鑷子等。
假如班額量小的話,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在探索的過程中,提出的假設,設計更新的實驗,充分進行說理和辯論。更有利于孩子養成進行相互討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老師可以更關注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進行討論和多種嘗試。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設計和建造橋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造橋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數量、形狀和結構等。
過程與方法
● 經歷設計、制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
● 應用形狀結構的知識及經驗設計和制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
● 發展樂于動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
● 發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于發表意見的品質。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舊報紙一張、膠帶、剪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合作帶來的各種橋模型,請學生按照展覽要求先報名,再統一在講臺前參展。
二、請各在座的評委檢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統一,然后討論分別從幾個方面去評價這些不同形狀的橋模型?教師提出要求,板書如下: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最佳作品獎,最佳評委獎。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分。單項獎:省料獎、美觀獎、實用獎、參與獎。
三、準備怎樣介紹自己的橋?下面的`內容可供參考:
設計的想法是怎樣形成的,出示設計圖或設計過程。
應用了哪些形狀方面的知識。
應用了哪些結構方面的知識。
我們的橋哪里受壓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術,做得不夠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顯的優勢的。
預計能承多少重量。
板書設計:
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
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分
最佳作品獎
最佳評委獎
單項獎 省料獎 美觀獎 實用獎 參與獎
【信息反饋】:
評獎結果令人出乎意料,平時成績優秀,表現良好的學生動手能力不佳,平時不起眼的幾個同學作品出人意料得好,經過了解,家長幫忙了,但是最出色的橋是劉雪松同學制作的,而且沒有家長幫忙,獨立完成,設計簡單,牢固,而且材料非常容易找到,幾個一次性被子,一個拱形,真是令人叫好!
科學教案 篇8
訓練主題:本單元以“科學家”為主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阿基米德愛動腦筋、熱愛科學的精神,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敬仰和對科學的熱愛。
3.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事件,表現人物特點的。 4認識5個生字,正確書寫8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體會阿基米德熱愛科學的精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知識鏈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出生于西西里島的敘拉古。阿基米德到過亞歷山大里亞,據說他住在亞歷山大里亞時期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后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并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流傳于世的數學著作有10余種,多為希臘文手稿。
第一課時
【預習案】
1.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默讀課文,邊讀邊把課文中的生詞畫出來讀。
3.通讀全文后,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阿基米德的幾件事。
5.自由地朗讀課文,圈畫本課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不理解的詞語結合語句可通過反復讀、聯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書弄懂意義。把喜歡的詞語抄在積累本中。
【探究案】
1、從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樣?
2、怎樣才能讀出他的沉著、冷靜、果斷?怎樣讀才能體會到人們戰勝羅馬軍隊的喜悅? 3.通讀全文,畫出文章的`中心句。
【檢測案】
一.讀拼音,寫詞語
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
二.選詞填空
平靜安靜鎮靜冷靜寧靜 1、我們應當( )地對待別人的批評
2、阿基米德推開羅馬士兵,指著地上的圖形,十分()地說?? 3、夜,()得想一池春水,燈光朦朧,樹影婆娑。 4、他很( ),入黨時的誓言還響在耳邊。 5、熱鬧了一天的會場,漸漸( )下來。
第二課時
【預習案】
1、再讀文,從每件事中可以體會出阿基米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探究案】
1、畫出阿基米德愛動腦筋的特點并談談你的感受 2、畫出阿基米德熱愛科學的特點并談談你的感受 3、等一下殺我,這幾條幾何定理我還沒有證明完呢!” 這句話讓你感動嗎?為什么讓你感動? 4、再讀全文,說說從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啟示?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迷信是違反科學的,是愚昧無知的表現。
2.懂得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情感: 對迷信思想感到可笑、可悲。
行為: 1.熱愛科學,多讀科學書刊。
2.不信鬼神,不宣傳迷信思想,不參加迷信活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一、本課設置
本課是依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熱愛科學”德目的有關要求設置的。著重進行相信科學不迷信的教育,讓學生知道科學與迷信是根本對立的,迷信是違反科學的,是愚昧無知的表現,小學生要從小相信科學,不信鬼神,不宣傳迷信思想,不參加迷信活動。
二、欄目意圖
1.導入部分“想一想”欄目以學生學過的語文課《河伯娶親》導入。本課以此為出發點,一則能取得學生對迷信思想、迷信活動害人不淺的統一認識;二則可以讓學生直接進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
2.課后練習“講一講”,要求學生“講幾個因迷信上當受騙的事例”。通過講述進一步強化教育觀點:迷信是無知的表現,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們要相信科學不迷信。
3.“議一議”欄目設計了一個情景:小強生病后,奶奶讓他喝香灰水。處理此題時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設想多種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加以肯定。通過本題的處理,要讓學生理解:
一、知道什么是迷信活動;
二、自己不參與迷信活動;
三、能積極勸阻迷信活動。
4.“讀一讀”欄目要求學生讀故事,談感想。這一欄目選取的是一個日本小孩新島襄的故事,旨在告訴學生一些有關宗教本質的知識,教育學生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教法建議:
為了使學生真切地體會迷信是騙人,教師可以通過演示科學實驗,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做實驗,從而加深學生對要相信科學不迷信道理的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第六課 相信科學不迷信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迷信是違反科學的,是愚昧無知的表現。
2.懂得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情感:
對迷信思想感到可笑、可悲。
行為:
1.熱愛科學,多讀科學書刊。
2.不信鬼神,不宣傳迷信思想,不參加迷信活動。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不信鬼神,不宣傳迷信思想,不參加迷信活動。
教學難點:對迷信的原因的認識,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育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河伯娶親”的故事嗎?
2.學生講河伯娶親故事。
3.教師提問:
給河伯娶親就能避免災害嗎?為什么?
板書:迷信
4.師:迷信就是相信一些神、仙、鬼、妖等世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5.教師提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6.小結:我們不能相信迷信,一定要破除迷信。
板書:破除
7.師:有人曾說:“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懼,人之所以恐懼,只是由于無知!边^去,由于人們無知,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迷信思想。認為打雷是雷公在發怒。下雨是龍王在行云布雨。生病是鬼怪纏身。
8.教師提問:
你們現在相信不相信這些?為什么?
9.小結:
以前,人們由于缺乏科學知識,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許多現象迷惑不解,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釋,以為這些是上天主宰,命運注定的',F在,隨著科學的發展,對于過去人們弄不清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能用科學原理去解釋。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二、分析事例,強化觀點
1.學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1)當牧場里的幾百匹馬出現各種奇怪癥狀時,當地人怎么想?怎么做?
(2)科學家做了些什么?科學家的研究充分證明了什么?
板書課題:相信科學 不迷信
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本來不該再迷信神、仙、鬼、妖以及命相等。然而,現實生活并非如此,在我國有些地方,有人生了病,不去醫院治療,卻把巫婆、神漢請到家中。難道巫婆、神漢真的能治病嗎?
3.學生自讀(課文3-5自然段)
4.教師提問:
。1)巫婆治好小兵的病了嗎?為什么治不好?
(2)巫婆斬鬼見血是怎么回事?
5.教師演示:姜黃汁與堿水反應的實驗。
6.教師提問:
要認清巫婆騙人的把戲,沒有科學知識行嗎?為什么?
7.小結:
迷信活動是蒙騙、愚弄人的?茖W是破除迷信的武器,我們就是要運用這個武器,反對形形色色的迷信活動。
板書:科學是 的最好武器
三、聯系實際,辨別是非,指導行為
1.學生講一講自己了解到的因迷信而上當受騙的事例。
2.學生討論:
聽完事例后有什么感想?假如自己遇到這樣的事例應該怎樣對待?
3.教師小結:
迷信是愚昧無知的表現,迷信害人。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相信鬼神和違反科學的事情,不參加迷信活動。
板書:努力學習 不相信 不參加
4.討論:遇到下面的情況應怎么辦?
5.教師出示投影:
小強生病了,奶奶從香爐里弄了一點香灰,放在碗里,倒上水,對小強說:“你把它喝下去,病一會兒就好了。”
6.教師提問:
如果你是小強,你怎么做?如果你是小強的同學,看到這一情況怎么辦?
7.學生用表演的方式回答問題。
8.小結: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信,還要積極勸阻別人不要相信。
板書:積極勸阻
五、總結全課,提出希望
1.學生閱讀“讀一讀”的小故事,談感受。
2.教師總結:
同學們,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抵制迷信思想,反對迷信活動。
板書設計:
六 相信科學不迷信
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最好武器
努力學習 不迷信 不參加 積極勸阻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科學教案(經典)10-15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11-17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