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初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4-08-11 13:56:35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集錦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集錦6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緯度變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劃分。

  3、了解24節氣劃分及對農業的意義。

  4、理解地球上五帶的形成。

  德育目標

  通過理解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 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學習過程中,通過 教師引導思維的方式方法,使學生獲取學習知識的進取精神。

  教學建議

  關于四季的劃分的 教學建議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劃分四季的依據,既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隨季節的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這里需要強調季節的變化與日地距離無關。然后,引導學生讀《二十四節氣與四季》圖,明確我國和西方國家不同的四季劃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間的差異。最后,指出我國以二十四節氣劃分四季對農業生產的指導意義。

  關于五帶的劃分的 教學建議

  這部分 教學內容,可以從讀《五帶的劃分》示意圖引入。要求學生明確五帶劃分的界限和依據,掌握地球上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向高緯地區減少的規律。最后, 教師指出五帶劃分的 地理意義。

  關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 教學建議

  正午太陽高度有在同一時刻隨緯度的變化,也有在同一緯度隨時間的變化。在 教學中,要緊緊抓住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這是產生正午太陽高度隨空間和時間變化的直接原因。在課堂 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陽高度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然后找出變化規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一年內可獲得兩次太陽直射,其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現,要視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而定。 教師在 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關于晝夜長短的變化的 教學建議

  晝夜長短的變化,有在同一時刻隨緯度的變化,也有在同一緯度隨時間的變化。在 教學中,可利用課本中《二分二至晝夜長短變化示意圖》,從晨昏線的位置變化入手,分析晝弧和夜弧的長短對比,找出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需要強調的是,晝夜長短的變化是一個漸變過程,其中有量變也有質變。不論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夜長隨緯度逐漸縮短為0時,就會出現極晝現象;晝長隨緯度逐漸縮短為0時,就會出現極夜現象。從赤道到兩極的任何地點,晝夜長短都會出現由極大值到極小值的周期性變化。只有赤道上無晝夜長短的變化,全年晝夜平分。

  教學設計方案

  〖導入新課〗復習地球公轉運動中有關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知識,引出不同季節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 教學〗

  1. 讀圖:《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

  2. 提問:分別找出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說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 講解: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4.板書: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冬至日 南回歸線最大,向兩極遞減。

  夏至日 北回歸線最大,向兩極遞減。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兩極遞減。

  〖晝夜長短變化的 教學〗

  1. 讀圖:《二分二至全球的晝長》

  2. 提問:結合生活實踐,說明北京冬、夏季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分析說明在二分二至時北半球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情況。

  3. 講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間,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大于夜長,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夏至日時,晨昏線(圈)與經線圈的夾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大于晝長,且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漸長晝漸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漸短晝漸長;冬至日時,晨昏線(圈)與經線圈的夾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晨昏線(圈)經過南北極點,與某條經線圈重合,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

  4.板書: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

  春、秋分 全球晝夜平分

  夏至日 晝長夜短且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極晝)

  冬至日 晝短夜長且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極夜)

  〖四季劃分的 教學〗

  1. 讀圖:《二十四節氣與四季》

  2. 提問:歐美國家和我國在四季的劃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種四季劃分方法與我國氣候更加吻合,對農業更具指導意義。

  3. 講解:歐美國家和我國在四季的劃分上,都是屬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轉軌道上,每轉過90°劃分為一個季節;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都是將一年之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定為夏季;將一年之中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定為冬季;冬夏的過渡季節定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體的劃分時間上有先有后。我國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劃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節開始早于歐美國家,與我國氣候更加吻合,對農業更具指導意義。

  4.板書:四季的劃分:我國 以“四立”劃分

  歐美 以“二分二至”劃分

  〖五帶劃分的 教學〗

  1. 讀圖:《五帶的劃分》

  2. 提問:說出五帶的劃分界線和劃分的依據。

  3. 講解:在同一季節,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隨緯度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緯度分異的規律,形成了五帶。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五帶反映了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向高緯地區減少的規律,它是人們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帶分布規律的基礎。

  4.板書:五帶的劃分:名稱和界限

  劃分的依據

  探究活動

  【活動主題】

  南極圈內地區與北極圈內地區相比,其同緯度的地區的極晝、極夜天數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

  【活動步驟】

  理解極晝和極夜的產生的原因

  理解產生極晝和極夜有何規律

  地球公轉的規律(尤其是在公轉軌道上不同位置的線速度變化規律,以及這種變化如何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時間的相應變化)

  描繪發生極晝時太陽在天空中的運行軌跡

  查找與以上資料相關的媒體資料(圖片,錄像等)

  制作多媒體演示材料

  制作能說明本主題原因的模型

  【成果展示】

  可以選擇這樣兩種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極晝和極夜相關的知識制作成板報

  (2)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交替。

  3.用實例解釋時差現象,并說明再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并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教學準備:地球儀、地動儀、手電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課件、投影

  教學方法:演示、觀察、討論、比較、歸納

  學法:觀察現象、結合生活實際、填表比較

  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當遇到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時,我們通常說:“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那么太陽有可能從西邊出來嗎?(太陽東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陽在升落嗎?

  一.地球的自轉

  [學生演示]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

  [小組討論]地球自轉的規律,填寫下列表格有關自轉規律的項目。

  (表1)

  自轉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一天)一年

  旋轉中心地軸太陽

  轉動特點地軸傾斜地軸傾斜,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和時差

  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學生結合實際說明]太陽東升西落其實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證據

  [設問]地球的自轉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

  [學生演示]一名學生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會產生什么現象?(有晝半球和夜半球,卻不會有每24小時一次的晝夜交替)

  [演示]老師在地球儀上用紅筆標出廣州的位置,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觀察討論]

  (1)廣州在地球儀轉動一周的'時間里出現什么現象,說明什么?

  (2)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處在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大約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地球的自轉會產生晝夜交替的地理現象

  [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

  [觀察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出北京、紐約和東京,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老師自西向東轉動地球。觀察北京、紐約和東京分別被光源照到的時間。

  [教師說明]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時間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經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時,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時刻的計算一般是“東早西晚,東加西減”。

  地球自轉還會產生時間的差異

  [設問]1、日本東京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下午2點)

  2、俄羅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賽,我們應在幾點鐘打開電視收看直播?(15+5=20點)

  [學生填表]將地球的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和時差的地理現象填在表1。

  [課后想一想]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現在的廣州處于什么季節?你最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會有季節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二.地球的公轉

  [學生觀察討論]地球公轉的規律,將結論填在表1

  [設問]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有什么關系?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分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逐一討論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象說明什么規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么季節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么季節最溫和?為什么?(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么季節較長?什么季節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生了季節變化。這一現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么關系?

  [演示觀察](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里?(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地球傾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容)

  (表2)

  節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理解氣溫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請同學們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大致估計一下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關于氣溫大家想了解哪些內容?

  (板書)一、氣溫與生活

  (提問)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閱讀書上例子,說明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提問)我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氣溫是變化的還是無論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

  可從空間與時間上進行多方引導,例如:一天、一個月、一年,國內與國外,我國南方與北方等等,得出結論。

  (板書)氣溫的變化

  (副板書)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提問)通過這句話你能得出一個與氣溫有關的什么結論?

  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請大家閱讀課文,自己都有哪些值,這些值是如何得出來的。

  常用于描述氣溫的值有: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這些值都是通過觀測與計算得來的。

  (提問)氣溫是如何觀測的?(視頻鏈接:氣溫觀測和記錄)

  (提問)讀圖“氣溫日變化”和“氣溫年變化”圖,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圖上縱坐標代表什么?橫坐標代表什么?

  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刻及讀數。

  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的差叫什么?

  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的月份與讀數。

  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展示圖片)出示孟買和亞庫茨克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比較兩地氣溫年較差大小,并氣溫年較差與氣溫年變化大小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氣溫年較差大氣溫年變化就大,反之則相反。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

  一、氣溫與生活

  氣溫的變化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理解氣溫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閱讀氣溫曲線圖,今天請大家根據所給數據親自繪制一張氣溫曲線圖。(南半球某地氣溫資料)

  提問:這幅圖的形狀與我們上節課閱讀的氣溫曲線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南半球為波谷形,北半球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不同地點在同一時間的氣溫不同。

  板書:三、氣溫的分布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的等溫線特性示意圖

  提問:回憶等高線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溫線。

  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鄰兩條等溫線的差。

  大屏幕或掛圖展示世界一月氣溫分布圖(動畫鏈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以北回歸線為例觀察海洋和陸地氣溫有何差別?說明什么問題

  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低;夏季相反。

  爬山時,感覺山頂比較涼爽為什么?

  (學生討論)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三、氣溫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圖文資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樹立團隊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日本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欲,增強安全防震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日本的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難點: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學方法

  讀圖(資料)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時事政治,對于我國的釣魚的島問題一直爭執不休,大做文章的國家是哪個?并強調釣魚的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節課就讓我們拋開愛恨,用地理的視角充分認識這個復雜的國家。

  過渡:我們應從哪些方面認識日本呢?請大家打開課本快速瀏覽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課教學

  【提問】看看教材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日本的?引導學生歸結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兩個方面。這是認識一個國家的基本方向。

  【環節一】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

  活動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和日本地形圖,設置任務讓學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征。

  活動二:日本的位置和組成對自然環境會有什么影響呢?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內容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日本輪廓和城市分布特點以及原因。

  活動四:播放視頻和圖像資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習俗。繼續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環節二】認識日本的火山地震狀況。出示火山地震帶分布圖,讓學生思考: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問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呢?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看課本資料。

  【小組討論】1.探討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5圖文資料分析總結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資料。日本是如何防震減災的?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我們應向日本學習哪些防震減災知識?

  (三)鞏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圖冊》相關內容;看圖思考:日本的自然環境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四)小結作業

  通過提問的方式回顧本節課內容。并說明作業任務:自然環境決定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日本的經濟狀況怎樣?請大家課下做一個調查。帶著以下問題你們家有哪些日本產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在價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為四個小組歸類做個統計圖表。

  六、板書設計

  第七章 第一節: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 大洲位置——亞洲東部

  二、地形特點

  1. 島國——四大島為主體

  2.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

  3. 山地地形為主 ---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的利與弊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四川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地區差異;了解四川旅游業的發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發展。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地圖、資料分析四川省經濟發展的優勢;培養學生對比、歸納和綜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終身學習地理知識的愿望。

  教學重點

  如何充分發揮當地優勢發展地方經濟。

  教學難點

  學會如何從社會經濟的角度描述一個地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 四川東西差異大,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帶來了重創,同時也給四川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經濟增速向全國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經濟上迅速崛起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崛起的四川”。

  [教師活動]

  1.(板書)崛起的四種。

  2.用多媒體展示圖8.7、8.8、8.9、8.10、8.11.

  3.提問: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特色的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西部的經濟強省。

  3.家鄉人民把四川建設成了我國的西部地區工業總產值最大、工業門類齊全、優勢產品較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4.提問:家鄉人民發掘了哪些優勢條件來發展經濟?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旅游天堂。

  3.(轉承)“天下山水之觀在蜀”。四川的旅游業,地震災后迅速復蘇。20xx年,四川人民將旅游業作為災后重建的優勢產業和先導產業,大力實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計實現旅游總收入1472.48億元,同經增長34.8%.

  4.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旅游景點?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補充飲食文化及紅色旅游資源等。

  2.對旅游資源分類:

  自然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

  人文旅游資源

  [學生活動] 將自己列舉的與老師補充的旅游資源分類。

  [教師活動] 作為學生,在旅游業發展中我們能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 完成P.105的活動。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轉承)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響,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之說。但四川地處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沖。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塹變通途,成為大西南的交通樞紐。

  [學生活動] 完成P.107的活動。

  [教師活動] 用多媒體展示四川的發展戰略,激發學生熱愛四川的情感和建設四川的責任感。

  [師生小結]

  板書設計

  西部的經濟強省

  自然旅游資源

  崛起的四川 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資源

  高速發展的現代化交通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 標:讓學生了解南極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知道南極洲是冰雪覆蓋的大陸;酷寒、干燥、烈風的 冰原氣候;豐富的淡水、鐵、煤、鯨、企鵝、磷蝦等自然資源。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 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3。 教育目標:讓學生了解南極洲是科研的寶地,理解人類對南極 洲的科學考察,了解我國在南極洲建立的長城站、中山站和科學考察的近況,培養學生熱愛 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

  教學難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請你說說南極和北極地區的位置特點和氣候特點。

  二、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走進了冰天雪地的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在那么冷的環境中,有沒有動物呢?(學生回答有,并且舉例說明。)那么,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動物資源 。20xx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 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三、講述新課:

  指導學生以閱讀形式,找出有關的答案。

  ㈢北極地區和南極地 區的 自然資源

  1、 淡 水資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儲于兩極地區。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2、 礦產資源

  南極地區,已發現220種礦物,煤儲量豐富,查爾斯王子山脈上有是節上最大的鐵礦床,另外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3、 生物資源

  請同學們看一下圖片,62頁“兩極地區的動物”。

  63頁,活動題。

  ㈤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

  指導學生閱讀64頁,《南極探 險》。了解人類征服南極的`過程。

  1、 人類對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

  2、 我國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3、 我國對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指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這兩個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師引導:20xx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學生活動: 學生站到講臺上,給大家講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極趣聞、故事等等。

  作業:目標檢測的相關內容。

  教學后 記:

  后半節課,學生自主交流,講 一下關于兩極地區的小故事,學生們的積極性都很高,課堂氣氛熱 烈,下課后,學生們的發言仍沒有結束。以后可以上一節關于兩極的地理知識交流課。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4-14

初中地理的教案01-05

初中地理備課教案05-01

【熱】初中地理教案01-08

【推薦】初中地理教案01-10

初中地理教案【精】01-01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05-03

【精】初中地理教案12-31

初中地理教案【推薦】12-24

【薦】初中地理教案01-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州市| 哈尔滨市| 焦作市| 青阳县| 昭平县| 会理县| 龙江县| 固始县| 六枝特区| 德江县| 图片| 繁昌县| 扶沟县| 大丰市| 连云港市| 莒南县| 栾川县| 都匀市| 延川县| 房产| 柳林县| 山阴县| 呼和浩特市| 防城港市| 工布江达县| 黄梅县| 垣曲县| 牡丹江市| 渭源县| 正宁县| 福建省| 甘泉县| 孙吴县| 门头沟区| 漾濞| 综艺| 尉氏县| 通州市| 嘉义县| 昭觉县|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