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數學教案集合8篇8篇(優選)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10的組成。
2.通過精心設計活動,組織教學,讓學生獨立與合作相結合,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掌握10的加減法。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使命交流意識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6頁的內容及做一做。
教具、學具準備
圖片、紅星圖、數字卡片、動物頭飾、小紅花、小紅旗等。
教學設計
復習10的組成
1.拍手背兒歌:9和1真淘氣,7、3、8、2也調皮。吹6(看做口哨),升4(看做紅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此處采用兒歌形式進行10的組成的復習,學生喜聞樂見,邊背邊做動作,他們非常感興趣,積極性很快就被調動起來,知識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課堂氣氛也很快活躍起來了。]
2.對數組成10。
教師扮作小熊貓:小朋友,我想和你們做10的組成的游戲。我出1生:我出9(同時出示9的數字卡片);師生:1和9組成10
[通過對數游戲,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復習過程中來,體現了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的教育理念。]
圖片引入
1.出示圓圈圖:9個藍○,1個紅○。
師問:小朋友,你們能說說這個圖的意思嗎?
生答:a.有9個藍○,1個紅○,合起來是10個○:91=10
b.有1個紅○,9個藍○,合起來是10個○:19=10
c.有10個○,拿走9個藍○,還剩1個紅○:10-9=1
d.有10個○,拿走1個紅○,還剩9個藍○:10-1=9
2.出示小花圖,8朵紅花,2朵綠花。
師問:小朋友,你們會說這個圖的意思嗎?怎樣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組討論,并請一組將算式寫出來:
82=1028=1010-2=810-8=2
學生齊讀一次。
[通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的`看圖說圖意的表達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習傾聽別人的意見,從而培養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
3.師扮成大象,拿出五星圖,問:小朋友,你們能看圖寫出四道算式嗎?試試看!
請學生將算式寫在紙上,寫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別人寫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樣,并且說說自己的理由。
(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先獨立完成,然后下座位與別人進行交流)
最后,請一位學生把算式寫在黑板上,集體訂正:
73=1037=1010-7=310-3=7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借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游,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再向 行駛 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游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游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并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復習
1、長度單位復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厘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復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么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么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復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時刻并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復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并說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復習第11題。
4、復習畫角。
(1)說說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并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復習第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使學生在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靈活選擇簡便算法。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39頁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復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3、復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142頁第6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2、完成第142頁第8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頁第7題
第四課時
復習內容
復習空間與圖形
教材第139、140頁7、8、9、10題,第142、143頁9、10、11、12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夠根據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正確地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1、做教材139頁第7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2、做教材139頁第8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3、做教材140頁第9題
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寫出答案,并集體交流
4、做教材140頁第10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143頁第9、10、12題
第五課時
復習內容
復習簡單的統計
教材第140頁第11題,第143、144頁第13、14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眾數的含義,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40頁第11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二、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三、全課總結(略)
四、作業:教材第144頁第14題的問題。
( 1 )兩個分店銷售額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 3 )二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方法、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以解分米與厘米與米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選擇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學習分米產生的意義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計一下你們的課桌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組的來測量課桌的長。
2、說一說你們在測量過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嗎?老師找一至三名學生回答他們的測量方法及結果。老師根據學生口述的方法進行評價。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連續量,量的次數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也可以用10厘米為一份連續量,量的次數多,但計算起來較簡單。
3、10厘米的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么嗎?(10厘米這一份的長度就是1分米。)
二、學習分米與米、厘米間的關系
1、通過我們剛才的操作,再請同學們看看分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現的。(觀察尺子,1分米中有10個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手對準尺子來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還能發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生的長度單位有什么關系嗎?(1米=10分米)你是怎樣想到的?
三、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1、在數學書上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用尺來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劃是否準確。
2、舉出生活中長或寬或高大約是1分米的物品。
3、將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出來。
四、鞏固練習
1、填寫上適當的單位
1把米尺長1()
1把米尺長10()
1把米尺長100()
2、書本第4、5題填寫在練習本上,老師提醒學生看清單位名稱。
3、練習6,7題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討論完成。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師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25~26頁練習五第10~14題。
教學要求: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進行口算和解答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體會數學在生活里的應用。
教具準備:第13題問題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應用題練習
二、基本題練習
1、小黑板出示應用題,要求口頭列式計算。
(1)白兔17只,灰兔8只,白兔比灰兔多幾只?
(2)羽毛球30個,乒乓球85個,羽毛球比乒乓球少幾個?
學生口答算式、得數,老師板書。同時要求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做。
2、小結:兩個數比較,從多的數里去掉少的一個數,剩下的就是多多少,換一種說法也就是少的一個數少多少。
3、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請小朋友一起做第10題,3分完成,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完成后集體訂正。
三、變式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1題。
讓學生說一說題意,說明題目中告訴我們哪幾個條件,要求哪幾個問題。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說說。
這三個問題為什么都用減法?
2、完成練習五第12題。
四、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3題。
(1)口頭提出用加法算的問題,再算出來。口頭列式。
(2)口頭提出用減法算的問題,再算出來。
讓學生先提一個問題,老師按學生提的問題用紙條貼出。
用減法算的問題還可以怎樣提?
學生換多或者少的.說法后,老師進一步強調:美術組比科技組多幾人,就是科技組比美術組少幾人,計算的方法是一樣的,都是用30減去20。
(3)讓學生用其他不同的說法提問題。(如:科技組再增加多少人就和美術組同樣多等)
2、做練習五第14題。
弄清題意。
口答第(1)題的結果。
口答第(2)題,要聯系具體張數,利用生活經驗,必要時可以用線段圖表示,說明小娟要給小林多少張。
五、全課小結
六、課堂作業:練習五第14題第(1)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練習課.(練習十一第7~12題)
教學要求
1.進一步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口算.
2.正確、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練習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導入新課
1.口算.
老師拿著許多口算卡片,由學生抽簽答題.
2.聽算.
老師說題,學生直接說得數.
3.一支鋼筆6元錢,田老師拿了54元錢,可以買幾支鋼筆?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指名匯報.
二、課堂練習,鞏固舊知
1.練習十一第8題.
學生獨立作業,將得數直接填寫在課本的表格里.做后小組評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2.練習十一第10題.
練習前,先讓學生看一看題,想一想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這道題是商一定,而被除數變了,當被除數變了,要使商不變,則除數也應相應地變化.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去獨立完成,將得數直接填在課本上.
三、深化練習,拓展思維
1.練習十一第7題.
(1)電腦顯示第7題情境圖,讓學生觀察畫面.
(2)讓學生根據圖中已有的信息數據提出問題.
問題一:二年級電腦小組共有24人,如果3人用一臺電腦,需要幾臺?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練習,小組討論)
問題二:如果現在有6臺,你打算怎樣安排?
第二個問題中的'總人數沒有變,仍然是24人,有6臺電腦,問題是幾人合用一臺電腦?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同桌討論,互相學習.
2.練習十一第11題.
(1)電腦顯示第11題情境圖,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
(2)根據已知信息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
(4)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課后作業,輔助消化
練習十一第9、12題.
教練創新
課后作業指導
練習十一第9題:先讓學生看懂圖意,尋找信息數據,然后分析數量關系,再解決問題.第12題:可以讓學生將得數直接填在書上,要求學生在1.5~2分鐘的時間完成.
補充習題及解答
被除數36 63 1614
除數96 38 9
商 898 25
(1)如果只買帽子,可以買幾頂?
(2)如果只買鞋,可以買幾雙?
[解答:3.36÷4=9(個) 4.45÷9=5(排) 5.(1)36÷6=6(頂) (2)36÷9=4(雙)]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師: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如果把這些圖形分成兩類,可以怎么分?
生:我們學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四種立體圖形。如果把這些立體圖形分成兩類,長方體、正方體為一類,因為它們由平面圍成;圓柱、圓錐為另一類,因為它們由平面和曲面圍成。
師:今天我們就來分類復習這些立體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立體圖形)
⊙回顧與整理
1.長方體和正方體。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什么特點?
(1)長方體的特點。
①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②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③把長方體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同時看到三個面。
(2)正方體的特點。
①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②正方體有12條棱,棱長都相等,有8個頂點。
③正方體可以看作特殊的長方體。
(結合學生的回答,整理成表格)
相同點
不同點
關系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6個面。
12條棱。
8個頂點。
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每一組互相平行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正方體
6個面都是正方形。
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2.圓柱和圓錐。
提問:你對圓柱和圓錐有怎樣的認識?
預設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的兩個底面的面積相等。
生2:圓柱有一個曲面叫作側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圓柱有無數條高。
生3: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生4: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生5:測量圓錐的高時,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
(結合學生的回答整理成表格)
底面
側面
高
圓柱
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兩底面之間的距離。
圓錐
一個圓。
沿母線展開是扇形。
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3.觀察手中的立體圖形,說一說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聯系。
(平面圖形能組成立體圖形,立體圖形不一定都由平面圖形組成)
4.復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1)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觀察這個長方體實物,并說說從自己觀察的方向所看到的圖形。
(2)教師在原來的長方體上面再放一個同樣的長方體,提問:你能說出你看到的圖形嗎?
(3)拿出小正方體,在小組內把幾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在一起,并互相說一說所觀察的方向和看到的圖形。
(4)課件出示教材90頁8題。
(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