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案(優)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列舉常見的幾種昆蟲,并說出它們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特征
概述昆蟲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與同學合作完成對蝗蟲的觀察
在昆蟲圖片資料查詢交流過程中,發展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如蝗災),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蝗蟲并概述昆蟲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觀察蝗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在自然界中,insect的家族非常興旺發達,已記載的種類有100萬種以上,占整個動物種類數的2/3。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昆蟲的相關資料,課上交流匯報,以便同學了解昆蟲的特點和習性等。)
天牛、蝴蝶、蜻蜓、螳螂、蜜蜂、蟬……
他們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1對觸角、1對復眼和1個口器。胸部有3對足和2對翅。
注意區分蜘蛛、蜈蚣等不是昆蟲,要求知道什么樣的動物屬于昆蟲,什么樣的不屬于昆蟲。
討論分析:昆蟲與人類的關系。根據意見不同,將學生分組,以“昆蟲有利還是有害”為主題進行簡單辯論。
教師對辯論的情況及時進行評價和中斷,是為了接下來的課程。
下面我們就以“蝗蟲”為例,讓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昆蟲。
學生2人一組,將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活蝗蟲、放大鏡、鑷子、小蠟盤等。如果捕不到蝗蟲,用蝗蟲的浸制標本,或模型,也可以用蚱蜢、螳螂、蜻蜓等來代替。填寫觀察記錄表:
頭部胸部腹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觸角--前足--氣門--單眼--中足--復眼--后足--口--翅膀--學生交流觀察,討論身體各部分的作用,教師總結指正:
頭部:觸角-有觸覺和嗅覺功能
單眼-只能感受到光線,不能看東西
復眼-真正的視覺器官
口-取食器官
(介紹關于昆蟲的口器,5種口器及代表昆蟲)
(蝗蟲的咀嚼式口器)
(蜜蜂的嚼吸式口器)
(蝶的虹吸式口器)
(蚊的刺吸式口器)
(蠅的舔吸式口器)
胸部:前足和后足-適于行走
后足-適于跳躍
翅膀-前翅堅韌,覆蓋在后翅上,起到保護作用
后翅很薄,適于飛行
腹部:氣門-氣管的開口用于呼吸,蝗蟲的呼吸器官
你還熟悉其他的什么昆蟲嗎?請你跟大家介紹你熟悉的一種昆蟲
家蠶等
給學生以肯定的評價
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們簡單討論了昆蟲跟我們人類的關系。可以說昆蟲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同學認為有益,有的說有害,當時并沒有給出具體的例子來讓大家信服,現在我們就繼續討論這個問題,現在要求你能夠舉例來證明你的觀點。
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創造和控制辯論氣氛。
有益—蜜蜂釀蜜,家蠶吐絲,蜂和蝶能傳粉,紫膠蟲和白蠟蟲的分泌物可以做工業原料,地鱉蟲等可以做藥材。此外,從蟲體獲取的蛋白質已成為動物飼料和人類食品蛋白質的豐富來源。
有害—很多昆蟲是農林害蟲,有些昆蟲不但吸人的血還家畜的血,還能傳播疾病。
DIY:制作粘捕蒼蠅紙
【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案11-21
五年級科學教科版教案01-10
教科版小學科學《做框架》教學反思04-27
教科版科學六上《能量》單元教案課后反思04-25
教科版科學五上《光》單元教案課后反思11-19
教科版科學五下《熱》單元教案課后反思04-25
教科版教案--比熱容04-28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08
教科版科學四下《電》單元教案課后反思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