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時間:2022-11-08 08:48:2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5單元,今天是第一個課時,主要是引導小學生們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下面是我對《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反思。

  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會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在設計這一節課時,我考慮到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家長一般不放心小孩獨自出門,因此他們獨立購物的`機會較少。雖然學生對認識人民幣有一定的基礎,但對如何合理使用缺乏經驗。針對以上分析,在教學前,我利用家長接孩子的時機,先詢問家長,孩子對人民幣的認識情況,還找了不同程度的孩子進行調查。結果不僅證明了我的分析是正確的,還發現多數學生在買東西時付幾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比較難。

  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看購物的掛圖。聯系學生生活,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使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人民幣的地方,了解人民幣的作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課堂中我還滲透: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在認識人民幣的這個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識人民幣,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己觀察人民幣,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了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滲透:國徽是國家的標志,教育學生要愛護它。

  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因為“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又估計不足。第二是認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其實這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認識同樣重要,雖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系,分幣的認識不容忽視。必須認真鉆研教材,讀懂教材,備教材、備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探索。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學。其次教師的駕駛課堂能力,關注每一位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引導。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2

  一、教學認識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

  1、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生活經驗,于是設計提問你們認識人民幣嗎,學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認識!,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不過,并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認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2人一組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你認識哪些?還要說一說你是怎樣辨認的?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覺的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饋,請學生上來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么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學生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說教,當學生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護人民幣。

  二、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錢,小明付10角可以嗎?當有學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時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帶著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

  2、雖然使學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小紅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學生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理解與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三、換幣游戲

  這是認識了進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環節,也是買東西時經常會碰到的問題。這是這節課的難點,針對難點,我在學生知道了1元=10角后,創設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錢的不同組成情況的練習。幾張5角就是1元?5張幾角才是1元?通過這個練習,為后面棒棒糖5角錢怎樣付打好一定的基礎。學生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理解與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四、模擬購物活動

  既然認識了錢,就是為了要學會買東西,因而最后的環節我設計了解決實際問題:買東西。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反而是學生得心應手的一環節,也許是和實際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而使得有了共鳴。如:學生根據提示猜本子的價格,看著物品的價格表,說說1元錢可以買什么?買1樣,什么情況?買2樣,又是怎樣?買3樣,1元錢夠嗎?等通過深入挖掘這類問題,學生解決的很好,只有少數學生(缺乏買東西經驗或是一些后進生)稍微有些困難,不過在講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樣進行買賣活動后,我便組織學生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買賣游戲,最后要求營業員匯報賣掉了哪幾樣物品?算一算應收多少錢?并數一數實際收取的錢,力求練得扎實。

  當然教學中還有許多處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完善。

  1、學生在認識人民幣時對其附加價值缺乏了解,對主輔幣之間的十進關系沒有上升到知識重點的高度。有購物經驗但在支付方式上欠靈活。

  2、學生有較強的觀察興趣,但是觀察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學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3、有一定小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見學生存在困難,合作學習時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有待提升。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3

  近幾日看到新聞,11月份要發行新版人民幣,這讓我想起了上學期給孩子們上的人民幣一課。《人民幣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教材第五單元的知識,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的換算。孩子們對人民幣并不陌生,上課也十分的積極,于是我便抓住這一特點做了以下活動:

  (1)給人民幣分類,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讓學生通過找、認、摸、比、擺、畫(部分孩子的樣張不齊全,就畫一張),從感性到理性,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數學”,及時交流,讓操作與思維相結合,讓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

  (2)購物付款。創設一個購物付款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的學習用品辦一個文具商店,每個小組招聘一名售貨員,其他組員充當顧客,開展購物→付款→找錢活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不斷創設新情境,增加小面額購物,加深學生對小面額人民幣的認識,讓學生掌握元、角之間的關系,并且真正體會1元錢的幣值,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一環節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學會簡單計算和如何付錢的方法,并體會到付錢的方法有多種形式。同時,培養學生合理使用人民幣、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學習,學生學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錯。

  (3)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本節課我實現了預定的情感目標:在認識人民幣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用過人民幣后要洗手的好習慣,并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當然我也有一定的困惑:

  分幣的教學如何達到理想化,其意義何在?學生對分幣非常陌生,因為“分”在實際生活中基本不用,只是在各種數據單上有所顯示,學生常見的僅限于超市的購物小票,對于分幣,也基本上是忽略不計的'。我將帶來的分幣給他們看,大多數孩子一臉茫然,搖頭說“從來沒見過”,只有個別個孩子在媽媽的儲蓄罐里看見過,或者聽大人說過。那么,在孩子們這種認知條件下,認識人民幣起始課中的“分幣”的認識,如何人孩子們掌握?分幣已經停止使用,教材還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系,其意義何在?無奈,只能將人民幣中關于“分”的知識硬灌輸給學生。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4

  第二次上課選用的是一(1)班的學生,一(1)班的學生相對比較活潑,在換錢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對人民幣換算方面掌握得還不錯,但是到了解決問題這一關時,涉及到找錢的題時,對于中下等程度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教學效果不理想。

  反思,發現根源可能在以下幾方面:

  1、在家上網課期間,學習新課時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很多孩子20以內的退位減法學習得不太好,20-6計算結果出現錯誤。所以在找回多少錢時算錯。所以平常還得加強孩子們的口算能力。

  2、學具的缺乏:在平常的上課中,使用學具得特別少,實際操作比較少,效果當然不理想。

  3、家庭教育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學習差異大:教學中發現孩子們學習差異很大,平時在家家庭教育氛圍好點的學生自理能力比較強,可能接觸人民幣比較多,他們掌握起來又快又好,都能為那些掌握不好的孩子當老師,相反那些平時不大接觸錢的孩子學習起來特別費勁。

  4.對于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缺乏得很少,在遇到活動方案解決問題時,很多孩子根本不理解題意,所以不會應用題。

  所以我在接下里的復習中,讓孩子們把課本上最后一頁的模擬人民幣學具剪下來,讓孩子們多玩學具,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人民幣。同時,要加強解決問題的練習,引導孩子從題目中,知道哪些數學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還要培養孩子們養成檢驗的習慣。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5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始我出了一個謎語引起本課課題,創設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在認錢、換錢、購物這些過程中,均設了不同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無論哪一個情境的創設都是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利用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絲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學具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直觀體驗。

  學生在換錢的活動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游戲,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性。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孩子們喜歡活動體驗和游戲體驗,喜歡好玩的課堂,我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在課堂上學生用手觸摸學具,用游戲感受開心氣氛,在玩的過程中就鞏固了所學知識。

  三、數學思想在教學中有效的滲透

  在換錢的過程中,我在向學生滲透著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這種思想的`滲透對學生后續學習知識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蘊涵著許許多多的數學思想,這些數學思想的滲透對學生日后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讓這些數學思想成為學生數學思考的一種支撐。

  當然,我的課還有很多缺點,比如說教師語言不夠規范,有時候有點隨意;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很單一,都是“你真棒!”“不錯!”這幾句評價語。而且在接下來的復習中,還要加強學生書寫格式的規范。總之感謝這次磨課活動,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課堂,讓自己有一節高質量的公開課!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6

  1、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所以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首先引導小學生們認真仔細觀察人民幣,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

  2、本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游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游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1角=10分。最后創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

  3、在課中我組織了商店購物的活動,讓學生在付幣、找幣的活動中滲透了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教學時,認幣、換幣、取幣、找幣等活動都做到人人參與,有的是個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探索知識的方法,并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了更大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

  4、總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得課堂盡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7

  教學熟識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

  1、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確定生活體會,于是設計提問你們熟識人民幣嗎,同學都很自豪地答復熟識!,激發了同學的積極性;不過,并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熟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2人一組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你熟識哪些?仍要說一說你是怎樣識別的使同學在合作溝通中自覺的進一步熟識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溝通后反應,請同學上來向大家介紹你熟識的人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么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同學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熟識人民幣的方法,到達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惜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說教,當同學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么?同學答復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惜人民幣;

  二、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錢,小明付10角可以嗎?當有同學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時立刻予以確定,然后帶著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2、雖然使同學知道1元=10角并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小紅第2頁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同學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懂得與把握,也有了確定的成就感;

  三、換幣玩耍這是熟識了進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環節,也是買東西經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這是這節課的難點,針對難點,我在同學知道了1元=10角后,創設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錢的不同組成情形的練習;幾張5角就是1元?5張幾角才是1元?通過這個練習,為后面棒棒糖5角錢怎樣付打好確定的根底;同學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懂得與把握,也有了確定的'成就感;四、模擬購物活動既然熟識了錢,就是為了要學會買東西,因而最終的環節我設計明白決實際問題:買東西;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反而是學生得心應手的一環節,或許是和實際的生活體會相溝通而使得有了共鳴;如:同學依據提示猜本子的價格,看著物品的價格表,說說1元錢可以買什么?買1樣,什么情形?買2樣,又是怎樣?買3樣,1元錢夠嗎?等通過深化挖掘這類問題,同學解決的很好,只有少數同學〔缺乏買東西體會或是一些后進生〕略微有些困難,不過在講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第3頁在示范怎樣進行買賣活動后,我便組織同學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買賣玩耍,最終要求營業員匯報賣掉了哪幾樣物品?算一算應收多少錢?并數一數實際收取的錢,力求練得扎實;當然教學中仍有許多處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完善;1、同學在熟識人民幣時對其附加價值缺乏明白,對主輔幣之間的十進關系沒有上升到學問重點的高度;有購物體會但在支付方式上欠靈敏;2、同學有較強的觀看愛好,但是觀看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同學開展水平差距較大;3、有確定小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相互溝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學存在困難,合作學習時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有待提升;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8

  在本次幼兒園開展的三優課數學賽教活動中,我與其他兩位同一年級組的同事上的是同課異構的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在組織這一活動前,我就和搭班老師商量事老師自己準備錢呢?還是讓幼兒自己在家里準備了帶來?如果老師自己準備的話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樣大家的錢都是統一的,要是讓孩子帶吧,那些硬幣肯定會背孩子們不小心弄丟的,但匯過來想想,讓孩子帶錢來園,硬幣會讓孩子不小心弄丟,但幼兒“帶”錢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讓幼兒發現并探索、學習的過程,這樣上起課來就方便多了。

  在活動開始前我給每個幼兒分發總額均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幼兒已經能探索出這些硬幣的關系,活動開始我以參觀《紙幣展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認識從古至今的紙幣,感知錢的不同,和它們的共同名字“人民幣”,讓幼兒找出現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幣,接下來出示人民幣中的.硬幣,讓幼兒了解1角、5角、1元硬幣,從硬幣的大小來知道它們錢的面值不一樣,讓幼兒了解后帶著分發的錢去購物,并用錢來收銀員這來付錢,進一步讓幼兒感知1元=10個1角,1元=2個5角,5角=5個1角。我在這個環節只是說一下有兩個小朋友買了5角東西,其中一個小朋友給我一個5角,另外一個小朋友給我5個1角,有的小朋友買1元的東西,一個小朋友給我1個1元,一個小朋友給我2個5角,還有一個小朋友給我10個1角,其實我在這里應該立即把這個等價兌換的公式列舉在黑板上,讓幼兒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幼兒在做練習時不知道從何下手,還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買東西的環節,幼兒“買好東西”到下一個環節,幼兒一直都把東西抓在手里,覺得這樣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沒有明確買好后東西應該放在哪里,如果當時要是買好了,把錢付好了,再添加一個把買來的東西捐贈給希望小學的孩子們,這樣東西就不會在孩子們手中礙手礙腳。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9

  今天要先表揚自己,同時再跟自己提一個要求。表揚:根據教材,推測出了隱藏在顯性知識點后的隱性思維要求,這是教材解讀上的進步。要求:重視課程標準,重視教師用書。這兩類書,應該熟讀精思,利于教學重難點的掌握。

  例題:16元錢正好能買下面哪兩種物品?棉花糖4元不沾鉤6元玩具汽車7元童話書9元

  關于解決人民幣“正好”問題,我的思考

  一.學生需要有的基礎:

能夠正確計算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

  二.本節課教學的重點: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有序排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掌握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想。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決后續更復雜問題,打下基礎。

  三:網絡直播課堂后,學生家庭作業出現的情況:

  1.直接勾選出答案

  2.直接只寫出一個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來了,但沒有說最后答案。

  關于解決人民幣“正好”問題,教師用書要求

  教材解讀:

  1.讓學生繼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重點在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羅列和嘗試——調整策略.2.在閱讀理解環節,知道“正好”就是所買物品價格總和為16元。

  3.嘗試和羅列是解決問題最基本的兩種策略。這里重點教學調整的方向性和羅列的有序性,指導學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鞏固所學的策略,讓學生體會有序思考的優勢。計算不是重點,重在策略,只要學生能夠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種結論即可。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數據進行教學。

  對比發現,自己確實有些許進步,表揚表揚,哈哈。感性激動之后,還需要理性總結,才能進一步成長,隨將感想記錄如下:

  今日看到這個問題,能夠思考到學生的思維過程是關鍵,是自己的一大進步。但能夠有這個進步,源于對教師用書的`重視,同時曾經在三年級講過類似的問題。由此可以,教師用書的重要性以及對小學數學1-6年級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發現:數學教學的很多理論,方法是在不斷的利用并逐步升級的過程。想起了兩年前備考招教,一個前輩給我建議:“把整個六年的書,都放在一起,抓一個知識點,然后把每一冊出現的這個知識一起看,更利于你對教材的把握”。但那時,心浮氣躁,未曾實施,計劃接下來要去試著這樣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目標: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得到重視,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成就感,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覺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時間,給更多不同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計劃方案: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分4個周期,每周一總結。記錄每節課提問學生的次數,以及提問學生的個數,可以錄制音頻的方式記錄。整理下自己每節課,每周,會提問多少學生,為在課堂上給孩子更多展示機會做準備。

  (二)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計劃:為我的學生也是為我自己建立一個數據庫。每節課后,以類似本文的模式記錄自己的課后反思以及學生易錯點。從而促進自己對教材及學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規。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0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所以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首先引導小學生們認真仔細觀察人民幣,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

  本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游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游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創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在課中我組織了商店購物的活動,讓學生在付幣、找幣的活動中滲透了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教學時,認幣、換幣、取幣、找幣等活動都做到人人參與,有的是個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探索知識的方法,并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了更大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總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得課堂盡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0-27

《認識人民幣》教后反思05-07

《認識人民幣》教后反思【熱】05-07

《認識比》的教學反思10-19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認識人民幣》教案02-08

數學《認識人民幣》教案02-01

《認識分數》教學反思12-10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邹平县| 称多县| 府谷县| 遂平县| 彭水| 洞头县| 资源县| 西乌| 石楼县| 阳信县| 马山县| 武宁县| 彭山县| 富平县| 榆中县| 江华| 永清县| 浙江省| 临澧县| 定安县| 周至县| 扶风县| 中山市| 双牌县| 旺苍县| 广汉市| 安仁县| 扎鲁特旗| 瑞昌市| 卢龙县| 景宁| 桂林市| 乌拉特中旗| 库尔勒市| 新巴尔虎右旗| 明光市| 龙井市| 江源县| 普格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