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八個一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xiàn)“讀中有教,寓教于讀”的語文教學思路。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lǐng)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內(nèi)與課外、語文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橋梁,在不斷擴大的言語空間中自由馳騁。
《桂林山水》是一篇經(jīng)典之作。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它就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脈絡(luò)清晰的文章,所以至今還能背下來。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shè)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朗讀和賞析中,讓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山的奇、秀、險。我們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由于學生課前都進行了預習,給課堂學習帶來了較好的效果。就本節(jié)課而言,我努力體現(xiàn)以下三點,并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重視感情朗讀。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通過讀為學生展現(xiàn)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結(jié)合想象,說說對桂林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然后再講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指導背誦,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能背。
二、重視語言實踐。
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欣賞“桂林山水”,然后睜開眼睛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學生把產(chǎn)生在腦海里的畫面能講述出來,但不夠美;原因是平時我不注意他們說的能力。這一點有待提高。
三、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如我讓學生看著書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讓他們仿寫,學生的語言得到了豐富,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還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么好的文章,也有的同學居然無動于衷,我想我更應該反思的是,如何調(diào)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利用有效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得語文課人人都有收益。
分享:【八個一之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教學反思”之反思05-01
教學反思之四04-30
《雕塑之美》教學反思06-01
支教日記之教學反思04-29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4-03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4-18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12-05
對當前哲學教學之困惑的反思04-27
12橋之美教學反思04-28
《讓友誼之樹常青》教學反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