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班數學教案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已漸漸不滿足于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滿足于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于學習10以內的數、不滿足于有章有節地學習數學、不滿足于在活動室內學習數學等等,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數學;如何變“傳授為主”為“以幼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嘗試設計并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于教師了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二)聯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
2、在幼兒園里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3、用什么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后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
(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并分類統計幼兒園里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后操場——樹有幾棵?前、后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前三組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
去的數多,幾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于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發幾個?短頭發幾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斷頭發長與短的標準”)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容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
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2、要求:
、俸侠矸止づc合作;
、谟米约旱姆椒ㄟM行分類、統計與記錄;
、蹖W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3、幼兒執行任務,教師觀察、了解個別組幼兒實踐情況。
4、幼兒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
5、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匯報與交流):
、倌銈兘y計什么?統計結果如何?
、谀銈冊趯嵺`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勰銈兣龅竭^什么困難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四)布置作業——課后實踐:
請幼兒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圍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并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活動記錄與反思:《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第四個目標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我設計了此活動。實施后,效果非常好,預定的目標得到很好地達成,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克服與戰勝困難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展。
觀察小記:
(一)第四組匯報員李琰小朋友先跑過來匯報:“黃老師,我們組完成任務了,電腦37臺,辦公的老師17個,5個長頭發,5個短頭發!秉S老師:“5個長頭發,5個短頭發,共有幾位老師?”“10位”黃老師:“那么17位老師中,其他的老師頭發怎么樣?”“啊——??”整組小朋友又沖向電腦室(孩子們已經意識到分類統計時出錯了)。第二次匯報時說:“黃老師,看長頭發、短頭發太難了,老師們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來走去的,我們都數亂掉了,還有一位長頭發的老師說我們吵死了,我們只好下來了!(是啊,這一分類難度太大了,況且長頭發、短頭發要以什么標準來判斷都不確定,我本是有意試試,可是孩子們卻是如此認真。我的過失是:沒有事先與電腦室的老師通個氣,更沒有交代孩子們到了電腦室應如何處事,以致出現了“吵死了,只好下來”的結局。)黃老師:“你們小組誰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跟老師們說我們是在學習,不是吵”;“我們講話要小聲點,不要影響老師辦公”;“我們每人數一排”;“頭發超過肩膀就是長頭發,沒有超過就是短頭發”。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第三次上了電腦室……
(二)第一組匯報員蘇菲楠小朋友說:“黃老師,車棚里的摩托車有19輛,自行車有3輛。按顏色數,我們一直忘了這個數字的車是什么顏色的,讓我們再數數看!(孩子們認真地在執行任務,只是碰到了困難,可是他們并不想放棄。)過了一會兒,又來匯報了:“黃老師,摩托車19輛,11輛黑色的、6輛白色的、2輛紅色的;自行車3輛,1輛綠色的、2輛白色的。我們是用水彩筆做記號的,這樣就不會亂掉了!(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決困難的方法,而且統計得非常準確。)
(三)第二組匯報員杜倩云小朋友說:“黃老師,我們完成任務了,第二個任務是什么?我們可以到別組去數數看嗎?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們數得對還是我們數得對。”(孩子們對此活動如此熱情,有繼續執行任務的欲望,并向老師提出了他們想執行的任務,多么有主見的一群孩子呀。)
此活動選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通過實踐活動的形式學習數學,非常受幼兒的歡迎。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地發揮,真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孩子們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有趣和重要。
案例點評:
此活動選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通過實踐活動的形式學習數學,非常受幼兒的歡迎。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克服與戰勝困難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展。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到充分地發揮,真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孩子們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和重要。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數學本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在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體驗中,以捕捉貼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選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數學實例為主,讓幼兒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教學中,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孩子回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孩子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幾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試以幼兒的生活為課程開發的新的生長點,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突出數學領域的知識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特點的一個嘗試性的活動。設想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達到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使孩子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字排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帶來的方便,激發幼兒對數字排列的興趣。(重點)
2、嘗試用3個數字排列出不同的號碼,學習排列與組合的方法,探索數字排列與組合的規律性。(難點)
3、積極參與操作,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初步培養成合作、協商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投影儀、課件、音樂;黑板。
(2)每位幼兒小數字卡片(1、5、8),記錄紙一套;房子底板7個,數字卡片的胸飾(1——9)三套;黑筆。
(3)教師示范的大數字卡片、紙、筆。
2、幼兒生活經驗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觸過門牌號碼;
活動過程:
。ㄒ唬┮鹋d趣。
師: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糊涂城,為什么叫糊涂城呢?原來城里發生了許多糊涂事,到底會發生哪些糊涂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演示課件畫面一、二、三、四、五,引導幼兒排門牌。
1、師:這是糊涂城的草莓街,房子是靠在一邊的,門牌號碼是1號到10號,里面住著很多小動物?纯,誰來了?
2、提問:郵遞員是怎么送信的`?郵遞員送信怎么會弄得滿頭滿臉都是汗呢?
3、原來這是一個糊涂城,門牌號碼排得很亂,沒有順序,所以小熊就累得滿頭大汗,那要怎么排才能又快又正確得找到門牌號碼呢?
4、師:郵遞員又來到了香蕉街,街的兩邊都有房子,門牌號碼也是1號到10號,又該怎么排門牌呢?
。ㄈ┭菔菊n件六、七,引導幼兒排車牌。
1、引導:郵遞員十分感謝我們小朋友,他邀請我們小朋友去他家玩。他請小豬司機來接我們,車牌號碼是:158。大家看清楚車牌號碼和司機。既要找對車,又要找對司機。
2、幼兒看課件尋找相應車牌號碼和小動物。
3、幼兒排車牌。
(1)引導:糊涂城可真糊涂,連車牌也會重復,害得我們花了那么長的時間才找到車。我們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幫助它們解決困難,編排不同的車牌號碼。
。2)要求:每位幼兒只用1、5、8這三個數字排列出不同的車牌號碼,每次要排得不一樣,看看能排出幾組不同的號碼。
(3)幼兒排列車牌號碼,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幼兒排列的結果。
4、找規律:
(1)這些是我們自己排出來的車牌號碼,你們看看每張紙上的數字哪里是一樣的,哪里是不一樣的?
。2)同樣是這3個數字,我把它們的位置變一變,你又發現了什么?
。ㄋ模┭菔菊n件八,引導幼兒排電話號碼。
1、引導:糊涂城的糊涂市長又遇到麻煩事了,它做了許多糊涂事,門牌和車牌排錯,嚇得連電話也不敢讓居民裝了?尚游飩儏s不愿意,市長只好請我們小朋友他。他們的電話號碼是由三個數字組成的,老師為你們準備了1—9的數字卡片,請小朋友四個人為一組從9個數字里選出3個數字進行組合,請你們盡可能的排出不同的號碼,越多越好。
2、幼兒操作。
。1)規則:首先根據數字的顏色,老師將你們分成7組。整組小朋友合作,一起來排。每組要商量好,一位小朋友作記錄,另外三位小朋友分別掛上1、3、5這三個數字做數字寶寶。老師放一段音樂,三個數字寶寶進行排列,記錄的小朋友將排列的結果進行記錄。等音樂結束后,比一比那組記得多,而且還不重復。
。2)教師放音樂,幼兒排列電話號碼,教師巡回指導。
3、音樂停,每組幼兒互相展示、檢查排列結果。
。ㄎ澹┗顒咏Y束。
師:看,居民們都在打電話了!糊涂市長說:“謝謝小朋友們,幫助我們解決了那么多糊涂事,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玩!蹦墙裉煳覀兙屯娴竭@里,接下來我們到教室里去告訴其他小朋友我們在糊涂城遇到的新鮮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根據觀察天平能區別比較物體的輕、重,理解它們之間的重量關系。
2、能用清晰的語言說出推算出的結果。
一、活動準備:
1、《有趣的數學》p8、鉛筆。
2、視頻展示臺、電視機。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觀察天平能區別比較物體的輕、重,理解它們之間的重量關系。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操作法、講解示范法。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
師:小豬開了一個水果店,今天他要出門去旅行,想叫小朋友來幫他看一下店,出發前,小豬想教小朋友們一些本領。你們想不想學啊?那我們今天就先跟著小豬一起來學本領吧。
仔細聽老師講話,回答老師的問題。
通過情景導入的方法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其對今天的內容有初步的印象
二、出示《有趣的`數學》進行講解示范。
1、(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給我們提了什么問題。小豬要我們看看當天平不平衡時,比較兩種物體的輕重。請你看圖比一比,一個西瓜和一個蘋果誰輕誰重,告訴我你的理由。請在重的水果下打鉤,輕的水果下打三角。
。2)教師示范一題后,請一名幼兒上來做一題。
。3)全體幼兒完成《誰輕誰重》第一部分。
2、(1)現在小豬給我們提高難度了,請你看看這時候天平是什么狀態?當一個蘋果和兩個香蕉一樣重的時候請你比較數量相同的兩種物體的輕重。這個需要小朋友開動腦筋,請你們好好想想,想好后告訴我為什么你是這么覺得的?
(2)教師在視頻展示臺下進行講解示范。在重的水果下打鉤。
(3)引導幼兒完成《有趣的數學》操作。
3、經驗延伸,比較四種水果,誰最重,誰最輕。在最重的下面打鉤,最輕的下面打三角。
1、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聽清老師的要求完成第一部分中剩下的比較,在重的水果下面畫勾,輕的水果下面畫三角。
2、觀察圖片。理解當天平平衡時數量不同的水果一樣重時,把他們單獨一個進行比較情況是如何的。獨立完成未完成的比較。
3、討論交流,觀察圖片,然后兩個兩個進行比較,找出最重和最輕的水果。
1、觀察稱不平衡時的狀態,通過實驗、比較知道稱的兩邊不平時,沉下去的一邊比較重。
2、引導幼兒觀察當稱平衡時,比較出數量不同的兩種物體的輕重。進一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鼓勵能用語言完整表述結果,然后說出相互比較的結果。
三、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跟著小豬學習了一個新本領,我們學會了通過觀察天平來判斷誰輕誰重,我們以后在玩大賣場的時候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進行測量。
能夠做到安靜傾聽老師總結,對所學內容有一定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到。
用進行總結的形式幫助幼兒鞏固今日所學內容。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測量過程中養成做事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體驗測量成功的快樂。
2、學會用首尾相接和做記號的方法測量不同動物身體各部位,能對測量結果進行簡單記錄。
3、喜歡將自己探索的過程及結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學會分析解決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課件、“一寸蟲”卡片若干;小圖片若干(知更鳥的尾巴、巨嘴鳥的嘴巴、斑鷺的.腿、蜂鳥的全身)、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出示課件,提問:“這里是哪里,它是誰?”問:“一寸有多長”
二、運用“一寸蟲”測量不同動物的部位,探索測量方法,初步學會運用首尾相接和做記號的方法進行測量。
。ㄒ唬┻\用多條一寸蟲測量知更鳥的尾巴。
1、出示課件,介紹一寸蟲,講述知更鳥請一寸蟲幫忙量尾巴的故事。提問:猜猜知更鳥的尾巴有多長?
2、幼兒用一寸蟲量知更鳥尾巴的長度。
3、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和方法,解決測量中出現的問題。
(二)出示課件,觀看一寸蟲測量知更鳥尾巴的片段,共同首尾相接的方法。
觀察課件,引導幼兒一條一寸蟲量知更鳥尾巴的方法。提問:一寸蟲是怎樣量的?它把身體的什么地方連接在一起呢?
。ㄈ┯靡粭l一寸蟲測量三種動物身體的不同部位。
1、出示課件,提問:又有許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蟲幫忙,你認識它們嗎?
2、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鳥類圖片測量長度。要求:只能用一條一寸蟲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測量結果,測量方法,鼓勵幼兒測量時要認真、仔細。
5、看課件,幼兒檢查自己測量的結果。用一條一寸蟲進行測量。
四、游戲:量一量。
1、用一寸蟲量一量五官,再次體驗測量的方法。
2、兩個小朋友合作測量。交流測量結果
五、結束部分
講訴故事的結尾部分,當一寸蟲碰到夜鶯,是怎么逃脫的。(因為他有數學家的腦袋,他能快樂的解決困難)。在今后我們也會碰到很多困難,我們也能快樂的解決,因為我們也有數學家的腦袋。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9-1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9-13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17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07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22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23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9-03
大班數學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