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旋轉與角》一課。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基礎上,教材從旋轉紙條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出平角和周角,為下一步學習角的度量打基礎。改變了傳統教材中僅依靠觀察圖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靜態觀察為動態描述,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很好的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獨立學習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角的學習經驗,頭腦中也有旋轉的概念。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生活中的觀察,相信學生能很快掌握本課知識點。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與周角,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知道各種角的形成過程,了解各種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角的動態美。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法學法:
我使用的是引導教學法和直觀演示法,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節課以學生為主,教師輔助,使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采用的教具有鐘表模型、課件、芭比娃娃;學具有活動角、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復習學過的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稱,老師撥動鐘表模型,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不停的旋轉過程中所形成的最小夾角是什么角,讓學生初步感知旋轉可以得到角,導入課題《旋轉與角》。當6時整時,時針和分針所夾的角學生不認識,這時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
二、 新授
1、學習平角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活動角,固定其中一條邊,旋轉另一條邊,邊旋轉邊說自己旋轉出了什么角。繼續旋轉,當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
(1)提問: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觀察得出它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
(2)這時提出質疑:它還是一個角嗎?
學生經過討論得出它符合角的條件,是一個比鈍角還大的角。
(3)追問:能說它是一條直線嗎?
學生討論平角與直線的區別
然后告訴學生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平角。
(4)接著說說平角的特征。
讓學生在操作、觀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平角,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接著老師示范,學生學習平角的畫法。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周角
三、練習
1、看一看
請學生用芭芘娃娃來演示芭蕾舞蹈演員“大跳”和“旋轉一周”的動作,引導學生欣賞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動態美。
2、說一說
說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角的普遍存在。
3、畫一畫
請同學們在點子圖上畫出學過的五種角,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它們排隊。進一步體會五種角的大小關系。
4、折一折
讓學生拿出圓形紙片,對折兩次,發現折成了一個直角,再展開一下,發現:平角和直角的關系:1平角=2直角,接著再展開成原來的樣子,又發現:1周角=2平角=4直角。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直角、平角和周角的關系。
四、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希望他們今后能仔細留心身邊的事物,發現更多美極了的數學知識。
最后是板書設計,概括本課知識點,突出重難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有余數除法的一些練習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1.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2.列豎式計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適的'數。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讓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完成,集體交流。)
(1)35個車輪最多能裝幾輛小轎車?
(2)19包牛奶,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包?還剩幾包?
(3)46個同學要乘車去觀光,每輛車限乘5個,需要幾輛車?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這個月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5)果園現在有55箱水果,每輛運輸車最多能裝8箱水果,
(提問題并解答)
(6)同學們排隊做纜車上山,每輛纜車有4個座位,小紅站在第5位,應坐第幾輛纜車?小明站在第25位,應坐第幾纜車?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初步建立同學的數感,培養同學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同學認知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身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感,能用自身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俺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
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同學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同學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同學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出示第17頁下面考慮:
(1)同學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
(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5<3
誰會讀?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方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
同學自由獨立完成,然后同學互評,最后全班集體評價
第6題
同學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在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中,初步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能順利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點:
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體會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課前準備:
課件、每人40 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課件出示情境圖),
1、教師:小朋友們,快來看看,淘氣和笑笑正在玩小棒搭圖形的游戲呢,你知道他們在搭什么嗎?
學生觀察情境圖,自由回答。
2、揭示課題并板書:搭一搭(一)
二、操作探究
1、動手操作
(1)12根小棒搭正方形,能夠搭出幾個呢?
學生動手操作,集體交流。指名匯報結果,展示搭法。
(2)若用16根、20根小棒,又能夠搭多少個正方形呢?
學生思考,動手操作,指名回答。
(3)小結:用12根小棒可以搭3個正方形,用16根小棒可以搭4個正方形,用20根小棒可以搭5個正方形……
2、認識余數
(1)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自己動手寫一下。
學生獨立列出除法算式,組內交流訂正。
(2)若用13根小棒,能搭幾個正方形?
請每個同學用小棒擺一擺,交流思考過程。
(3)引導學生將兩種搭正方形的活動(有余數和沒有余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小結:當我們用小棒搭正方形時,有的有剩余的小棒,有的沒有剩余的.小棒。
(5)像這樣用小棒搭正方形有剩余的,用算式又該怎么表示呢?
學生試寫,指名展示,集體糾正。
13÷4=3(個)……1(根)板書
(6)結合搭正方形的過程,想一想13÷4=3(個)……1(根)這個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學生思考,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7)歸納:像13÷4=3(個)……1(根)這樣的除法算式,我們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把剩下的小棒根數“1”叫余數,除法算式讀作13除以4等于3余1。
3、如果繼續增加小棒根數,搭一搭,你能發現什么呢?
(1)學生根據教材P4頁“搭一搭,填一填”處的表格獨立操作并填寫表格。
學生匯報填寫的算式和單位名稱。
(2)觀察表格,比較每個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什么?
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余數比除數小。
4、余數真的都比除數小嗎?
組織學生分別用25根、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驗證一下。
三、練習鞏固
1、教材p5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集體訂正。
2、教材p5頁“練一練”第2題。
完成練一練第2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2、教材p5頁“練一練”第3題。
指名學生指出錯在哪里,并改正。
四、拓展延伸
你能寫出幾個不同的算式?
□÷□=4……1
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全班匯報。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彩筆問題,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
3.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算理,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丫丫買了兩盒水彩筆,亮亮買了10盒,每盒水彩筆有24枝,他們兩人各買了幾枝?
2.學生試做,老師觀察學生各自不同的做法。
3.學生互相說說自己的做法。
4.歸納講解典型做法。
(1)24×2=48(枝) (2)24×10=240(枝)
5.如果紅紅買了12盒,怎樣算呢?
小組討論,交流想法。
(1)20×12=240 (2)24×2=48
4×12=48 24×10=240
240+48=288 48+240=288
以上兩種解法要讓學生多說一說。重點歸納筆算方法。
二、練一練:
用豎式計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三、鞏固練習:
書上39頁第1、3題。
四、作業:
書上39頁第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體會并運用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能對這些加法進行比較熟練地口算。
2、使學生能嘗試運用所學加法去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活動中累積經驗,感受數學與現實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意識。
3、使學生能與同學互相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操作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會并能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握退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小棒、計數器、卡片、圖片、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這是誰呢?
生:小松鼠!
師:對,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厲害,那么誰知道小松鼠最喜歡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小松鼠特別開心,因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著松鼠媽媽一起去采它最愛吃的松果,我們一起看看它們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課文情境圖)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說一說圖中傳達的數學信息。(講解25和4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根據圖中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
(1)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問題卡片)
3、給學生實踐,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出示數學卡片)
4、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問:從20里面拿掉4根,還是從5里面拿掉4根?(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是從十位上拿走還是從個位上拿走?為什么?(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示:這個問題上個問題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樣。)
6、請學生列算式解決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問:4根小棒擺在5那里還是20那里?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撥在十位上還是撥在個位上?為什么?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帶學生做游戲(你出幾我出幾,我們之間相差幾)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練習
四、課堂總結
把小松鼠人物化,帶領學生發現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師刻意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氣氛集中注意力并學會知識,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擺筷子的真實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存在于生活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使學生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學習編、記、用2的乘法口訣,理解2的乘法口訣相鄰兩句之間的關系,掌握并能夠熟練地運用。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概括、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們在家里幫媽媽做家務嗎?小明和大家一樣,也是個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來了許多客人,他幫媽媽做什么家務呢?
學生觀察回答后,借機教育學生要體會長輩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意識。
二、探究新知。
1、擺一擺,填一填。
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并完成書上的表格。
2、編2的乘法口訣。
讓學生借助筷子圖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然后借助編5的乘法口訣的經驗編出2的`乘法口訣。
3、探究乘法口訣的規律。
小組活動:觀察2的乘法口訣,和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匯報:請幾名學生匯報他們發現的規律,其他學生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就舉手補充。
三、鞏固與提高。
1、游戲:找朋友。
教師出示乘法口訣,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學將算式將相應的算式舉起來,其他同學判斷。
2、游戲:摘蘋果。
課件出示蘋果樹:秋天到了,樹上的蘋果就快熟了,你想把它摘下來嗎?仔細看看哪個蘋果長大了,你能解決它身上的問題嗎?
學生回答蘋果上面算式的得數,并說說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
3、小組比賽:有幾只手?
課件示范規則。
4個小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快又好。
4、思考題。
課件出示題目。
同桌談論、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一)、激發觀察興趣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3.通過數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字卡片一套。
教學設計:
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跨入小學的校門感覺新鮮嗎?上學了,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從現在起,你將和老師一起在這所學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學問題,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讓我們來相互認識一下。
[以談話的形式開始。師生相互介紹,老師簡單介紹本校情況,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消除陌生、膽怯的心理,對學校、老師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師生相互介紹。
2.教師簡單介紹我們的校園及小學生活。
3.打開第1頁,老師有感情地朗讀“編者的話”,講講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用處。我們平時很多時候要用到數數,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
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
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
數一數
激發觀察興趣。
出示教科書第2~3頁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出現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情境圖。
[此處從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生:知道,學校。
師:對,這是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了。大家看一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這里有一位老師,還有很多小朋友。
生2:這里有一座大樓。
(二)、數圖中的數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 貼出數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數看,你又發現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三)、數身邊的事物
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數身邊的事物:
師: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