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 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發,通過 反復實驗,發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 造的道理。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抓住課前質疑,課中實踐,課外延伸的教學步驟引導 課伊始,先板書課題,指名說說見過的聽診器是什么樣子的。再讀課題質 課中,學習課文第二段,講的是雷奈克從兩個孩子玩蹺蹺 學生走進文本,走出文本。 疑。學生們提的問題有: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東西做的?是怎么發明 的?問題直奔主題,自然進入新課的教學。 板的游戲中得到啟示,用小木棍聽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內臟的聲音。這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教學這一段先讀 課文,再指復述,接著演一演,說一說雷奈克會怎么想,怎么做,體會雷奈克整日思索著“有沒有辦法及早 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這種致力于醫學研究的盡職精神。 接著,我讓學生也來學習課文做個試驗, 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同桌一人耳朵緊貼桌子一頭,另一人在桌子另一頭用筆劃著桌子。那么在一 頭的同學就能聽到了響亮清楚的劃桌子聲。如此同桌互聽。第二個試驗是將紙卷成筒兒,一頭靠著同桌的 胸腔,一有關當局湊近自己的耳朵,聽對方的呼吸聲、心跳聲。由于試驗時做得不夠嚴密,紙筒會露風, 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靜,所以聽到的大多是轟隆隆的空氣聲。也有同學聽到了咚咚咚的心跳聲。實踐給 學生們帶來了一個驚喜,一個發現和一次體驗,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他們有了實踐發現后非常興奮,對聽 診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對雷奈克的高興有了感悟。 課后,我布置同學們寫一篇日記“做試驗”,要 求將做試驗的過程感受寫下來。再找一找有關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讀一讀。寫日記的過程是將文本語言 內化為自己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習課文之后的升華,有利于積累運用文本語言。而讀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 事則是有目的的培養學生讀好書。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04-21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案03-05
三上教案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04-25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0-01
小班第一個學期教學計劃(精選8篇)01-24
“教學反思”之反思05-01
守株待兔反思教學反思10-01
第一個驛站04-29
精選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