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

時間:2025-04-21 08:57:11 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優秀音樂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結構和它所表現的形象、內容。

  2、能理解簡單的譜號圖,嘗試看譜聽音樂。

  3、大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森林里各種小動物和大獅子的'形象。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譜號圖

  2、打擊樂器

  3、頭飾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了解故事內容

  1、游戲(一)《小樹變森林》幼兒作種子,師用小鈴表示下雨,隨著小鈴的聲響,小樹慢慢長大,變成大樹,師說:“風吹來了”“樹枝”(幼兒用手臂)隨風飄蕩。

  2、游戲(二)《仙女施魔》

  師扮演仙女,魔棒一指“變出許多小動物”幼兒變成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鳥……)“變出大獅子”幼兒做獅子動作。

  3、師講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欣賞音樂

  1、完整傾聽音樂,了解作品結構,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及內容。

  2、出示圖譜,教師手指圖譜講故事,幼兒欣賞音樂。

  附圖(略)

  3、幼兒看圖譜,邊描圖邊欣賞音樂。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2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以歌曲《小青蛙回家》為基礎材料而設計的。《小青蛙回家》這首歌曲具有明顯的節奏型和角色,易學易演。利用從各個不同角度:角色培訓、故事情境等的突破,從而達到享受這一內在的教育潛力。幼兒通過聽聽、想想、學學、演演,不僅對歌詞、曲調有掌握,同時也會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促進其各方面素質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唱歌曲《小青蛙回家》,根據不同的故事情景,通過不同的聲音、節奏、表情、動作來表現同不情緒的情感。

  2、能根據歌曲的旋律及結構特點大膽地創遍歌詞。

  3、體會創編的愉快和用心交往的快樂。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青蛙紙偶一個,圖譜一張,電子琴。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出示青蛙,師問“這是誰?”“對,天黑了,小青蛙要回家了。小朋友們聽一聽它是怎么回家的?”

  二、新教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2、重點練習基本節奏:XX|XX|XX|XX|XXX|XXX

  (1)師問:“剛才小青蛙是怎么回家的?你能學一學嗎?”請小朋友做蹦蹦、呱呱的動作并發出聲音。(出示圖譜)“瞧,我想了個好辦法把它邊蹦邊唱的情景畫下來了。”

  (2)師唱一遍節奏后問“圖譜中的符號表示什么意思。”“我們一起來學當小青蛙吧!”

  A、練習兩遍

  B、師幼輪唱

  C、“蹦蹦”或“呱呱”處默唱

  3、完整演唱兩遍。

  師“我們都是青蛙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唱著歌送小青蛙回家好嗎?”跟琴齊唱表演兩遍。

  三、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表演不同的情緒情感。

  1、師“其實小青蛙今天一只害蟲都沒有捉到,心里十分難過。怎么唱才能表達出難過的心情呢?”(慢,難過的表情)

  2、師“咦!青蛙媽媽一個勁地給小青蛙打傳呼,不知道家里除了什么急事,小青蛙急著往家趕,該怎么唱?誰來表演一下。”(快,著急的表情)幼兒跟琴齊唱并表演。

  3、師“你們猜猜看,小青蛙在回家的路上會不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討論,發言)小青蛙經過草地的時候發現遇到蛇了,它可想不被蛇現發,要不然蛇會吃了它的,該怎么辦?”(輕輕蹦,不發出叫聲)

  4、師“小青蛙躲過了蛇,氣喘吁吁地趕到了家,來原青蛙媽媽在等它吃飯呢!

  四、創編活動

  1、師“很多正在回家的小動物們聽到了小青蛙的歌聲,它們覺得妙極了,也都唱起來了。它們會是誰呢?它們會不會遇到誰,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并根據所創編的故事情境進行歌表演)

  結束部分。師“小動物們一個個都唱著歌回到了家,我們也要準備回去了,今天開不開心?開心就笑一笑,看起來大家心情都不錯哦!來,表達以下我們的好心情。”教師引導幼兒邊走邊說“走走,哈哈,走走,哈哈,走走走,哈哈哈!(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樂;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創編動作,從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這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里參觀一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系,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愛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并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著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后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鼓聲來敲擊節奏,讓學生通過聽音來排擊節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雖然這種方法對一年級的學生有點困難,但由于平時注重這一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勵學生探究學習,激發創新求異思維,在本課中也有體現。我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進行探究性與創造性的學習,教學中想讓孩子們用沙筒來模仿雨聲,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課前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看身邊有沒有什么物件可以充當沙筒來代替雨聲。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裝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這不但滿足了全體學生想動、好動的欲望,也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勵學生自己為歌曲創編動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蘆畫瓢”的方法,給孩子們營造了樂學,想學的教學氛圍。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處,但也存在不少遺憾。比如,在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并且隨著音樂表現音樂形象時,學生更多是專注于手上的動作,而忽略了耳邊的音樂,造成了課堂的紊亂。

  另外,學生在模仿音樂形象時,發生了爭執,這些都需要老師及時發現并且調節。

  總之,“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欣賞并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意境,理解歌曲內容。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能自由創編動作,表達多歌曲的情感。

  3、初步學唱歌曲,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媒體課件。(圖1、美麗的池塘,小魚輕輕在游。圖2、天上星星閃閃及小魚身上星星的倒影。圖3、風娃娃輕輕地吹并唱著搖籃曲,幾個活動的情符。圖4、小魚在做夢,夢中媽媽在親小魚)課件中設置歌曲錄音。

  2、電腦、大電視機,錄音磁帶《小魚的夢》,空白磁帶,錄音機,話筒,歌曲伴奏帶。

  3、小魚頭飾若干,魚媽媽頭飾一個,星星寶寶頭飾若干,風娃娃裝飾物等。

  4、布置一個美麗的池塘。

  活動過程:

  一)幼兒兩人手牽手隨著音樂《小魚的夢》做交替步進入活動場地。

  二)欣賞并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意境。

  1、聽錄音感知音樂性質。

  提問:這首曲子是幾拍子?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感受?

  2、演示課件,理解歌詞內容。

  1)教師邊操作課件邊將故事:

  圖1、在一個美麗的池塘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魚。

  圖2、到了晚上小魚玩累了,就在池塘媽媽的懷抱里睡覺,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看著他們,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給小魚蓋上了一床珍珠被。

  圖3、風兒輕輕地吹,就好像在為小魚唱搖籃曲。

  圖4、小魚甜甜的睡著了,夢中看見了媽媽在親吻他。

  2)請幼兒完整欣賞動畫及歌曲。

  告訴幼兒歌曲的名字并提問:小魚夢見了什么?它為什么會做這么美的夢?

  3、學唱歌曲,表達感情。

  1)幼兒扮小魚聽音樂自編動作進行自由表演。如:小魚游泳、小魚睡覺、星星眨眼睛、小魚蓋被、風兒唱歌、小魚做夢等

  2)幼兒進入池塘,自選頭飾及裝飾物,扮小魚、魚媽媽、風娃娃、星星寶寶等,聽音樂在美麗的池塘里自由表演,進一步表達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

  3)幼兒跟唱歌曲1—2遍。

  三)進一步感受歌曲,大膽仿編歌詞。

  1、提問:在這么美的夜晚,除了小魚會做夢,還有誰會做夢?

  2、將個別幼兒的想象講述進行仿編。并請大家學唱。

  3、將幼兒仿編成功的歌曲,伴著旋律用話筒演唱并進行錄音。

  4、讓大家共同欣賞仿編歌曲,體驗成功的喜悅。

  附:歌曲

  小魚的夢

  35556 53 1 65 1 2 3 3 22 — —

  魚兒 玩 呀玩了一天 水池塘媽媽懷里睡

  3 5 5 656 5 3 165 1 2 3 3 21 — —

  天上星星星星落下 來為他 蓋床 珍珠被

  535 —3 13 —2 2251 2 2 —

  唔 … …唔 … …風兒 唱著搖籃 曲

  55351 22 —3 5 6 556 5 3 1 6

  輕 輕 吹 呀慢慢 吹魚兒 夢中夢中 看見了

  5 1 2 3 3 21 — —5 35 —3 1 3 —

  媽媽在親他的嘴唔 … …唔 … …

  5 1 2 333 21—

  媽媽 在 等他的 嘴

  活動反思:

  1、歌曲的分析

  《小魚的夢》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寧靜、柔美,歌詞內容豐富、富有意境,體現了朋友間的溫暖與甜蜜。這首歌曲把小魚、星星、風兒、池塘都擬人化了,打開了兒童想象的大門,但整首歌曲的歌詞比較書面化,對于大班幼兒在學唱中對歌詞的記憶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

  2、對原教案的理解

  環節一:以故事情景導入,引出歌曲主角“小魚”,引起學習興趣。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猜測小魚和朋友們在夜晚的池塘中可能發生的事情,渲染一種寧靜、柔美的氛圍,為后面的情節做鋪墊。環節二: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寧靜柔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反復傾聽、想象,對歌曲旋律有了一定的'熟悉。環節三:學習歌曲歌詞,了解歌詞內容和特點,感受歌曲溫暖甜蜜的意境。在此環節中通過傾聽教師的范唱,逐步了解歌曲里所提到的朋友并感受朋友間照顧、陪伴的溫暖的感覺,用四句圖譜來幫助幼兒梳理歌詞出現的順序。環節四:完整欣賞歌曲,并嘗試用自然、優美、富有感情的聲音演唱,進一步發現歌詞和旋律的特點。幼兒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完整演唱來表達出歌曲中所蘊含的情感,同時在演唱中對聲音的表現有了一定的要求。環節五:幼兒變化演唱方式,傾聽和調整聲音,適當加入動作表演,表現歌曲的輕柔溫暖甜蜜的感覺。大班幼兒對不同方式的演唱有一定的經驗,在活動最后讓幼兒自己設計不同的演唱方式并選用孩子自己的方式進行歌曲表演,使歌唱活動更為豐富。

  3、 活動中的優點和不足

  根據這首歌曲寧靜、柔美的特點,在活動中我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為幼兒創設一個美的意境和氛圍,讓幼兒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這種美的意境,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可以看出幼兒還是能較好的感受到歌曲帶給人的這種柔美、溫暖的感覺。根據歌詞比較書面化的特點,我以教具的不同呈現方式來幫助幼兒的理解,層層遞進,從天空、池塘的背景圖了解有哪些朋友,到出示四句圖譜每個朋友分別是從哪一句時出現的,因此幼兒在演唱歌曲時對歌詞的記憶與理解比較順利,也能完整演唱。

  這首歌曲是F調,在活動前還應關注到歌曲的調子是否適合大班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范唱時的聲音沒有放出來,導致幼兒在演唱時也唱不上,可以將歌曲降為D調,更適合大班幼兒的演唱。在活動中對于幼兒的關注還應更多,應該及時捕捉幼兒的回答并做出有效的回應。在幼兒演唱前應對孩子提出演唱要求,如坐姿端正,聲音唱出來等,幼兒在唱完后做出相應的評價,或請幼兒自己說一說唱的怎么樣并提出改進的方法等。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4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水之樂》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理解水杯內置材料影響其音色,感受演奏自制打擊樂器(水杯)帶來的快樂,能看懂圖譜(另附)并進行演奏,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優秀音樂《水之樂》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感受演奏自制打擊樂器(水杯)帶來的快樂。

  2、理解水杯內置材料影響其音色。

  3、能看懂圖譜(另附)并進行演奏。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1雙筷子、6只水杯、1桶水;4張分譜、1張總譜課件;

  幼兒探究材料(紙盒、石頭、木頭、塑料積木、布、黃豆等)。

  活動過程:

  1、探究與八音盒近似的音色。

  教師出示八音盒,讓幼兒傾聽八音盒的音色。

  幼兒用筷子敲擊各種材料(紙盒、塑料積木、石頭、木頭、玻璃杯等),尋找與八音盒最接近的音色。

  幼兒表達自己的探究結果:玻璃杯的音色最接近。

  2、探究如何改變玻璃杯的音色。

  可敲擊玻璃杯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變化。

  可在玻璃杯內放人物品(紙盒、石頭、木頭、塑料積木等)。

  3、探究當玻璃杯內放置不等量的水時產生的效果。

  教師鼓勵幼兒在6只杯子里倒入不等量的水,通過筷子敲擊傾聽效果。

  幼兒表述自己的探究結果:每個杯子產生的音色、音高均不同。

  4、請幼兒將6只杯子(水量不等)按序排隊。找找水最多的'杯子、水最少的杯子敲一敲,聽一聽。

  5、教師依次出示分譜,幼兒嘗試理解圖譜并演奏。引導提問:X像什么?(小朋友手上的筷子)像什么?(桌子上的水杯)

  (水杯從高到低,表示在6只杯子上滑奏)

  (水杯從低敲到高,同上)

  6、演奏總譜(4張分譜合起來)第一次,幼兒單純敲擊水杯,無教師伴奏。第二次,加入教師伴奏。

  7、教師小結:往杯子里加點水,用筷子一敲就能發出美妙的聲音,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其實都能成為動聽的樂器,希望小朋友能找到更多天然樂器。

  延伸活動:

  幼兒尋找身邊哪些材料通過簡單的改變、加工便能成為動聽的音樂。

  教師伴奏譜。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百科:水,化學式為H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初步感受京劇的韻味,嘗試用互動合作的方式進行節奏練習,提高節奏感和節奏表現力。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用語言節奏記憶互動節奏的方法。

  3、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同伴間互動合作的能力,體驗同伴間合作的默契與快樂。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麻團的過程;學會單圈鏈條式交換舞伴的`方法;教會一幼兒合作磨米漿。

  物質準備:制作麻團過程的MV;剪輯好的'小花旦"的音樂;幼兒圍成圈坐好;人手一手花。

  【活動過程】

  1、觀看"好吃的麻團"MV引入

  2、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和結構。

  (1)聽一聽:這首音樂聽起來怎么樣?

  (2)說一說:剛才聽的音樂有幾段?磨米漿要用哪段音樂比較適合?哪段適合把粉團揉好后拌均勻揉成團呢?哪段音樂聽起來有炸東西的樣子呢?

  (3)做一做:請小朋友跟著老師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磨米漿和炸麻團。

  3、"磨米漿"咯,嘗試合作磨米漿

  (l)學習"磨米漿"的節奏。

  師:你們仔細聽老師要往石磨里放什么呢?磨的時候發出什么聲音?

  (2)學習"磨米漿"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學習怎么合作磨米漿的。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會在念"白糯米"時白拍,"石磨里面放糯米"互拍。"咻"字時右手握拳,在同伴身上相互"磨"米漿,第二個"磨"字時自拍。

  (3)配上音樂"磨米漿"。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旋律,和同伴玩互動節奏游戲"磨米漿",要求幼兒要有節奏感。

  4、"換伙伴磨米漿",嘗試交換舞伴

  (1)引導幼兒說說換伙伴的方法。

  教師:誰能用一句話教大家換舞伴的方法?

  (2)幼兒嘗試換伙伴磨米漿。教師引導幼兒用單圈鏈條的方式交換舞伴。

  (3)幼兒配上音樂交換舞伴。引導幼兒能在鼓點處拉手,間奏結束部分找到新舞伴,做好繼續進行互動節奏游戲的準備。

  (4)幼兒交換舞伴磨米漿2-3次。教師根據幼兒交換舞伴的情況,及換新舞伴后互動節奏游戲的情況進行指導和評價。

  5、"做麻團p各",引導幼兒完整表演。

  (1)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跟著音樂的節奏學麻團在油鍋里翻滾的樣子。

  (2)完整游戲,聽音樂完整表現磨米漿、炸麻團的情景。

  【活動反思】

  幼兒對本次活動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并愿意在集體面前說話。能做到別人發言時不插嘴。幼兒在談感受時詞匯豐富。

  活動內容接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幼兒能積極參與。但材料的利用率還不太高。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

  2、嘗試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3、知道泡泡糖會破壞我們的環境,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看,今天誰來班里了?

  2、這只小老鼠啊,趁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塊來聽一聽?

  3、你覺得小老鼠溜出去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4、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我們一塊來看看這只小老鼠出去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講到“左看看,右看看”時提問:她為什么沒跑幾步就左看右看?小朋友們來學學,剛才老師在哪個字上停頓了,一共看了幾下?

  5、就這樣,小老鼠跑到了草地上,呀!一不小心踩到了黏糊糊的東西,是什么呢?原來是泡泡糖,于是她趕忙用手使勁拽,我們一塊來學學小老鼠是怎么拽的,不好,泡泡糖粘到了手上,使勁拽,又粘到哪里了,就這樣,泡泡糖像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這時候一只貓沖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飛快滾回家了。現在小朋友們再完整的聽一遍音樂(教師畫圖譜)。

  6、圖譜哪個地方表示小老鼠東看西看的?我們一塊打著節奏來表演一下,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來一遍

  7、哪個地方表示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你能表演一下嗎?小朋友們一塊表演一下吧。

  8、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來做一遍。

  9、現在請小朋友們排好隊,我們完整的跟著音樂來做一遍。

  10、小朋友們以后吃了泡泡糖可不能亂扔,要是我們也踩到了,那我們就跟小老鼠一樣麻煩了。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不斷地模仿小老鼠以及小老鼠粘上泡泡糖后用力拽的動作,孩子們玩得很起勁,能根據音樂的旋律用動作表現整個故事。最后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教育幼兒養成不亂扔東西的好習慣。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了解歌詞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躍的聲音模仿杜鵑的叫聲。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布谷鳥)的美好情感。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繪有簡單風景的圖片一幅。

  2、可活動的小朋友、杜鵑鳥圖片。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春天來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聽到了‘咕咕’的叫聲,這是誰在叫呢?”

  2、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1)教師繼續操作教具并講述歌詞內容,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聽見杜鵑在唱歌?最后杜鵑怎么了?

  (2)教師:“你們也跟我來找找小杜鵑吧。”幼兒隨音樂學念第一段歌詞。

  (3)幼兒輕輕地學唱第一段歌曲。

  (4)在動作暗示下,教師提醒幼兒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節奏(雙手放在胸前)。

  (5)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第二段歌詞內容。

  (6)幼兒輕輕學唱第二段歌詞。

  (7)教師提醒幼兒唱準跳音“咕咕”。

  3、幼兒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兒根據歌詞進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去‘草地’上尋找頑皮的杜鵑”。第一段邊走邊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曲調優美、詞意簡練、音樂形象鮮明的奧地利童謠。時起時伏的旋律把杜鵑和孩童相互歡樂嬉戲玩耍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給歌曲增添了幾分詼諧與風趣。“5 3”的音調模擬了杜鵑的歡叫聲呼應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樂形象更為逼真,富有意境。最后在杜鵑的歡叫聲中結束全曲,讓人們感受到杜鵑聲聲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蕩不息。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通過聆聽,聽出歌曲中,杜鵑的'叫聲,孩子們都能聽出來,并跟著模仿唱,這就掌握了歌曲中“5 3 ”這個音,并在教學中加入“3 1”兩個聲部模擬“咕咕”聲,使演唱更富有意境美。找到歌曲中的相同的旋律也是學習的重點,多數孩子能通過聆聽和識讀樂譜找到第一句中前后半句旋律相同,第二樂句與第三樂句旋律相同。歌曲的難點在每一句開始的幾個音的音準的把握上,尤其是第一樂句主和旋“1 3 5”三個音的音準,主要還通過跟琴聲反復模唱掌握的,在完整唱好歌曲后,還給學生加入了情景劇表演環節,孩子們非常樂于參加表演,能把要唱的歌曲變成自己喜歡唱的歌曲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們喜歡上音樂課。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學習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能夠用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演奏歌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唱歌曲《郊游》。

  2.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三、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的情緒。

  (1)這首歌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第一、第三段音樂聽起來怎么樣?

  (2)第二段音樂怎么樣?

  2.創編動作。

  (1)在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片畫面進行講述后,鼓勵幼兒探索用什么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去郊游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3)老師根據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并進行集體練習。

  3.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1)請幼兒思考用什么樂器演奏音樂優美部分?

  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么樂器?

  (2)請幼兒思考用什么樂器演奏音樂大家歡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兒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

  (3)請幼兒看老師指揮做現用樂器的模仿動作,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4)請幼兒和小伙伴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教學反思:

  在音樂欣賞方面我有一個特別深刻的體會就是無論聆聽什么類型的音樂都要給幼兒留有一個想象和發展的空間。音樂有內容,但沒有固定的內容。因此,音樂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避免的帶有實踐者的個性特征。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引導幼兒去主動的聆聽和欣賞。對于某一音樂作品如何理解,對于一首歌如何表現,我們都應鼓勵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結果,有更多的表現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音樂教育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和發展。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9

  一.活動目的:

  1.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欣賞樂曲,感受優美歡快熱情的節奏。

  2.啟發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動作、顏色、線條、繪畫等形式表現樂曲的各段不同特點。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學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音樂。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筆、畫紙、錄音機、樂曲磁帶。

  三.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題:

  “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其中瑤族不僅山美、水美、人美,音樂也很美。我們一起來聽聽《瑤族舞曲》。”

  3.完整欣賞樂曲。

  第1遍: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有幾段?

  第2遍:哪幾段聽起來的感覺是一樣的?是什么感覺?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與第三段感覺是一樣的,都是緩慢優美的節奏,第二段是歡快熱烈的節奏。

  4.音樂欣賞與美術欣賞相結合。

  (1)曲子里快的節奏、慢的節奏,我們可以怎么表現?(動作、線條、顏色、繪畫)

  (2)出示色塊圖,讓幼兒講講圖上有哪些顏色?快的節奏可以用些什么顏色?慢的'節奏可以用些什么顏色?

  師小結:紅色、橙色、黃色讓人感覺很熱情,同它來表現快的節奏;藍色、白色、粉色讓人感覺柔和,用它表現慢的節奏。

  (3)出示多媒體課件。今天,老師帶來了4幅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看著這些畫,一邊聽音樂,找一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與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A: 借助多媒體課件聽第一段音樂。

  B: 聽第二段音樂,找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和第二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5.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樂曲。

  小朋友聽了這么好聽的音樂,看了這么美的畫,也想自己動手來畫。你喜歡哪一段,就把這一段的感覺畫下來。畫完了告訴小朋友你畫的是哪一段?為什么要這樣畫?

  6.幼兒相互欣賞交流,結束活動。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10

  活動目標:

  1、體驗扮演外星人的樂趣。

  2、感受到創作外星人語言和動作的快樂.

  3 、充分感受樂曲的旋律。

  活動準備:

  1、課件1,課件2

  2、錄制歌曲《外星人,你好!》

  3、美術用紙、油畫棒

  4、數字粘貼若干,地墊若干。

  5、音樂:向前沖。

  活動過程:

  一、 師生互動,播放音樂向前沖。

  師:地球小衛士們!

  幼:到!

  師:你們知道神秘的外太空嗎?想不想看一看?

  幼:想!

  【音樂起】

  師:那就一起準備好,向前沖吧!

  二、 幼兒感知外星人

  A、 播放外太空課件1.。

  師:小衛士們找一個和你編號一樣數字和它做朋友吧!【幼兒找到地墊坐好】神秘美麗的外太空,馬上就會展現在你們眼前,你們看…….

  幼:星星、飛碟、太陽、地球

  師:我們還可能會遇見誰?

  幼兒自由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

  B、 播放有關外星人的課件。

  師:小衛士們,我們還會遇見誰呀!

  幼:外星人

  師:為了幫助我們記住它,我們地球人給外星人取一個名字,叫它 ET。

  幼兒:ET

  師:對了,小衛士們,剛才看了那么多ET,那現在老師就要請你們把你想象的ET畫出來,并且把你畫的ET編上和你一樣的數字符號,明白嗎?

  幼:明白了!

  師:那我們就出發吧!

  三、 創編外星人,幼兒各自畫出自己想象的ET【音樂旋律循環播放】

  四、 介紹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

  1我設計了一個外型和機器人有些相似的ET,它的頭上有兩個觸角…….

  2我設計的ET和我喜歡的小白兔一樣,有兩個漂亮的`長耳朵………

  3我設計的ET像奧特曼,它會………

  五、 創編外星人的語言和動作。

  師:小衛士們的作品都很棒,我想請小衛士們看看老師的作品

  演示課件2。

  師:ET和我們揮揮手,他好像說了什么?

  小衛士們,你們開動腦筋,想想ET說了什么?

  幼:自由想象

  1它說:“小朋友,你好!”

  2它說:“我是可愛的小精靈”

  3它說:“再見了,我要回家了。”……

  師:你們想知道ET說了什么?咱們一起來聽一聽。

  六、 播放歌曲《外星人》

  A、老師完整演唱歌曲《外星人》

  B、讓幼兒說說歌曲中的外星人的樣子

  1腦袋大。

  2長長手。

  3小腳丫

  4只會說一句話:“ET要回家,要回家。”

  C、邊唱歌曲邊學做動作

  七、道別,幼兒離開活動室。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11

  【教材簡解】

  如何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歌曲,僅僅學會歌曲是不夠的,教師應深挖教材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東西。仿編歌曲《春天在哪里》這個活動就是挖掘了歌曲可拓展之處,讓幼兒在創編歌曲時更好的感受春天的多種聲音和聲音的美妙、有趣,潛移默化的引導幼兒不僅可以用眼睛看世界,也可以用耳朵聽世界,感受除視覺外的聽覺美。使學生在表現和創造中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幼兒用不同演唱方式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目標預設】

  1、學習仿編歌曲《春天在哪里》,體驗成功的樂趣。

  2、學習問答形式和分組唱和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培養幼兒用耳朵感受生活的能力和體驗季節之美的審美能力。

  4、學會歌唱本首歌曲。

  5、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奏律動。

  【重點和難點】

  學習仿編歌曲《春天在哪里》,替換動物的歌聲。

  【設計思路】

  《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歌詞格式整齊、壓韻,唱起來朗朗上口,頗含詩意。春天在那里?以這個問題引頭的歌詞,展開了廣闊的畫面,也給幼兒提供了無限的想象余地。詩歌以明快的節奏,營造出輕松歡快的格調,與春天的景色融合一體,給幼兒以美好的向上的精神啟迪。一般人們是從視覺上感受到春天的到來,而忽視聽覺感受到的春天。我想讓幼兒通過仿編歌曲《春天在哪里》中還有會唱歌的XX,讓幼兒感受春天聲音的.美妙。讓幼兒老歌新唱,多唱法。讓幼兒在拓展歌曲,創編歌詞,運用不同唱法再次感受和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感情。

  【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念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生活的聯系。”時值初春,春的氣息悄然而至,春天的生機和希望,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歌曲《春天在哪里》正好表現這一主題,學生對春天有較豐富的生活經念與知識。新課標同時指出:“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單純的傳授知識解決難點,而應在豐富、生動、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通過體驗、探究、合作、綜合等方式和過程來進行,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美,讓學生的情感、態度、興趣等因素緊密結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仿編歌曲《春天在哪里》這個音樂活動正是讓幼兒在春的意境中,根據以往的經驗進行創編,進一步豐富歌曲,讓幼兒在創作中體驗快樂和成功,并進一步感受春天聲音的“美”,從而使幼兒對春天在視覺和聽覺上有更新的認識和體驗。

  【教學準備】

  1、春天圖片一幅、歌曲圖譜一張。《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帶及伴奏帶。

  2、錄音機、磁帶(錄有青蛙、春雨、溪水、蜜蜂、鴿子、鳥叫、小雞、小鴨等聲音)

  【教育過程】

  一、復習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師帶領幼兒將歌曲完整唱一遍。

  二、看圖譜仿編詩歌

  1、出示詩歌曲圖譜

  提問:春天除了有會唱歌的小黃鸝,你知道春天還有會唱歌的誰呢?(幼兒回答,教師在圖譜上替換相應的圖片)它是怎么唱歌的?(引導幼兒一起模仿歌聲,如:蜜蜂——嗡嗡嗡)

  2、我們一起用歌曲里的節奏來唱一唱。(如:還有那會唱歌的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 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還有那會唱歌的小蜜蜂。)

  3、出示幼兒不易想到的春天的歌聲:春雨—淅瀝瀝、溪水—嘩啦拉、鴿子——咕咕咕

  師:這是誰?它們在春天里是怎么唱歌的?(幼兒不知道時播放它們的聲音,讓幼兒模仿。)誰來唱一唱?(幼兒嘗試唱出創編歌曲)

  三、唱仿編歌曲,感受春天聲音的美妙。

  1、放伴奏帶,幼兒分組歌表演仿編的歌曲,如:一組唱蜜蜂,一組唱青蛙,一組唱春雨……

  2、教師小結:原來春天的蜜蜂、青蛙、春雨、小溪……都會唱歌,春天到處都有美妙的歌聲。

  四、學習用問答形式和分組唱和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1、師:歌曲中有一句問句,是哪一句呢?(春天在哪里?)

  2、師:那老師來問?你們答?最后小蜜蜂的歌聲老師和你們一起唱。(師生合作,用問答形式和分組唱和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進一步練習:可以女孩問,男孩答或交換,最后可以用幼兒創編的歌曲,如;春雨/小溪/青蛙等的歌聲一起唱,進行多次練習,幼兒不易枯燥。

  4、小結:春天來了,不光可以用眼睛看到,春天的歌聲也會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活動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春天在哪里》這首詩歌意境優美,全詩分四小節分別從“枝頭上”、“草地上”、“竹林里”和“田野里”四個地方,介紹了春天景物的特點。全詩語言整齊中富有變化,節奏明快,是進行朗讀訓練的極好教材。

  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樂于讀書,并且讀出感情,首先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欲望。北方的春天來得比較遲,無法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麗和溫暖 。因此,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上網搜集了很多課文中描寫到的春天的圖片。在教學中,我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音樂以及老師的范讀來渲染課文情景,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朗讀氛圍。在講到春天的美景時我便把收集到的這些圖片展示出來給同學們看,他們不禁發出聲聲贊嘆“哇噻,太美了!”“太美了!這時候我便因勢利導“你們誰能通過朗讀來讓大家感受到春天很美很美?”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每一位同學都盡情地抒發了自己內心對春天的贊美。

  這首詩在寫法上都是相同的,為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情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這篇課文的第一小節時,我先通過范讀讓學生感受,再讓學生自由試讀、互讀、指名讀、齊讀,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春天的美麗。后邊幾小節則引導學生采用品讀、評讀、分組賽讀的形式展開。這樣學生在讀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變得想讀、能讀、樂讀,并且讀出感情,既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一堂課的成功與失敗與教師有著直接關系。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積極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和發展的空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會逐步提高。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能根據音樂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動作,并能聽音樂按時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3、培養孩子注意傾聽的能力,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錄好的音樂“誰是小熊”若干遍。

  2、小熊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打招呼:

  “你們好!你是漂亮的女孩子,你是聰明的小男孩,我還知道你都是大班的小朋友······”(根據幼兒當時表現的情況進行簡短的,為孩子創設一個輕松的活動環境,拉近幼兒和老師之間的距離。)“那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進行簡單的。)

  二、熟悉歌詞:

  1、“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出示小熊)這是誰?”“你們知道他是一只什么樣的小熊嗎?”(教師講解,這只小熊干什么都慢吞吞的.,吃飯慢,走路慢,說話也慢的一只小熊。

  “你們喜歡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嗎?”

  “那我們來玩一個‘娃娃找家’的游戲,看看誰是那只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好嗎?”

  2、老師和幼兒一邊玩游戲一邊介紹游戲規則。

  1)老師有節奏地說歌詞,和幼兒一起手拉手走成圓圈,小椅子比老師和幼兒的人數少一把,也圍成圓圈。當說到我們要找到他時,幼兒和老師迅速找到一把椅子坐下,代表找到了家,沒有找到椅子的小朋友就是那只慢吞吞的小熊。

  老師問:“小熊是誰呀?”

  引導幼兒回答:“小熊就是他。”同時,指著那只“小熊”。鼓勵“小熊”后,游戲繼續開始。

  2)根據幼兒掌握歌詞的情況,游戲反復進行幾次。

  三、邊唱邊跟音樂做游戲。

  1、“有一個喜歡聽音樂的人把這個游戲配上了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幼兒和老師一起欣賞音樂。)

  2、“這首歌里除了用唱的方法,還用什么方法告訴我們歌詞了?”

  3、再次欣賞音樂,提問:“你聽了沒有歌詞的地方想做什么動作?” “有歌詞的地方呢?”(幼兒討論,師引導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

  4、“那我們就聽著音樂來試一下,加上自己想的動作。”

  幼兒聽歌曲做游戲,體會歌曲節奏的快慢,以及間奏處怎么處理。

  5、 “中間沒有歌詞的地方我們應該怎么做呀?”

  發現問題:“聽到什么聲音時我們馬上坐下。”(嗒的聲音)

  6、問題:兩個人做到同一把椅子上怎么辦?······

  7、最后一遍小椅子的把數同幼兒的人數,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家”,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

  “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學會這個小游戲了。你們玩兒的高興嗎?累不累?今天我們就玩到這里,下次我會帶更好玩的游戲給你們,再見。”活動結束。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13

  設計思路

  喜歡音樂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內容多樣的音樂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活潑快樂,他們的身心得到良好的陶冶和發展。我選擇《山上的音樂家》這首歌曲,有兩個目的。

  活動準備

  1、小松鼠、小白兔、小鳥、小狐貍頭飾。

  2、小提琴、鋼琴、長笛、大鼓的圖案及實物。

  3、音樂磁帶。

  活動目的

  1、 啟發幼兒能用形象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學唱歌曲,初步仿編歌曲。學習弱起節奏。

  2、初步認識小提琴、鋼琴、長笛、大鼓。

  目的之一:幼兒本身就對各種各樣的樂器懷著好奇,但平時他們沒有機會能親自摸一摸,親眼看一看,更不用說演奏各種樂器了,而《山上的音樂家》這首歌把各種樂器和可愛的小動物聯系在一起,更使孩子們感興趣。

  目的之二:這首歌詞簡單易懂,特別是豐富的`象聲詞,詼諧形象,孩子們特別容易接受,愿意接受。 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我思考著如何使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使他們有"想一想","試一試"的欲望。在第一部分,我馬上以有趣的聲音和動物形象吸引住幼兒,讓他們和我一起參與"演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模仿,為的是讓幼兒繼續熟悉曲調,為后面的編唱打下基礎。第三部分請個別能力強的,膽大的幼兒上來嘗試,同時也是對其他孩子的一種示范,使他們尋找到規律進入編唱的狀態。第四部分在愉快的情緒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就能進行編唱,表演,他們的積極性也就更高了。

  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幼兒,用形象的動作和聲音來表現樂器。

  2、節奏型××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14

  【活動設計】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新課改形式下的這句話成了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兒不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我們教師花的心思進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輸式教育模式,到頭來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于新《綱要》精神。

  《孤獨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為素材,通過欣賞木偶劇的形式,融音樂于劇情的發展中,讓幼兒在欣賞木偶劇的同時,主動接受了音樂信息,潛移默化進入音樂氛圍中,為音樂教育開啟了另一種形式的門。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處理,如:拎出音樂中詼諧有趣的“襯詞”部分,進行細致分析,并賦予其角色形象,使音樂教育擺脫以往聽賞式的傳統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有助于音樂活動的開展。

  【活動目標】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現歌曲中高音區和低音區兩種不同音區的襯詞分。

  2、根據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襯詞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點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3、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師生合作的協調和快樂。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奏律動。

  5、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視頻材料、鋼琴、老山羊、小山羊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之聲》插曲《do,re,mi》營造音樂氣氛

  播放音樂,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調動氣氛;

  二、介紹劇情,觀看視頻材料

  1、今天老師不僅給你們帶來了好聽的音樂,還有一樣好玩的東西呢!

  2、教師出示木偶,提問:這是什么東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嗎?你們有沒看過木偶劇?

  3、教師介紹劇情:老師今天帶來的這個木偶人是有個牧羊人,他個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個高高的山頂上,他沒有朋友,覺得自己很孤單。但是他有一樣愛好,就是喜歡唱歌,他的羊群們看到主人唱歌,也跟著唱了起來。他們的歌聲非常好聽,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們,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歌聲吧。

  4、播放視頻,完整欣賞;

  三、欣賞木偶劇,感知襯詞旋律

  1、完整欣賞后,提問:音樂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么?

  2、你們的耳朵真靈,老師送你們兩個大拇指。“來伊噢嘟”在這首音樂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襯詞”。這首音樂里,好多地方都出現“來伊噢嘟”,那它們在每一個地方唱的都是一樣的嗎?

  3、幼兒自由討論,并嘗試學一學;

  4、播放兩句襯詞,讓幼兒感受襯詞的旋律;

  5、幼兒模唱襯詞,教師伴唱;

  四、借助圖譜,學唱襯詞

  1、老師還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助我們學習這些襯詞。這五條線放在一起叫做五線譜,像豆芽一樣的叫做音符。我們來跟它們打聲招呼。

  2、教師把這些音符請到了五線譜上,就能變出好聽的音樂來。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現在請你們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樂高還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請你們比較這兩張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們叫它高音區,它唱起來就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往上爬。音符平過去的我們叫它低音區,唱起來像走路一樣,平平穩穩的。

  5、幼兒與教師一起做手勢看圖譜演唱一次。

  6、這兩句襯詞分別表示贍養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聲音,請你們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為什么?

  7、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老山羊老了,嗓子會發出怎么樣的聲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來表現襯詞

  A、高音區——小山羊

  B、低音區——老山羊

  9、觀看視頻,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

  10、請孩子們到鋼琴旁邊,分別學習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來當小山羊,并請個別幼兒模倡;

  五、師幼合作表現襯詞,體驗師生合作的樂趣。

  1、小朋友們剛剛唱得特別棒,老山羊的聲音都表現出沙啞、粗重、慢吞吞的樣子,小山羊也表現出歡快、明朗、悅耳的樣子了。下面老師請你們跟老師來合作,你們唱襯詞的地方,老師來唱牧羊人的聲音。

  2、播放視頻,師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還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群們唱的,不要緊,老師也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4、出示音樂圖譜,請幼兒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貼上相應的圖片;

  5、教師當牧羊人,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當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結束部分。

  1、牧羊人現在還孤單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牧羊人再也不孤單了,因為他不僅有羊群們陪他一起唱歌,還有我們小朋友跟呢。現在老師請你們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樂,教師擺弄木偶,幼兒邊唱,邊隨意做動作,出活動室。

  【課前反思】

  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選自堪稱經典之作的影片《音樂之聲》。音樂以木偶為主要線索,貫穿始終,為我們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種形象,并通過多姿多彩的各種形象來提升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這首音樂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它的襯詞部分,詼諧、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從幼兒角度出發,木偶劇的欣賞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劇間接成為一種教學手段。從教師角度出發,要剖析音樂內部結構,找出幼兒的興趣點——襯詞進行模仿、創造,并幫助和引導他們領悟到音樂的深層結構(這首音樂表現的是牧羊人和羊群們之間的事情),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主動接受新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課題。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獨的牧羊人》向幼兒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畫面:一個孤獨的牧羊人,通過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聲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為什么他的歌聲能達到這種效果呢?就是因為他的羊群們為他的歌聲進行了伴唱,這句是其中的襯詞部分。于是對襯詞的學習便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單單學習襯詞的演唱,形式過于單一,再繼續深入挖掘其教材,我們會發現,原來可以賦予襯詞相應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聲和小山羊的歌聲。從兩種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征出發,以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對音樂理解的升華部分。讓幼兒在學習掌握襯詞演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的“指點迷津”了。

  從幼兒的情感體驗來分析,與教師合作完成一樣東西,便是一次愉快的體驗,由此也可以達到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師幼師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將成為歌唱藝術中不容忽視的一種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對此活動教材的粗淺分析,并在基礎上做的一些藝術處理。可能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小百科:牧羊人所謂牧羊人就是放養羊的人,電影牧羊人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1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流暢,歡快的風格,學習歌曲中漸強的演唱方法,并初步學會演唱。

  2.體驗歌曲中蘊涵的克服困難,不服輸的精神,知道面對困難要樹立信心,勇于克服。

  3.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掛圖、鋼琴、坡道道具、音樂磁帶、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進活動室?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播放《不認輸的小火車》伴奏帶?帶幼兒進活動室。

  教師:孩子們你們想到旅游去嗎?坐上火車出發吧。

  2.組織教學、發聲練習。

  用模仿火車聲音的方式進行發聲練習,重點練習火車叫聲的漸強。

  3.導入:提問:你們在哪里見過火車?你們坐過火車嗎?

  4.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小火車的'故事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想)

  二、播放課件,引出歌曲

  1.教師播放課件《不認輸的小火車》第一段。

  師:你看到的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說說小火車遇到了什么困難?

  那么小火車的心情會怎么樣啊?那我們一起來學學小火車著急的樣子好嗎?小結出示第一段歌曲內容:哎呀,山坡太高,糟糕糟糕,山坡太高,糟糕糟糕,山坡太高,糟糕糟糕。

  2.播放課件《不認輸的小火車》。

  用提問的形式呈現歌詞并總結出示第二段歌曲內容。

  師:看小火車這么勇敢,不怕困難,那請小朋友幫忙一起喊“加油”好嗎?(嗨呦,加油努力)那么小火車對自己會怎么說的呢?(我想我能,加油努力,我想我能,加油努力,我想我能。)經過了小火車的努力,和小朋友的幫助,小火車終于克服了困難,開過了山坡。你們覺得這是一輛怎樣的小火車?(勇敢、不認輸)

  3.小朋友們,我們大家一起幫助給這輛小火車給它起一個名字好嗎?

  4.完整朗讀歌詞一遍。

  5.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來聽一聽。播放錄音歌曲。

  6.教師范唱歌曲。教師注意語速和表情、動作。

  重點范唱第三、四句,引導幼兒傾聽旋律的連貫、流暢、歡快的風格。感受小火車不認輸的信心。

  三、分析歌詞,學唱歌曲

  1.師:在歌曲里你聽到了什么?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2.這首歌曲有幾段呢?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

  3.教師將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4.分句教唱一遍再老師領唱幼兒插入式的“嗚嗚”。

  5.多種形式學唱。

  (1)接唱游戲?師前半句?幼后半句。伴唱嗚嗚。

  (2)大聲小聲。

  (3)拍手、拍腿唱。

  (4)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嘗試跟著音樂節奏的快慢學唱歌曲。

  (5)老師做山洞幼兒邊鉆山洞邊反復練習此歌曲。

  6.分析歌曲情緒情感。

  師:當小火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用怎么樣的速度來唱?

  師:小火車努力戰勝困難的時候又該用怎么樣的速度來演唱呢?最后一句表達小火車怎樣的心情?我們應該怎樣唱?

  四、分聲部演唱

  1.教師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分聲部跟著音樂帶演唱。唱第一段時教師出示遇到困難時的小火車(要唱出小火車著急的心情)。

  2.唱第二段時,教師出示戰勝困難的小火車。重點指導幼兒感受歌曲演唱時的快慢。

  3.歌表演:全體幼兒表演。

  五、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小朋友喜歡小火車嗎?為什么?老師也很喜歡它,因為小火車不怕困難、勇敢,不認輸不放棄。所以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向小火車學習,讓我們也能成為不怕困難的小勇士好嗎?

  六、延伸活動

  請小勇士們和老師一起搭小火車去過山洞好嗎?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05-02

大班音樂教案(優秀)07-13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12-09

優秀大班音樂教案10-31

大班音樂教案優秀10-22

優秀大班音樂教案優秀12-26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音樂噴泉》05-02

大班優秀音樂活動教案11-08

大班音樂游戲教案(優秀)07-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浙江省| 渝中区| 大埔县| 民丰县| 江门市| 磐安县| 武威市| 肥乡县| 盘锦市| 重庆市| 睢宁县| 邹城市| 涟源市| 冕宁县| 安多县| 泾川县| 边坝县| 缙云县| 巢湖市| 桐庐县| 图片| 镇原县| 石渠县| 保康县| 宝丰县| 东阿县| 淄博市| 萝北县| 隆尧县| 剑阁县| 安陆市| 高碑店市| 东港市| 香港 | 寻乌县| 登封市| 定远县| 镶黄旗| 大港区| 贵港市|