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直方圖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直方圖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直方圖教學反思 1
本節課我講的是第十章,10.2直方圖第一節。本節課是統計學中的一些知識。
本節課重點讓學生掌握列頻數分布表的步驟。在這個過程中,理解組距、等距分組的'概念,組數的計算公式。在學生講解過程中,我都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進行講解,使其他學生更容易理解。在計算組數的時候,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總結了“只進不舍”的分組原則。在這個地方如果再加入一個生活中的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就更好了。在確定分點這一步,我設計了追問環節,即能不能兩個端點都加上“=”,引起學生的注意,總結了“不重不漏”的分組原則,使學生印象比較深刻。
在本節課后半部分設計練習時,因為列表比較麻煩,所以要求一個組完成一個表,但各個組完成的速度不同,所以我只選擇了完成速度較快的兩個組進行展示,其他組并未展示,這個環節設計有所欠缺。雖然其他組并未完成,但也應該就他們完成的部分進行展示或一起檢查,此處應更好的處理。
作為一次匯報課,我的課還有很多不足,還有很多地方應該改進,在以后的課上我會更加努力,希望每次都有所進步。
直方圖教學反思 2
一、成功之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我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直方圖》,通過設計問題串,減少難度,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利用多媒體直觀、快捷呈現教學內容;在小結歸納時,讓學生各抒己見,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反思習慣及理性思維;注重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考察和解決身的事物現象,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練習時強調層次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不足之處:
當然,本課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在合理確定組距、組數及分組時第一組數據起點的問題上,學生還沒有形成經驗;課后拓展上可以增加頻率直方圖和頻率折線圖教學設計。
三、再教設計:
如果再讓我上本課時,我會處理得更合理一些,在課前先將合理確定組距、組數及分組時第一組數據起點的難點提煉出來,采取設計課前滲透,課內強化,課后鞏固練習來突破難點。在課后拓展上增加頻率直方圖和頻率折線圖教學設計來延伸教學內容。
直方圖教學反思 3
通過先讓學生先看直方圖,然后尋找直方圖的畫法,看來是可行的,因為學生都學會了直方圖的畫法。
1、重點不夠突出,例如組數、組距的確定講的`不夠充分,還有組中值的概念強調的不夠。
2、高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的練習,還有在畫直方圖時應教學生一些技巧,比如說在數軸上取點,應先取兩邊端點,然后取等分點。
3、整堂課上的不夠完美,時間安排不夠緊湊,畫完圖做了作業后沒時間研究用直方圖估計中位數。對于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努力改正。
直方圖教學反思 4
用直方圖描述數據,課本上的內容雖簡單但學生很難理解它,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課后反思課堂,感覺教學設想基本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為。
1、激發學生思維,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課上我是通過提問發散性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如:“問題提出:為了參加全校各年級之間的廣播體操比賽,七年級準備從63名同學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學參加比賽,如果讓你去選參賽隊員,你將如何去選?”學生回答五花八門,多是膚淺的問題,但參與面很廣。針對他們的問題一一解決。在探究列頻數分布表的步驟時,轉向學生解答中的一些具體錯誤問題(也是易錯點和難點),讓他們找出錯誤的原因,再引導他們體會、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2、促成情感目標的落實
如提問:“他們做操怎樣?我們和他們比呢?。”從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最后的練習題,根據圖表說信息,體會表格在整理數據中的.作用,感受統計在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增強學習統計的興趣,培養調查研究的良好習慣和科學態度。
總之,本課在教學時,總體感覺很順暢,學生思維活躍。踐行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著眼學生可持續發展,注重教學目標多元化,在價值目標上不僅讓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讓學生親身經歷數據收集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增強應用意識,獲取數學基本思想,了解數學價值,教學中注意所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
直方圖教學反思 5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這是我們做教師工作的亙古不變的探究話題。
反思一:在初一《6》班講到頻數分布直方圖的優點時,感覺學生反映平淡,估計他們體會不深。反思之后我決定改進教學。到了7班,我講頻數分布直方圖之前先讓學生觀察那300個數據,設計了幾個問題:
1、不及格的學生和90分以上的學生誰多?
2、學生的成績主要分布在那些成績段上?
3、那個成績段上的學生最多?
實際教學中感覺學生比較感興趣,但回答當然不可能全對。當時不加評論 留個懸念,等到頻數分布直方圖講完后再讓學生來回答這些問題時就覺得簡單明了了,此時學生自然就對頻數分布直方圖的優點印象深刻。
反思二:用樣本估計總體時,如果抽樣的方法比較合理,那么樣本可以反應總體的信息,但從樣本得到的信息會有偏差,其原因在于樣本的隨意性,這種偏差是不可避免的。此外,還應該明確我們從樣本數據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標準并不是總體的真正分布、均值和標準差,而只是總體的'一個估計,這種估計是合理的,特別是當樣本很大時,它們確實反映總體的信息。我認為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提出問題、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并作出合理決策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加深對概念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發展思維,培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習題的設置也要有層次,一方面源于教材,另一方面要高于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中還要讓學生從作圖、識圖、用圖三個方面來學習,特別要注意直方圖,是一個新知識點,要會運用。
【直方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風玫瑰圖和風速直方圖的制作12-11
基于廣義直方圖均衡的圖像增強新方法12-07
正態隨機變量生成的直方圖抽樣算法12-09
[教學反思]《春》教學反思10-03
[教學反思]《背影》教學反思10-03
《燕子》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31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0-01
教學反思:體育教學反思的內容08-03
教學反思:《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