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班音樂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①區分歌曲中的“勤勞人”和“懶惰人”對“勤勞”和“懶惰”有一個初步概念。
②會唱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準確把握歌曲節奏。
③喜歡音樂活動,能夠融入到集體音樂表演活動中。
④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⑤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做個快樂的勤勞人。
【活動難點】
準確把握歌曲節奏,唱準節奏。
【活動準備】
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故事《勤勞人和懶惰人》。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根據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改編故事,勤勞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懶惰的人因為懶于動手,最后餓死的結局,引導幼兒做一個快樂的勤勞人,遠離懶惰的人。(可以對“勤勞人”和“懶惰人”進行討論,對“勤勞”和“懶惰”進一步認識)
二、教師彈唱歌曲,進入音樂教學
師:寶貝們老師不僅會講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故事,還會唱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歌呢!;本文不信你們來聽聽,聽聽老師唱了些什么!(初次試聽)
教師再次彈唱,幼兒帶著問題聽歌曲(第二次聽歌詞),導入的故事中的.內容大多和歌詞內容相仿,幼兒應該可以很快說出歌詞大意
分句彈唱,熟記歌詞,學唱歌曲(這里需要反復幾次,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把握節奏)
三、表演唱
此環節為游戲環節,幼兒可進行分組唱或者歌詞接龍等方式在游戲中熟練歌曲。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體驗歌曲的內容與旋律帶來的愉快感受,并將這一情緒貫穿于整個活動當中。
2、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做抬花轎的動作,感受藝術形象的夸張特征。
3、表演時盡量與同伴保持一致的步伐。
教學準備:
1、幼兒已熟練掌握兒歌《小狗抬花轎》。
2、歌曲錄音。
3、幼兒表演用的扇子,紙棍。
教學過程:
1、熟悉歌曲旋律,體驗歌曲的內容和旋律帶來的愉快情緒。
①邊看課件邊復習兒歌:還記得有一首有趣的兒歌《抬花轎》嗎?我們看著課件說給客人老師聽聽吧!
②聽著歌曲旋律念歌詞:我們配上音樂說起來肯定更加好聽,試試看!
③在老師的帶領下常識唱歌曲:我們能把它唱出來嗎?肯定行!(第一遍)我們把兒歌變成好聽的歌曲了,真棒!再來試試!(第二遍)
2、嘗試表演抬花轎的動作
①我們也來玩抬花轎的游戲吧!那花轎怎么抬?引導孩子表現花轎上上下下搖晃的情景:雙手叉腰、膝蓋隨音樂節奏曲伸。
②我們變成一個長花轎來玩,后面的.孩子搭前面一個孩子的肩膀。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念兒歌邊表現膝蓋曲伸的動作。能不能走起來?我們來試試!邊念歌詞邊嘗試按節奏向前屈膝走。
③表演歌曲內容:
a、示范表演:歌曲里面是誰在抬轎子?(小狗)請上四個孩子。是誰坐在轎子里?(一只老虎)請上一個孩子扮演老虎。我們這里有指棍,可以做轎子。來看看他們的表演!在歌曲伴奏下表演一遍。
B、請幼兒重點模仿小狗動作的變換以及老虎搖扇、下滾等動作。
3、游戲:《抬花轎》
①請幼兒結伴游戲,先請扮演老虎的孩子,站到“轎子”中間。再請抬轎子的“小狗”:找個好朋友和你一起抬轎子吧,跟著音樂邊唱邊表演一遍。根據幼兒表現做小結并再次表演。
②四只小狗抬著太累,我們試試八只小狗抬轎子吧!先請一組幼兒嘗試表現,重點指導八只小狗怎么拿棍子以及合拍地走。請幼兒九個為一組進行游戲兩次。
2、結束:小花轎可以上下搖晃,還可以左右搖晃,像搖籃一樣,坐在里面更加舒服呢!下次我們來試試好嗎?請幼兒帶上教具離開活動室。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用肢體律動和道具感應拍子與樂句。
2、練習和模仿各種口技,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3、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CD、掛圖P3、鈴鼓、布娃娃
活動過程:
一、律動暖身
游戲:連體人
二、故事引導及模仿口技練習
1、講述故事
2、“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發音練習
(1)“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意思
(2)口技發音練習
(3)跟朋友打招呼、問好
三、感應曲式(通過創設“登山”情境引導)
1、初步感應全曲的拍子
(1)聽音樂,做登山前的熱身運動,"出自:大;考。吧"如聳一聳肩、扭一扭腰等。
(2)聽音樂,跟著音樂行進,并念讀語詞。
2、聽音樂,創編“加油”動作
3、聽全曲做律動感應全曲式
四、道具感應曲式(布娃娃)
背娃娃全曲感應。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隨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炒豆豆的過程。
2、充分發揮想象,探索用肢體動作創編"豆豆翻滾、跳躍"等動作。
3、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和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豆豆頭飾人手一份、鍋鏟、大盤子四個。
2、事先觀察過炒豆豆的過程并品嘗過豆豆的味道。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豆豆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玩一個好玩的游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一起高興得跳起來吧。"(帶領幼兒隨音樂進活動室。)
二、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第一段音樂。
1、讓幼兒根據經驗講述炒豆豆的'過程。
2、"炒豆豆時,這么多豆豆在一起心里怎么樣?"他們會怎么打招呼呢?
3、集體聽第一段音樂,并在老師引導有節奏的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
三、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第二段音樂。
1、傾聽音樂,提問:在這段音樂里,豆豆們在干什么呢?
2、引導幼兒運用動作表現豆豆翻滾或側翻等動作。
3、"豆豆炒到快熟的時候,它還會說話呢,它會說什么呢?" "它除了會說話還會怎么樣呢,誰會用動作來表示?"4、集體用動作表現本段音樂。
四、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第三段音樂。
1、"豆豆熟了,可以把它們放到哪里呢?"
2、"當老師的鍋鏟碰到你的時候,你就蹦跳著跳到鍋子外面的盤子里,我們一起來做做看。"
3、幼兒嘗試表演本段音樂。
五、完整用動作表現音樂。
(集體、個別)
六、音樂游戲:炒豆豆。
1、幼兒合作玩"炒豆豆"的游戲。
2、邀請客人老師一起玩"炒豆豆"的游戲。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初步感受音階不同節奏的上行與下行,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重點)
2、鞏固小老鼠、小雄、大象的步法。
3、復習音階的唱法。
活動準備:
小老鼠、小熊、大象布偶
活動過程:
一、進場活動:《小老鼠和小花貓》
二、引起興趣
1、故事引出:一只老鼠到森林里玩,看到一幢房子。小老鼠輕輕的推開門,看到房子中間有著很漂亮的樓梯。走一格樓梯,樓梯就會發出好聽的聲音do、 re、 mi ……
三、想想玩玩
1、小老鼠可真調皮在樓梯上上上下下,一會快一會慢你們聽:
1-2-3-4-5-6-77-6-5-4-3-2-1 1o2o3o4o5o6o7o7o6o5o4o3o2o1o
1234567 7654321
2、小老鼠先是一層一層的慢慢上,慢慢下。想一想這時候小老鼠是什么心情?(小心翼翼)應該怎么走?1-2-3-4-5-6-7 7-6-5-4-3-2-1-
3、小老鼠一層一層跳上去這時候小老鼠是什么心情?(開始覺得好玩了)應該怎么走?1o2o3o4o5o6o7o 7o6o5o4o3o2o1o
4、鼠不停的竄上竄下這時候小老鼠是什么心情?(越玩越高興)應該怎么走?1234567 7654321
、老師彈奏幼兒跟琴聲走(注意速度快慢的'變化)
1-2-3-4-5-6-77-6-5-4-3-2-1 1o2o3o4o5o6o7o7o6o5o4o3o2o1o
1234567
四、刮奏
1、請幼兒想想小老鼠發生什么事情了?(摔跤)
2、摔跤了怎么上樓梯呢?(幼兒討論)
3、教師彈奏跨八度音
4、集體學走
五、小動物也來了:小老鼠走樓梯發出的聲音,引來了小熊和大象。
1324354657 …… 135246357……
5、請幼兒想想誰先來?誰后來?為什么?
6、請幼兒學小熊,學走二分音符的節奏上樓梯
7、請幼兒學大象,學走全音符的節奏上樓梯
六、請小朋友們說說小老鼠、小雄、大象走路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音的長短、輕重)
七、教師小結。
我們學走其他小動物也去那所有會發出聲音的樓梯的房子里去玩一玩好不好?用《小動物走路》出場。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樂曲旋律,學會唱這首歌曲。
2、要求幼兒唱清歌詞,并能根據歌詞內容拍出身體的相應部位。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1、律動:《手腕轉動》、《鞋匠舞》
2、練聲:《小鳥醒來來了》、《小樹葉》。
二、游戲導入
1、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我說你們做》,請小朋友請老師的指令,用手去摸一摸、指一指自己身體上的各個部位,看誰指的.又快又準。
2、老師按照歌詞順序發出指令,幼兒游戲。
3、剛才的游戲好玩嗎?剛才有哪些地方小朋友是重復摸了兩遍的?今天老師還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曲唱的就是我們剛才做的游戲,游戲的名字叫《頭發肩膀膝蓋腳》。
三、欣賞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師再次范唱歌曲,提問:歌曲里還唱了些什么?
3、我們一起來一邊說歌詞,一邊摸一摸身體的這些部位。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2、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3、幼兒一邊表演一邊唱歌,
五、復習歌曲《玩具進行曲》。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一、設計構思:
1、教材來源:
樂曲來源于奧爾夫音樂,它有著比較明顯的節奏,中班的幼兒能夠將之辨別,同時教師提供的沙錘、雙響筒、鈴鼓也有明顯的特質,因此幼兒易于做到樂曲與樂器的匹配融合。
由于中班幼兒對音高、力度、音色等音樂因素有一定的辨別意識和能力,在活動的前一環節已通過故事情節、動作的輔助,使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為本環節樂器伴奏做好鋪墊。緊接著,再讓幼兒嘗試用樂器進行伴奏,通過樂器的逐個練習等四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讓幼兒掌握活動的關鍵點,理解并能表現說唱活動中樂器與音樂的融合,實現音樂教學的真實價值。
2、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初步感知說唱的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
難點是根據三段不同的樂曲,嘗試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3、設計理念:
音樂活動是一種多元的藝術,根據三段不同的樂曲,促使幼兒從聽、看、做的逐漸深入學習,幫助幼兒獲得音樂的初淺知識,感受在玩中學習的愉悅情緒,從而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同時教師在本活動中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快樂教學理念。
4、活動流程:
感受說唱的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過程——用打擊樂器進行歌曲表演——活動結束,對樂器進行整理。
二、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說唱的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
2、根據三段不同的樂曲,嘗試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樂曲。
2、每段樂曲相應的多媒體課件。
3、樂器:沙錘、雙響筒、鈴鼓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感受說唱的節奏
1、師:小朋友們好(幼:夏老師你好)。
大街上住著個修鞋匠,他修的鞋呀真叫棒,嘀卡咚嘀卡咚嘀卡咚咚咚,嘀卡咚嘀卡咚嘀卡咚咚咚!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講述后,集體練習)
(環節自評:說唱的方式是平時幼兒接觸的不到的,在此環用說唱的方式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聽覺注意力。通過仔細的聆聽說唱的內容,形成有節奏感的記憶方式。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師的提問,大膽說出說唱的內容。)
(二)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過程。
1、修鞋匠一天要修很多的鞋子,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看。
(1)教師以說唱方式表現:“小朋友穿的鞋子真不同,有紅皮鞋、有綠運動鞋……今天我也要修那么多的鞋。”
(2)教師表演啞劇:修鞋匠拿起一只鞋,左看看,右看看,哦,發現一個洞,他拿起一根針線,把這個洞補起來。
(3)提問:誰來說說修鞋匠在干什么?
(4)幼兒講述后,出示課件一,集體跟著修鞋匠學一學補鞋洞。
2、突然,修鞋匠發現了鞋子上還有一個釘子,他會怎么做呢?
幼兒講述后,出示課件二,集體跟著修鞋匠學一學敲釘子。
3、鞋子總算修好了,誰能用動作來表現修鞋匠的快樂心情?
幼兒講述后,出示課件三,幼兒用動作表現修鞋匠的快樂心情。
4、我們看著圖譜跟著音樂來學學修鞋匠修鞋吧。
(環節自評:這是活動重點環節,在教師表演引出故事情節,接著再根據故事的情節,挖掘樂曲與表演修鞋動作的相對應匹配。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教師同樣也需要在孩子動作嘗試的同時對他們動作的提升與完善,總結孩子的初步經驗,找最后讓全體幼兒創編表演,獲得更多的音樂游戲的樂趣。)
(三)嘗試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1、幼兒講述樂器與動作的匹配。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種樂器,有沙錘、雙響筒、鈴鼓。你覺得這三種樂器分別配合修鞋匠哪一個動作比較合適?
2、幼兒進行伴奏練習。
(1)看圖譜逐個練習。
(2)跟隨音樂連起來練習。
(3)加上教師說唱完整練習。
(4)隱藏圖譜,跟隨音樂完整練習。
(環節自評:這是活動難點環節,幼兒憑借對聲音屬性的感知經驗,嘗試著將聲音與對應的樂器相匹配。經驗提升內化后,我又分為四個層次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的學習過程,最后幼兒能聽著音樂,用對應的`樂器完整的進行伴奏。)
(四)活動結束,對樂器進行整理。
小朋友都已經把修鞋的本領都學會了,你們真棒。接下來,我請BONGBONGBONG的樂器放回去……。
(環節自評: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生活是基礎的源本,利用生活促進幼兒的持續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此環節幫助幼兒通過聲音來再次判斷樂器的音色的特殊屬性,促進幼兒在生活中學會聆聽各種細小的聲音。)
活動反思: 1、本節課的選材比較生動有趣,教學環節銜接比較新穎,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教師的教態比較端正,內容正確,具有良好的藝術特征,方法手段合理、恰當有效,符合幼兒的學習興趣特點,同時能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但是在精巧的提問,引導幼兒嘗試思考比較欠缺。
3、幼兒的態度積極,情緒良好,注意力計劃總,思維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恰當有效。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大象有著長長的鼻子、象小山一樣的身體;而小鳥有著嬌小、靈巧的身體,大象和小鳥都深深的印在孩子們的腦筋里,孩子們平時喜歡模仿它們。而"大象與小鳥"這段音樂歡快,給人一種快樂的感受,老師給予了其一個美妙的故事情節更使人愿聽、想聽,從而再想要去表現。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AB段音樂所表現的不同風格,嘗試用大象和小鳥的動作進行表現。
2、在活動中聽辨高低音,并用肢體、樂器的方式感應音樂的歡快和緩慢。
活動準備:
ppt、大象和小鳥的胸飾若干、音樂、手鼓、沙錘。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出示ppt森林背景(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大象和小鳥》,大森林的.早晨空氣真新鮮,小動物們都還沒有睡醒,這時突然傳來一陣沉重的聲音"咚、咚、咚、咚"。樹上的小鳥被吵醒,(出示小鳥圖片)揉了揉眼睛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來了。(小朋友們猜猜有可能是誰來了?真棒,猜對了,是大象來了。)出示大象圖片。大象搖著長長的鼻子、踩著沉重的步伐"咚、咚、咚、咚"對小鳥說:起床了,我們一起做早操吧。小鳥拍拍翅膀說"好呀好呀"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師問:你們覺得大象的聲音聽起來應該是怎么樣?
幼答:(很粗、很沉、很低)師問:小鳥的聲音和大象相比怎么樣?
幼答:(輕巧、很細、很好聽)
二、聽音樂《小鳥和大象》,引導幼兒理解和區分小鳥和大象兩種音樂角色的不同。
1、分別傾聽A段與B段音樂,初步感受音樂問:
(1)在剛剛這兩段音樂里聽到了什么?(大象和小鳥的聲音)
(2)怎么聽出來的?(粗的是大象的聲音,細的是小鳥的聲音)小結:在我們剛剛的聽的音樂里有兩種聲音,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們聽到的大象的聲音,聽起來很沉,很低,更重,就像在地上走路;高音就像我們聽到的小鳥的聲音,很清脆,像小鳥在天上飛翔問:在音樂里是誰先出來呢?(大象)然后又出來的是誰呢?(小鳥)再接著呢?(大象)再接著呢?
(小鳥)在音樂的后半段,有什么變化呢?(大象和小鳥同時出現)
2、再聽音樂,驗證第一次聽的對不對。聽到大象的聲音,就伸出手來左右劃;聽到小鳥的聲音,就揚起手來在天上飛。
三、游戲將小朋友分成兩隊,并分別戴上大象和小鳥的圖片。
問:聽到大象的聲音時,小鳥怎么辦?
聽到小鳥的聲音時,大象怎么辦?
(聽到大象的音樂時,小鳥不動;聽到小鳥的音樂時,大象不動;聽到大象和小鳥的音樂時,一起動。)(音樂結束:每一個小鳥找一個大象做朋友)
四、聽辨樂器音色,并用樂器進行合奏師:有兩個樂器寶寶,它也想來給你們伴奏。你們認識他們嗎?(手鼓、沙錘)敲打鼓,你們覺得她應該給你們哪一隊伴奏,為什么?那沙錘呢?——(第四遍音樂)高音:沙錘低音:手鼓鼓大象組拿手鼓,小鳥組拿沙錘,跟著音樂合奏表演。
五、活動結束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離開。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傳統的圖片觀察和音樂欣賞讓幼兒區分這兩段音樂,幼兒在音樂中盡情游戲。從活動過程看,本節課特別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很高,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表演時能大膽的展現自我,體驗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充分體現了活動的游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在編動作這一環節,幼兒受我的影響,幼兒的動作較單一,而我又沒有及時的加以引導,導致這一環節完成情況欠佳,作為教師今后應在課堂的引導方面多下功夫。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09-13
中班音樂教案01-04
中班音樂教案:山上音樂家_中班藝術教案07-01
中班音樂教案:《買菜》08-19
中班音樂教案:下雨了08-12
中班音樂教案:買菜07-22
中班音樂優秀教案09-14
中班音樂教案模板10-13
實用的中班音樂教案10-11
中班音樂搖籃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