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教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課題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課型
新授課
教學內容
教材64~66頁的例題和“做一做”,練習十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索規律。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POWERPOINT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
(一)出示平行四邊形
1、說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二)出示不規則圖形1
15米,寬10米,底7米,高21米)求出長方形的面積比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在學生選擇清潔區的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課堂質疑(主要解決學生用平行四邊形的底乘以斜邊求出面積的問題。)
結合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創設問題情景,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利用矛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需要。
突破以往的教學思路,不但引導學生轉化圖形還要讓學生明白圖形轉化的依據,為以后的圖形轉化起了一個導航的作用。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開拓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配合教師的適時點播質疑,把問題引向深入,從而也發揮教師引導者的作用。
公式的推導,建構了學生頭腦中新的數學模型:轉化圖形(依據特征)---建立聯系---推導公式。整個過程是學生在實踐分組討論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教師完全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把學習數學知識徹底轉化為數學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了課前矛盾,恰當的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練習反饋
1、求下列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底5厘米,高3.5厘米 底6厘米,高2厘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哪個算式正確?(單位:米)
8 3
4
6
3×8 3×6 4×8 6×8 3×4 4×6
3、圖形的面積相等嗎?
4、求平行四邊形的高是多少?
56平方厘米 8厘米
5、開放題:山西地形圖。先根據信息猜測是哪個省市的地形圖,山西南北大約590千米,東西大約310千米,估計它的土地面積。
課堂小結:回憶一下今天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過程,(轉化圖形)---(建立聯系)---(推導公式)。而轉化圖形和建立聯系這兩個環節都利用了圖形的特征來進行。
分層習題的設置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臺,同時也體現數學知識生活化,開放的山西地形圖,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數學同學生的課外知識配合,而且培養了學生估算的能力,更建立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全課總結反思體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小結:面對著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我們利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用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以后我們還要用這種思想方法繼續學習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
作業
數學教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數學教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關文章:
圓的面積的數學教案01-21
《面積的認識》的數學教案08-26
小學數學教案《面積》02-10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03-1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1-02
平行四邊形面積 教案04-25
教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04-25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04-30
《組合圖形的面積》數學教案08-15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