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4-10 08:04:50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集錦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集錦8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單元教才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實踐活動:我長高了,這部分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測量長度的'活動。教材通過讓學生互相量身高、步長、臂展以及測量門窗的寬度等實際活動,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同時,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各部分長度的測量,感受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教材還設計了統計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計知識的掌握。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單元教學重、難點:注重學生對兩位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筆算的計算過程及方法的理解。

  單元課時安排:

  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多位數減法連續退位的算理,能熟練使用此算理正確計算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發現被減數中間位置有0的多位數減法運算的算理的過程,感受由猜想到驗證的數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收獲通過合作與探究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就感,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

  難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多位數減法的驗證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同學們昨天晚上都看浙江衛視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歡哪位明星呢?

  老師昨天在網上看到了喜歡他們的觀眾人數。其中,喜歡鄧超的有413人,喜歡Baby的有379人,喜歡李晨的有158人。你們能快速幫老師算出來喜歡Baby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個么?喜歡鄧超的人又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師生互動:同學們可能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結果,在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多位數減法中的不退位減及退位減。

  提問1:哪位同學能站起來說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問2:哪位同學能說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一下幾種特別的多位數減法(板書多位數減法)

  老師還看到,喜歡陳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樣的辦法告訴老師喜歡陳赫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學們前后四人結為一組一起來討論一下,3分鐘過后老師請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提問1:老師看到有的小組在討論時按照原來的方法,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向前退一當十時遇到了困難。3不夠減向前退1時,發現十位是0,沒法退了,那怎么辦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十位是0沒法退1當10時,再繼續向前一位退1當10,此時十位變成了10,拿去1給個位,個位變成了13,13減8余5,十位剩9,減5余4,百位退1后剩3,減1余2,所以403-158=245。

  追問1:哪位同學能說一下403-158在計算時和我們前面學習到的多位數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個位不夠減應該連續向前退1進行兩次。

  追問2:同學們能否用學習過的方法來檢驗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預設一:158+245=403

  預設二:403-245=158

  3、講解原理

  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在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連續退位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需要連續退位。

  4、應用原理

  提問:現在老師還知道喜歡祖藍的人最多了,總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歡祖藍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問:哪位同學能說一下他發現了什么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被減數末尾兩位都為0時,也是需要連續退位的。

  5、小結作業

  提問:同學們通過本節課都學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識呢?

  作業:同學們課下自己編一道中間有0的被減數的減法題目,回家考考我們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是否和我們一樣聰明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2、經歷探索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

  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專線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既不是整十數,又不是一位數,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

  (2)兩位數的退位減。

  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剛剛的口算經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減去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減個位數,十位數減十位數;后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字,第一個同學把數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第一個同學的數進行計算,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講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看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從被減數里依次減去整十數和一位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這節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了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求未知數x)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2、這節課為后面學習解方程應用題做了準備,為后面學習分數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例等內容時要直接運用,這節課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本章節的重點內容之一。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很感興趣,這對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方程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圖例,進一步理解等式不變的規律,會用等式不變的規律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節課的重點是: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2、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等式的性質;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等式的不變規律是什么?

  等式這些規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

  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課件例1。

  2、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

  要求盒子中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該怎樣列方程?我們怎樣解這個方程?

  3、探究怎樣解方程。

  利用天平讓學生進行探究,怎樣才能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

  (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出:從兩邊各拿走3個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

  4、知識遷移。

  把剛才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兩邊怎樣做,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板書+3—3=9—3

  x=6

  5、追問: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

  (因為方程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過等式的變化,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6、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

  7、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怎么驗算呢?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驗算。(x=6是方程的解)

  8、學生練習:解方程(X+21=32 X+41=50)

  9、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0、如果方程的兩邊同同時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為什么?

  11、學生嘗試解方程:X—3=9

  12、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3、小結: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根據等式的性質1,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實際上是加了什么就減去什么,減了什么就加上什么,兩邊同時進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出示課件)。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和運用等式不變規律1解決問題實際問題。

  2、書上“做一做”第1題(1)題

  3、鞏固嘗試:解方程(出示課件)。

  讓學生獨立完成會用等式不變規律1解方程,強調驗算。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活動:

  利用課余時間小組內探究像32—X=10這類方程可以怎樣解?

  六、作業設計:

  練習十一第5題一二行,第6題一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本課的教學從物體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讓學生初步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物體入手,有層次的安排觀察活動。第一道例題首先提供了兩張同一間教室的,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后面拍攝的,從中體會觀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場景是不同的。第二道例題讓學生從前、后、左、右四個方位觀察帶尾巴的玩具猴,并提供4張圖片,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圖片特點判斷觀察者的位置。“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3題,分別讓學生比一比,連一連,說一說,進一步積累觀察物體的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或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通過學生的小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發展直觀思想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4.感和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從而激起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及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一、聯系生活,激起引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拍的是

  誰嗎?(在屏幕上依次播放兩張分別從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學生齊答“老師”)你們是怎么認出是“老師”的呢?

  2.引導揭題:生活中,觀察一個物體的位置不同,得出的圖片往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從學生熟悉的人物——“老師”引入,設疑“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從而“一步到位”的讓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得到圖像也可能不同”的道理。】

  二、探索交流,激起相關的生活經驗

  1.教學例一

  談話:你們知道這是在哪拍的嗎?(繼續播放2張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啟發:拍的是同一間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

  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小組合作,探索例二

  指導觀察,出示例題圖介紹“小猴”

  談話:你能分別說一說“小紅、小玉、小芳、小云”各拍到了“小猴” 的

  哪一面嗎?(小組討論)

  引導:在小組內把準備好的玩具擺在桌子中間,4位同學下位相互觀察。

  談話交流:有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探究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讓學生邊示范邊講解。(任選一組)

  3.教師引領,全班總結

  老師引導并糾正示范:先觀察小猴的前面,從前面平視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接著觀察小猴的后面,從后面平視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后面;再觀察小猴的左邊,(轉到小猴的左邊),看到的是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最后觀察小猴的右邊,(轉到小猴的右邊),看到的是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強調觀察時一定不要高于小猴的高度)

  談話:同學們,你們看清了老師是如何觀察的了嗎?下面請每組的四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注意糾正不規范的觀察姿勢。)

  4.啟發比較:找出小猴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兩張圖片,區別并判斷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說一說你的想法。

  5.小結:把自己當做小猴,看到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時,是從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時,是從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6.引導:請再小組內相互的走動觀察。說一說你又看到了什么?(換位觀察)

  【設計說明:教學例二時,直接讓學生通過實踐、小組活動,親生經歷“位置不同,觀察不同”的道理,并通過小組活動積累經驗和發現疑惑,進而從老師的示范和糾正中解決疑惑、得到真知,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觀察方法。換位觀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從而深刻體會到觀察同一個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三、活動交流,鞏固訓練,內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哪一張照片是在學校外面帕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只要抓住了物體的特點就應該給予肯定。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可能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果讓你觀察一輛汽車,你打算從哪個位置觀察?從汽車的正面、后面和側面看到的汽車形狀會有哪些區別?

  提出要求:根據圖中3個小朋友的觀察位置,把每個小朋友與他們看到的汽車形狀連一連。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請小組長拿出茶壺放在桌上,進行觀察。先說說自己看到的茶壺是什么樣子,再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

  引導:你能說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圖?(著重引導學生根據壺嘴和壺把的朝向判斷茶壺的左視圖和右視圖)

  【設計說明:教材通過呈現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對本課知識進行內化和加深,通過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既使學生加深了對“同一物體,不同觀察位置,圖形不同”的理解,又使他們進一步掌握了辨別物體“前、后、左、右”的方法和“根據看到物體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位置”的方法。本練習的設計既有切實的數學意義,又充分聯系生活,真正的體現了“在生活中學數學”的教育理念。】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能辨認和區別出這兩種圖形.

  2.使學生初步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滲透分類統計.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和名稱,并能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歡迎!(出示動畫“認識圖形”)

  二、講授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形(繼續演示動畫“認識圖形”).

  (1)師:這是圖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圖形國是什么形狀的?”誰來回答?

  (2)教師出示國旗圖,問:國旗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舉起數學課本、練習本問:數學課本、練習本的面是什么形狀的?再拿出一張長方形彩紙,先橫著放,問:這張彩紙是什么形狀的,豎著放、斜著放呢?

  (3)學生舉例.

  :以上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還是小,它們的形狀都可以用這樣一個圖形表示,(教師畫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

  (4)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再數一數桌上的長方形紙有幾條邊,用彩筆逐一勾出四條邊.

  (5)師用一定長來量長方形的`四條邊,學生認真觀察后,問:長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嗎?哪兩條邊一樣長?哪兩條邊不一樣長?

  :長方形四條邊不一樣長,對著的兩條邊一樣長.

  (6)學生折紙,看看是不是對著的兩條邊一樣長.

  (7)反饋練習:請說出幾號圖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形(繼續演示動畫“認識圖形”).

  (1)這是圖圖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誰來回答?

  (2)教師拿出一塊手絹,問:這塊手絹是什么形狀的?再舉起地板磚、正方形電光紙,問這些東西的面是什么形狀的?斜著放呢?

  (3)學生舉例.

  :以上這些物品的面不論大或是小,它們的形狀都可以畫成這樣一個圖形“□”(畫正方形),這是什么形?(板書正方形)

  (4)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邊一樣長嗎?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紙比一比.

  (5)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①長方形有幾條邊?正方形有幾條邊?②長方形四條邊怎么樣?正方形四條邊怎么樣?③長方形與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師歸納:長方形有四邊條,正方形也有四條邊,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長方形對著的兩條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6)反饋練習:

  用4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用6根小棒擺一個長方形.

  教師歸納:長方形沿中間虛線對折后,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為什么呢?這是根據長方形邊的長短確定的,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再進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論是大正方形還是小正方形,沿中間虛線對折后都是長方形,沿正方形對角線對折后是三角形.

  三、課堂練習.

  做一做1、2題

  1.沿虛線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邊長怎么樣,長方形的邊長怎么樣(分組進行).

  2.說一說,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長方形的.

  四、

  今天我們學了哪幾種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業:練習七第2、3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結合具體事物或者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周長。

  2、能夠計算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其它多邊圖形的周長。

  3、結合情境,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玩具。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快要舉行了,螞蟻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選拔爬行運動員,快樂和幸福兩只小螞蟻作為優勝者做最后的比賽,勝利的一個將代表螞蟻王國參賽。它們兩個分別沿著兩片樹葉的邊線,看誰先爬完一圈誰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隊勝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樹葉小,它爬一周的距離就短,所以它雖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師:對,那么幸福和快樂沿樹葉邊線爬一周就是樹葉的周長,那么到底哪個長呢?我們今天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認識物體的周長。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長的概念認識。

  卡片:銀杏葉 楓葉

  教師介紹銀杏葉和楓葉的.價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保意識和審美意識。

  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樹葉的邊線,兩位同學合作將樹葉沿邊緣描在黑板上,介紹樹葉的周長。

  三、運用生活素材,拓寬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1)出示素材:各種圖片、硬幣、課本、汽車等

  學生自由選擇物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介紹物品的周長。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實物,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介紹的只是其中某個面的周長,而不是整個物體的周長。

  (2)指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體的著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給大家介紹物體的周長,可以獨立活動,也可以小組協作。

  4、通過比較,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將學生介紹過的圖形的周長與實物相比較,如:比較車的圖片和玩具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周長一般是針對平面圖形或者立體圖形的某個面而言的。

  五、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圖形,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長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

  六、拓展練習。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大小。

  七、解決情境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我們今天認識了周長,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的棒,那么咱們再來看一看螞蟻王國的爬行比賽。哎呀,螞蟻王國因為剛才同學們的一句話,現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看來還得咱們同學們出馬解決才行。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生:給他們找兩片周長一樣的葉子。

  師:你們怎么確定兩片周長的葉子一樣呢?我們有什么辦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呢?

  生:先用繩子沿邊線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長度。

  生:我只用繩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繩子量出一片的周長,作上記號,再拿這根繩子量另外一片樹葉,找到一個和它一樣的樹葉就行了。

  生:我用軟尺量。

  師:同學們的辦法太好了,螞蟻王國的小螞蟻終于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進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賽。你們聽它們在表揚你們呢!(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給我們出的好點子,你們真的太棒了。)

  八、小結。

  咱們今天學習了什么是周長,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都有周長,我們去量一量常見物體的周長,看哪個同學的方法最好,量的最準確。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一、課前調節

  今天巢老師來跟大家一起上一節數學課,你們開心嗎?在這節課上,巢老師希望你們能做到:“眼睛仔細看,耳朵仔細聽,開動小腦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嗎?

  二、講授新課

  1、圓片出角

  師:我們先來活動活動手指,做個小手工吧!(出示圓片)老師這兒有個大圓片,看,老師將要干什么呢?

  師:(圓片對折兩次)你能像老師這樣折一折嗎?試試看。

  師:請你像巢老師這樣拿著,找到這兒(頂點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樣的感覺?請你說。為什么會有痛的感覺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師:接下來,從這個尖尖的地方往這兒摸一摸(邊),再從這尖尖的地方往這兒摸一摸(邊),說說這又是什么感覺呢?請你說。

  師:對的,這是直直的,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紙片輕輕夾到書中。

  師:現在,老師要把剛才我們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們,請看。想想,當老師把紙片移開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圖形呢?

  師:他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伙伴——角。(板書課題:角)

  2、圖形出角

  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鬧鐘

  師:像角這種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請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鬧鐘都跑出來了,它們都說自己身上藏著角,巢老師就是找不出來,你能幫巢老師找到它們身上的角嗎?學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課件逐一顯示物體面上的角(剪刀開口處有角、三角形有三個角、在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了角)

  師:老師把它們身上的角畫下來了,就是這樣的。(課件出示)

  3、各部分名稱

  師:繼續仔細觀察,這些角都有那幾個部分組成?睜大眼睛仔細觀察。(留有時間,學生仔細觀察)那么多想說的,同桌相互說一說。

  師:小朋友,誰有發現的?請你說,還有什么?

  師:是的,每個角都有一個點,這個點,我們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叫頂點。(齊讀:頂點、角的頂點)角還有兩條直直的線,這直直的線我們把它叫做邊,(齊讀:邊)這一條直直的線我們也把它叫做邊。(同時在相應的位置板書頂點、邊、邊)我們通常用小圓弧作為角的標記。看一看,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在哪兒呢?請你說,這是(頂點)?這是?(一條邊)這是?(另一條邊)這個角,誰來說?很好,誰來指一指黑板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你來。說的真好。

  4、畫角

  師:想知道巢老師是怎樣畫出這些角的嗎?好的,小朋友們,要看仔細哦。先畫。(頂點)再畫?(對,兩條直直的線)這是頂點,這就是邊。你能學著老師的樣畫出一個角嗎?拿出作業紙,試試看。

  畫完了嗎?畫完了就坐正。誰能將黑板上的這句話補充完整?問:角有()個頂點()條邊。(板書這句話,多指名幾位學生回答)

  5、辨角

  過渡:今天,還有位小伙伴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看,是誰?(小蝸牛)它也畫了一些角,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角畫的對不對?

  師:(課件出示)下列圖形是角的在()里畫笑臉,不是角的在()畫哭臉。第一個……(重點講述第二題)

  師:第二個圖形為什么給它哭臉?(因為它有一條線是彎的)第二個……有人說笑臉,有人說哭臉,怎么回事?覺得是笑臉的舉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請你說說你的理由。同意嗎?又有人覺得它不是角,說說你的理由。聽清楚了嗎?誰能把話說的清楚些?誰能再說一遍,讓大家都能明白?(反復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是的,角有一個角和兩條邊,而且這條邊必須是什么樣的?直直的第三個……第四個……為什么是哭臉呢?第五個……等等,它不是有兩條直直的邊嗎?怎么不是角呢?

  師:你們的速度真快,老師必須送個你們個大拇指。

  總結: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還要看這條邊是不是直直的。

  6、數角

  過渡:為了感謝小朋友的幫忙,小蝸牛特地帶來了禮物盒要送給大家,可是,它把密碼忘了,盒子打不開了。你愿意幫它找回密碼嗎?小蝸牛說啊,只要你們能數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就能找到密碼了,有信心嗎?拿出作業紙,自己完成第二題。

  師:這個可不容易哦,我們要先判斷它是不是角再來數一數,做完了還要記得再檢查檢查。重點講述第一題。

  師:第一個圖形有幾個角?1個,同意嗎?你上來指一指。還有嗎?還有呢,你來指一指,一共3個。有誰反對?請你說。你說的真清楚,你來指給大家看看,哪條不是直的?有幾個角?正確答案只有1個。

  總結:我們在找角的時候,也要記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

  師:密碼是什么?盒子打開了。

  7、找出身邊的角

  過渡:小蝸牛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五角星,你喜歡嗎?老師在這個面上找到了許多的角,你能找到嗎?別著急,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下面仔細聽,聽巢老師是如何介紹這個角的。我找到的是這個角,這是角的頂點,這是它的一條邊,這是另一條邊。你學會了嗎?你能像巢老師這樣介紹你所找到的角嗎?好的,你來介紹。說的真不錯。誰還找到了不同的角?你來介紹。聲音真響亮啊。

  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能很快地找到圖形中的角,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存在著角,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們的課桌上和教室內哪些物體的面上藏著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同桌互相幫忙。小朋友,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請你上來指一指。(糾正學生指角方法)學生若指出課桌的面、鉛筆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數學上的角是有區別的: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傷害到別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辦法將它磨圓了。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1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宁晋县| 白城市| 麻栗坡县| 若羌县| 兴义市| 米易县| 勃利县| 张北县| 永善县| 弋阳县| 礼泉县| 合作市| 太仆寺旗| 泗水县| 安塞县| 沧州市| 土默特左旗| 河西区| 彝良县| 巴里| 舒城县| 滁州市| 青阳县| 五常市| 香港 | 庐江县| 达日县| 聂拉木县| 宣武区| 阿合奇县| 昌吉市| 浠水县| 库伦旗| 读书| 都兰县| 安吉县| 任丘市| 大荔县| 万荣县|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