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范文(推薦)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8~60頁“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系和區別。
2.在猜想、驗證的研究過程中,初步感知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2個,正方形1個、小棒5根、方格作業紙、直尺、三角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猜謎游戲
【設計意圖:猜謎活動,既創設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又讓學生初步感受抓住特點是認識事物的好方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察畫面,抽象圖形
(出示課件)談話:孩子們,今天的學習從這幅畫開始,美嗎?上完課每人送你們一幅怎么樣?
提問:從這幅畫中,你能找出認識的平面圖形嗎?(根據學生回答點擊課件,抽象出平面圖形)
2.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揭題:你們認識的圖形真不少,今天,我們繼續認識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設計意圖:從圖畫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喚起學生的已有認知,既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又引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二、猜想驗證,自主構建
1.操作中引發猜想
提問:以前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擺一個長方形嗎?
操作:學生擺長方形。
反饋:指名展示。
反思:引發關于長方形邊的猜想
小結:長方形邊的特點:對邊相等(板書)
(移動小棒)提問:這樣擺還是長方形嗎?為什么?
小結:長方形角的特點:四個角都是直角(板書)
【設計意圖:尊重并準確把握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在擺小棒的過程中進行“邊”和“角”的追問,引發學生對長方形特征的猜想,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長方形的特征埋下伏筆,這樣的設計也遵循了學生從具體向抽象的認知規律。】
2.驗證中深化認識
⑴指導方法: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都有這樣的特征呢?請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
⑵操作驗證
⑶匯報交流:
①驗證對邊相等:方法1:量一量,匯報測量數據;方法2:折一折,指名操作。
小結:用多種的方法驗證了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發現它們的對邊都相等。
②認識長寬:同學們再觀察一下,長方形中靠在一起的兩條邊相等嗎?引導認識長與寬;指一指黑板面、桌面以及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
③驗證四個角都是直角:方法:比一比,討論: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嗎?你比了幾次?有比的次數少些的嗎?還有更少的嗎?
3.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長方形有哪些特征?
對邊相等----邊的特征
四個角都是直角----角的特征
實際上我們認識平面圖形時,一般都是從邊和角兩個方面來認識的。
【設計意圖:特征的驗證是思維碰撞最充分的環節,給學生不同的長方形,激發學生嘗試不同的研究方法,既使猜想得到驗證,長方形的特征上升到理性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滲透了研究平面圖形的一般方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研究的科學性、嚴謹性。】
3.遷移中拓展新知
談話:我們再來看正方形的邊和角又有什么特點呢?拿出正方形,你能用剛才那些方法和思路去發現正方形的特點嗎?試試看。
⑴自主探究
⑵匯報交流:
①特征1:四邊相等;提問: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反饋:方法1:量一量;匯報測量結果;方法2:折一折;引導學生比較折的方法,糾正認識偏差,優化折法的簡潔性。
②認識邊長。介紹:我們把正方形每條邊的長都叫做邊長。(板書邊長)
【設計意圖:折一折驗證正方形邊的特點呈現出兩個層次:通過上下、左右對折說明正方形對邊相等,對角折說明鄰邊相等,這樣的折法才說明正方形四邊相等。經歷兩個層次的感知,既充分認識正方形邊的特點,也細無聲地滲透了兩種圖形的內在聯系。】
③特征2:四個角都是直角
提問: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發現的?
小結: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研究了正方形,發現它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4.比較中溝通聯系
提問:正方形和長方形有什么相同的特點呢?
小結:看來,無論邊還是角,長方形有的特點,正方形也有。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對兩種圖形的特點進行回顧與整理,感知它們的聯系與區別,進一步深化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整體把握。】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談話:學得不錯,學會了知識還要能夠運用,一起來解決幾個問題,接受挑戰嗎?
1.畫一畫
(1)師畫長方形,說一說長寬各是多少。(相機介紹方格圖)
師畫正方形,說一說邊長是多少。
(2)學生按要求畫長方形。
2.辨一辨
畫得不錯,下面考考你們的眼力。
信封后面藏的都是四邊形,觀察一下,哪幅圖可能是正方形?
(1)①號不可能嗎?為什么?
(2)②號呢?
(3)③號可能是嗎?一定是嗎?還可能是什么圖形?什么情況下是正方形?什么情況下是長方形?還有其他可能嗎?
3.比一比
小華小明參加比賽了,一起去看看。
(1)小華在哪里?小明呢?他們同時出發去學校,誰先到誰獲勝,這樣比公平嗎?為什么?各走了多少米?
(2)改變比賽規則。
兩人同時出發,小華沿1號路線,小明沿2號路線,同時出發,誰先到新華書店誰就獲勝,這樣比公平嗎?為什么?路程相等是怎么算出來的?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體現了基礎練習的——發散思維,基本技能——實際運用的層次,畫一畫,辨一辨,比一比的設計充滿了新意,又抓住重點體現思考的含量,學生結合不同的實際問題不斷強化提升對兩種圖形特征的理解】
四、回顧總結,感悟延伸
1.回顧: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有哪些收獲?
2.環保教育。
【設計意圖:回顧力求體現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和研究方法的感悟。課尾送畫,與課始首尾呼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充滿思考與智慧,更是可以創造美好世界的,滲透環保教育。】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范文12-16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7-04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1-27
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3-17
數學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教案03-31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1-15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1-14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1-20
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